关于中高职衔接相关研究生毕业论文范文 和我国中高职衔接模型和实践基于课程职业能力标准分级的视角类毕业论文提纲范文

本论文是一篇免费优秀的关于中高职衔接论文范文资料,可用于相关论文写作参考。

我国中高职衔接模型和实践基于课程职业能力标准分级的视角

,罗晓斐

(广东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广东广州510075)

[摘 要]中高职教育的有效衔接是我国职业教育体系构建的核心问题,当前国内相关研究多集中在学制衔接、生源衔接等外延式衔接上,这些模式很难构建出能够支撑职业能力培养和课程教学组织的职教体系.文章拟以课程职业能力标准分级作为载体,将职业能力提升、教学组织与操作和行业的指导形式有机地融合起来进行研究,以期能为我国中高职衔接的研究提供新的视角.

[关键词]职业教育体系;中高职衔接;职业能力标准;工作过程

[DOI]1013939/jcnkizgsc201623223

1引言

中高等职业教育的衔接,指的是中等职业教育和高等职业教育的衔接.在这里,高等不仅包括当前占据主导地位的高职大专层次的教育,也包括未来可能会构建的高等本科和高职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此外,也应该把面向社会学员的继续教育包含进来.由此,本文述及的中高职教育衔接涵盖的范围更加宽泛.但为叙述方便,以下简称中高职衔接.

中高等职业教育是职业教育中的主体力量,承担着为我国经济发展提供高素质人才的重要职责,是我国职业教育体系构建的关键环节.当前我国中高职教育质量的提升面临着种种问题,其中最主要的问题有:①虽然中高职培养目标在培养方案里各有表述,但由于缺少科学合理的区分依据,我们仍然无法明确理解二者培养目标的差异;②课程体系和课程内容设计缺乏一体化考虑,导致教学内容的广度和深度不清楚,不但不利于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也造成教育资源的浪费.

由教育部、财政部、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部等六部委联合推出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4—2020年)》(以下简称规划》明确提出:①要系统构建从中职、专科、本科到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体系,打开职业院校学生的成长空间.到2015年,初步形成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框架,中高等职业教育全面衔接.②坚持各级各类教育协调发展.统筹职业教育和普通教育、继续教育发展.③构建职业教育行业指导体系,发挥行业在提供政策咨询服务、发布行业人才需求、推进校企合作、参与指导教育教学、开展质量评价等方面的重要作用.

这就要求我们在中高职衔接时,还必须考虑到学制衔接、各类职业的统筹发展、行业企业的指导作用以及职业资格证书等问题,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构建出满足当前和未来需要的职业教育体系.

2构建我国中高职衔接模型需要解决的问题

21中高职衔接需要建立在科学、合理的载体之上

211要明确中高职衔接的最终目标是什么,目标不同将会导致衔接方案不同

中高职衔接研究的最终目标是什么,这是必须要首先考虑清楚的一个问题.因为不同的目标会导致不同的衔接方案.在国内职业教育界和研究界的探索中,有些把课程体系的衔接作为目标,有些以学制衔接作为目标,有些从招生方面等进行研究.荀莉在《中高职课程衔接研究现状综述》一文中指出,这些目标多为外延式衔接[2],是中间性目标,由于缺乏科学合理的衔接口径,可操作性较弱,或仅仅为了解决某一方面的问题,未能考虑中高职衔接的真正目的.同时,由于没有考虑到职业教育体系中的其他要素,如行业企业的参与,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继续教育的衔接等,从而不能适应中国这样一个人口众多的国家对职业教育的长远需求.

赵大源教授认为,职业教育是一种技能人才的教育,是要遵循技能发展的层次递进规律.[3]中高职衔接要实现中高职之间目标、层次、专业与课程结构的递进衔接,既是遵循职业教育体系的内部规律的必然要求,也是顺应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由低级向高级转变中身心发展与认知发展规律的内在需要.

由此,可以看出,中高职衔接的目标是为不同职业发展阶段培养合格人才,具体而言就是为不同阶段培养胜任相关工作的职业能力,其最终意味着中高职不同培养阶段所应该掌握的职业能力的宽度和深度的差异.

212课程衔接中高职衔接的载体,其核心是构建统一的课程职业能力标准

从发达国家的成功经验来看,其体系都将课程衔接作为中高职衔接的载体,国内学者也都认可这一点.但在进行中高职衔接时仍然面临以下两个重要问题:

第一,当前职业教育课程本身也处在探索之中,尤其是——在打破学科体系的课程内容后,如何构建实践导向的课程内容?对此,当前学界主要有两种观点,一种是美国和加拿大为主的模式,即根据岗位能力设计课程内容,另一种是以德国为主的工作过程模式,即是以课程在实际工作环境中涉及的工作过程划分课程内容.总体上看,基于岗位能力设计课程面临的一些弊端,如在不同企业中,即使工作内容相同,企业对岗位的设置可能是不同的,甚至有些岗位的设置是比较主观和随意的.如“市场调查”这门课程,在市场中可能设置的岗位有督导、助理研究员、项目经理等,而在工商企业中可能只在市场营销部下设一个调查岗位.因此当前,以赵志群为主的国内职业教育研究界倾向于第二种.这种观点注重从工作过程来考察职业能力的培养,其好处是:无论是在哪种工作环境中,只要工作内容相同,都可以运用所学到的职业能力开展工作,而不会受到岗位的局限.因此本文倾向于采用第二种方式划分课程内容.

第二,最终以哪个要素作为衔接口径,是课程内容的衔接,还是考评标准的衔接,中高职衔接时应以哪一种为主,或两者兼有.此外,当前中高职教育中的考评体系本身也存在诸多问题,如考评以知识考核为主,缺乏行业参与的权威的统一的职业能力考评标准等.因此,在进行中高职课程的衔接时,必须寻找科学合理的衔接口径,既有利于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同时有利于教学的组织以及学生成果的考核.

22职业教育体系的构建必须要考虑行业企业参与的形式和切入点

职业教育的特点决定了行业企业在其中的主导性作用.从国外经验来看,行业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主要形式有两种:一是主导和指导职业能力标准;二是在教学过程中为高职院校提供实践环节的教学工作.从当前情况来看,我国行业企业第二种形式的参与比较常见,而对体系构建更为重要的第一种形式还比较匮乏.

23职业教育体系的构建必须要考虑各类教育的沟通渠道

职业教育、普通教育和继续教育的顺畅沟通可为学生提供合理的上升通道,但同时也要考虑到,教育体系贯通的最终目的是培养不同层次的人才,因此除非确有必要,否则不能为了衔接而“衔接”.

3基于课程职业能力标准分级的职业教育体系的构建与实践研究

考虑到上述背景,本文拟以“市场调查”课为例,在借鉴国外成功经验和国内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以我国职业教育体系的构建为背景,提出我国中高等职业教育衔接的模型.在实践方面,本次研究聘请了广东省内五位从事市场调查行业的资深专家,这五位专家大多有国外及国内大型的工作经验,研究时主要采用德尔菲法调查通过三轮函询开展研究工作,以此说明中高职衔接模型的构建和实践情况,以期能够抛砖引玉,促进我国中高职衔接模型的研究.

模型构建主要思路:首先根据课程涉及的在实践中的工作过程,将课程划分为若干个能力模块,再针对每个能力模块聘请行业专家制定统一的职业能力标准;继而根据中职和高职阶段涉及的人才培养层次、岗位等确定其应达到的职业能力的深度和宽度(也即本层次课程各能力模块的职业能力标准),并以此作相应级别的职业资格证书.这种职业资格证书,即可作为高职大专的考试证书,也可衔接继续教育需求.这样,行业企业通过指导职业能力标准而发挥其主导作用,同时使课程内容和考评标准与企业实践衔接,有利于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也使得中高等职业教育的划分有了更加科学、合理的依据.主要研究过程如下.

31基于课程在实践中的工作过程划分课程能力模块(课堂内容),并聘请行业企业专家制定各模块应达到的整体职业能力标准

第一步,根据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改革理论,结合“市场调查”在实际工作中所经历的工作过程,将“市场调查”的课程内容划分为“市场调查方案设计”“问卷设计”“市场调查执行与数据整理”和“市场调查报告写作与汇报”四大能力模块.这四大能力模块是市场调查的核心工作过程(当然像实验法等相关内容可能不适合此四大模块内容,可作为辅助能力模块考核.为研究方便,本次暂不考虑辅助能力模块).

第二步,聘请广东市场调查行业企业专家,着重从职业能力的三大方面(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制定中高等职业教育在各能力模块应达到的整体职业能力标准.采用德尔菲法进行三轮函询后,得到课程职业能力标准如以下各表所示.

以上四大模块包涵了从中职到高职乃至将来可能构建的高职本科和研究生所涉及工作的全部工作过程,所以能够对中高等职业教育的职业能力进行一体化考虑,从源头上为中高职衔接打下良好基础.同时,针对当前职业教育中无权威标准,考评体系不科学的现状,该职业能力标准既可作为老师的教学大纲,也可以作为学生的考评内容和标准,从而使得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都紧密围绕实践过程和职业能力的培养.此外,它也使得我们对知识点和职业技能点的考核有了切实可依的评价标准.

32综合考虑中高等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层次和岗位特点,确定各级别证书应达到的职业能力深度和宽度

第一步:根据中高职市场调查人才的职业发展阶段和岗位特点,确定合适的人才培养阶段.通过对行业专家的咨询,确定以下五个职业发展阶段,并确定每个阶段需要对应的岗位和主要工作内容.如下表第一列和第二列所示.

第二步:根据各阶段人才培养对应的岗位和工作内容,确定其应掌握的职业能力的广度和宽度标准,并以此为基础,确定相应级别的职业资格证书,具体如表中所示.

此外,考虑到技能考试和知识考试的各自特征,建议把这四大能力模块的考核作为平时能力考核,期末考核以理论与知识掌握为主.通过此能力考核与理论考核后,可获得相应级别的职业资格证书,从事相应的工作,从而使得终身教育背景下针对社会人士的继续教育也有了与职业教育体系的接入口.

4总结与建议

(1)总体上来看,本研究从从课程职业能力标准的分级入手研究中高职衔接,同时将行业企业的作用、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继续教育整合到模型中,从而使其更具系统性、科学性和可操作性,同时可为我国职业教育体系的构建提供系统化视角.但由于时间和资源所限,本次研究的职业能力标准仍不够精细,次一级的标准未能详细述及.

(2)本次研究提供了中高职衔接的模型和构建思路,但对于普通教育和职业教育的衔接未能作详细研究.本文认为,未来高职本科完成后,除设计升入职教体系的专业学位研究生,也应设计通向普通学术型研究生的通道.而普通本科生也可升入职业教育体系的专业学位研究生.

(3)建议每学完一门课程并通过考核后,学生可获得相应级别的职业资格证书,这样将继续教育纳入到职教体系中来.因为,虽然对全职就读的学生而言,可采用学分制也可采用证书制,两者并无实质性区别,都表明已经完成相应的学习内容,但对于企业而言,采用证书更便于企业识别学生的学习内容,同时对于不想获得学历或学位证书的社会人士而言,他们可以通过获得相关课程的证书而进入相关就业领域,如果他们想进入下级的学历体系,也可以通过增加学习相应的基础课程而获得.

(4)建议以政府为引导,构建行业主导的统一的职业能力标准.对职业教育改革尤其重要,它可以发挥行业的专业优势,使得高职院校集中精力做好教学的实施工作.另外,也建议将职业能力标准的制定与当前的课程标准改革统一起来进行考虑,这将使得老师教学和学生学习有可依据的权威标准,能够有效地解决当前教、考无标准以及考评不科学的现状,从根本上扭转当前教学质量难以实质性提升的局面.

参考文献:

[1]教育部等六部委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4—2020年)[Z].

[2]荀莉中高职课程衔接研究现状综述[J].职教论坛,2012(13):47-52

[基金项目]本文为中国物流学会2014年度课题研究成果(项目名称:行业共建高职物流专业课程职业能力标准与课程考评模式改革研究——基于工作过程和项目教学的研究,项目编号:2014CSLKT3-262,主持人:).

中高职衔接论文范文结:

关于对不知道怎么写中高职衔接论文范文课题研究的大学硕士、相关本科毕业论文中高职衔接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文献综述及职称论文的作为参考文献资料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