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素分析方面有关论文如何写 与急性脑梗死静脉溶栓治疗后继发脑出血的危险因素分析方面论文范文检索

此文是一篇因素分析论文范文,为你的毕业论文写作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急性脑梗死静脉溶栓治疗后继发脑出血的危险因素分析

摘 要:目的:分析急性脑梗死静脉溶栓治疗后继发脑出血的危险因素.方法:选择我院自2015年3月至2016年3月期间收治的急性脑梗死60例,对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最后对结果进行总结和统计.结果:60例急性脑梗死接受静脉溶栓治疗后,10例患者出现继发脑出血,比例经计算后为16.7%.继发脑出血患者的性别、年龄、血小板计数、血糖和平均动脉压同未继发脑出血患者相比对,组间数据结果经统计后P>0.05.比对继发脑出血患者和未继发脑出血患者的是否存在高血压和高血脂方面,组间数据结果经统计后P>0.05.若患者溶栓前ESS评分低于60分,从CT早期缺血改变和心房纤颤方面来看,继发脑出血患者与未继发脑出血患者比对后,组间数据结果经检验后P<0.05.结论:若患者溶栓前ESS评分低于60分,急性脑梗死患者静脉溶栓治疗后引发继发脑出血的主要因素与CT早期缺血改变和心房纤颤存在相关性.

关键词:急性脑梗死;脉溶栓治疗;继发脑出血;危险因素

急性脑梗死在临床脑血管疾病中较为常见,临床常选择的治疗方法以静脉溶栓治疗,其不仅可以使患者的症状有效改善,同时可以使患者的生活质量进行显著提升.虽然该治疗方法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治疗效果,但是在治疗期间将继发脑出血的风险明显增加[1].由此可见,临床要想使继发脑出血发生率进行显著降低,需事先对其引发因素进行分析.此研究对急性脑梗死静脉溶栓治疗后继发脑出血的危险因素进行探究,并选择我院自2015年3月至2016年3月期间收治的急性脑梗死60例,现将具体过程和结果进行以下表述.

1 对象与方法

1.1 基础信息

本次研究抽取的急性脑梗死60例,其入院时间为2015年3月至2016年3月,所有患者的疾病均由临床证实.60例患者中,男性患者与女性患者例数分别为40:20,最大年龄为78岁,最小年龄为45岁,年龄跨度经计算后为(52.67&plun;5.47)岁.为确保本次实验更具真实性和有效性,将出血性倾向疾病排除,将存在颅内出血史的患者排除,将严重肝肾疾病患者排除,降低其他相关干扰因素.

1.2 方法

所有患者在进行溶栓前,需实施头颅CT检查,若患者的急性脑梗死时间达到6小时,需予以患者尿激酶,使用剂量为100×104U,将其与100mL生理盐水混匀,静脉输注,值得注意的是,需确保在30分钟内滴注完成.患者完成溶栓24小时后,需予以患者阿司匹林,药物的使用剂量为300mg/d,同时配合低分子右旋糖酐,使用剂量为500mL,静脉输注.在此期间,患者溶栓后需再次实施头颅CT检查.若在治疗期间怀疑存在继发脑出血,需立即实施头颅CT检查,若未出血继发脑出血,需进行10天的治疗,随后将阿司匹林的使用剂量进行调整,100mg/d,其他药物保持不变,共进行20天的治疗.

1.3 指标评价

对本次急性脑梗死患者治疗后继发脑出血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最后记录各项数据结果.

1.4 数据统计

本次研究中涉及的数据结果由软件包(SPSS19.0)进行统计和检验,计数资料的呈现形式以百分率(%)表示,以卡方(X2)作为检验方式,计量资料的呈现形式以均数(&plun;)标准差表示,以T值作为检验方式,数据结果经统计后存在统计学意义则表示P<0.05.

2 实验结果

60例急性脑梗死接受静脉溶栓治疗后,10例患者出现继发脑出血,50例患者未继发脑出血,继发脑出血比例经计算后为16.7%.通过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的基本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可知,继发脑出血患者的性别、年龄、血小板计数、血糖和平均动脉压同未继发脑出血患者相比对,组间数据结果经统计后P>0.05.比对继发脑出血患者和未继发脑出血患者的是否存在高血压和高血脂方面,组间数据结果经统计后P>0.05.若患者溶栓前ESS评分低于60分,从CT早期缺血改变和心房纤颤方面来看,继发脑出血患者与未继发脑出血患者比对后,组间数据结果经检验后P<0.05,详情数据结果由表1所示.

3 讨论

急性心肌梗死的主要患病人群为老年,此病是心血管内科常见的疾病,症状表现为急性循环功能出现异常、胸痛以及局部心肌缺血等,对人们的身体健康造成了严重的威胁.而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选择溶栓治疗后可将闭塞的血管进行再通,有助于梗塞位置血流灌注的恢复.急性心肌梗死主要症状表现为减少冠脉供血现象,或者出现中断供血,致使心肌产生较为严重的急性缺血表现,致使心肌细胞产生死亡.多数心肌在2小时内会产生坏死,心肌间质充血以及水肿等,通常会伴随炎症细胞浸润现象,坏死位置处的心肌细胞会产生缺血性休眠.临床中对此病的主要治疗方法为溶栓治疗,而此治疗方法的主要目的则是对血栓予以溶解,对冠脉进行再通,将心肌自身的血流灌注进行恢复,将缺血程度予以缓解,以免对细胞功能或者结构产生损伤.

通常情况下,急性脑梗死后会有自发性出血性改变发生,临床多见出血性梗死(HI),脑实质血肿(PH)较为减少,前者会对患者的预后无加大影响,后者会提升恶化几率,预后效果较差.急性脑梗死接受静脉溶栓治疗后继发脑出血主要与脑实质血肿存在相关性.据相关资料显示,急性脑梗死接受溶栓治疗后,会使继发性脑出血的风险增加,其发生比例可达5%以上.据国外资料表明,患者发病时,会严重损伤起神经功能,行CT检查后可见脑水肿,其中占位效应可以使继发脑出血的风险增加.国内有资料表明,治疗时间窗、溶栓药物剂量与继发脑出血存在相关性,同时糖尿病、高血压、抗凝剂药物和抗血小板药物的使用与继发脑出血也有着直接关系[2].从本次结果可以发现,患者溶栓前,若伴有严重的神经功能缺损,会提升继发脑出血的几率,卒中越严重,出血的风险也会明显增加.就ESS评分低于60分的继发脑出血患者而言,其危险度较比ESS评分>60分的患者明显较高,是其8.3倍.与此同时,溶栓前,若患者实施CT检查后,结果显示早期缺血出现改变,会将脑出血发生率显著增加.

脑缺血早期,会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如:细胞毒性水肿和血管源性水肿,会增加脑组织含水量,降低X线吸收率,CT检查结果也会呈现出低密度.与此同时,脑水肿会有占位效应出现,证实脑水肿的引发因素与缺血时间和缺血程度存在相关性.由此可见,早期缺血改变是否存在和严重程度可以将脑组织缺血严重性充分体现.若缺血较为严重,会损伤患者的脑部微血管,丧失血管壁完整性的同时会增加通透性,在一定程度上会致使血栓溶解后出有再灌注出血[3].因此,若患者有较长的发病时间,实施CT检查早期缺血出现改变,在实施溶栓治疗时需加以关注.

从本次结果还可以发现,房颤也是引发脑出血的高危因素,危害患者的生命健康.若脑梗死患者伴有房颤,从尸检结果来看,心源性脑栓塞较比非心源性卒中,前者颅内出血性变化更为显著.由于心源性栓子具有较差的稳定性,不仅可自发进行溶解,同时可以因为血管的堵塞向远端移动,这样会使血液在受损的血管床再灌注,从而引发梗塞区继发出血[4].

综上可知,若患者溶栓前ESS评分低于60分,急性脑梗死患者静脉溶栓治疗后引发继发脑出血的主要因素与CT早期缺血改变和心房纤颤存在相关性.由于脑梗死溶栓治疗后有较高的继发脑出血几率,同时具有较差的预后和较高的死亡率,因此,临床需加以关注溶栓治疗的安全性,降低的相关并发症的发生,增强治疗效果,减少急性脑梗患者的死亡,增加治愈率.由于本次研究中的病例数存在局限,其结果还需更多的实践去证实,通过临床验证数据得出确切结果.

参考文献:

[1]陈翠荣,赵振国,周媛等.轻中度急性脑梗死MRI指导下超时间窗静脉溶栓治疗的研究[J].卒中与神经疾病,2014,21(6):330-333.

[2] 刘保茹,牛平,朱瑜龄等.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观察[J].临床神经病学杂志,2011,24(3):223-225.

[3]侯帮发.急性脑梗死静脉溶栓治疗后继发脑出血的危险因素研究[J].中国社区医师,2017,33(3):10-10,12.

[4]刘加瑞,何庆.急性脑梗死患者溶栓治疗后脑出血的危险因素分析[J].医药前沿,2013(8):173.

因素分析论文范文结:

关于因素分析方面的的相关大学硕士和相关本科毕业论文以及相关因素分析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写作参考文献资料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