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美术馆毕业论文格式范文 跟杨柳春风叙年画中国美术馆藏杨柳青古版年画精品展巡礼类论文写作参考范文

本文是一篇关于中国美术馆论文范文,可作为相关选题参考,和写作参考文献。

杨柳春风叙年画中国美术馆藏杨柳青古版年画精品展巡礼

刘莹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北宋王安石的这首《元日》描写了新年时热闹欢乐、万象更新的动人景象.元日即古代的春节,是中华民族最重要的节日,桃符被视作门神的雏形,在新年这一天,家家户户都要将旧的取下,以新的代替,护佑新的一年平安祥瑞.这一习俗发轫于汉代,到了后代桃符便被我们所熟知的门神取而代之,此后又产生了各种题材的木版年画.过年了,贴年画,这成为过去数百年来伴随老百姓的一项重要年俗.然而随着社会形态和生活方式的转变,年画一度失去了生存的土壤,逐渐凋敝甚至消失.近些年来,国家大力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抢救工作,年画这朵传统美术之花,又得以盛放,以不同途径重新回归大众的视野.为了弘扬我们优秀的文化遗产,展现传统年画的艺术魅力,中国美术馆在今年春节期间隆重推出“杨柳春风—中国美术馆藏杨柳青古版年画精品展”.

在我国近千年的年画发展历程中,产生了一南一北两个最具代表性的产地,分别是江苏桃花坞和天津杨柳青,并称为“南桃北柳”,其中“北柳”指的就是天津杨柳青年画.杨柳青过去因植柳繁茂而得名,当地印制年画始自明代中晚期,清早期日臻完善和提高,清中后期达到鼎盛,从业者至少有3000 人之多,形成以杨柳青镇为中心辐射至南乡三十六村“家家都会点染、户户全善丹青”的黄金时代盛况.与此同时,伴随社会经济和手工业的发展,杨柳青年画也产生了风格上的流变,康熙、乾隆时期仍继承传统绘画题材,画面严谨,背景简洁,注重人物神情的刻画;至嘉庆、道光年间,画面渐趋向繁盛热闹的场面发展,人物增多,色彩柔丽,背景也愈加丰富.明清时期的杨柳青地处漕运枢纽,交通发达,市肆纵横,风景如画,有北方“小苏杭”之称.杨柳青年画在这种殷盛的环境中成长发展起来,不仅供应本地乡镇,还畅销于京城,当时北京城中的百姓家中贴的都是被称作“卫画”的杨柳青年画,因此杨柳青年画有着不同于其他农村年画产地的风格和面貌.从题材上看,经常是刻画大户人家富庶殷实的生活,以及一些富有文人意趣的思想内容,具有十分鲜明的市民文化特点和艺术趣味;在风格上,杨柳青年画又受到宫廷绘画的影响,画面偏重于富丽堂皇,细腻典雅;在制作工艺上,采用印绘结合的方式,既保持了传统木版年画的版味,又富有手工彩绘细腻明快的特色.这些特点使得杨柳青年画构成了一种雅俗共赏的艺术魅力(图1).

中国美术馆在此次展览中,甄选了140 余幅杨柳青古版年画精品,作品年代从清康熙至民国初年,呈现出杨柳青年画发展盛期的高艺术水准,其中近60%的作品是已经绝版的孤本,其艺术价值不言而喻.展览分为三个部分,从杨柳青年画的题材、功能、工艺等方面进行综合展示,完整呈现杨柳青年画的风格面貌和艺术魅力(图2).

曈曈春日 新桃旧符

民间年画是以门神为发展嚆矢,从最初的望门而拜、画虎于门、悬挂桃符,到雕版印刷术发明后普及到寻常百姓家的各式门神画,门神的形象不断更迭并传之有序.早期是《山海经》中刻画的度朔山上能捉鬼的神荼、郁垒兄弟二人;唐代增添了由吴道子初创的“神判”钟馗;宋代的门神出现了文、武之分;到明清两代,门神形象更加向世俗化发展,一般多从通俗小说的英雄人物中选任,隋唐名将秦琼和尉迟恭成为流传最广最为普遍的一对门神,这个时期还增加了大量以仕女、童子为形象的各类门画.门神的功能已经由驱灾御凶的神性逐步转变为美化门庭的装饰性,同时门神以外的其他年画题材也不断增多.从杨柳青年画题材来看,既有借古喻今、教育后代的文史典故和戏曲故事,又有刻画男耕女织、世俗风貌的时样节景,以及大量富有符瑞寓意的吉祥喜庆类年画.这些丰富的内容,传达出积极向善的思想内涵,契合了人们的精神需求,所以能被群众喜闻乐见,成为数百年来点缀年节的必备之物.

杨柳青的门神画大致分为三类:一类是悬壶佩箭、披铠挂甲的武将门神;二类是头戴乌纱身穿朝服、面容慈善的文官门神;第三类是以童子与象征祥瑞的器物组合而成的门童.另外,因毗邻都城,紫禁城中各宫门的门神皆出自杨柳青的年画作坊,故又有一种绿地流云、沥粉堆金的巨幅门神特供王府和宫内所需(图3).故事小说类年画多以经史典故、民间传奇、名著小说等为素材,表现忠孝贤愚、仁义智信、才子佳人等内容,往往选取最精彩、最吸引人的章节,兼具故事性和教育性(图4).戏出年画是伴随清代戏曲文化的繁荣发展出现的一种以戏曲剧目为题材的作品,因过去的戏曲是以“出”来表演,所以又称为“戏出年画”.“画中要有戏,百观才不腻”,戏出年画是深受老百姓喜爱的一类年画,画面中人物的衣着、身段和招式照搬舞台上的真实表演,将人物的神情、动态定格在纸上,使人们足不出户就可以欣赏到戏中美妙,同时对家中幼儿也是一种图画式的认知教育(图5).再有时样节景类年画,描绘了过去农耕社会里,人们男耕女织、春种秋收、欢度节庆等场景,形象记录下当时人们的活动实况、世俗百态,富有浓厚的生活意趣(图6).吉祥喜庆类年画的内容相当宽泛,包含神仙人物、仕女娃娃、风景花卉等,凡是表达吉祥寓意的题材都可归入此类,其中仕女娃娃为一大宗,这类作品采用象征的手法,利用画中人物所持器物或室内陈设物品的谐音,来表达祥瑞美好的寓意.

扫舍之后 便贴年画

“年画”一词最早出现在清代李光庭所著的《乡言解颐》中,书中在“新年十事”一节中写道:“扫舍之后,便贴年画,稚子之戏耳.” 不仅明确指出年画的性质和用途,并首次以“年画”二字定名,沿用至今.每到岁末年终,城乡百姓都要到集市上选购年画,将之贴在居室内外门窗粉壁上以点缀节景,而年画的体裁形式也因各地风俗不一、屋宇建筑格局各异而多种多样.

杨柳青年画历史悠久,工艺精湛,其使用对象不只当地乡村,还畅销于京城,并通过商贩流入边陲少数民族地区.流布的广泛,使得杨柳青年画的体裁形式不断增添,种类和样式多达十余种,并有不同称谓和张贴规则.如甲胄执戈的“武门神”仅限贴于临街大门,朝服捧笏的“文门神”则贴院内屋门,老年人门上贴门画常用“推车进宝”“四季平安”,年轻夫妇门上多贴“麒麟送子”“冠带流传”,堂屋正中迎客位置要挂“中堂画”,窗户两侧装饰“窗旁”,炕墙周围可贴“炕围子”,水缸上方壁间贴“缸鱼”,灶台后墙要贴“灶君马”……还有一些年画体裁固定用于某些特定场合,如家中老人寿诞要贴“寿对屏”,新婚人家则贴“喜对屏”,服制人家不贴颜色鲜艳的年画而是贴一种称作“繖蓝”的素彩年画(图7).凡此种种,可谓有规有矩,自成方圆.由此可见,传统年画的形制、种类及用途与过去人们的居住环境、生活方式有着密切关系(图8).

家家点染 户户丹青

叙及杨柳青年画艺术,当地曾流传一句俗语“家家都会点染,户户全善丹青”.这不仅形象描述了清中后期杨柳青镇及镇南三十六村的年画从业盛况,同时传达出杨柳青年画的工艺特色,即在木版套印的基础上,还需画工进行手工彩绘,故有“点染”“丹青”之说.概括而言,杨柳青年画制作包括勾、刻、印、绘四个主要步骤,工艺上又有粗、细之分.粗活除人物开脸外,其他颜色都用木版套印或大笔敷彩而成;细活则仅套印墨线或黄、绿、灰等两三种颜色,其余山石树木、人物衣饰、眉眼五官等皆手工晕染,更细的还要敷粉施金.这种半印半绘的工艺特色,使杨柳青年画既保持了遒劲工丽的木版韵味,又不失民间传统绘画风格.

当地民间艺人在长期的实践中,还形成了一套民间画诀.在过去年画作坊里流传有“能赠十锭金,不撒一句春”的俗语,“春”指的就是画诀,因为画诀是艺人们的糊口之本,仅在作坊内师徒之间口传心授,并且为了不被外传,画行里还形成了一套外人难以理解的“行话”,俗称“切口”,可见画诀在过去是何等保守和难得.杨柳青年画的众多作品中都能看到画诀的体现.比如戏曲角色的画诀就分为旦、小生、武生、丑角等内容,旦角“画旦难画手,手是心和口,若要用目送,神情自然有”;小生“风流又潇洒,举止多文雅,歪头目传情,直立易发傻”(图9);武生“脚为武将根,立要丁字样,两臂向开奓,必是拉弓架”;丑角“缩头又耸肩,蜂腰搭架手,脚翘腿下弯,坐形如摆柳”.再比如画美人,要求“鼻如胆,瓜子脸,樱桃小口蚂蚱眼(蚂蚱眼是形容眼色蒙眬的意思,上眼皮的线条要墨色浓重,眼珠稍淡,外周勾深墨线);慢步走,勿奓手,要笑千万莫张口”.杨柳青年画中还有很多娃娃题材,这类作品很少带有故事性,也没有忠奸善恶之分,多由娃娃手中所持器物的谐音或象征意义来凑成吉祥韵语.画娃娃的口诀是“短胳膊短腿大脑壳,小鼻子大眼没有脖;鼻子眉眼一块儿凑,千万别把骨头露”.这样画出的娃娃才胖嘟嘟,逗人喜爱(图10).

这些画诀是民间画师们长期观察和用心揣摩的结果,是民间艺人的智慧结晶,它作为民间年画创作的理论依据,蕴含了普罗大众单纯质朴的审美观念和美学趣味.

中国美术馆作为一座国家级的造型艺术博物馆,一直以来致力于将藏品活化,回馈于大众.此次展览作为中国美术馆“典藏活化”系列展的一项内容,特将馆藏优秀的古版年画精品呈现给公众,同时为广大观众送上最真挚的新春祝福.

(责任编辑:牧风)

中国美术馆论文范文结:

关于中国美术馆方面的论文题目、论文提纲、中国美术馆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参考文献的相关大学硕士和本科毕业论文。

1、中国校外教育杂志社

2、中国和世界的关系论文

3、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4、中国文化论文

5、中国社会科学期刊

6、中国美容医学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