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维相关在职开题报告范文 和在活动中提升思维的深刻性方面论文范文素材

本论文是一篇免费优秀的关于思维论文范文资料,可用于相关论文写作参考。

在活动中提升思维的深刻性

针对学生在写作中思考浅薄的现状,笔者试从三个方面总结提高学生思维品质的做法.

一、设置有冲突的情境

在矛盾冲突中表现人物性格,是很多文学作品常用的手法之一.所以在写作中可以设置有冲突的情境,从而推进学生有深度地思考.

有一个学生提出的问题是“请你谈谈对让座的看法”.大部分学生走的是一条常规思维路线,也是最无关痛痒的大众路线,比如让座可以表现一个人的善心,让座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美德.其实,这仅仅停留在一个概念化、程式化的浅层次思维层级上.在这样的情况下,我开始给他们做假设:有—座城市,年轻人让座蔚然成风;还有一座城市则不然.通过比较,我们发现让座还能体现一座城市的精神风貌以及环境的影响力.让座在任何情况下都是美德吗?继续假设:如果一位老年人逼迫年轻人让座,怎么看待这种现象?学生有两种看法,一种是愿意让,站着比坐着健康,另外既然知道对方倚老卖老,用道德绑架年轻人,权且让他何妨?这样就让自己站在了道德的高处.还有一种看法是不让,他们认为这样会助长有些老人的不健康心态,破坏社会风气,跟这样的老人还是要晓之以理,这才是美德.假设继续:如果一位年轻人刚从外地旅行回来,满身疲惫,在拥挤闷热的车厢里好不容易有了一个座位,结果遇到一位老人要他让座,是让还是不让?显然这样的矛盾更突出了´它需要学生在事物变化的过程中辩证地思考问题,思维超越了“非此即彼”的局限.

设置冲突的情境,还可以从事物的反面着手.比如说起“对手”,泛化的思维中,对手即“要竞争的伙伴”‘要战胜的对象”.其实对手也可能是我们自己,在征服自己这个对手的时候,同样,甚至更可以彰显自身的价值.说起“超越”,想到的似乎就是无所不能的跨越式发展.其实,超越也是有限度的,有些事要一步步来.再比如2016年的上海卷,提到“评价他人的现象”十分普遍,可是有一位考生联系中国人民大学周濂教授说过的“现代社会还有一些笑而不语者,也许他们自以为已经洞彻了社会现实的丑陋、有限人生的无聊以及世俗权力的愚蠢”.作者认为,真正的知情者、真正的智者应该站起来,言其所知,振臂高呼,引导正确的言论.不能不说,这样的逆向思考,使文章更理性,更有思辨色彩.

二、追问有价值的事件

王栋生老师说:“深刻,就是在不断的质疑中实现的;在质疑的过程中,很多思维被激活了´很多门一一打开了.”曾经听一位教师跟学生探讨“道歉有多难”这个话题,教师首先引导学生说说具体有哪些道歉难的现象,结果发现父母对孩子的道歉、上司对下属的道歉、官员对百姓的道歉都很难.归纳总结后发现,上级对下级的道歉之难尤为突出.教师继续追问:为什么这样的道歉这么难?是由于不知道错在哪里,还是知道错了但是碍于面子,或者没有一颗悲天悯人的善心、没有诚挚恳切的态度、没有担当精神、没有责任感?从而把原因从认知层面引向品质层面,让学生大获裨益.

最近,与学生一起看《新闻周刊》,发现有一期中讲了不少“纠错”的现象:一位年长者清洗景区的涂鸦文字,一位电商走遍全国各地召回有问题的热水袋,厦门市绿化部门思考莫兰蒂台风带来的行道树大面积倒伏的原因,北京一个女孩23岁的时候终于有了自己的户口,“老年痴呆症”表达为“阿尔茨海默症”.这小至个人大至国家层面的纠错,其意义到底在哪里?这样的纠错需要纠错者具备什么样的素质?只有从根本上找到了原因,才能正确地解决问题.有一次与学生聊天,学生说,食堂插队的现象比较普遍,教师最好提早下课.可是教师提早下课能真正解决插队乱象吗?插队本身就是破坏了规则,教师提前下课无疑也在破坏规则.能不能思考的角度多一点,并且找到问题的根源呢?也许,学校食堂多开几个窗口,多一些有效管理,学生们多一些自律,内外兼治,方为上策.

追问,可以透过现象看到本质,这正是思维深刻性之所在.我们可以分析现象背后的原因、意义、条件进一步发现本质,也可以抓住现象和本质的联系,推测其目前尚未显现的后果,这种认识的预见性同样是思维深刻性的表现.学会了追问,还有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敏捷度,使学生在有限的作文时间里构篇成文,取得较高的思维效率.

三、挖掘独特具象的内涵

我曾经与学生一起做过一个关于“树”的专题阅读.我们一起阅读了七篇写“树”的文章,学生印象最深的有这样两棵树,一棵树是筱敏笔下的,这是一棵叫不出名字的路树.

这棵树很特别,命贱,贴着墙缝也能长,树身上挂下来的每一条气根都是一条命,触到地面就能长成新树,甚至可以独木成林,而且每天都有嫩生生的端尖冒出来,垂挂着向地面奔去,但是这些气根不知道,它们要去往的土地,已经是水泥封严了的,水泥很光滑,一丝缝隙也没有.

学生难忘的另一棵树是浙江丽水一个叫“路湾”的村庄里的有着1800年树龄的大樟树.为什么这两棵树能从诸多的树木中脱颖而出?不仅仅是这两棵树在外表上的独特,更是因为作者对树的内涵做了深刻的解读.作者在一个具象与另一个具象之间或者在具象的表面与内部之间掘开了一条通道.前者,由树联想到了历尽千辛万苦却依然无法在城市扎根的修鞋者,后者从这棵树联想到了历史沧桑与传统文化.作者写道:“它出生于1800多年前的魏晋,脉管里是否回荡着与魏晋一脉相承的萧散遗风?江南乱世频频,它身体的年轮里,是否依然珍藏了这块土地上金戈铁马的影像?是否有过一首隐匿在无数选本里的唐诗,专为它而作,有一首宋词,灵感的产生,缘起于它?它的树叶间,是否回荡过江南戏文的吟唱?”其实每个人的生活经历、阅读经历都是不一样的,世界本身的价值取向是多元的,既然世界和人都是复杂而丰富的,那么我们就要学会寻找不同的具象,或者寻找该具象的不同侧面,写出自己独特而深刻的认识,或许就能改变思维趋同化、浅表化的倾向.

只要表达了深刻的感受或体验,深入地揭示了事物的本质,都是文章的深刻之处,都是文章的精彩之处,这样的文章就会令读者喜欢和难忘.然而这种优秀的思维品质只能在思维活动中形成,语文课上课前就某一话题展开即兴演讲,结合《新闻周刊》分析时事,写读书笔记,举办读书报告会,开展专题阅读以及贯穿语文学习始终的课堂教学,都是我们思维活动的重要依托,当然,优秀的思维品质还有很多,比如思维的广阔性、独立性、概括性、批判性、创造性、逻辑性等等,本文所提到的深刻性只是其中之一.总之,思维发展与提升了,学生的作文素养一定会随之提高,只有向思维的青草更青处漫溯,才能发现一片动人的天地.

(江苏省苏州市西安交通大学苏州附属中学;215021)

思维论文范文结:

关于对写作思维论文范文与课题研究的大学硕士、相关本科毕业论文思维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相关文献综述及职称论文参考文献资料下载有帮助。

1、思维和智慧杂志

2、大学生思维论文

3、思维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