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能方面有关本科论文开题报告范文 与应试书和书家书论书法实用功能和艺术功能的转换相关论文写作资料范文

本论文是一篇免费优秀的关于功能论文范文资料,可用于相关论文写作参考。

应试书和书家书论书法实用功能和艺术功能的转换

赵冲

在特别强调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今天, 书法普及教育越来越受到全社会的重视, 除了以往社会上各种形式的书法艺术教育, 中小学书法普及教育已列入正式课程.许多大专院校开设公共课, 甚至开设专业进行书法教育, 师范院校更是在抓 “三笔字” 书法教育.各个层面、 各种形式, 虽然都叫 “书法教育” , 但它们的含义、 要求、 目标指向其实大不相同, 大致上可以分为两类: 一类是日常实用书写的书法教育, 要求规范、 整洁、 易认, 在此基础上追求美观; 另一类是专供艺术欣赏的书法教育, 要求既有传统功力、 又见个人情性, 在此基础上追求独创性和风格化.这两大类书法教育的差异根源在于书法本身的不同性质和不同用途, 如同清代流行的两大类书法, “应试书” 与 “书家书” .

明清以降, 科举考试制度日趋成熟, 体例上统一为八股文体, 这使得卷面文字书写 (即现今所谓的 “卷面分” ) 在评卷中所占的比重越来越突出.加之殿试、 国子监考试以及地方府院学子考核, 试卷并不实行誊录制度, 文字的工整直接关系到学子的仕途命运.科考的文字书写并非完全出自个人选择, 而是要遵循逐渐形成、 相对固定的审美范式和临习摹本, 在这种训练下形成的书体被称为应试书.应试书体属于实用书法的范畴, 它具有的强烈政治意涵使其不可能过分追求险绝和风格化.它首先以便于识读为基本要求, 在此基础上追求工整美观, 其中学习者可根据个人学养和性情选择相近的范本.同治、 光绪两朝帝师翁同龢曾参与各类科考数十次, 他对应试书的审美标准进行了总结概括, “润而不嫩, 直而不僵,秀 而 不 弱 , 匀 而 不 板 , 净 而 不 俗 , 挺 而 不软” , 即追求中正平和的书法审美观.

应试书的审美风格有两种传播途径, 一者即通过颁布的诏书或皇帝赐书, 御制刻帖的制作, 修书誊录, 或者皇帝赐字等来传播书法审美典范; 二者是通过国子监官学、 民间私塾、 家庭教育三位一体, 服从于这一审美取向, 并由经过训练的高官在书作酬赠或匾额题字活动中间接传播, 加以巩固.它的参与人群广泛,凡是有志于科考入仕者, 无不需要接受这一审美的熏陶.在学习时间上, 从启蒙学堂开始,直至获取功名、 踏进仕途, 跨度数十年.翁同龢教育后代子孙, 便要求坚持不懈练习应试书.翁之缮是翁同龢最喜爱的曾孙之一, 己丑年 (1889年) 九月, 十六岁的翁之缮跟随太叔祖翁同龢回京, 一路之上, 翁之缮最要紧的功课便是如何学习应试书以参加科举考试.

十月廿九日, 太叔祖授余写白摺法.凡写白摺, 须正锋, 笔锋之落纸处, 须一锋并起, 着笔处能立住, 则一字皆立住矣.手须能空, 须秀挺圆润为主.

应试书对于书法时风并不排斥, 如当时的学子在科举考试中常有参法北碑者.但在应试书审美要求下必须对其进行改造, 以达到工整的视觉效果.也有人尝试带入隶书用笔, 以增强表现性, 却并未获得突破, 原因在于应试书的性质讲求实用, 而不强调个人风格.

与应试书追求相反的是书家书.职业书家是在商品经济发展的条件下, 以书法作为谋生手段的艺术群体.他们的书法旨趣更看重个人性情的表达, 所关注的范畴不再局限于楷书一门, 而是关照到书法整体.在刻苦学习二王之外, 又旁涉金石考据、 古文字遗迹, 寻求新的表现手段.他们的书法各具特色, 有各自的艺术追求, 但值得注意的是, 他们都与应试书有着密切联系.职业书家在学书之初, 必先经过应试书的审美熏陶和技法训练.他们因个人际遇变化, 一旦选择以书法为业, 则会努力改变或摆脱应试书所带来的书写习惯.其原因在于, 应试书相对单一的审美不利于书家个人情感和作品丰富性的展现, 因而不利于独特书风的形成并获得市场的认可.而职业书家一旦选择艺术化的书法之后, 他们的书体也很难在科举考试中获得认可.一生追求仕途的赵之谦便是极好的例子.赵之谦早年小字书法取法严谨工稳的赵孟頫, 大字则表现出馆阁体的气象.因个人兴趣, 青年时期他开始热衷于金石文字, 十七岁时跟随乡贤沈复粲获得开蒙.研究金石碑版, 滋养了赵之谦的书法篆刻, 而书法篆刻也成为他维持生计的方式; 但在科场上他却屡试不售.在致好友的信中, 赵之谦讲述了追求金石书法与科举取士之间的矛盾.这种矛盾实则是实用书法和艺用书法在功能上的不同所造成的.

应试书与书家书的矛盾, 也体现在参与者身份的转换上.社会分工的细化, 使得书法话语权也不再仅仅是以社会身份地位的高低作为主导因素, 而是更加注重书法艺术本身的风格探索.明清以后, 学习应试书的成功者往往占据较高的社会地位, 职业书家则相对多为仕途不顺、 官场失意者.职业书家对于应试书的反叛更为彻底,并勇于做出探索和尝试, 成就斐然者不胜枚举.因而, 科举制度的发展和完善, 促使了书法实用功能和艺术功能的分流.在清代, 应试书作为实用书法发展到极致的产物, 其训练方式有助于初学者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 它通常是书家书所必须具有也必然具有的 “童子功” ,但过于单一的审美又容易禁锢书法艺术所应有的表现力.

回过来看今天的书法教育.当今的中小学书法课、 师范院校的 “三笔字” 教学属于实用书法范畴, 其要求类似于清代的应试书; 而中小学书法兴趣小组、 大专院校书法公共课, 尤其是书法艺术专业教学, 则属于艺术书法范畴, 其要求类似于清代的书家书.这两者之间的关系, 亦如同应试书与书家书的关系一样.因此, 要搞好书法教育, 就必须在明确二者性质、 理清二者关系的基础上, 正确处理好二者的教学及其相互关系, 以不同的要求、 采取不同的方法分别教好、 学好这两大类书法课, 并且在教学中逐步有意识地引导学生由实用书法学习逐渐走向书法艺术的学习.

(作者系四川省巴中职业技术学院教育学院教师, 江苏省教育书法协会会员)

功能论文范文结:

关于本文可作为相关专业功能论文写作研究的大学硕士与本科毕业论文功能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参考文献资料。

1、功能材料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