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杜诗天阙象纬逼试释相关毕业论文范文 跟杜诗天阙象纬逼试释有关自考毕业论文范文

这篇杜诗天阙象纬逼试释论文范文为免费优秀学术论文范文,可用于相关写作参考。

杜诗天阙象纬逼试释

《游龙门奉先寺》一诗是杜甫早年作品,很多杜诗注本都列此为第一首.但是,自宋代以来,其中“天阙象纬逼”的解释颇多,最后集中在“天阙”和“天窥”的异文之争.韩成武和陈道贵二先生,力持后者.然而,证据力度不足.从“天阙”的涵义、“圜阙竦以造天,若双碣之相望”句的典故和《东都记》的写作年代来看,当是“天阙”更接近杜诗原貌.

杜诗天阙天窥

宋代以来,注杜诗的人非常多,但是,仍然有不少长期悬而未决的难题.莫砺锋先生在《杜诗学疑难问题举隅》①一文中,列举了九个纷争歧出的问题,其中第一个就是“天阙象纬逼,云卧衣裳冷”一句的解释.

对此,仇兆鳌认为诸家共有“八说”②,实际上,宋代以来的杜诗读者基本分成两派意见:一是认为“阙”字有误,提出了很多异文,但最后都集中在“闚”字上;二是“阙”字不误,宋代以来多数注本持此说法,认同较多.又,“闚”是“窥”的异体字.因此,这一问题就集中表现在“阙”和“窥”的异文问题了.现在学界对此仍然纷纭莫一.萧涤非先生等著《杜甫全集校注》仍持“天阙”,但是并未作过多考释,同时,仍有一些学者力主“天窥”,如许永璋、郑文、周汝昌、韩成武、陈道贵等先生.因此,这个问题仍然有探讨的必要.

持“天窥”之说者,主要是两个方面说法.首先是格律修辞上,以韩成武《“天阙”应为“天窥”之误》一文为主要代表.该文主要排查了杜甫现存的12首③五言八行仄韵诗,从律句、对仗和用韵上分析,认为这些诗歌大部分合律,大体体现了杜甫“尽量在五言八行仄韵诗中使用律句,追求用韵的严格,尽力在颔联、颈联处使用偶对,……有意地的把律诗的格局引入仄韵古体诗中”④的心思.这种说法看似合理,实则不够严密.第一,从格律与对偶方面的论证,都是旁证材料.而且,杜诗现存五言八行仄韵诗数量太少,“以杜证杜”的力度显得不够.第二,这12首诗并非都是符合声律平仄的,亦有出现不合的情况.而且,大部分合律,并不能认定《游龙门奉先寺》一诗就一定必须合律,二者之间没有必然联系.第三,韩先生的分析有误.我们可选《得舍弟消息》一诗分析为例,韩文指出,“除第三句外,皆为正格律句或变格律句,律句占全诗句数的88%”.我们可以先分析下此诗的平仄格律情况:

风吹紫荆树,色与春庭暮.

平平仄平仄,仄仄平平仄.

花落辞故枝,风回返无处.

平仄平仄平,平平仄平仄.

骨肉恩书重,漂泊难相遇.

仄仄平平仄,平仄平平仄.

犹有泪成河,经天复东注.

平仄仄平平,平平仄平仄.

实际上,第四、八句中,“风”“回”“天”“东”四字皆平,难称正格律句或者变格律句,而颈联明显平仄相同,且不太对偶,颔联和颈联也未注意相粘.这样的分析失误还有很多,如分析《望岳》,认为“阴阳割昏晓”是合律,而与之平仄相同的前一句“荡胸生层云”不合律.又如,认为“年荒酒价乏”这样的三仄调诗句也合律.其实,巧合的是,《游龙门奉先寺》诗的平仄与此诗正好类似.如三、四联:

阴壑生虚籁,月林散清影.

平仄平平仄,仄平仄平仄.

天阙象纬逼,云卧衣裳冷.

平仄平平仄,平仄平平仄.

杜甫《得舍弟消息》一诗并无任何异文,所以平仄可以绝对确定.既然如此,若取“阙”字,在声律上并不存在任何不合理的地方.

再看对偶.律诗一般在颔、颈联处对偶,那么,12首诗共有24处对句.分析得知,对偶不甚工的有“骨肉恩书重,漂泊难相遇”“观其著诗集,颇亦恨枯槁”等二联,不对偶的有“长林何萧萧,秋草凄更碧”“此日千里鸣,追风可君意”等9联.⑤那么,作为同样形式的五言八句仄韵古体诗,就不能要求《游龙门奉先寺》的颔联一定对偶了.

其次是文献上的质疑,如李道贵先生就从反面立论⑥.他认为“天阙”的证据不足,文献记载“龙门”称“伊阙”“阙塞”等,但就是不称“天阙”,《东都记》亦只是类比.而有明确文献称为“天阙”的却是牛头山,不是龙门.莫先生在其文中虽然倾向于“天阙”,但又认为它比较费解.所以,首先必须弄清楚“阙”的意思.

刘熙《释名》“释宫”:“阙,阙也.在门两旁,阙然为道也.”⑦前一个“阙”为名词,后一个“阙”字为形容词,即“缺”,是中间有缺的样子,同时也代指缺处两边.《周礼·天官·太宰》:“正月之吉.始和,布治于邦国都鄙,乃悬治象之法于象魏,使万民观治象,挟日而敛之.”贾公彦疏:“郑司农云‘象魏,阙也’者,周公谓之象魏,雉门之外,两观阙高魏魏然,孔子谓之观.”⑧又,《说文解字》:“阙,门观也.”段玉裁注:“《释宫》曰:观谓之阙.此观上必加门者,观有不在门上者也.凡观与台在于平地,则四方而高者曰台.不必四方者曰观.其在门上者,则阙然,左右为观曰两观.《周礼》之象魏,《春秋》经之两观,《左传》僖五年之观台也.若不阙,则跨门为台.礼器谓之台门,《左传》谓之门台是也.此云阙门观也者,谓门有两观者称阙.”⑨可见,阙在先秦就是一种建筑,又有“台”“观”“阙”等分别,最基本的特征就是物体成双而相对.所以,“阙”字本有二义,一是指门的中间阙然,二是指门的两边,特指统治者宫殿前两侧的建筑物,来悬布法令,宣示政教,具有威严政权统治的象征意义.

那么“天阙”的意义如何呢?一般而言,基本意义有三:

第一、星名.如《隋书·天文志》“东方角二星为天阙,其间天门也,其内天庭也.”又如《天官星占》云:“太微者,天阙也.南端门间,十星分爲左右,掖太微之宫,天子之庭,帝王之座.”

第二、指天帝的宫殿.如颜延之《为织女赠牵牛》诗:“惭无二媛灵,托身侍天阙.”又指天庭的大道.如《隋书·天文志》“(房)又为四表,中间为天衢之大道,为天阙,黄道之所经也.”

第三、指皇帝的宫殿,引申代指首都和朝廷.如杨衒之《洛阳伽蓝记·闻义里》:“惠生在乌场国二年,至正光三年二月,始还天阙.”

结合“阙”字的涵义,其实我们可以很容易的知道,“天阙”的第一义是“物体成双而相对”的引申.因为天星左右分布,中间即为阙,其本身亦可称阙.第二、三义则是宫前之“阙”的引申.

但是,显然“天阙”的这三个涵义难以解释杜诗此句.清代朱亦栋《群书札记》卷三“天阙”曰:“《文选》潘岳《秋兴赋》‘闚天文之祕奥’,注引陆贾《新语》‘楚王作干谿之台闚天文.’杜子美熟精《文选》者也,其用‘天闚’字正本此.天闚,闚天也.云卧,卧云也.此倒字法也.子美复生,必以余为知言.然余谓总不若天阙之浑成耳.”若细思之,从“窥天文”提炼出“窥天”,再倒装成“天窥”,杜甫虽然精《文选》,但亦不至于如此牵强化用.朱氏虽然主张用“天窥”,以为出自《新语》,但仍然自觉“天阙”更为浑成.

实际上,张衡《西京赋》:“圜阙竦以造天,若双碣之相望.”五臣注:“言阙上竦若至天,如碣石之山相望矣.”因而,这句话翻译就是:石阙高高耸立,就像要到达天上一样,它们就犹如互相对望的碣石.杜诗“天阙”一词,当从此化入,亦十分自然.同时,此句以圜阙比作碣石,杜甫自然可以反用,以碣石比作至天之阙.一方面,此“天阙”可以是典故的反用,毕竟洛阳在唐代称东都,以龙门为天阙也是可以的.这和王导以牛头山两峰为首都建康的天阙的说法,是一样的道理.另一方面,阙本义乃是物体成双相对,考龙门地形可知,伊水正穿其间,两岸耸立,正如双阙.《水经注》称禹疏伊水北流,两山相对,望之若阙.因此,“天阙”可以解释为如至天之阙或成双相望之阙.杜甫夜宿龙门奉先寺,感受到耸立的两岸,称为“天阙”,就非常自然了.而李文认为,龙门号双阙,只是与东都宫城联系起来才被视为如同“天阙”一般,这种论述不攻自破.因此,杜甫“熟精文选理”,此言不虚也.

《西清诗话》记载:“杜子美《宿龙门》诗:‘天阙象纬逼,云卧衣裳冷.……

余尝读韦述《东都记》:‘龙门号双阙,以与大内对峙,若天阙焉.’此《宿龙门》诗也用‘阙’字何疑?”

反对者似乎可以提出,并无任何文献记载韦述撰有《东都记》.但是,根据荣新江、王静的考察,韦述撰有《两京新记》,且后世称名比较混乱,有称《两京记》《西京记》或《记》等,亦极有可能也会被引用成《东都记》.而且,其体例是先叙宫城、皇城、外廓城的建置,而外廓城又以坊、寺、祠等为纲.同时,它还会记载地理沿革、城市兴废、民间秘事、物产风俗等.又,《旧唐书》卷三十七记载:“(开元)十年二月四日,伊水泛涨毁都,城南龙门天竺、奉先寺坏.”可见,奉先寺在城南,韦述的记载到此寺的来历和地势是极有可能的.而李道贵先生对此文献持有异议,认为龙门有“伊阙”“阙塞”“阙口”等称,唯独不见“天阙”之称,而以“天阙”比龙门只是韦述的个人看法,此外更无文献称龙门为“天阙”.但是,此说首先犯了一个逻辑错误,即认为只有“龙门”被称作“天阙”,才能证明杜诗是“天阙”.这是不严谨的,因为杜甫作诗,本不一定非要用现成的词汇,有前面的《文选》的句子,同样可以想到“天阙”一词.其次,就算非要有现成词汇,韦述的“天阙”记载,本身就可以作为杜诗的出处.一般认为,韦述《两京新记》成书于开元十年,而黄鹤系《游龙门奉先寺》一诗于开元二十四年,萧涤非等《杜甫全集校注》系于开元二十九年,因而对洛阳非常熟悉的杜甫在作此诗时,应该早已经读过韦述的《东都记》了,用“天阙”描述龙门,就再正常不过了.

此外,曹慕樊先生的解释已经非常精湛了.首先,从校勘学来看,正因为“云卧”和“天阙”不对偶,所以才不会可能是后人妄改,要改必然改成对仗的字.它也不容易是传钞之误.因而,“天阙”反而更可能是杜甫原字.其次,杜甫此处用的是借对法,“阙”可通“缺”,借用“缺”字动词用法,正好和“卧”字对得上.《杜甫全集校注》就采用的这种说法.

我们可以重新体会这首诗的表达内容.杜甫宿奉先寺,颔联写周边景色,颈联写到自己的感受.他感受到了龙门高耸的双阙直达天上,而星象逼压,感到空间广大无垠,而渐渐衣服凉冷,极有寒意.若用“窥”字,便没有了阔大的心境了.

总之,“天阙”从各方面都解释得较为合理,应该更接近杜诗原本面目.至于“天窥”,因为有蔡兴宗的版本依据,一时不能绝对舍弃,当备一说.

杜诗天阙象纬逼试释论文范文结:

适合不知如何写杜诗天阙象纬逼试释方面的相关专业大学硕士和本科毕业论文以及关于杜诗天阙象纬逼试释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相关职称论文写作参考文献资料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