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伦理自考开题报告范文 与五大理念的伦理渊源和伦理表达方面论文范文素材

关于免费伦理论文范文在这里免费下载与阅读,为您的伦理相关论文写作提供资料。

五大理念的伦理渊源和伦理表达

陈翔

(南京财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江苏南京210023)

摘 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五大发展理念具有中国传统伦理逻辑的“根”,也具有马克思主义伦理渊源.五大发展理念作为伦理与发展的统一,无疑构成现代社会和谐发展的全部道德价值基础,表现出越来越多的伦理化倾向.对于五大发展理念的伦理关注来说,最重要的是对个体获得感的把握.个体的获得感存在于发展的各类关系之中,本质上是发展给个体带来的积极的、建设性的、合理的感受.社会的道德发展是五大发展理念的根本道德责任.这包括社会道德发展的实现以及社会实现道德发展的能力,即创造道德发展条件的能力和感受道德发展的能力.

关键词:五大发展理念;伦理渊源;伦理表达;逻辑

中图分类号:BO-O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3240(2016)10-0057-04

收稿日期:2016-08-08

基金项目:本文系南京财经大学科研课题“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的伦理思想研究”成果(项目编号:KYC201611)

作者简介:陈翔(1979-),河南信阳人,南京财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博士,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政治伦理学.

“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五大发展理念在现代社会具有伦理性.只有通过对五大发展理念的中国传统伦理逻辑“根”的发掘,通过对五大发展理念马克思主义伦理渊源的阐述和展开,我们对于五大发展理念概念的把握才真正走出思辨性的抽象,才能将五大发展理念与“伦理”的概念在哲学层面上相链接并融为一体.将“伦理”作为五大发展理念的“文化形态”,不仅赋予五大发展理念以伦理表达,而且在学术推进的实际进程中,为伦理表达提供了逻辑基础和思想准备.

一、五大发展理念具有中国传统伦理逻辑的“根”

中国传统伦理思想对于“创新”的阐述显得有些晦涩.但是,对于“创新”最重要的本质就是“共同媒介”的阐述却是清楚的.“共同媒介”就是普遍,就是规律,就是伦理逻辑的起点.“苟日新,新,又日新.”(《盘铭》)“周虽旧邦,其命维新.”(《诗经》)“尧能单均刑法以仪民,舜勤民事而野死,鲧鄣洪水而殛死,禹能以德修鲧之功.”(《国语》)以上这些记载说明我们祖先在推动发展的过程中所走的路径在不断地创新,反映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地变革自然、造福人类的崇高精神,同时也反映了个人在面对重大使命的时候,不忘自身的责任,始终进行创新并进行忘我的奋斗.

中华民族乃至中华文化的重要民族特色就是把发展的实践与世界万物协调起来,它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特质,这构成了发展的逻辑生长点.对于五大发展理念来说,最大的也是最应该认真对待的问题,不是发展的不够快,而是一个方面发展的太快,这往往导致发展的伦理使命与伦理意义被消解.“昔者圣人之作《易》也,将以顺性命之理.是以立天之道日阴与阳;立地之道日柔与刚;立人之道曰仁与义;兼三才而两之.”(《周易》)在中国传统社会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天”“地”“人”三者能够协调的好则风调雨顺,协调的不好则发展停滞甚至倒退.协调的观点在中国传统的义利关系方面也能体现出来,“义与利者,人之所两有也”(《荀子》),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义利关系协调的如何也是中国思想史上探讨的永恒话题.

在过去的发展中,由于不断对发展进行解构,在道德体系和伦理精神的建构方面给予绿色关注的太少.一旦严肃地思考发展的伦理性时,发展的人文之“根”与价值之“始”问题就被提出.于是,绿色在发展的伦理逻辑中必须也应当重新受到应有的和高度的关注.这是因为,无论是绿色发展在五大发展理念中的地位,还是现展的道德体系的建构与绿色发展的关系,绿色发展都成为五大发展理念伦理逻辑的基础.道家思想在中国传统社会的发展中始终具有重要影响,老子曰:“专气致柔,能婴儿乎;我独泊兮,其未兆,如婴儿之未孩;知其雄,守其雌…复归于婴儿;含德之厚,比于赤子”(《道德经》),这里赤子和婴儿其实是一个概念.其中“婴儿”在传统语境中就是返璞归真,在现代语境中就是注重绿色的生态文明.只有在发展的过程中追求和实现绿色的合理性,才能在文明体系中有更好的定位.

五大发展理念的“开放”,不仅要培育对内对外开放,而且要培育开放的道德冲动力.老子曰:“金玉满堂、莫之能守;甚爱必大费,多藏必厚亡”(《道德经》),其中就蕴含着保守只能会导致逐渐衰亡的结局.韩非子曰:“宋人有耕田者,田中有株,兔走触株,折颈而死,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韩非子》)又曰:“故治民无常,惟法为治,法与时转则治,法与世宜则有功”.(《韩非子》)他强调“法”术在治理国家的过程当中要根据时代的不同而变化,不能墨守成规.应当承认,与现代理论界相比,中国传统伦理思想对于开放的论述,无论在广度上还是深度上都略逊一筹.但是,中国古代伦理思想的一种常态是,当其它治理失灵时,开放的思想往往登场.因此,在五大发展理念中,中国传统伦理思想一般将开放置于调整的逻辑地位上,这部分消解了封闭与保守,从而有利于发展的道德与道德体系的调整.

五大发展理念实现的基本标准就是,无论在精神世界,还是在生活世界,在确定发展的路径与目标之后,发展的成果必须为人民所共享.从伦理逻辑上来说,共享具有必然性,不仅具有信念的必然性,而且具有现实的必然性.墨子曰:“天下之人皆不相爱,强必执弱,众必劫寡,富必侮贫,贵必敖贱,诈必欺愚”(《墨子》),反映了他企图通过普遍的“爱”去实现社会理想.管仲日:“野芜旷,则民乃菅;上无量,则民乃妄.”(《管子》)如果发展的成果只是为少数人享有,则会天下大乱.“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中庸》)因此,发展的成果要为所有的人共享,要不偏不倚,无过无不及,保持着仁义道德的本性.共享的发展与中国传统伦理思想很适应,适应到什么程度呢?那就是,人民普遍要求公平的愿望由来已久,根深蒂固.我们必须以渗透于中国人民血液里面的伦理因子为基本结构,充分利用共享所释放的“动力”,寻求每一个发展因子的道德支持,从而使得发展具有价值合理性.

二、五大发展理念的马克思主义伦理渊源

对于五大发展理念,从马克思主义伦理学的角度,我们不是希图立即对于现实发展起到立竿见影的作用,而是强调符合当代中国时代主题的哲学至上性和超验性,为人们提供一个用以判断发展现代化的标准.以马克思主义伦理学作为分析五大发展理念的框架,则可以找寻到伦理渊源.

“通过实践创造对象世界,改造无机界,人证明自已是有意识的类存在物,就是说是这样一种存在物,它把类看作自己的本质,或者说把自身看作类存在物.”“创新”的存在昭示了发展源源未绝的事实,昭示了发展的生命具有无限的扩张力,这种扩张力使发展的道德精神延展扩张至他人、至万物.“创新”的发展让道德生命在不断的突破中超越,同时呈现出美妙的发展之境.可以说,在“创新”之下,发展主体道德意志的形成、道德规范的确立,乃至道德行为的完成皆是美德的范导之下进行的.因此,我们看到,“动物只是按照它所属的那个种的尺度和需要来构造,而人却懂得按照任何一个种的尺度来进行生产,并且懂得处处都把固有的尺度运用于对象;因此,人也按照美德规律来构造.”

“一个单独的提琴手是自己指挥自己,一个乐队就需要一个乐队指挥.”“协调”的发展不仅涉及内部协调,同时涉及外部协调;不仅涉及政治、经济,同时涉及文化、社会,因此,“协调”的发展是从理想走向成熟,是在发展文明中应该具有的平等与精神.发展的道德哲学就是如何通过“协调”的价值引导与价值理想使个体与整体、个体与个体、整体与整体之间的关系处于有机的平衡中.一旦发展失调,就可能导致发展主体思想和行为上的混乱,使其产生对现实道德生存困境的焦虑与担忧.而这种焦虑与担忧反过来成为激发发展失序的心理因子.“一切规模较大的直接社会劳动或共同劳动,都或多或少地需要指挥,以协调个人的活动,并执行生产总体的运动”.

“绿色”发展有两重含义,一重是生态环境的绿色发展,一重是更广意义上的发展,它包括节约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等.“环境的改变和人的活动或自我改变的一致,只能被看做是并合理地理解为革命的实践.”通过“绿色”发展磨炼确立起具有强大力量的道德自我.把发展的他律意识转化为发展的自律意识,在面对各种发展选择时,能够突出道德主体的向善力量.因为,“有机物发展中的每一进步同时又是退步,因为他巩固一个方面的发展,排除其他许多方向上的发展的可能性.然而这是一个基本规律”.当“绿色”发展成为可能时,发展的道德哲学和文化才能真正提升人性,使得占据主导地位的发展伦理功能逐渐显现.

发展“首先呈现在我们眼前的,是一幅由种种联系和相互作用无穷无尽地交织起来的画面,其中没有任何东西是不动的和不变的,而是一切都在运动、变化、生成和消逝.”“开放”发展就是打通“交织起来的画面”,这使得发展能够与各类主体在共生互动中激发道德行为者向善的能动性和主导性.“开放”使得发展获得始源性的价值资源,建立起与现代商业文明相适应的道德世界.开放发展不是“把各种自然物和自然过程孤立起来,撇开宏大的总的联系去进行考察;不是把它们看做本质上变化的东西,而是看作固定不变的东西.”也正是在这一点上,开放发展其实最终根源于方方面面行动者的目的和价值,这使得发展必须在超越的同时涵盖发展和道德,从而打通发展与道德的“立交桥”.

在五大发展理念中,运用“共享”参与发展事务已然成为现代社会的特征之一.“共享”在发展现代化中更多的是一种公共性的美德,“共享”的存在使得发展伦理共识的超越层面巍然呈现:“共享”为发展的道德生命确立了无限的扩张力,使得发展不断突破狭隘的经验,摒弃微末的利益,从而进趋更深、更高、更广的领域.“共享”发展是个体在共同体中得以存在、得以自由发展的前提,使得个体避免陷入道德意义上孤立的危险.“只有在共同体中,个人才能获得全面发展其才能的手段,也就是说,只有在共同体中才可能有个人自由.”

三、五大发展理念的伦理表达

五大发展理念是社会发展新要求和人民群众新期待的必然要求.当发展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形式表现出来时,必然彰显出一定的道德价值.不难理解,五大发展理念作为伦理与发展的统一,无疑构成一个现代社会和谐发展的全部道德价值基础.五大发展理念不是工具、不是手段,而是具有实践哲学的意蕴.在此需要我们对五大发展理念过程中的伦理认知、伦理情感能否起作用给予分析.五大发展理念是相对于传统的发展而言的.相对于传统发展,五大发展理念不涉及单纯的经济发展,而是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全方位的发展,因此,它必然具有个体与社会的伦理表达.

1.个体的获得感

对于五大发展理念的伦理关注来说,最重要的是对个体获得感的把握.个体的获得感存在于发展的各类关系之中,本质上是发展给个体带来的积极的、建设性的、合理的感受.研究表明:发展与获得感不成正比关系.但是,经验告诉我们,发展的匮乏不会带来获得感.那么,我们是否可以在复杂的获得感讨论中确定发展元素呢?答案是否定的,因为发展的“传统”与“现代化”之间存在着巨大量的层次距离,而这个距离中的任何一个层级都可以导致不同的个体有不同的获得感.对此,我们虽然没有办法做出明确清楚的定量分析,却显然看到了伦理对获得感的作用.

如果我们来算个体的获得感,毫无疑问,那绝对不是一条可测量的线.有一种观点认为,“精神获得感”比“物质获得感”更值得追求.其实这两者是紧密联系的,我们可以说某些获得感的物质因素更重或者精神因素更重,但却不可能将物质与精神彻底分开.对于五大发展理念而言,不仅个体的物质获得感与精神获得感不可分割,而且个体的伦理判断也是不可或缺的.“人类把伦理看作是永恒的正义,是自在自为地存在的神,在这些神面前,个人的忙忙碌碌不过是玩跷跷板的游戏罢了.”从行为主体来说,获得感也是对个体自身伦理认知的调整.对于五大发展理念来说,个体的获得感就是带有极强理性特征的平衡与判断.无论是人生追求的获得,还是阶段目标的获得;无论是对客观获得的认知,还是对自我获得的认知,都需要理性特征.因此,把个体的获得感放置于五大发展理念的背景下,是人类存在必须面对的问题.

针对发展过程中给人体带来的“富贵病”“现代病”,五大发展理念力图通过内在的获得感进行化解.表现在个体身上,就是面对发展带来的困惑或者难题时表现得从容不迫.当然,这种化解不是以外部的道德规范直接指导发展现代化,而是从内在的实践理性指导发展的实践.如果认真地研究五大发展理念与个体获得感之间的关系,我们就会发现:在现实生活中,这二者之间有着必然联系.也就是说,这两者存在于同一世界之中.一方面,五大发展理念以自身独特的方式产生个体获得感;另一方面,个体获得感凭借内在的文化定力包容发展过程中带来的各类难题.事实上,任何个体都希望五大发展理念与个体的获得感紧密相连.这种想法在现实生活中不仅仅是一种美好的愿望,在理论上也具有逻辑根据.

2.社会的道德发展

五大发展理念需要社会道德发展的支撑.社会的道德发展是五大发展理念的根本道德责任.社会的道德发展既是要求,也是现实.这种现实包括社会道德发展的实现以及社会实现道德发展的能力,即创造道德发展条件的能力和感受道德发展的能力.然而,这一切仅靠传统的发展是难于实现和获得的.因为五大发展理念中社会的道德发展不是孤立的产物,它只能在社会关系中产生.也就是说,社会的道德发展只能在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关系中产生.

五大发展理念到底何时何地能够成为现实?发展现代化的要求如果没有落实到社会道德发展的具体实践活动中,就会出现伦理失序、道德失范等问题.首先,五大发展理念受制于社会道德发展自身所固有的特征,如果社会道德发展难以形成共同的伦理理念,这无疑将极大地限制人们依凭内在的道德力量料理发展问题所抱有的信心.其次,社会道德发展本质上是一个不断开放和公共化的活动系统.换言之,社会道德发展往往是由累积性的公共行为所造成的,而五大发展理念的主要根源在于累积性的公共行为.由此可见,五大发展理念的实现不求助于社会道德发展是不可能的.

事实上,为社会的道德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原本就是五大发展理念的要义.这不仅因为社会的道德发展所必需的外在条件和内在能力,需要五大发展理念提供,更因为社会道德发展是在发展与现代化共同的契约基础上构建的.按照社会契约理论,以构建发展现代化这种“契约”的存在正是“现代化”存在的合法性和“发展”来源正当性的体现,也是发展现代化为什么必须不断提升社会幸福感而负有道德责任的依据.衡量发展是否达到现代化水平,最根本的标准是发展是否坚持了发展目标上的“以人为本”,是否很好地满足了社会整体的幸福需要.

四、结语

中国传统伦理与马克思主义伦理渊源已经说明,伦理表达最深刻的根据以及合理性基础,存在于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之中,存在于伦理与发展的关系之中.这不仅是因为“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作为一种发展理念,更重要的是,发展理念要求一定的伦理表达与之相匹配,这当然是一个有意义的结构.五大发展理念的现代伦理转向,不是一般地指出伦理对于发展的反作用,以说明“必然转向”和“必须转向”的问题,而是具体地分析伦理对于五大发展理念的作用形态及其品质结构,以便具体地解决“伦理表达”和“如何表达”的问题.一旦进入伦理表达的形上思辨,关于伦理对五大发展理念的功能形态及其品质结构的说明,就成为解决五大发展理念伦理建构问题的关键点.

伦理论文范文结:

关于伦理方面的论文题目、论文提纲、伦理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参考文献的相关大学硕士和本科毕业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