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意识形态方面本科论文开题报告范文 和马克思的意识形态批判理论与有关本科论文开题报告范文

本论文为您写意识形态毕业论文范文和职称论文提供相关论文参考文献,可免费下载。

马克思的意识形态批判理论与

路 菲

(广西大学,南宁 530004)

摘 要:马克思的意识形态批判理论是历史唯物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对马克思“意识形态”概念缘起的考察以及马克思对虚假意识形态批判的阐释,得出马克思意识形态批判理论伟大的理论意义与现实启示,为人类生存困境提出理论支撑.

关键词:马克思;意识形态;批判

中图分类号:A8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6)05-0027-02

近年来,马克思的意识形态批判越来越受到国内学者的关注,这既是回应西方学者关于科技成为新的意识形态形式所形成的相关理论,又是重新阐释意识形态批判理论使其焕发时代光芒的需要.马克思的意识形态批判理论的展开对于深刻理解马克思理论的整体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意识形态一般概念:从托拉西到马克思

“意识形态”的概念源自于法国哲学家、政治家、意识形态理论的奠基人托拉西,他认为,从人们外部世界的感觉经验出发,就能准确理解经济学概念(分工、财富、价值)以及政治理论,从而国家是合法的.通过“观念还原到感觉”的方法,摒弃宗教、形而上学等传统权威的观点,从直观的经验出发,由此焕发对政治、经济、法律等学科新的阐释.虽然可以看到其理论服务于现实的学术倾向,但是感觉经验一定可靠吗?意识形态的法语名词在整个欧洲学术界包含了“意识形态家”和“空想家”双重含义,也就暗含了对托拉西的一种怀疑和否定.

马克思最早使用“意识形态”一词是在其为博士论文所做的笔记中,马克思就曾使用“直接的意识形态”这个概念[1].马克思没有直接概括意识形态的内容,在其经典著作中基本包括以下四种意蕴.

第一,意识形态是颠倒了主客体关系的一种虚假意识.在马克思看来,观念的东西不外是移入人的大脑并在人的头脑中改造过的物质的东西而已,无疑阐明了人的思维与物质之间的辩证关系以及意识的产生根源.

第二,马克思的意识形态是总体概念,包括哲学、道德、宗教、艺术等形式,并不包括科学.马克思在《路易·波拿巴的雾月十八》一书中谈到意识形态的上层建筑是有其一定的经济基础决定的,不同的社会条件也会产生不同的意识形态.

第三,意识形态是受经济基础决定并为统治阶级利益服务的思想体系.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一书中,马克思使用了“整个意识形态的上层建筑”的这一概念,强调一切形式的意识形态都是一定社会现实的反映,社会生活决定意识而不是相反.

第四,意识形态是指商品社会的拜物教.马克思认为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逐步占领了整个经济社会生活的同时,经济理性成为统治整个社会的思维逻辑,马克思指出其实质不过是物化的关系在人的头脑虚假的映像,人与人之间的关系颠倒为物与物的关系.

二、“虚假的意识”:马克思的意识形态批判

马克思的意识形态理论是在批判前人的基础上构建出来的,批判是其构建的武器也是其思想的一大特征,马克思的意识形态批判理论是在对种种错误的意识形态思想家们的思想观念和被资本主义国家遮蔽的思想进行质疑、批判、建构.

(一)哲学意识形态批判

德国古典哲学在黑格尔这里达到了传统形而上学的巅峰,对黑格尔哲学代表的意识形态的批判是超越虚假的理论意识形态的关键.对黑格尔哲学的批判首先在于揭露其唯心主义的理论实质,由此确立了鲜明的历史唯物主义批判立场,指出唯心主义的错误.其次,马克思认为黑格尔哲学是思辨的哲学范式,即借助绝对精神构建国家和市民社会的理念,这样哲学不但不具有批判性,反而反证了马克思理论的批判性以及对旧哲学的革命性.最后,马克思发现了黑格尔哲学的辩证法的合理内核,并将之运用到意识形态批判理论中去,就形成了辩证的唯物主义.

(二)政治意识形态批判

马克思对政治意识形态的批判主要是通过批判当时的资本主义政治社会的现状展开的,主要围绕意识形态和上层建筑的关系问题讨论.首先,马克思指出资产阶级国家的社会性质,即掌握资产的阶级为了维护本阶级的利益剥削普通劳动人民的工具.其次,马克思对资产阶级国家的政治制度和上层建筑所产生的经济根源进行了揭露和批判,古典政治经济学用实证主义阐释非历史性的概念掩蔽其剥削实质.最后,马克思还对资产阶级国家形式进行了深入的分析,他认为资产阶级的社会政治制度相较于落后的封建制度,是有一定的历史进步,但是,其所大力宣扬的自由、、博爱是一种伪善的带有强烈意识形态色彩的统治言说,其剥削的实质始终掩盖在光鲜的政治统治之下.

(三)经济意识形态批判

马克思的意识形态批判随着实践活动的不断展开以及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秘密长期被遮蔽的状态而慢慢转向对经济学的意识形态批判,马克思在对古典政治经济学进行大量学习和研究后,首先肯定古典政治经济学是一门“科学的资产阶级的经济学”,与此同时,古典政治经济学的虚假性是其带有资本主义的政治属性——为维护资本主义社会而把资本主义的发展当作永恒的规律看待,并论证其合理性.古典经济学家认为资本主义代表了“最终的生产和历史的最终的发展”,在马克思看来,他们像黑格尔一样,抛弃了过去、关闭了将来,将现在永恒化,也就是将现在非历史化并终结了历史.

(四)文化意识形态批判

马克思的文化意识形态批判主要是对宗教及其意识形态、迷障人的生活世界的拜物教进行的批判.马克思《资本论》中以抽象到具体再返回到抽象的科学方法,剖析了人与人之间的真实关系何以被遮蔽,变成物与物的关系.一开始人们由“为买而卖”到“为卖而买”,交换价值俨然成为商品的自然属性表面现象使得整个世界成为物与物交换的世界,形成商品拜物教;货币出现之后,其所具有的价值代表的意义进一步蒙蔽了这一物化关系,对劳动的崇拜变成对货币的膜拜;货币在经过转换成资本之后,使得整个世界成为颠倒意义的癫狂世界.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马克思拆穿了资本社会的真面目,并指出作为历史阶段的资本主义社会的存在的历史阶段性及其特征.

三、马克思的意识形态批判理论的哲学意义

(一)马克思的意识形态批判理论提出了实践的观点

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最大特征也是其理论的核心,从前的形而上学家们把实践贬低为“卑污的犹太人的活动”,他们从精神意识此类头脑的产物出发解释世界,马克思有力批判了他们,并提出了实践是人类存在发展的基石,生产劳动是构成人的全部历史活动的基础.马克思说过全部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实践的批判是优先于理论批判的.马克思批判理论的根本特征就是在于它是一种实践批判的革命,它的宗旨在于实现现存世界的世界革命化,而不是仅仅诉诸理论的批判,更甚者乃至词句的批判[2].

(二)马克思的意识形态批判理论确立了唯物史观的基础

马克思是作为批判理论的集大成者,对黑格尔及其后继者进行了无情的批判.尽管费尔巴哈作为一名“唯物主义者”的身份批判了其他的青年黑格尔派,但却否认了社会历史性.人类现在所取得的任何成就都是由历史的发展、人自身的发展演进而来,人为了生活,首先需要解决衣食住的问题.因而第一个历史活动就是要满足这个人类的基本需求;已经得到满足的第一个需求本身、满足需求的活动和已经获得的为满足需求用的工具又引起新的需求;随后就是生育和繁衍后代的人类活动.马克思的意识形态批判是以现实社会为研究的出发点,深入历史现实维度中,确立了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唯物主义.

(三)马克思的意识形态批判理论澄明了总体性的特征

马克思的意识形态批判理论是建立在对整个社会虚假的意识形态的披露与澄清,一方面,马克思站在历史发展的视野中对资本主义社会中虚伪的意识形态形式进行无情的鞭笞,另一方面,马克思在批判中描绘了一种真实的、总体的现实世界.马克思阐明了真实的现实社会中社会生产、经济结构、法律和政治上层建筑、社会意识形态的真正关系:“人们在自己生活的社会生产中发生一定的、必然的、不以他们意志为转移的关系,即同他们的物质生产力的一定发展阶段相适应的生产关系.这些生产关系的总和构成社会的经济结构,即有法律的和政治的上层建筑竖立其上并有一定的社会意识形态与之相适应的现实基础.”[3]

四、马克思的意识形态批判理论的当代启示

20世纪以来,资本主义得到迅猛发展,日新月异的科学技术开阔人的视界,确证了主体性的崇高地位,愈加丰富的物质生活资料丰盈了人类的生活.然而我们会发现,出现了这样的一个悖论:主体性的凸显与主体性的丧失.理性之光照耀着近代以来社会的发展与进步,除掉了蒙昧与迷信换得技术与科学的发展.令人不解的是,何以物质的丰盈并未实现人的进一步发展,相反地,人漂浮游离在意识形态的虚幻镜像之中,渐渐失去人之本性的丰富性与超越性维度.面对人类这种困境与压抑,西方马克思主义为我们提供了现实的批判:从卢卡奇的物化世界理论、到马尔库塞的发达工业社会意识形态批判研究、再到哈贝马斯对作为意识形态的科学与技术的批判,不难发现其中存在的症结:发达工业所展现的新时代的意识形态正如大军压境搬笼罩着当代人的生活.这些西方马克思主义者们无不纷纷在马克思的意识形态批判理论中寻找着治愈时代病症的良药,在对哲学、经济、政治、文化意识形态的批判当中,马克思早已对资本主义社会意识形态形成了整体性的批判,深入其存在运转的资本逻辑肌理,不仅有力地拆穿了其虚伪性、非历史性、剥削性的面目,更重要的,确立了历史的唯物主义世界观,为当代人的现实处境道出了历史谋划.

就当代中国而言,树立共产主义信仰是抵抗纷繁复杂的虚假的意识形态包围的有力批判武器.纵观当下,市场所确立的物质财富和金钱的主导地位,极大地助长、强化了人们的利己取向和享乐心理,在很大程度上消解了人们精神的超越取向,尤其是社会意识的理想和信仰维度.树立共产主义信仰意味着从历史唯物主义出发,同时,“批判的武器”不能代替“武器的批判”.马克思说过,“共产主义是那种消灭现存状况的现实的运动”,“对实践的唯物主义者,即共产主义者来说,全部问题在于是现存世界革命化.”在理论与实践方面,马克思为人类恢复人之本性提供了最伟大的理论支撑,需要当代人在不断的理论思索与艰辛实践中探寻真谛.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0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0:173.

[2]俞吾金.意识形态论[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130.

[3]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32.

意识形态论文范文结:

适合意识形态论文写作的大学硕士及相关本科毕业论文,相关意识形态开题报告范文和学术职称论文参考文献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