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方面毕业论文怎么写 和奶牛人工授精技术有关论文写作参考范文

本论文是一篇免费优秀的关于技术论文范文资料,可用于相关论文写作参考。

奶牛人工授精技术

摘 要:人工授精技术是现代畜牧业发展的重要技术之一,是先进的配种技术,是对自然交配的突破.为了更好地做好奶牛人工授精技术的推广,笔者详细介绍了母牛发情鉴定、贮存和解冻、正确输精等人工授精技术,以期为养殖户提供技术参考.

关键词:奶牛;人工授精;发情鉴定;解冻;输精

中图分类号:S823. 3+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9737(2017)04-0066-01

1 母牛发情鉴定

母牛发情鉴定的目的就是识别并找出发情的母牛,来确定适宜的配种时间.母牛发情鉴定的方法主要有外部观察法、试情法、检查法和直肠检查法.一般前三种方法可以确定,就不用再做直肠检查了[1].

外部观察法主要是通过观察母牛的外部表现、精神状态以及外阴状况来确定是否发情以及合适的配种时间.当母牛变得安静,主动的拱腰举尾,接受爬跨,流出的黏液呈鸡蛋清样,牵缕性很强,外阴肿胀消失,出现皱褶,这个时期是配种的最佳时期.

试情法是将输精管已经结扎的公牛放在母牛群中,白天在群中试情,晚上分开,然后根据公牛的爬跨和母牛接受爬跨的程度来判断母牛是否发情;也可以将试情公牛接近母牛,根据母牛的外部形态表现来判断发情情况.

检查法是使用开张器将打开,通过观察黏液的色泽、黏液性状、子宫颈口的变化情况来进行发情鉴定.如果充血,子宫颈口松弛、开张,内有大量的透明黏液,而且黏液强度大,此时配种较好.如果内干燥,没有黏液,而且子宫颈口紧闭,说明母牛没有发情.

直肠检查法是通过触摸卵巢上的卵泡的发育情况,推断排卵的时间.如果感觉卵泡像成熟的葡萄,触之即破的感觉,此时配种效果较好.

2 输精前的准备

2.1母牛、输精器械的准备

把待输精的母牛牵引到颈架牛床上或者保定架上进行保定,然后清洗发情母牛的外阴,常用的消毒剂有1%新洁尔灭或o.1%高锰酸钾溶液,清洗好后用消毒过的毛巾或者纱布擦干.所有的输精用具必须在使用以前进行清洗、消毒.玻璃或者金属的输精器可以用蒸汽或者75%的酒精消毒,胶管输精器最好用75%的酒精消毒.一头母牛使用一只输精器,不要混用,以免传染疾病.输精员要穿好工作服,并剪短、磨光指甲,然后清洗手臂,擦干后用75%的酒精或者2%的来苏水消毒.工作人员操作的时候要带好胶皮手套.

2.2的准备

奶牛的都是使用冷冻的方式进行贮存,因而在使用以前必须解冻,然后进行镜检,精子活率不低于0. 3时,才可

颗粒的解冻:取一支灭菌试管,用牛奶或者2.9%的柠檬酸钠冲洗,然后把试管放到40℃温水中预热3 min,再把1-2粒颗粒直接投入试管中,不停晃动,待颗粒溶化2j3时,取出并继续摇动,直到全部溶化.

细管的解冻:取一个烧杯,内盛40℃左右的温水,把1支细管投入水中,要注意把封口端向上放置,待细管中的的颜色发生变化就立刻取出.

3 输精

3.1 输精时间和次数

母牛发情一般持续1-2天,排卵在发情结束后12 h左右,一般在排卵前6-24 h输精受胎率最高,也就是在发情盛期末,母牛外阴有皱褶,黏液牵缕性最强的时候配种最好.在养殖生产中,一般早晨、上午发情的,最好在下午输精;下午发情的,在第二天早晨输精.为了提高受胎率,一般要输精2次,2次的时间间隔要在8-10 h左右.

3.2输精技术

直肠把握子宫颈输精法.输精员先将指甲剪短磨平后,将手臂洗净消毒,涂上润滑油,左手戴上乳胶长臂手套,五指并拢呈锥状插入肛门,将直肠内的宿粪排除,固定子宫颈.右手将装有的输精器或已经装好细管的输精从阴门斜上方插入,然后水平插入直抵子宫颈外口,两手协同作用,将输精管或者输精插入子宫颈内2-3 cm皱褶处,就可以注入了.输精量一般为1-2 mL,输入的精子数一般为2000- 3000万,其中活精子数不能少于1500万.采用此种方法输精,操作简单、方便,母牛没有痛感,受胎率高,同时也会防止由于误输精而造成母牛流产[2].

开张器输精法.输精员右手手持开张器,顺着的方向徐徐插入后,使其横转,打开,利用手电等光源找子宫颈口,左手固定开张器,右手拿着装有的输精器,将其尖端插入子宫颈口内1-2 cm,慢慢注入1-2 mL,然后抽出输精管和开张器.此种方法,输精部位较浅,很容易倒流,影响母牛的受胎率,现在应用的比较少.

参考文献:

[1]王海军,杨德康.奶牛人工授精的技术要点[J].安徽农业,2004(08):45.

[2]马占荣,马德礼.奶牛人工授精技术交流[J].中国畜禽种业, 2009(04):46-47.

技术论文范文结:

关于技术方面的论文题目、论文提纲、技术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参考文献的相关大学硕士和本科毕业论文。

1、计算机应用技术论文

2、电脑知识和技术杂志

3、农村新技术杂志

4、现造技术论文

5、计算机科学和技术专业导论论文

6、电脑知识和技术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