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油勘探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 跟低油价下石油勘探方面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

本论文可用于石油勘探论文范文参考下载,石油勘探相关论文写作参考研究。

低油价下石油勘探

张 抗

谁掌控着大量优质储量并与技术先进的开发者和工程作业者匹配,谁就可以在低油价下生存、发展.

低油价严重冲击着国际石油市场,迫使人们以极大的关注调整油气发展战略.对基于过分宽松的经济门限约束的中国石油的勘探开发则产生更加重大的影响.这逼迫着我们要认真反思长期以来所形成的某些固定思维.

储量是可持续发展的根本保障

资源是石油工业上游的源头、是可持续发展的基础,这似乎是没有争议的.保有储量的数量和品级,是评价公司、国家油气实力和发展潜力最直接的标志.在近期和中长期低/ 较低油价、市场供需宽松下的激烈竞争,使它突出了对低成本下可开采储量的要求.

谁掌控着大量优质储量并与技术先进的开发者和工程作业者匹配,谁就可以在低油价下生存、发展.在突然到来的油价大跌初期,上游生产者为求生存而减少甚至短期取消对勘探的投入是可以理解的现象.但大家都明白,若不能大幅降低成本并以适当的投资去增加可采储量,短则三五年多则十余年石油生产必将难以为继.有战略眼光的石油生产者必须尽量减少投资不足对储量补充的影响,并在稍有余力的情况下可以不计利润的短期低迷,趁低油价的大动荡之机,去收购一些低价出售的有潜力勘探、开发区块甚至公司的并购重组.

近些年,埃克森美孚逆势而上收购巴布亚新几内亚公司及其天然气资产的举动,被业内人士看作是保持战略定力、争取主动的典型案例,认为这是其保持世界领先地位的得力措施之一.中石化西北油田以“再难也不能放松勘探、再难也不能不搞勘探”的理念,坚持向新区开拓也创造了良好的范例.对于绝大多数石油公司来说,低油价造成的困难进一步削弱了上游扩大再生产的投资能力.我国石油上游投资明显走低且由于怕不能立刻获得效益影响考核,往往已有的投资也未能完成.2015 年上游投资计划比上年下降14%,实现的投资降低约30% ;2016 计划投资比上年又降10%,实际完成投资下降32%.投资下降,必然使勘探工作量持续下降.以勘探钻井数为例,2015 年下降约10%,2016 年继续下降14%.不言而喻,这会使新增探明储量持续下降.

从前述文章所分析的目前保有储量的严峻情况看,我国削减勘探投入所带来的影响比其他多数石油生产国更加严峻.这种情况必须引起决策者的严重关注,并尽快予以扭转.

我国已发布的《石油发展“十三五”规划》要求:年均新增探明石油地质储量10 亿吨左右,2020年国内石油产量2 亿吨以上.前文己说明,“十二五”期间的(表观)采收率为15.8%,而为使储产比不再降低,以保持年产2 亿吨计则至少每年要新增地质储量12.5 亿吨.这种计算是建立在与过高油价相应的低经济门限基础上的.若以实际的经济可采性计,则需至少每年新增探明地质储量18 亿吨左右.这种概略性框算足以说明增加(而不是目前的减少)勘探投资,对我国石油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和迫切性.

保持战略接替态势、保障一定数量预探井

为保障可持续发展必须对已采出的储量和已开发油田自然递减的产能进行弥补,对老油田区进行补充后续勘探扩增储量,对开发区补充产层能量、提高采收率等都属于战术接替范畴.对现在尚未发现,或仅有少量油田尚未形成规模开发的新地区、新领域、新层系、新深度,进行系统的探索、开拓、发现并探明新的油田群,则属于战略接替.

一般而言,在勘探投入尚有一定保障时由油气生产单位进行战术接替容易被接受,也容易取得好的效益;而由其进行战略接替的开拓性工作,短期内难见到效益且风险很大,则有些勉为其难.

战略接替需要站的高看的远、需要从持续发展的长远角度采用主动进攻的态势,因而不能以短期效益为评价标准.这项工作在很大程度上应由总公司和(或)国家统一规划并承担.战略接替的工作要求产学研相结合的大量基础地质和石油地质综合研究,但关键是必须有大量以地震为主的物探,特别是要有一定数量的参数井、预探井去不断加深对地腹深部油气赋存情况的认识.这就要面对预探井成功率相当低的现实(目前新区开拓中可能仅为20%).

实施上述实物工作量的投资主要应由总公司和(或)国家承担.我国曾实行的由石油总公司负责部署并承担经费、以所在区的分公司为作业和相关研究的主要承担者的做法,应予以继承并推广.在全球多地设立勘探风险基金的做法也有很多成功的经验,值得我国引进.

对此,笔者还要强调,近年的实践表明,由于经费紧张、从国家申请一些经费(特别是参数井、预探井)需要严格的计划审批,往往使一些预探井在有所发现时没能获得经费支持去做进一步的测试和储层改造.见油却不去进行系统的试油,对非常规油和接近非常规的低产油层不做储层改造(哪怕是规模不大的水平井和压裂),就很难获得“工业油流”和足以引导商业勘探跟进的重大发现.这种缺乏资金而未能实现“临门一脚”的现象推迟了重大突破的实现,常令人扼腕兴叹.

探明储量应强调经济可采性动态评价

剩余经济可采储量,是衡量储量状况及发展的可持续的首要指标.只有以此为基础,才能实事求是的评估油气发展形势、部署今后的勘探开发工作.这要求勘探工作以经济可采储量为最终检验标准,而不是仅以探明地质储量来排座次、讲成绩.换言之,效益考核不只是体现在石油生产的最终盈利和收益率等参数上,而是要上溯至勘探所提供的储量品级上,要以经济可采的优质储量为上游的良好效益奠定基础.

强调经济可采储量也是改革的需要.众所周知,在市场化的勘探开发中有大量的中小型公司,国外许多小型公司甚至只做储量评价而将储量作为商品出售.在成熟的市场上储量可以交易、可随同勘探、开发区块一起作价出让.像所有商品一样,此时的储量必须有公认的计量标准.而它只能是目前和(或)近期可取得相应经济效益的(保有/ 剩余)可采储量.我国的储量体系体现了认识的过程,其特点(优点)表现在全国以至各盆地、各油田储量表上“地质储量—技术、经济可采储量—当年和累计产量—剩余技术、经济可采储量的完整系列上,且上述地质和可采储量都给出了已开发和未开发值.以严格的数学逻辑给出了剩余可采储量形成过程,即勘探开发的客观认识程序.而其每向下一个程序推进中都包含着可以动态评价的因素,都会随对地下情况认识的深化和客观条件的变化而增减.对于每个油田来说,地质储量大多会在今后的补充勘探中增长,采收率会随技术的改进提高而增大,经济门限会因成本和油价的变动而变化.

这就要求我们,一方面油气田开发单位不能满足于发现油田时所获得的地质储量及初步确定的各种参数,要尽量按有关规范要求利用新资料定期全面复查各参数的变化,复算储量上报主管单位并以此修改今后的开发方案.通过重新认识油田来深化储量评价,发挥人的主现能动性和进攻精神,努力挖掘潜力促进效益增长.另一方面,在面临目前投资趋紧的现实,可首先从已探明储量中的未开发储量重新评价入手,分析其经济可采性.在原先勘探认识的基础上,充分利用相邻区块/ 油田在开发中获得的新资料,可以得出比储量刚探明时更贴近实际的认识,从中发掘出低油价下马上可动用建产能的储量.只有这样,才有可能在“十三五”期间在新增地质储量有限的情况下保持2 亿吨的年产量.

依靠科技和改革降本是根本

地下资源的禀赋是客观存在的.我们只能通过勘探去发现它、评价它.油价和石油开采的经济门限,是由复杂的经济技术条件和社会因素所决定的,单独的油气生产者很难去左右它.

勘探者和生产者可以通过提高自身的科技水平和管理体制改革,来降低各种作业的成本和生产的全成本,以求获得生存发展的动力,并在竞争中胜出、在低油价下获得效益.

在近三年的低油价期间,美国页岩油和许多国家、公司的常规石油生产成本大幅降低的实例就充分说明了提高科技水平的巨大作用.2016 年以来,我国各油田降本增效所取得的成绩也给我们不少启迪.

三十余年来的实践使我们更深刻的认识到,计划经济指导思想和我国现行石油管理体制的弊病.希望今年能出台油气领域改革的顶层设计和与之配套的若干规章、细则(即所谓“1 + N”),期望在“十三五”后期能使之逐步完善成熟并在实践应用中收到改革的红利.

石油勘探论文范文结:

关于石油勘探方面的论文题目、论文提纲、石油勘探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参考文献的相关大学硕士和本科毕业论文。

1、天然气和石油期刊

2、石油勘探和开发期刊

3、石油期刊

4、石油论文

5、中国石油石化期刊

6、内蒙古石油化工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