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国大学毕业论文范文 和帝国的黄昏:钱币撬动历史相关在职开题报告范文

本文关于帝国论文范文,可以做为相关论文参考文献,与写作提纲思路参考。

帝国的黄昏:钱币撬动历史

货币,不仅关联着经济发展,还关系到王朝的盛衰.小小的货币发微,呈现了历史的另一种风貌.“天下之富且贵者,多湮灭无闻.令名传世者,不但倜傥文采,亦必有一往情深,足以交以一国之名士,而订成千秋之盛景.”历史上,“钱亡”与“朝亡”的巧合之谜,也许更能让人们感悟出铜钱撬动江山的文明沧桑.

纸币试验:“交子”里的国家博弈

纸币在中国历史上纠缠了数百年,延续了几个朝代,其中不少故事在今天读来宛然在眼前.

宋《梦华录》记载,“都市钱陌,官用七十七,街市通用七十五,鱼肉菜七十二陌,金银七十四,珠珍、雇婢妮、买虫蚁六十八,文字五十六陌,行市各有长短使用.”

在白银作为主角最终登上中国货币舞台之前,从宋始曾经有一段时间并不算短的纸币试验.这一宏大的纸币试验构成了中国金融史的转折点.

交子作为最早的纸币诞生于四川.四川茶叶和马匹等贸易的发达以及四川铁钱的笨重,导致交子在相对独立和特殊的四川诞生,“蜀人以铁钱重,私为券,谓之交子,以便贸易,富人十六户主之”.作为一种早期汇票,《宋史·食货志》即说“交子之法,盖有取于唐之飞钱”.

想来有趣,推动纸币诞生的,竟是金属货币物理属性的“落后”.

交子的诞生,与经济繁荣有莫大关系,可谓大时代与小地区的因缘巧合,这是一个货币自发演进、超越时代理论的故事.

学者朱瑞熙描绘了宋代人口与城市的繁荣,“北宋十万户以上的州、府,宋神宗元丰年间为四十多个,宋徽宗崇宁年间为五十多个,而唐代仅有十多个”.随着造船等技术的发展,“海上丝绸之路”也公认在宋达到顶峰.仅仅以当时交易较普遍的商品“羊”为例,宋代皇室御厨用羊每年就高达数万口,而宋朝每年用于买入契丹羊的公私费用为40余万缗.

宋代财税中与商业有关的税种也空前丰富.当时的人如此记载:“四方之货食以会京邑,舳舻相接,赡给公私.”重视商业与文官体系发达使得宋的文明程度空前进化,在国家主义和私有经济这两个领域获得平衡与发展.

宋对外奉行防御性政策,但在经济领域中的商业方面则较激进,尤其在四川、福建、江浙等地——纸币的诞生,可以被认为是中国在文明竞赛中领先西方的顶峰时期的产物与象征.

几百年后,在16世纪的瑞典诞生了欧洲最早的纸币试验,原因之一就是瑞典是当时欧洲最大铜矿的拥有者,而铜的价值在当时是银的1%.这又是一个因为金属货币携带过重催生纸币的故事.

与此同时,宋代对于富人的态度也相当宽容,对比今天的“仇富论”,简直堪称“亲富论”.宋太宗即表示:“富室连我阡陌,为国守财尔……外之租税足以赡军,内之甲兵足以护民.”南宋叶适已经认识到有产阶层对于社会稳定的作用,指出富人是维系社会上下阶层的枢纽:“富人者,州县之本,上下之所赖也.富人为天子养小民,又供上用.虽厚取赢以自封殖,计其勤劳,亦略相当矣.”

历史充满文明陨落的悲剧,而史书总是难免成王败寇的逻辑.宋朝最被诟病的是军力,但其在五代十国乱局中崛起,与辽、金及蒙古这样的世界级军事强国对峙数百年,其常规军数量最高达120万人,超过很多朝代.

能够支撑一座有着庞大军事开支的帝国,离不开其制度管理与经济实力,经济思维渗透到宋朝的日常系统,纸币也诞生于这种背景之下.

伴随着国家的介入,交子获得更大成功,苏辙曾记录“蜀人利交子之轻便,一贯有卖一贯一百者”.受到王安石激进新政与边疆战事浩大军用的影响,货币的需求因此大增,北宋经济的货币化程度得到大幅提升.

可惜,平静并没能持续多久.如《白银帝国》中提到的,战争促成了交子等金融创新,但也使得宋的经济节奏被打乱,交子随之步入超发混乱状态,新旧交子贬值为“以一兑四”甚至“以一兑五”,价值只有票面的五分之一.

最终,作为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不得不被和市场放弃.

中国交子的故事,一方面反映了这个古老帝国曾经的文明辉煌(纸币确实最早于1000年前就已在中国出现,后代经济学家曾调侃说中国人早对纸币司空见惯,不会类似老外那样“友邦惊诧”);另一方面,纸币的故事也以案例形式解释了货币的规律——当经济环境与制度框架不足以支撑纸币这样的形态之际,会发生何等的悲剧.

而交子之后,中国纸币的故事还没有结束.

“大明通行宝钞”与一个王朝的兴衰

约30年前,海口市食品总公司的一位员工花了他当年一整年的工资,从一个老人手中收到了一张“大明通行宝钞”.

这是一张深灰色的纸张,正面的一些字样清晰可辨,如上方的“大明XX寳鈔”、中间的“壹貫”和下方的“户部”和“洪武”等,其纸张规格为34cm×21cm,背面仅能看出“壹貫”二字和一些纹饰.细看之下,纸钞的边沿有一些蓬松较粗的纤维物质.

钱在古人眼里都是宝物,称为“元宝”;到了明代,铜钱和纸币并行,纸币在当时叫“宝钞”,现在有人还管人民币叫“钞票”,即源于此.

明代的钞票是中国纸币中面积最大的,长一尺、宽六寸.它稳定流通了150多年,只是到后期因只发不收,市面钞票越来越多,导致钱不值钱,出现严重通货膨胀.

不论是北宋交子还是元代宝钞,这背后体现为纸币与金属货币尤其是白银的竞争,更是皇权意志与民间市场的博弈.那么,大明王朝是出于何种目的发行“宝钞”的?

据明代泰昌、天启年间邸报、公文和奏章的《两朝从信录》记载,朱元璋之所以大力推行大明宝钞,除了因为“宋有交会法,元时亦常造交钞及中统、至元宝钞,易于流转”之外,还因为有私下铸造铜钱,损害到王朝的财政收入,因而一度停止铸造铜币,并禁止用金子和银子交易.

但仅过两年,1377年,朱元璋又令各布政司宝泉局恢复铸造小钱,与宝钞同时通行.

朱元璋力推宝钞,大有“货通天下”之势,确实方便携带和使用.然而,在统计学和金融学尚未发达的年代,国家财富和货币发行根本无法匹配起来,有意或无意的“超发”在所难免.时任太子少保黄福不得不奏请,以白银换宝钞,回收纸币.

到朱厚熜当皇帝的嘉靖元年(1522年)停用钞票,恢复铜钱铸造.

朱由检继位后,在崇祯元年(1628年)铸造了自己的年号钱——“崇祯通宝”.这种铜钱在背面穿孔下方有一奔马形,收藏界称作“崇祯奔马”或“跑马崇祯”,俗称“飞马钱”.

过去铜钱一般都是素面,用动物图案的十分罕见,崇祯通宝出现“马”图案,在现在看来是一种创新,但在当时被看做是不祥之兆.

甫一出现,“一马乱天下”的谣言在坊间顿起,暗传大明江山要易主.不久,李自成领导的农民起义军推翻了明朝,李号称“闯王”,这“闯”字拆开是一“马”进“门”,果真“一马乱天下”,谣言应验.巧的是,后来继续朱姓香火、定都南京的南朝小政权,也因“马”失城,清军兵临城下时,南明弘光朝内阁首辅马士英竟然弃城南逃了.更巧合的还有,“崇祯奔马”是在南京铸造的,钱厂设在今南京杨公井偏西不远处,现在仍有地名“钱厂桥”.

明朝兴于南京,亡国之兆现于南京——一枚铜钱浓缩了一个朝代,历史又拐回了原点.

这种“原点论”与“飞马钱”的出现,无疑是一种附会.这种巧合可以理解为时人对当局不满情绪的流露.“飞马钱”之复杂,乃至大小、轻重、厚薄都不一样,这种情况只有在金融体混乱、财政接近崩溃的情况下才会有,可见,悲剧不在“马”上.

宋元明三朝纸币试验的失败,反过来印证了白银的价值;但是明朝的白银供给严重依赖于中西方的贸易,这就相当于将自己的市场管理权交给了西方,所以白银的大量流入使明朝被卷入了全球经济体系却不自知,当白银从流入变为流出,再加上国内民众的起义和外部军事的入侵,大明王朝的覆灭就是必然的结局了.

钱的民间寓言:从“叉腰哭天子”到“孔方兄”

历史上“钱亡”与“朝亡”的巧合之谜,也许更能让人们在一定意义上感悟出铜钱虽小却能撬动江山的道理.

在过去相当长时间内,金、银、铜、铁都曾是铸钱的材料,其中最主要的流通货币是铜钱,古人戏称之为“孔方兄”,其包含了中国古人传统的宇宙观,即《吕氏春秋》中所谓:“天道圜,地道方,圣王法之,所以立上下.”

古人视钱如神,明人李世熊研究钱币史大作便定名《钱神志》.

铜钱中,“五铢”钱影响最大.汉武帝元狩五年(公元前118年)废三铢钱,改铸五铢,即每枚铜钱五铢重,标准重量折为现代4克,这种钱大小合适,所以一直到清朝都是标准重量.

西汉末年王莽复古启用刀币和五铢,不久即废,改铸大、小钱,导致民间“小改大”私铸之风盛行.

王莽为何要废掉刀币和五铢?原来他迷信风水,汉是刘姓天下,“ 刘”有“金”、“刀”凶煞之气,五铢和刀币都含“金”、“刀”,对新朝不利.王莽的大、小钱,兑换混乱,当时民怨沸腾,后来新朝不得不将大钱“作五十”变为“作一”,但民心已失,能不亡国?

钱发行过多,超过需求,就会贬值,反映在现实生活中就是通货膨胀,即老百姓常说的“钱不值钱”.

中国历史上“钱不值钱”的时候很多,如汉献帝初平元年,权臣董卓改铸小钱,搞得物价飞涨,一斛(120余斤)谷价高达数十万钱.南朝梁武帝时废铜钱改铸铁钱,造成恶性通货膨胀,老百姓上街赶集,要用车推着钱去买东西,比民国末期用麻袋装钱购物还糟糕.

南朝陈宣帝曾铸一种叫“太货六铢”的铜钱,重量不到陈文帝时“天嘉五铢”的1倍,却强制当10枚天嘉五铢使用,百姓强烈不满.六铢的“六”字篆书,刚好形似一个人叉腰站着.不久坊间即传出“叉腰哭天子”的说法,说新钱对皇帝不利.不久陈后主继位后赶紧废了六铢,专用五铢.

这种巧合在汉灵帝时也曾出现过.铸行一种背面有特殊标记的铜钱,方孔的四角有4 道线,直通外郭,民间称为“角钱”,现在收藏界则称为“四出五铢”.据《后汉书》记载,当时人们便说这钱象征天子从四面下堂逃走,国家将亡.不久,真的“京师大乱”.

这类“巧合”多发生在朝代将亡之际,不是钱本身有什么魔力,而是滥发行钱币造成国家金融体系崩溃,恶性循环,导致政权不稳,朝代更迭.

其实,在“孔方兄”出现之前,钱的形状并不统一,有依农具镈铸出的布钱,有据渔猎工具削铸出的刀币,圜钱则是受纺轮的启发而出现的,另外楚人还使用“蚁鼻钱”、“鬼脸钱”.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圜钱包含的乾坤含义正合他的皇权思想,遂将铜钱的形式统一.

这种钱制一用就是2000多年,一直到清末出现“铜板”,铜钱的形制才有变化,这在世界钱币史上是相当罕见的.

“铜板”是民间的俗称,官名“铜元”,与银元相对.它出现于清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由时任两广总督、李鸿章之兄李瀚章下令铸出,每枚值2分,名叫“光绪元宝”.

铜元与铜钱相比,最大的变化是中间方孔消失.“孔方兄”的出现与消失,暗合两千多年来的封建帝制兴亡,当时清政府已摇摇欲坠、内忧外患不断,即便铜钱中的方孔不消失,历史也会滚滚向前.

帝国论文范文结:

关于帝国方面的的相关大学硕士和相关本科毕业论文以及相关帝国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写作参考文献资料下载。

相关参考论文写作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