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方面有关毕业论文模板范文 和论信息时代下高校计算机应用技术教学中美育教育合理融入的必要性类论文怎么写

本文是一篇关于计算机应用论文范文,可作为相关选题参考,和写作参考文献。

论信息时代下高校计算机应用技术教学中美育教育合理融入的必要性

马 亮

(上海政法学院 上海 201701)

摘 要:强调教授实践操作技术的计算机应用技术课程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随着社会信息化程度的不断加深以及当下大学生综合素质的不断提高,计算机应用技术课程需要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信息素养,来适应时代的需求.而将审美教育合理融入到当下的计算机应用技术教学过程当中,能够将计算机技术课程变得更加具有互动性、愉悦性和创造性,也能够更加促进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造力,促使学生真正地会用并且用好计算机应用技术来解决实际问题的同时,提升学生的综合信息素养,培养出符合社会发展优秀的人才.

关键词:美育,计算机教学,教学质量

信息化时代的大背景下,高校培养的新型人才应具备与信息化社会相适应的信息知识结构和能力素质,而其中一个很重要的方面就是对于信息处理能力的培养,即计算机应用能力的培养.计算机应用技术课程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作用与目的就是加强当下大学生的信息处理能力,并增强他们的综合信息素养.如今,越来越多的高等院校已经意识到计算机应用技术课程教学的重要性,并且将其作为一门必修课,以达到培养学生的计算机技能的目的.然而随着近几年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快速提高,在计算机应用技术课程教学的教学过程中,仅仅只注重计算机技术知识的教授,已经无法完全适应这种改变.课程需要根据时代变化的要求,将美育教育的思路与方法融入进来,与计算机应用技术知识进行合理地搭配,将原本只注重技术教学的思路进行完善与提高,不仅教授学生能够利用合理的计算机应用技术来解决实际问题,更要通过美育与技术教育相结合的方式,来提高学生的综合信息素养,培养出更加符合现代化社会需要的高素质人才.

本文基于教学改革这样的背景,剖析当下计算机应用技术教学的现状以及融入美育教育的必要性,探讨其发展对策,遵循教学规律,依据教学质量改进教学方式,提出开展适宜的教学改革的具体执行措施,相信能够对改进计算机应用技术教学质量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1、高校计算机基础教学现状及美育教育合理融入的必要性

计算机应用技术课程是我国高校教学中必不可少的一门重要的基础教学课程.随着我国信息化程度的不断加深,这门课程对于当下大学生信息素养的提升更加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通过这门课程的学习,可以使学生尽快掌握并熟练使用解决日常生活学习所必须的计算机基础技能,课程具有很强的基础性和实践性,是一门将知识传播、能力培养、素质教育融于一体的大学基础课程.不同于计算机学科的专业课程,计算机应用技术课程面对学校所有专业的学生开放授课,教师在课堂上所教授的相关知识也涵盖了包括数字图像处理、数字动画制作、网页制作以及办公自动化等多方面的计算机领域知识.由于课程本身涉及的计算机应用领域的知识较为广泛,计算机学科本身具有较强的专业性,要求学生要具备较强的实践操作能力,能够依靠学到的计算机技术来“举一反三”地解决实际难题,所以课程的实用性很强.

然而,随着我国近年来信息化水平的快速提高,随着学生的综合素质水平的不断提升,这些教学过程中曾经被忽视的因素所起到的教学反作用力,在近些年来越来越被明显地体现出来.信息时代下新一代的大学生中的大多数人是在充斥着屏幕和键盘的环境下成长起来的,年龄比“软件”还要小的他们,绝大多数从小就已经熟悉并掌握了基本的计算机使用技能和计算机思维,再加上近年来我国基础教育中电化教育水平的快速提升,可以说这些新生代的大学生在接受大学的计算机教育之前,其计算机的实际使用能力在某一些方面就已经接近甚至达到了计算机应用能力的基本教学要求.值得肯定的是,我国高校计算机教学的同行们也能够根据时代变化,及时调整教学思路,不断地扩充并更新教学内容,在技术的角度很好地适应时展的要求,并能够对学生们的计算机应用能力起到更大的帮助作用,但是在具体的计算机课程教学中,有一个方面的因素有时似乎被以技术为主导的计算机课程所忽略了,那就是美育.计算机教师会更加偏重于强调对于计算机专业知识和技术应用的重要性,有时会忽视教学过程中对于教学内容美的表达,以及对于学生计算机素养的综合教育.

美,是人类永恒的主题,追求美是人的天性.在到处充满着美的客观存在中,人们需要具备一定的主观条件,即发现美的眼睛、欣赏美的能力以及创造美的心灵,因此,当今的教育应该重视美育的存在.美育是一种以美育人的活动,是美学和教育学的结合,通过对自然美、社会美和艺术美的欣赏, 提升学生对美的鉴赏能力和创造能力[1].“美育”不是狭隘的“艺术教育”,而是一种审美教育,一种美感教育,一种情感教育.美育是以美的观念、美的规律、美的内容、美的形式和美的力量培养和提高人对自然美、社会美和艺术美的理解、鉴赏和评价能力,养成高尚的审美情趣、形成健康的审美情操,并通过实践去欣赏美、发现美、表现美、发展美和创造美.美育对人类思维的发展、创造力的培养、审美能力的提高、人格的完善、寓教于乐的实现都有着其他教育无法比拟的效果,对学生的全面发展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没有美育的教育是不完全的教育.

信息时代下成长起来的大学生并不仅仅是计算机的应用能力普遍增强,他们的综合素质也很高,他们的英语能力、网络社交能力等等各方面都会普遍超过他们的前辈“九零后”们,而这其中,也包括了审美能力.审美是一种素养,是人的综合素质的一种体现.审美能力并不能够依靠某一门课的学习就能够具备,它是需要教育系统在各个课程中对于一个学生多年的不断的教育、接触与并使之思考后,沉淀出来的一种气质.当下的计算机基础课程,虽然根据学生的计算机使用能力的不断提升而进行了技术角度的升级和更新匹配,却忽略了美育角度的改善.而当不断更迭使用新技术的计算机课程缺乏了现代审美以后,就会在教学效果上显示出一些弊端,近些年来体现的尤为明显.例如:在教授学生们学习运用数字图像处理软件Photoshop进行图像合成时,教学案例的内容是将一名打伞走路的女性数码照片中的人物,合成到深绿色的背景图像当中,并且添加大红色的黑体文字到画面的右下角.学生需要在学会使用抠图、移动、调整大小等一系列相关命令后才能够做出相应的效果.在课堂讲授时,很多学生却对本该引起他们学习兴趣的这些命令产生了厌倦与抵触情绪,笔者课后调查发现,近八成的学生是因为最终的图像效果难看而丧失了学习的兴趣.他们会认为自己努力学习了一整节课的技术要点,最后却做出来一个与自己的审美标准相去甚远并极为难看的作品,毫无学习的成就感,降低了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同时也影响了课堂教学效果.当笔者根据学生们的审美需求,将背景图像更新为粉红色调,将文字字体从“力量感十足”的黑体更换为“柔美”的幼圆字体后,整体的作品的确从审美的角度有了较大的改观,色调统一,形态感完整,可以感觉到学生们的课堂学习积极性明显高于以往,作业练习的完成度也有较大改观.

从事一线计算机教学多年,近年来笔者能够明显的感觉到,大学生们的审美能力在迅速提高,这一现象从近几年的计算机练习作业中可以明显的体现出来.同样的计算机技术知识教授给现在的学生们,他们不仅能够利用这些技术知识拉解决问题,还经常能够做出审美效果非常优秀的数码作品.社会文明在不断进步,学生素质在不断提升,他们的审美能力就像他们的计算机应用能力一样,每一年都在普遍提高,然而教学内容中所引用的案例素材,虽然在技术应用方面,紧跟时展而不断改善,但是在审美方面,这些案例中却普遍缺乏现代审美,没能够根据时代要求进行合理的改善,学生在通过这些教学内容进行学习和练习时,容易降低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的期待值,从而影响课堂教学质量.所以,当下的计算机基础教学,如果能够将美育合理地融入在教育全过程,与技术教学在同样的层面交相呼应,不仅能提高学生们的审美能力,陶冶他们的情操,启迪他们的思想,激发他们对知识领域的向往和学习的兴趣,而且能够在愉悦的教育过程中能获得成功的体验,从而发挥他们的创造性,勇于探索和创造,培养出真正全面发展的人才.

2.合理融入美育教育的策略

在计算机教学中融入美育,并不是要求教师把计算机技术课上成美育课,而是要求教师根据学生的审美生理、心理特点,通过审美媒介提供的知识信息,借助于一定的表达方式与表现形式,达到寓教于乐于计算机的技术知识中.以美的法则来进行教学设计,如教学目标和谐美、教学内容整合美、教学过程变化美、教学策略科学美以及反馈过程互动美等.在把握计算机的学科美的基础上,鼓励学生充分展现个性美.那么如何才能将美育教育合理地融合在计算机课程的教学过程当中呢?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改善:

2.1不断提高任课教师自身的审美修养.任课教师首先要重视审美,要注意提高自身的审美能力,不断加强自身的审美修养.人的素养是多方面因素汇集而成的,其中的审美因素是不可或缺的.身为高校教师,仅仅只具备较高的专业教学素养是不足够的.教师不但要在专业教学领域开拓创新,不断进取,对于自身的审美修养,也一样应该加强培养.教师是课堂教学的绝对主导,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的一举一动,表述出的一词一句,都能够潜移默化地在课堂教学中影响着学生.比如:仅仅在备课制作教学用的PPT时,审美素养的教学差异就能够充分体现出来.审美素养高的教师可以讲版面设计,色彩搭配、动画效果的选择以及空间留白等问题,与其要教授的课程教学内容进行合理融合,制作出精美的教学演示幻灯片.学生在观看时不仅能够轻易区分出教学内容中的难点与重点,还能够被演示幻灯片本身所吸引,自然会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相对而言,有些忽视审美的教师,虽然有很多专业能力十分突出,但是制作出的幻灯片效果却差强人意.有时会在一张幻灯片中布满了红色与绿色的文字,也会随时在下一张幻灯片中用白色的背景搭配的文字,不仅对学生的学习效果形成直接的影响,还会向学生传递出一种不专业的教学讯号.计算机教师的审美能力强,在教授知识的很多环节方面都可以给予学生更好的影响.比如在讲述计算机图像处理技术时,教师可以依靠自己较强的美学修养,先将计算机中颜色的模式与属性介绍给学生,引导学生认识数码色彩的美学理念,进而在以后的技术学习过程当中,避免做出使用了高级命令,却做出了低级的美学效果的数码图像作品.再比如:在计算机编程语言的学习过程中,审美能力强的教师还可以融会贯通地将美育概念融入在计算机语言的语法规则与编写技巧中,引导学生将技术思维和艺术思维进行合并思考,制作出更加完善的编程作品.然而教师审美能力的提升需要一个较为长久的过程,并不能够一蹴而就,但这确是将美育教育合理融入在计算机应用技术教学中最为重要的因素.

2.2坚持创造性的教学设计方法,将审美教育巧妙结合教学知识点进行授课.课堂教学案例中的审美,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是一门艺术,而艺术的生命在于创造.所以教学过程离不开创造,它包括教师的创造和学生的创造.创造是美的源泉,坚持创造性教学能激发学生审美,为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准确、灵活地把握住制约教学的主客观条件,有针对性地备好课确定好教学地点、难点,没计好教学程序,选择适当的教学力.法,切忌千篇一律、毫无新意,方能有利于打开学生的思维的大门,使智力活动丰富、活跃起来,调动大脑中的知识储备,丰富想象力,锻炼和培养竞争意识.高校计算机学科的技术性要求较高,理性和逻辑性思维在学习中占据主要部分,感性的认识较为缺乏[2].如果在课堂上只注重知识、概念、技术和操作步骤的讲解,学生很快就会觉得枯燥无味,从而失去学习兴趣.比如笔者在教学计算机应用技术基础课程中的现代信息技术章节时,由于该章节概念定义较多,笔者并没有死板地依据教材照本宣科,按部就班地进行枯燥无味地教学,而是对教材进行大胆的加工改造创新,将翻转课堂的教学思路引入到该章节的教学过程当中.在课前,提前通过课堂微信群,将信息技术章节的主旨概念介绍给学生,要求学生按照课本上的技术分类,自行通过因特网查找资料,制作出自己最感兴趣的一项现代信息技术,并在接下来的课堂上自由发言,介绍给其他同学这项信息技术的“美”在哪里,并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合理的关于信息技术之美的自由讨论.通过这样的方式,笔者成功营造出了一个宽松平等的课堂氛围,抓住了学生们的兴奋点,激发出了他们的热情和兴趣.学生们一改往日被动听课的消极状态,积极主动地投入到课堂讨论中来,敞开心扉畅所欲言.

2.3“美化”教学过程,合理利用“高颜值”教学资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过程是一种有组织的认识过程,计算机学科作为一门新兴的学科,同学们对它是又好奇又充满求知欲,在教学中老师应善于从美育角度把他们这种激发出来.信息的快速更新使得计算机教学不能止步于课本,要将眼光放在更为丰富的网络资源中,其中多媒体资源一直是计算机教学中不可缺少的部分.应利用计算机自身优势,结合网络环境下丰富多彩的多媒体资源,在教学设计时引入一些动画、文本、图像、声音等生动的因素,创设出有声有色、图文并茂、生动逼真、诗情画意的教学情境,将美育渗透其中,通过声音、视频、图像等形象的多媒体素材营造生动活泼的课堂氛围,进行形象化教学,让学生用视觉感受形象美,用听觉感受音律美,用想象感受意境美.让学生在创建的独特环境中获得审美体验,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在美的氛围中学习计算机知识,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并且潜移默化地提高学生审美情趣.笔者曾在教授学生学习使用Photoshop中的液化滤镜时,尝试着将传统的汽车案例,更改为了超现实主义画派大师达利的著名画作《钟》,学生的学习热情与好奇心被如何利用滤镜来制作达利的“软钟”而充分地调动起来,课堂教学效果得到了很大的提升.

2.4利用“技术”和“审美”的综合评价体系激发学生的创造性.计算机教学过程中一方面需要传授给学生专业的知识和技能应用,同时也要引导学生来欣赏计算机的技术美.有时,教师可以根据具体的课程内容来建立创新型的作业的布置要求,引导学生在思考如何应用计算机知识的实践能力,来制作出符合大宗审美需求的计算机作品,以此来增强学生的逻辑思维和辩证思维,激发学生的学习创造力.对于学生的作业评价也应该根据实际教学情况进行改善,不能够仅仅局限于纯粹技术角度的评判标准,既要建立基于技术与审美的综合作业评价机制,从多方面对于学生的作业水平进行评判,并且鼓励学生在课堂中互相展示与评价各自的作品,教师要在了解掌握学生计算机技术应用程度的基础上,肯定学生作品中的个性美的发挥,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参与到作品的评价中,在评价他人的作品时会不知不觉运用审美意识,使得学生的审美观逐渐提升,进而激发学生创造力,利用计算机技术创造出更多的优秀成果.

笔者曾经在给学生教授数字图像处理技术的课堂上给学生留作业,要求他们自行设计合成制作数码海报,技术要求规定的比较严格,比如海报的尺寸、分辨率以及所使用的技术命令等,但是内容要求较为宽松,目的就是希望给学生以最大空间去发挥他们的形象力,利用他们所学到的技术来呈现他们的个性美,而作业最后的评分则采取老师与学生互评的评分机制.学生们对于这个新型作业反映非常积极,不仅提交上来的数字图像合成海报创意十足,在作品互评环节还踊跃发言,课堂互动效果极佳.事实证明,通过作品展示来增加学生的成就感,突出学生的个性美,是激励学生学习的强大动力,是影响学习效果的重要的情感因素,激发了学生的想象力和创新能力,提高了学生制作有美感作品的能力.而学生点评和教师点评相结合,不仅构筑了良好的学习交流互动平台,还促使学生主动发现并体会到计算机课程的技术美.

3.结语

总之,计算机课堂教学质量的保障与提升是一项需要长期不断地进行完善的任务,需要根据时代要求、学生素养和社会需求等方面来不断地进行探索、研究和实践,这样才有可能能寻求到较为科学的教学方法来不断改善教学质量.爱因斯坦曾经说过:“只教给人一种专门知识、技术是不够的.专门知识和技术虽然使人成为有用的机器,但不能给他一个和谐人格.最重要的是人要借着教育获得对于事物和人生价值的了解与感悟.” 高校计算机教师应当充分认识到计算机的教学就是一个双向性的教学过程,需要依据教育的客观发展规律,掌握课程教育的特征,从教学的实际情况着手,结合当今社会发展需求情况,确定教学目标,创新教学手段,改变考核形式,强化实验操作,加强对教师的培训,强化师生交流互动.并且能够根据计算机的实际教学状况选择适当的教学实践操环节,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真正让学生参与到计算机的实践教学中来,将枯燥的计算机教学变成生动、活泼、有趣的课堂,培养出具有求知欲及其创新能力的学生.笔者多次教学实践的实施也充分证明,将美育合理融入在计算机教学过程中,能够使课程更加具有形象性、愉悦性、互动性和创造性,能够激发出当下大学生学习计算机技术的浓厚兴趣,让学生身心愉悦地掌握知识、发展情感、训练技能,获得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

参考文献:

[1] 仇春霖. 大学美育[M]. 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1997.

[2] 白云晖. 艺术类高校信息技术教学的美育策略[J]. 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1(2):169-171.

[3]孙云. 高校计算机教学中的美育策略[J].信息与电脑,2016(4).

[4] 毛金莲. 高阶思维培养取向的大学信息技术美育策略[J].信息技术教学与研究,2013(33) .

[5] 李岑. 高校计算机教学改革与发展策略研究[J].考试周刊,2016(30) .

作者简介:马亮,男,上海政法学院 讲师,研究方向为网络教育和多媒体教学.

计算机应用论文范文结:

关于计算机应用方面的论文题目、论文提纲、计算机应用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参考文献的相关大学硕士和本科毕业论文。

1、计算机网络毕业设计

2、论文计算机

3、计算机应用毕业论文

4、计算机应用技术论文

5、计算机科学和技术专业导论论文

6、计算机硕士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