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实践活动参考文献格式范文 跟学生乐群视域下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优化有关自考开题报告范文

本论文为您写实践活动毕业论文范文和职称论文提供相关论文参考文献,可免费下载。

学生乐群视域下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优化

【摘 要】在中小学生群体中,社会适应性不良的情况比较常见.教师可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入手,加强统筹规划,以“从社会来、依社会做、向社会去”为策略,通过优化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规划、实施与评价,培养学生的乐群性.

【关键词】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乐群性

【中图分类号】G41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6009(2018)79-0013-03

【作者简介】钮烨烨,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教育局教科室(江苏苏州,215200)副主任,高级教师.

在中小学生这一庞大的群体中,学生自卑、自我封闭、孤僻不合群、以自我为中心、逆反长辈、不适应学校环境、对他人有侵犯行为等社会适应性不良的情况较为广泛地存在着,因此,学校有必要培养学生包括公民意识、社会适应、社会交往、合作学习、社会服务等多方面的素养和能力,发展学生的乐群性,从而解决学生群体中存在的上述问题.而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理念、性质和目标来看,该课程是培养学生乐群性的良好载体.因此,我们加强统筹规划,以“从社会来、依社会做、向社会去”为策略,通过优化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建设,全面培养学生的乐群性.

  一、“从社会来”,精心设计课程

  教师通过研读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标准,调查学情,挖掘、筛选、利用社会资源,使课程“从社会来”.教师不仅要从课程目标、活动主题和活动空间上,设计好课程实施方案,还要开发在课程实施过程中可以调用的课程资源.

  1.瞄准目标:以社会素养的形成为课程实施的重要旨归.

  我们积极促进学生的社会性发展和社会素养的形成.具体包括以下内容:(1)文明礼貌,孝亲敬长,尊重他人,与他人相容相亲;积极交往,和谐相处,有效互动,关心他人,乐于分享,建立和维持良好的人际关系等.(2)具有社会道德和社会交往力,积极参与社会活动,处理好个体与群体、社会的关系;学会平等对话,以协商的方法解决矛盾.(3)注重团队的合作,学会在目标一致的社会活动中获得合作经验;尊重和虚心学习学有所长者,乐于同他人切磋讨论、取长补短.(4)具有公民意识和国家认同感,热爱祖国,对祖国有强烈的归属感,有社会责任感;热心公益和志愿服务,维护社会公正,维护民族团结、社会稳定和国家统一,自觉捍卫国家尊严和利益,有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而不懈奋斗的信念和行动等.(5)理解、尊重和包容文化的多样性和差异性,具有开放心态、国际视野和跨文化交际能力;积极参与多元文化交流,理解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内涵与价值.在我们设计课程目标时,以上社会素养是常常要考虑、关注和贯穿始终的.

  2.确立主题:以社会生活为课程主题的主要来源.

  在课程设计前,我们向学生发放研究性学习调查问卷,注重源自社会生活的选题.调查问卷包括:(1)父母亲方面:职业、兴趣和特长;(2)学生个人方面:兴趣和特长,参加过的比赛与取得的成绩,个人成长的困惑,个人对社会和他人特别有体会和见解的方面;(3)家庭和社区方面:拥有特别资源的家庭成员,重要的厂、店、场馆等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等.学校倡导“我的资源独特,所以我的课题独特”,让学生真实展现自己的独特资源,帮助学生遴选出最强大、最实际、最具优势的社会生活资源,经过科学性(有科学价值)、明确性(要具体明确)、可行性(要切实可行)、独创性(要新颖独特)的考量,从而确定既有特色又有可操作性的主题,据此,设计出包括概念说明、活动目标、活动形式、活动内容、预期成果在内的综合实践主题活动方案.

  3.拓展空间:以社会领域为课程实践的重要空间.

  在课程设计中,学校加强对社会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引导学生在研究性学习中从学校走向家庭、社区、企业、展馆、市场,让学生走向社会、探索社会.我们推出“亲子研学乐”活动,设计指导亲子合作,利用家庭的厨房、卫生间、阳台等空间资源完成研究任务(“研学案”);并在博物馆、科技馆、图书馆、农场、少年宫等地建立学校综合实践活动基地,从而避免“黑板上种田”,为学生开展校外及课外实践活动大开方便之门.学校主动对接社区,促成场馆面向学生开放特殊资源,以满足学生的研究需求.

  二、“依社会做”,扎实实施课程

  我们在先行考察、体验社会的基础上,依据课程设计,依托和密切联系社会生活,使课程“依社会做”,从师资、课程内容和活动的方式方法上,生成性地实施课程.

  1.整合师资:以社会人士为课程辅助的重要力量.

  教师在实施课程时,要求学生积极寻求他人的帮助.除了担任指导的教师外,学科教师、家长以及和学生目前活动内容相关的社会专业人士,都可以成为学生研究性学习的专业资源的支持和专业知识的协助.

  2.明确内容:以社会现象为课程的重要研究内容.

  在研究性学习的内容选择上,我们引导学生加强对社会现象的研究.教师指导学生深入生活、观察生活,与社会各界人士交流,从而发现社会问题;并通过调查与访谈等方法,让学生了解问题的性质、影响和背后的原因,继而提出改进方案,通过实验,试图解决问题.另外,我们突出综合实践活动四大指定领域中的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作为课程实施的重要内容.教师指导学生在各种社会实践中获取知识,并将所学知识运用于社会实践,同时为学生提供参与社会服务,向社会奉献自己力量的机会.

  3.找准方式方法:以(准)社会协作为学生参与课程学习的重要方式.

  在课程实施的方式上,我们模拟社会的分工协作,提倡和促进合作学习.合作学习的形式有两人结对、多人小组和班集体等,以具体项目带动学生的合作性学习.我们还以“志同道合”“团结互助”“众志成城”“同舟共济”“同甘共苦”“齐心协力”“集思广益”命名学习组,以此倡导乐群精神,引导学生在学习中团结协作.在课程实施的方法上,我们借鉴社会学的调查、实验、实地研究的方法,注重实证主义和人文主义精神,推进研究性学习.

  三、“向社会去”,认真评价课程

  我们利用区域内综合实践活动专家资源,根据课程标准以及乐群内涵,制订课程以及学生乐群性的评价标准.在乐群视域下的评价项目包括“乐与群处”“乐向群学”“乐为群劳”三方面.“乐与群处”,即能融入社会群体,善于和其他人打交道;“乐向群学”,即能有意识地向他人学习,虚心向人讨教;“乐为群劳”,即能为集体的进步发展而奉献个人的才智和辛劳.此外,我们使用“乐群卡”对小组合作进行评价,组织“乐群杯”研究性学习比赛,编印乐群研究性学习成果集,组织“乐群性”专题课堂观察,发挥评价的发展性功能,积极引导师生协同培养学生的乐群性.

  1.“乐与群处”的评价.

  “乐与群处”即学生与本组及其他组同学和谐相处,并能进行全方位的交流互动,在项目活动中积极体验集体生活,能通过沟通求同存异.如《我们的社团成立了》一课,学生通过定社名、绘社标、制社纲三个活动,结成若干认同统一纲领的社团.以此课为例,在“乐与群处”方面,评价细目有:(1)融入集体,即个体接纳与包容他人,参与和体验集体生活,与集体联系密切,评价层次为:①联系度高——5分,②联系度一般——3分,③联系度低——1分,④只有名义上的联系——0分.(2)与人互动,即学生个体与老师和同学进行语言、肢体和情感的交流和互动,评价层次为:①互动度高——5分,②互动度一般——3分,③互动度低——1分,④未见互动——0分.(3)追求大同,即有序整合全组意见,形成集体的统一意见.评价层次为:①高度体现集体意见——5分,②较能体现集体意见——3分,③只是个别人的意见——1分,④未形成意见——0分.

  2.“乐向群学”的评价.

  “乐向群学”即学生主动并善于利用社会生活资源,完成任务;通过有效的观察、倾听和讨论,虚心接受他人合理建议,敏锐捕捉并乐于学习他人优点,优化自己的经验图式.如《〈西游记〉微小品》一课,学生通过审剧、磨剧、演剧三个活动,创造性地合作演绎特色小品《西游记》.以此课为例,在“乐与群处”方面,评价细目有:(1)源于社会,即在剧本中融入校内外的社会现实生活,体现对社会现象的感受和理解,评价层次为:①关注社会问题——5分,②融入社会生活经历——3分,③摘引社会生活流行语——1分,④未见现实生活——0分.(2)采纳意见,即认真倾听他人发言,尊重他人的意见和观点,积极采纳合理成分,评价层次为:①倾听并采纳合理意见——5分,②倾听且不加辨别地采纳意见——3分,③倾听但不采纳意见——1分,④未见倾听——0分.(3)师人长处,即乐意学习他人和他组的优点,尝试借鉴成功经验,积极改进自己的不足,评价层次为:①借鉴他人优点效果明显——5分,②借鉴他人优点效果一般——3分,③学习他人优点但未借鉴——1分,④未见学习他人优点——0分.

  3.“乐为群劳”的评价.

  “乐为群劳”即学生为完成小组任务勇挑重担,奉献智慧,认真工作;主动服务他人,体现集体意识和社会责任感;充分发挥独特才能,创造性地为他人服务.如“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一课,教师指导学生通过“认景点,作选择”“想装备,选礼品”“看文化,找差异”“打招呼,谈景点”,突破装备关、文化关和语言关,模拟出境游.以此课为例,在“乐为群劳”方面,评价细目有:(1)参与工作,即服从大局,与他人共享自己的经验和智慧,认真对待小组的任务并积极完成任务,评价层次为:①认真对待任务并创造性地完成——5分,②认真对待任务并基本完成——3分,③不认真对待任务——1分,④不服从大局——0分.(2)为国效力,即积极对外展示本国的文化精粹,发挥创造性,评价层次为:①积极展示——5分,②较能展示——3分,③偶见展示——1分,④未见展示——0分.(3)服务大众,即主动帮助他人;面向大众的发言做到响亮清晰有条理,上台发言或对话则注意站位的合理性,评价层次为:①非常考虑听众(观众)——5分,②比较考虑听众(观众)——3分,③偶尔考虑听众(观众)——1分,④未见考虑听众(观众)——0分.

  我们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建设入手,围绕乐群性的培养,规划为先,优化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发、实施和评价,使得学生认同了“知报群恩、担当群责、与群协进”的价值观,他们的社会适应力、交往力与建设力普遍得以增强,从而有效培养了学生的乐群性.通过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一些独来独往、固执己见、对人冷漠的学生发生了改变,他们开始“乐师长之群”“乐朋辈之群”“乐贤能之群”,与他人友好共处、共学、共事、共进,实现了自我和社会的平衡、沟通与协作的联系,以及适应和改变的统一.■

实践活动论文范文结:

关于实践活动方面的的相关大学硕士和相关本科毕业论文以及相关实践活动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写作参考文献资料下载。

1、社会实践论文2000字

2、翻译实践报告论文

3、会计实践论文

4、教育实践和杂志

5、经贸实践杂志

6、翻译理论和实践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