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开题报告范文 跟今日郭凤莲相关硕士毕业论文范文

这是一篇与论文范文相关的免费优秀学术论文范文资料,为你的论文写作提供参考。

今日郭凤莲

在上世纪那段特殊的岁月里,郭凤莲的名字随着“全国学大寨”的热潮传遍中国大地,成为家喻户晓的传奇人物.从昔日艰苦奋斗的“铁姑娘”,到如今的董事长,再到为民代言的全国人大代表、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郭凤莲已成功实现华丽转身.不管身份如何变迁,郭凤莲心头始终装着农民乡亲,始终坚定地前行在希望的田野上,与大寨人一起,谱写着新农村发展的又一新篇章.浓缩着中国农村40 多年兴衰沉浮,同时也记录着改革开放30 多年风雨历程的大寨,这些年来又在腾飞,山西大寨的当家人郭凤莲再次聚焦着世人的目光.昔日的大寨“铁姑娘”已先后五次当选为全国人大代表.如今她虽已年逾花甲,却依然干练、自信,继续活跃在中国的政治舞台上.

岁月难抹人生

郭凤莲出生于1946 年,是山西省昔阳县人,大寨是养育她的故乡.

在上世纪那段特殊的岁月里,郭凤莲的名字随着“全国学大寨”的热潮传遍中国大地.此后的若干年间,这位大山深处的不平凡女性身兼数职、执掌大寨,带领大寨人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精神,创造了一个又一个人间奇迹,成为家喻户晓的传奇人物.

曾为改变大寨的落后面貌做出巨大贡献的大寨党支部书记陈永贵后来成为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而被称为“铁姑娘”的郭凤莲也与大寨一起站到历史舞台的.

郭凤莲,1968 年至1978 年担任山西省昔阳县大寨公社党委副书记、革委会副主任,昔阳县委委员、副书记,山西省革委会副主任;1980 年调任晋中果树研究所副所长;1991 年被任命为昔阳县委常委、大寨党支部书记;1992 年当选为昔阳县政府副县长;1994 年任山西省妇联副主席;同年改任昔阳县委副书记;现任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大寨党总支书记、经济开发总公司董事长.

有资料显示,上世纪六十年代到七十年代,大寨曾接待过来自134 个国家和地区的25478 名外宾,其中有22 个国家的元首和政府首脑.大寨在高峰期曾有一天接待过50 多个国家的客人记录,而当时国内前往参观学习的至少有960 多万人次.太行山上的小山村一时间成为举世皆知的名地.当时郭凤莲已成为一代青年人学习向往的“明星”.

历经几度风雨,1991 年11 月,离开大寨11 年的郭凤莲又被任命为大寨村第8 任党支部书记.二次创业、重振大寨的担子落在已人届中年的郭凤莲肩上.怎样在市场经济的条件下保持大寨的创业精神,也是郭凤莲当时一直在思考的最大课题.

每当郭凤莲回忆往事时总心潮难平:“我人既然回来了,就要安身在大寨干一些事情.”作为一个重返大寨的书记,当时摆在她面前的困难确实是太大了.她说,当时大寨是个空架子,群众的生活水平相当低,村里生产面貌甚至还不如七十年代.在经济发展的大潮中,当时的大寨已属于明显落伍者.

那些日子里,不知有多少次,郭凤莲独自来到当年与姐妹们一同并肩苦战的七沟八梁一面坡,回忆如火如荼的创业岁月.同时她也不禁回忆着周恩来总理生前三次来大寨视察的难忘情景.从上世纪六十年代,周恩来总理曾数次踏上大寨这块土地,郭凤莲每次都参与接待工作,总理对大寨人的关心一直深深留在她的心底.

静静的夜晚,她曾一人走上虎头山,站在老支书陈永贵的墓前暗暗发誓:要以泰山压顶不弯腰的精神,重塑大寨新形象,立志让大寨重新回到全国农业的先进行列.

郭凤莲意识到,大寨要尽快重新振作起来,也许有多条路要走,但首先必须得把村里乡亲们的精神振奋起来.人活着要有一种精神,若没有精神寄托,背着沉重的思想包袱,啥事也干不成.

重新回到大寨的郭凤莲感慨万千:“过去是全国学大寨,现在是大寨学全国.”

打开寨门天地宽.经过与乡亲们外出参观学习,郭凤莲与大寨人在二次创业路上默默谱写新农村发展的又一新篇章.

为顺应农村改革的浪潮,郭凤莲在大力推进村办企业和第三产业的发展,走农工商一体化的路子.大寨企业经历了村办小作坊到规模化、专业化、品牌化发展的转变.从1992 年之后的十多年里,大寨利用自身的知名度,引项目、引人才、引资金、搞改革,调整村里的产业结构,先后兴办了水泥厂、制衣公司、酒业公司、贸易公司等企业.冬去春来,大寨又在悄然腾飞.但是在那些年里,郭凤莲与大寨人所付出的努力与心血,也只有他们自己内心明白.

目前,大寨已从过去单一靠粮食挣钱到发展壮大多种经营、多元化体制并存,集体经济不断发展,人均纯收入1.7 万元,人们的日子越来越红火.大寨人如今也过上了城里人的生活,多数农民盖了新房,户均面积超过了100 平方米,农民家中电器齐全.村里先后建起了新小学、农民科技文化活动中心.

据当地村民介绍,在大寨15年前,就已开始幼儿园到小学教育全免费.全村60 岁以上的老年人现每月可领200 元,70 岁以上的老人每月可领300 元养老金,村民烧煤由集体发放,村民看病集体报销.凡考入大中专院校的学生,村里每年发500 元到1000 元的奖学金.同时,从1997 年开始,大寨村就成了昔阳县的“纳税第一村”,累计向国家缴税5000 多万元.目前,大寨自办企业每年就上缴利税超过1500 万元.

郭凤莲说,过去大寨人是爱国家爱集体.现在,大寨人在发展过程中,不仅仅是自己富有,而且对国家多上税,这也是对国家的贡献.在郭凤莲的手上,大寨已悄然完成从昔日“政治品牌”到今朝“经济品牌”的转身.如今的大寨,又实现了“小有教,老有靠,病有报”.昔日大寨这一中国农村老典型,正在实现快速变革的新梦想.

岁月如梭.郭凤莲今年已68岁.她笑称,当年大寨的“铁姑娘”如今已成为名副其实的“铁奶奶”.但她还是少有空闲的时间,天天忙着接待来客或者到全国各地跑市场.但毕竟岁月不饶人.掌门人开始考虑大寨明天的发展之路.

郭凤莲表示,她现在有两个最大心愿:第一还是要发展大寨,站在发展的角度来考虑大寨.再一个是培养接班人,要让未来的接班人撑起大寨这片天.

这些年来,郭凤莲已五次当选全国人大代表.作为人大代表,郭凤莲常说:“我来自农村,要为农民代言”“人民选我当代表,我当代表为人民”.郭凤莲心头装着农民,她说,人大代表的权利是人民给的,这不但是一种荣誉,更是一种责任,履好职就必须关注民生民计,围绕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开展工作.

虽是农民代表,但郭凤莲议政能力强,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她的发言和建议都带着泥土的质朴,也带着对基层问题的深入思考:农村空巢老人多,耕地无人种;农田水利设施多年失修,需要引起重视;农村水泥路缺乏管护,亟待加强.

成功不是偶然的.郭凤莲明白,“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只有掌握更多的知识,开阔眼界、提升素质,才能当好代表.为此,她不断充实自己,学法律、学科技、学经济.从昔日艰苦奋斗的“铁姑娘”,到如今叱咤商界的董事长,再到为民代言的全国人大代表,郭凤莲已成功实现华丽转身.

郭凤莲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当代表不易,当好代表更不易,做一个称职的代表至少要做好两方面的工作:开会议政,闭会履职.”这些年来,郭凤莲不管多忙,都要放下手头的工作,全身心地开好代表大会,认真审议报告,积极提出建议.

每年全国人代会闭会期间,她积极参加各种代表活动,密切联系选民,收集群众的意见和建议,为自己知情知政、履行职责打好基础.她提的建议质量高,针对性强.据不完全统计,郭凤莲先后向全国人大提交建议20 余条,其中不少还被评为优秀建议.

艰苦奋斗是永远的追求

行走在大寨的虎头山上,放眼昔日的七沟八梁一面坡,如今早已旧貌换新颜.此间满山遍野满目青翠,常年吸引着天南海北的大批游客.如今大寨的生态农业旅游业已成三晋大地的一颗亮丽明珠.

现在,大寨已经成为太行山上的一个优美的公园山村.每年夏秋时节,在虎头山上,层层梯田庄稼葱绿,人造森林郁郁葱葱,处处果园硕果累累.山下的大寨村窑洞整齐,街道干净、清洁,村民热情好客.大寨的交通、通讯等基础条件也已大为改善.有不少外乡游客称赞,这里已是一个成熟的农业旅游区.郭凤莲认为,大寨所发生的变化都是艰苦奋斗这面旗帜指引的结果.

昔日艰苦岁月,大寨人在陈永贵、郭凤莲等领头人的带领下,为改变当时落后的生存环境,战天斗地、治山治水,终于使世世辈辈的穷山沟上建起层层梯田.2011 年4 月,大寨人在虎头山陈永贵塑像广场举行大寨展览馆改扩建工程.郭凤莲在此介绍,大寨展览馆改扩建工程是大寨村弘扬自力更生与艰苦奋斗的大寨精神、丰富大寨旅游文化的一项重点民生工程.

人们在展览馆内深切感受到,上世纪五十至七十年代,大寨人在陈永贵带领下战天斗地发展农业生产的艰苦奋斗史,使太行山上的一个贫瘠的小山村成为山下粮仓,山上银行,果树缠山腰,遍地走牛羊的社会主义新农村.进入九十年代后,郭凤莲带领大寨人深化改革、解放思想、创业致富,大寨在改革开放30年中取得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在大寨展览馆,每当回顾大寨这些年的发展变迁,郭凤莲总不禁感叹,无论什么时候,“艰苦奋斗,自力更生”的精神不能丢.当年正是靠这种精神成就了大寨与自己的过去和现在,今后也将继续指导大寨人走向更加美好的未来.

郭凤莲告诉记者,她对扑身实干、艰苦奋斗有着特殊的感情.在党的十八大召开时,当从电视上看到总书记论述中国梦,强调“空谈误国、实干兴邦”,她感到特别惊喜和振奋.晚上电视再次重播时,她又拉着老伴看了一遍.她说,“总书记的话语一句一句都讲到了我们心里.”

谈起艰苦奋斗,郭凤莲总有着说不完的话.1991 年年底去上海出差,为省些经费,她住到一个小巷子里最便宜的旅店.一个床铺才8块钱.出差3天,吃了3天方便面.

对此,郭凤莲一语带过.她说,这些年像这样的例子实在太多了.

为了把“大寨精神”传承下去,郭凤莲时时不忘以身作则.她从来不请保姆,平时还捐款支持邻村修路、灾区震后重建、照顾孤残村民等.郭凤莲说:“我是群众的公仆,是百姓的带头人.我从来不占公家便宜.”

她认为,幸福不会从天降.“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的新农村美景实现,需要付出辛勤的劳动,需要实干、苦干,需要发扬艰苦奋斗、自力更生的精神.只有以这种精神作支撑,建设新农村的事情才能办好.

郭凤莲常说,干部、干部,就要先干一步,不先干一步,就当不好干部.干部就要吃苦在前、享受在后.如同许多名人一样,郭凤莲身边也有许多值得长久纪念的奖章及受到国家领导人接见时的照片.她表示:“我的日记、模范奖章、凡有纪念意义的照片等都将捐出来,它们是我的成长史,也是大寨的历史.希望大寨的精神能代代传承下去.”

“我一家与大寨永远骨肉相连”

记者在大寨村委会大楼里如期见到这位大寨的当家人.

“我生长在大寨这块土地上,大寨养育了我们全家.大寨的山山水水永远与我的家人骨肉相连.”郭凤莲动情地说.

郭凤莲与丈夫贾富元现在生活在大寨,全家人对家乡始终一往情深.尽管孩子们如今都各有自己的事业,但大寨在下一代心目中总藏有一份特殊的情感.

因大寨当地生产的核桃较多,郭凤莲的大儿子目前正在计划筹办一个加工核桃油的企业.此企业建起后,将为大寨的核桃开辟深加工的新渠道,同时还可消化全昔阳县的核桃.二儿子前几年在当地的煤炭运输行业中打拼,目前也有一个初具规模的车队.考虑到大寨这些年旅游产业发展迅速,二儿子又在着手接手一酒店,他希望再为家乡旅游业做点事情.

儿媳们也都有各自的工作,一家人整天忙忙碌碌,生活虽平常,却过得有滋有味.郭凤莲对孩子们要求严格,她要求儿女们要传承父辈们艰苦奋斗的传统,要走劳动致富的路,啥时候都不能忘本.要发扬大寨精神,多为大寨建设发展服务,但是永远不拿大寨的钱,不动大寨的产.同时,她也叮嘱几个孙子、外孙要学好功课,在生活中低调做人,出门在外啥时也不讲自己是郭凤莲的孙子,永远不能翘尾巴.这是她为家人定的“规矩”,谁也不能突破.对于在常人看来有几分“苛刻”的家规,几个孩子执行得还不错.

岁月匆匆,看着自己与乡亲们为之奋斗大半生的土地如今正在发生巨变,家中的下一代也在健康成长,郭凤莲为此感到欣慰.如今她虽已过花甲之年,谈起未来的生活思路,依然想法多多.她告诉记者,她已经在考虑再为大寨办一所高标准的幼儿园,让大寨的下一代生活学习成长的环境再好一些,这也是她心头许多愿望之一.

郭凤莲还告诉记者,大寨提出建设绿色园林生态的目标.曾经是中国农业样板的大寨梯田虎头山上,已经退耕还林种上了松、柏、桃、杏等各种果木,变成真正的“花果山”,每年都吸引着20 多万的游客到这里休闲度假.山上前些年栽种的果木树随着树龄渐老,品种退化,也需要更新.今年大寨又投资42.6万元,新栽苹果树20 亩,同时还引进新品种果树1.66万株.三年后,大寨的果林面积将达到520亩.到那时大寨当地优质水果进入百姓家,实现大寨四季有果,成为真正的花果之乡.

对于大寨村领导的未来,郭凤莲内心也早有打算.她说:“想找一个有开拓意识、有文化的人来接班.我扶他一程,以后就退休.到那时大寨是满山遍野的果林,我可以在家乡做个守山护林的园丁.”

也许是多年养成的生活习惯,对大寨乡亲平常生活她格外留意.乡亲们幸福她就感到温馨幸福,若乡亲们有时遇有一些难处,她就感到内心不安.“因为我也是大寨人啊!”郭凤莲说道.

郭凤莲说她眼下还有许多想做的事情要办,其中首先要保护好大寨这个历史文化村庄,申报国家农村遗产的保护项目.在她看来,大寨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依山而建的窑洞和七十年代火车厢式的排房,是几代大寨人发展的见证,她希望大寨能传承下去的不仅是财富,更是不变的“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

“铁姑娘”平常话语充满人生哲理

每年春天,郭凤莲在北京参加全国人代会期间,这位当年的“铁姑娘”谈到许多看似不经意的平常话语却充满着人生哲理,在人们心头留下深刻印记.

她告诉记者,改革开放以来,大寨人把大寨精神发扬光大,利用优势,发扬长处,创造条件,开始建立基础工业,建成水泥厂、衬衫厂、羊毛衫厂、地方特产制品厂等,还通过生产原煤等,打开了致富门路,大寨人正在用自己勤劳的双手建设富裕美丽的新农村.

郭凤莲曾对到大寨的游客说,“太行山脉上的每一座山头每一处村庄都像一条船,我是大寨这条船的船长,船长是船舶的行政和技术一把手,船东是全体大寨村民.当年在计划经济时代,大寨的航道就像条窄胡同,以粮为纲,单一经营;改革开放以来,我们拓宽了航道,由单一的农耕经济向复合型经济转变,向生态大寨、旅游大寨、城镇大寨发展.在带领群众发展商品经济进程中,大寨党总支部扬起的是共同富裕的风帆,我们要掌好舵轮.”

如今大寨从一次次变革中走来,又站到了新的起点上.郭凤莲向人们勾画出今后大寨的发展前景:继续发展壮大集体经济,走多种经营的路子.守住农业这一根本,推动农、林、畜共同发展;把大寨的工业做起来,在做大核桃露的基础上,上马一个核桃油加工厂;把毛衣厂、成衣厂整合做大;让大寨酒闯出市场;发展农村果树、畜牧等专业合作经济组织,让村民入股分红.

郭凤莲说,想让农村发展,让农民的生活过得光鲜,干部必须走在前面.个人愿意干集体支持,个人不敢干集体组织,工业要转型,农业要转变,农村的改革没有尽头,干部要使出劲儿带大家发展、共同富裕.

此前在出席全国人代会时,郭凤莲表示,山西农村人口比较多,农村的经济发展很不平衡,农民仅仅靠种地日子肯定不好过.在稳定粮食生产的基础上,要大力调整农村产业结构,这是农村可持续发展的一个战略性举措.从大寨发展的实践看,只有调整产业结构,才能实现农业产业化,才能提高农业生产效益,农民的生活才能富裕.

郭凤莲告诉人们:在大力发展民营经济的同时,一定要壮大集体经济.群众是集体经济的载体,集体经济又是农民的靠山.要通过壮大集体经济,千方百计把新农村建设这篇文章做好.只有这样,建设新农村的事情才能办好.

郭凤莲认为,农村教育问题不容忽视.不仅要解决学校的教育问题,而且要解决农民的教育问题.目前,一些进城务工的农民缺乏技能,迫切需要培训,但是缺乏好的农民工技能培训机制.要进一步完善农民工培训机制.农民只有懂些现代技术才容易找到适合自己的岗位.

记者了解,一次郭凤莲在谈起人生往事时说:“我是从时代走过来的人,跟大寨感情非常深.我了解这个地方,对这里的一草一木都清清楚楚.我感到党的政策特别好,因为改革开放,给我们广大农民和农村干部非常好的发展机遇.”

2013 年五一劳动节前夕,郭凤莲在北京与多位全国劳动模范代表座谈时,谈到总书记4月初在海南考察时说的“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这句话时,她说,实现中国梦,首先要圆咱农民的梦.农民梦圆之时,就是中国梦实现之日.这些年,党的政策非常好,但是农村发展不平衡,希望国家加大对老少边穷地区的扶持力度,让农民得到更多实惠.

时下,大寨发展了,但与发达地区农村比还有差距,这一点作为带头人的郭凤莲看得很清楚,所以,她提出大寨要学全国,因为发展是无止境的.她说:“如果农业是大寨立村之本的话,那么改革开放就是大寨的强村之路,艰苦奋斗就是大寨的创业之魂!”

郭凤莲说,大寨的发展变化,是赶上了好机遇,是靠全村人的奋斗,但关键还是带头人.如今大寨正迈着快速发展的大脚步.她认为,建设新农村,一定要选走经济发展的路子,要凝聚大家的力量共同发展.要放开胆子干,没有胆子就干不成事业.凭着不服输的精神,闯出另一番天地.

一次在与媒体记者谈起大寨精神与大寨人的本色时,郭凤莲不禁充满,“上世纪50 年代是看着我们老前辈走过来的,60 年代是跟着老前辈一同艰苦奋斗走过来的.到了改革开放时期,我重返大寨以后,还是用这种精神,发扬老前辈这种艰苦奋斗的精神,重创大寨之业.事业要发展,没有条件可以创造条件,条件好了可以利用条件,条件不好可以改善条件.我感到大寨人就是创造条件,才有了今天跨越发展的大寨.”

“火车跑得快,全凭车头带”,这句当年全国学大寨时人们常挂在嘴边的话,如今郭凤莲依然以此来要求村干部和党员.她认为,车头就是指领导干部,领导干部靠什么来带动火车跑得快呢?这就是以身作则,率先垂范.“谁当大寨的干部,谁就得说在前、干在前.过去,老陈(永贵)有句名言:‘干部干部,先干一步.’他那个时代重点强调带头劳动,年年月月要看你的出工考勤.现在光比干劲不行,要比谋划,比智商.”

采访结束之际,郭凤莲坦言:“我对自己现在的生活很满足,但是随着年龄的增长,我感到这个时代对于我们来讲,可能也就是十几年,最多20 年,时间是非常宝贵的,我不愿意看到大寨人翘尾巴.尽管我戴了那么多光荣花,戴了那么多的证章,但是这些都是党和人民给我的,荣誉不是我个人的.我在每一次会议上都跟他们讲,我说做人要低调一点,做事要高调一点.”

走过的是岁月,期盼的是梦想.“要让大寨人再富裕一些,争取七年后人均收入达到3.5 万元,并带领周边村子和企业工人一起致富.”郭凤莲说,这是我的“中国梦”,也是大寨人的“大寨梦”.郭凤莲这个昔日的“铁姑娘”,始终坚定地前行在希望的田野上,用自己的努力见证着中国农村的发展变迁.作为一名全国人大代表,她在用自己的声音表达着农民的心声.

论文网论文范文结:

关于本文可作为方面的大学硕士与本科毕业论文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论文写作参考文献下载。

1、学年论文网

2、音乐论文网

3、教师论文网

4、大学论文网

5、管理论文网

6、期刊论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