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精神相关大学毕业论文范文 跟徐复观对中国艺术精神的诉求和重构方面大学毕业论文范文

本文关于艺术精神论文范文,可以做为相关论文参考文献,与写作提纲思路参考。

徐复观对中国艺术精神的诉求和重构

(湖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湖南 长沙 410081;

湖南财政经济学院人文与艺术学院 湖南 长沙 410205)

关键词:徐复观;艺术精神;现代性诉求;艺术精神重构

摘 要:徐复观在反省与批判现代艺术中,表达了对真正艺术作品、艺术精神主体的自觉、艺术价值的取向等层面的现代性诉求.并通过笺疏孔子和庄子文化艺术精神来重构具有审美现代性功能、以“心”为价值根源、为人们提供精神安顿之所的中国艺术精神,展现出一种真切的心灵忧患与高度的文化自觉.徐复观重构的中国艺术精神,无论对于现代知识分子重建艺术自信、守护“为人生而艺术”的精神家园,还是对于传承中国传统文化艺术、保护和发展民族文化艺术特色都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和实践意义.

〔中图分类号〕I0〔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7535(2018)-025-05

DOI:10.13399/j.cnki.zgwxyj.2018.04.004

Xu Fuguan’s Demands and Reconstruction to Chinese Art Spirits

ZHOU Qianhan

PENG Li

(Hunan Normal University School of Marxi, Changsha, Hunan 410081;

School of Humanities and Arts, Hunan University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 Changsha, Hunan 410205)

Key words: Xu Fuguan;art spirit;modern demand;reconstruction of art spirit

Abstract: Xu Fuguan expressed his modern demands for some levels like real works of art, the consciousness of the subject of artistic spirit, the orientation of artistic value in the reflection and critique on modern art. Through interpreting cultural and artistic spirit of Confucius and Chuang-tzu, he reconstructed Chinese art spirit including aesthetic modern function, regarding “Heart” as the root value, providing spiritual enjoyment for people, and showed a real spiritual suffering and highly cultural consciousness. Chinese art spirit rebuilt by Xu Fuguan has the important academic value and practical significance for both modern intellectuals who reconstructed their art confidence and guarded their spiritual home “Art for Life” and for us who inherited Chinese traditional culture and art, protected and developed the characteristics of national culture and art.

徐复观的名著《中国艺术精神》,从中国传统儒家、道家思想体系中的艺术精神切入,循着中国文化发展的历史脉络,探寻和笺疏了艺术的本源与发生,以及“为人生而艺术的”价值理念.他“以传统主义论道,以自由主义论政”?譹?訛,在儒家道德与政治、自由主义与现代新儒学的结合中寻求通达理想王国的可行路径,在中国文化从传统向现代转型的背景下建构安顿精神的家园,试图消解和弥合传统与现代二元对立的紧张与尴尬,展现出一种真切的心灵忧患与高度的文化自觉.

何为艺术精神?徐复观虽没有明确界定,但综合其论述,至少包括主客合一的艺术精神境界、心斋之心的艺术精神主体、庄子之“道”的艺术精神精髓、为人生而艺术的价值取向等内涵?譺?訛,即艺术精神并非感性的冲动与张扬,而是感性与理性的和谐以及感性在理性中的安顿.徐复观的这一论著自上世纪60年代问世以来,便在学界引起高度关注并持续至今,这从另一方面也反映了《中国艺术精神》的学术价值及其对于中国艺术文化发展的现实意义.系统梳理和分析徐复观对现代中国艺术精神的诉求与重构,无论是洞察和感悟中国艺术精神的内涵与气质,还是持续深化中国艺术精神的研究都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一、基于批判现代艺术的反省与诉求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在政治、经济、文化等多种因素作用下,现代艺术犹如一股强劲的海风席卷了整个台湾岛.无论是现代主义文学的代表《现代文学》《文学杂志》,还是现代主义绘画的代表东方画会、五月画会,都扬起了反传统、反理性、反道德的旗帜?譻?訛,这对中国传统文艺理论构成了严峻挑战.在此背景下,论证中国艺术的现代性、重建中国艺术精神成为徐复观探求中国现代艺术的基本诉求,这种诉求的表达体现在他对现代艺术的反省与批判之中.

其一,反省与批判现代艺术之于“自然”形象的损坏,诉求真正的艺术作品.在徐复观看来,现代艺术“主要是来自对时代的敏锐感觉”,但内心的空虚和迷茫一旦不受形象的约束而加以表现,超现实的诗和抽象的画便由此产生.?譼?訛在这种现代艺术观照下,人们可以把一些风牛马不相及的东西“拼”成一幅画,也可以从报刊杂志上“剪”出一首诗,甚至可以把客观事物随意地加以变异和扭曲成某种不为人们认知和理解的“艺术形象”.为此,徐复观援引卡西尔《人论》中形象为“主客合一”等观点予以批驳,并反复证明“形象是艺术的生命”.徐复观认为,真正的艺术作品既非纯主观亦非纯客观,如果是纯主观的,那么这个艺术作品便是一团难以捉摸的“幻影”或“气氛”;如果是纯客观的,那么这个艺术作品便不是“艺术”,而是一种“科学”,或者流于一种肤浅的“自然”形象的迁移;只有“主客合一”,即只有“借某一客观事物的形象,把生命的跃动表现出来”,才是真正的艺术作品.?譽?訛在这里,“主客合一”,其实正是中国传统艺术所追捧的“形神兼备”“形神合一”.虽然超现实的诗和抽象的画也是借助客观事物来表情达意,但这些客观事物却不是“形神合一”的艺术形象,而只是一种没有生气和活力的符号,因为这是一种纯主观的艺术作品,它所反映的往往是艺术家的一种封闭的心理和人性状态.

其二,反省与批判现代艺术家道德修养的缺失,诉求精神主体的自觉.徐复观认为,精神主体的敞开,是“主客合一”“形神合一”的基础.纵观西方艺术的发展史,其精神主体在康德之前始终处于一种闭锁的状态,艺术在“摹仿”理论的观照下,“物”似乎是艺术的唯一主体,这时期的绘画和雕像艺术均是一定的技术对客观对象作用变化的结果,创作主体的精神状态和道德修养因为对“摹仿”不那么重要而被人们忽略.文艺复兴时期,虽然科学“成了双手活动的根据”,给艺术带来了“神秘”和“幻想”,但这种从宗教枷锁中解放出来的精神依然把“物”作为落脚点,依然没有突出“人”这一精神主体.及至康德把道德、美和知识融入主体的多种机能中加以阐释,才开始引发人们对艺术精神主体的思考.这种思考的结果又把艺术推向了另一个极端,即从客观主义的泥沼中解放出来,走向了主观主义的桎棝,人们开始“顺从着他的天性、他的本能制作产品”.?譾?訛这种被中国传统文化称为“生之性”的“顺从”与“本能”,虽然人人均具有,但对艺术创作而言,倘若没有经过一定的道德修养,“生之性”的“顺从”与“本能”便不能达到高级程度,其艺术造诣也难以达到高深的境界.徐复观诉求艺术精神主体的自觉,其实质在于倡导艺术家加强道德修养.在他看来,“艺术依然是要决定于艺术精神主体的自觉”,这种自觉并不是天然的“顺从”“本能”,而是在道德修养的基础上,用“某种程度,某种意味与方式,把客观的自然、社会吸收进来,而与其发生亲和作用,交感的作用”?譿?訛,使艺术作品实现“主客合一”“形神合一”.

其三,反省与批判现代艺术的暴力主义倾向,诉求艺术价值的取向.以人为本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核,如果人本存在着纰漏,那么一切诸如艺术、制度等外在的东西也会相应地出现问题.正如孔子所说,人而不仁,“如礼何?如乐何?”在徐复观看来,现代艺术之于人性和人之心理的损害,远远甚于,因为它是人类在文化界域之内对传统文化和自身的毁灭.循着徐复观回望中国传统文化的视角,我们很容易理解中国传统文化艺术之于社会和人生的意义.他认为,在人类文化的科学、艺术、道德三大支柱中,虽然中国传统文化没有反科学的因子,但由于其秉承人与自然和谐的方向,科学并没有获得较为顺利的发展;在长达数千年的专制政治语境之下,虽然充斥着诸多暴力和不合理因子,但终究不是一个非人的社会,追求大同与和谐始终是中国历史发展的主基调——这其中在一定意义上取决于中国传统艺术和道德的教化、融合作用,至少艺术为受政治暴力宰制的士人提供了一种安顿精神的家园.把回望中国传统文化的视角投放到现实之中,虽然政治专制逐渐消弱,但与之相伴的工业化的组织与生产对人的宰制相比政治专制力则有过之而无不及,它施加给人们更多的精神约束,这就需要艺术予以化解并消减现代社会组织性的宰制力.?讀?訛但现代艺术却因为价值取向的问题而使得自身成为一种“火上加油的艺术”,无论是达达主义、抽象主义、超现实主义的艺术,还是破布主义、光学艺术等,都顺承着两次世界大战的混乱与残酷,把人推向了一个难以测度的虚无世界,同时也对现代社会危机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在对此作反省和批判的同时,徐复观在艺术价值取向上诉求一种具有反省性的艺术,用来净化和保养人们的精神自由,维持社会的活力与和谐.

二、源于传统艺术精神的笺疏与重构

在徐复观看来,中国艺术精神“只有由孔子和庄子所显出的两个典型”,由于两家思想均源自生活的反省又落脚于现实生活,而且直接指向主宰具体生命的心或性,因此具有道德修养的意义.他对于中国艺术精神的重构,正是源于他对孔子和庄子文化艺术精神的疏释.事实上,徐复观重构中国艺术精神是以儒家和道家思想为哲学基础的,并通过证引和批判西方文化来扩大对两家艺术精神的疏释空间.

先来看看徐复观对孔子艺术精神的疏释.徐复观认为,孔子对艺术的关注主要体现在“乐”上,他一方面传承了古代乐教,另一方面又新发现了乐的艺术精神.说是传承了古代乐教,是因为孔子坚持礼乐并重,且把乐置于礼的上位,把“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作为道德修养的逻辑;说是新发现了乐的艺术精神,是因为孔子把乐之美与道之仁、道之善有机融合在一起——乐与仁在本质上具有相通之处,“乐合同”是乐之境界,而“天下归仁”“与物同体”则是仁之境界,二者“有其自然而然的会通统一之点”.?讁?訛乐与仁的“会通统一”,正是艺术与道德的“会通统一”,在这种“会通统一”之中,艺术增添了道德的力量,而道德丰富了艺术的内容.当然,这种“会通统一”并不能够轻易实现,其实现路径必须渗入到无限的艺术修养中,进而达到一种大自由、大解放的乐的境界.在这种境界之中,艺术精神主体已经“音乐艺术化了”——事实上,在徐复观看来,孔子本身就是“音乐艺术化了”的符号,其人格魅力和人生意义在“天人合一”的境界中成为一种永恒.

再来看看徐复观对庄子艺术精神的疏释.如果说孔子所成就的艺术精神需要经过某种意味的转化,那么庄子所成就的艺术精神则是“纯艺术精神”.徐复观认为,庄子之“道”的人生观、生活态度便是中国艺术精神,这是因为:“道”的本质是真实的艺术精神,其价值在于规范艺术精神;庄子之“道”与艺术家呈现的艺术精神是一致的,区别仅仅在于前者成就了艺术人生,而后者成就了艺术作品.无论是庄子“天者自然之谓也”以“天”替换“道”,还是把老子的“道”与“德”合并为“道德”,其目的都在于建立一种“物物而不为物所物”的人格理想和“逍遥乎无为之业”的精神自由状态.这在徐复观看来,庄子的这一人生境界“本无心于艺术,却不期而然地会归于今日之所谓艺术精神之上”?輥?輮?訛,是艺术家应该付出的艺术修养功夫,即通过庄子所谓的“心斋”与“坐忘”修养而获得一种“虚静之心”,获得艺术精神主体的呈现.在对庄子艺术精神疏释的过程中,徐复观引入了胡塞尔的现象学等西方艺术理论进行多个视角的证引和比较:从立论的基点看,胡塞尔的现象学是一种“纯粹意识”,而庄子的艺术精神则是“虚静之心”;从审美观照的方式看,胡塞尔的现象学“是为知识求根据而暂时忘知,庄子则是为人生求安顿而一往忘知”;从审美观照的结果看,胡塞尔的现象学是在“意识自身作用”和“被意识到的对象”的相关性中实现“主客合一”,而庄子的“虚静之心”则呈现一种“心与物冥”的“主客合一”.徐复观由此得出这样的结论,“现象学之于美的意识,只是倘然遇之;而庄子则是彻底地全般地呈露”?輥?輯?訛.

综合徐复观采用圆融儒道两家思想、证引和批判西方文化的理路方法来疏释孔子和庄子艺术精神,其重建的中国艺术精神主要包涵这样几个基本内容:第一,中国艺术精神具有审美现代性的功能.徐复观的这一发现与揭示,大概基于这样两个维度,一个是他清醒地看到当代中国社会面临着现代性的挑战,人性与社会在科技理性的压抑之下异化,因而试图在中国传统艺术精神中寻求审美现代性;另一个是借助以康德为代表的西方美学资源,将中国传统美学进行现代化阐释.?輥?輰?訛比如,他以康德的“审美无利害”来疏释庄子的“逍遥游”思想,认为庄子的“无所可用,安所困苦哉”便是无所用而获得的精神满足、自由解放,这也正是康德所说的“无关心的满足”.又比如,他吸收康德人性论的观点,探求中国艺术精神的本质,把庄子的人生观引申为艺术论,论证审美与道德之间的关系——当艺术作品具有感染力和审美价值时,方能对社会产生应有的影响,而艺术作品具有感染力和审美价值的内在根源,则在于艺术家的人格修养.庄子所作的人生修养功夫,为徐复观发现与揭示中国艺术精神的审美现代性的功能提供了新的思路与灵悟.第二,中国艺术精神的价值根源在于“心”.在徐复观看来,中国文化其实就是“心的文化”,把人作为价值核心则是“心的文化”的根本特征,而以人为价值核心的“心的文化”又在追求价值的道德文化.孔子提出“为仁由己”,是因为他意识到道德的根源并不是在于天和神,而是存在于人之生命中;庄子主张“心斋”“坐忘”,是因为他意欲以此呈现心之明、静、虚的本性而获得人之精神的自由与“逍遥”.?輥?輱?訛总的来看,徐复观对于中国艺术精神的价值根源在于“心”的论证,对于人的主体价值的肯定和主体人格的张扬,体现的是一种新的人文主义精神,一种艺术精神主体的觉醒,这无疑赋予了中国艺术精神一种现代性的品格.第三,中国艺术精神的价值在于为人们提供精神安顿之所.如果把徐复观所建构的中国艺术精神看作为审美主义的思维,那么,中国艺术精神便是“以审美代替宗教”的另一种说法?輥?輲?訛,其价值取向在于为失去价值信仰的现代人提供一种价值信仰.在论证这一观点时,徐复观一方面考察了中国传统文化,认为中国缺乏一种西方的那种为人提供“精神安顿”的系统宗教,原因在于儒学与道学的人性论替代了原始的宗教意识,其宇宙论把人性“安放在宇宙的处所”,从而实现“精神安顿”,这种动机与目的不期然与艺术的价值追求相契合;另一方面,他援引雅斯贝斯等西方哲学家的哲学思想,认为艺术“可以代替了宗教之所在”,因为“人对宗教的最深刻的要求,在艺术中都得到解决了”.?輥?輳?訛

三、徐复观重构中国艺术精神的时代意义

徐复观重构的中国艺术精神,以儒道两家的思想及艺术精神为基点,将中国文化的基本性格定位于儒家文化,把中国艺术精神定位于道家文化,并寻找出两家互通之处与共性,即两家均是以人为本,其精神实质都是“为人生而艺术”——这正是徐复观建构的中国艺术精神的基本内核与主要精髓,彰显了中国艺术与文化的基本特点和精神实质.在这里,徐复观主张把审美作为艺术主体精神的自由呈现,反对把艺术庸俗化、工具化;主张艺术求治人心、坚定价值信仰,反对艺术对人的异化;主张人生论美学,通过艺术与审美来提升人生境界,反对把艺术与审美作为政治的工具.

就人生意义而言,徐复观重构的中国艺术精神,对于现代知识分子重建艺术自信、守护“为人生而艺术”精神家园具有积极的作用.上世纪60年代,随着现代化进程的推进,中国的社会结构和历史文化均发生巨大转变,这种转变给人们的传统价值观念、艺术现代性带来了巨大挑战,这也正是徐复观疏释和重构中国艺术精神的现实基点和时代背景.其直接动因,则是徐复观1960年赴日本考察,在那里,他惊异于日本经济迅速复兴的同时,也看到了“现代文明的形相”——现代性与艺术成为一种压迫个人主体的道具,使现代人的主体性与精神独立性渐渐消失.于是,徐复观开始思考如何重建中国传统文化和中国艺术精神,试图通过中国传统艺术寻求个人精神的安顿,同时更为深入地发现自己、发现人生.徐复观对现代性的批判主要是以知识分子为对象,认为当下中国知识分子“总是先想在西方文化的屋檐下,找一膝容身之地”,而对自己的文化“常不敢堂堂正正地面对”?輥?輴?訛,反映了现代知识分子对传统文化自信心与价值信仰的缺失.为找回现代知识分子的文化自信,徐复观一方面批判了西方十五六世纪的写实主义,认为它是顺承当时的“自然的发现”与“我的自觉”,认为西方现代派绘画采用的是一种顺承性的价值取向,表现出一种颓废、消极或绝望的精神状态,给人们带来了极为有害的影响;另一方面,徐复观回望和反思中国传统山水画艺术,认为中国传统山水画艺术是“反省性”的,给人一种“炎暑中喝下一杯清凉的饮料”的感觉.?輥?輵?訛这种比较论证,无疑对于现代知识分子树立和强化对中国传统艺术的自信心与优越感具有积极的教化与启示意义.

对于精神家园的建构与守护,在西方一直存在两种截然不同的主张,一种主张“为艺术而艺术”,一种主张“为人生而艺术”,前者旨在维护艺术的纯洁性,后者则强调人生的目的性.这两种主张自上世纪之初传入中国,便因争议产生两种派别,即主张“为艺术而艺术”的以朱光潜等为代表的“艺术派”和主张“为人生而艺术”的以茅盾等为代表的“人生派”.徐复观的“为人生而艺术”思想,是基于儒道两家艺术精神的疏释和价值信仰弱化的现实背景下提出的,这种思想与以茅盾等为代表的“人生派”的主张具有相通之处,即“为人生而艺术”不仅隐含着艺术家对社会和人生的一种责任,而且还包含着艺术家通过“心斋”“坐忘”的修养,通达一种更为高远的需要其用毕业去追求和守护的艺术和精神境界.

就文化意义而言,徐复观建构的中国艺术精神,对于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的文化碰撞、交流与融合中如何传承中国传统文化艺术,保护和发展民族文化艺术特色提供了实践路径和思想启示.在徐复观看来,传承中国传统文化艺术,是由其自身特征所决定的,因为传统文化艺术具有民族性——民族是由包括文化艺术在内的多种元素构成的,二者是不可分割的统一体,倘若抛弃了传统文化艺术,便无所谓的民族;传统文化艺术具有社会性——传统文化艺术是社会的创造,如果反传统文化艺术,那么便是反社会;传统文化艺术具有历史性——传统文化艺术只有在历史的时间之流中才能产生、形成,不熟悉历史便不能熟悉传统文化艺术,抛弃文化艺术其实也是抛弃了历史;传统文化艺术具有实践性——传统文化艺术大多都是与人们具体的生活联系在一起的,并在生活中给人以具体的影响,这也正是传统文化艺术自身价值的生动体现;传统文化艺术具有秩序性——传统文化艺术“代表一种共同生活的秩序”,这种秩序其实是人与社会的和谐,反对或否定传统文化艺术,必然造成人们思想的混乱和社会的不和谐.这些理论阐释充分说明了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的历史地位、价值意义,闪烁着历史唯物主义的思想光辉,这对于传承中国传统文化艺术、发展“中国化”的文化艺术具有重要启示意义,而“中国化”的文化艺术的发展与繁荣,既是对世界文化艺术的丰富,也是中国文化艺术屹立在世界民族文化之林中的根本所在.

从一般意义上来说,艺术精神是一个极其复杂的世界,探究艺术精神,不仅需要从艺术本身去考察,更需要结合一定的时代背景和文化背景去研究.由此而论,徐复观的《中国艺术精神》似乎也存在一定的缺憾,比如,他在疏释儒道两家艺术精神时,虽然对两家艺术思想和艺术精神有独到的发现和疏释,但对两家的共通性、互补性则研究不足,而且把中国古代美学仅仅归结于道家而忽略儒学与禅学的贡献,似有以偏概全之嫌.但这些并不影响他所建构的中国艺术精神的价值和意义,因为他准确把握了现代社会的症结所在,抓住了中国艺术最为根本和本质的东西.他在扬起“中国艺术精神”这面旗帜,救赎文化价值的同时,也为我们理解、研究中国艺术精神提供了新的视角和路径.

注 释:

①高瑞泉:《儒家社会主义,还是儒家自由主义——从徐复观看现代新儒家“平等”观念的不同向度》,《学术月刊》2010年第6期.

②孙琪:《中国艺术精神研究的偏和全——评徐复观中国艺术精神主体研究的失误》,《广州教育学院学报》2004年第4期.

③张晚林:《中国艺术传统的守望者——论徐复观对现代艺术的反省与批判》,《文艺理论与批评》2006年第6期.

④⑤⑦徐复观:《徐复观文录》(三),台北:环宇出版社,1971年,第59页,第58页,第105页.

⑥杨身源,张弘昕:《西方画论辑要》,南京:江苏美术出版社,1990年,第611页.

⑧⑨⑩?輥?輯?訛?輥?輳?訛?輥?輴?訛?輥?輵?訛李维武:《徐复观文集》(四),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2002年,第280页,第15页,第44页,第68页,第59页,第4页,第7页.

?輥?輰?訛章启群:《怎样探讨中国艺术精神——评徐复观〈中国艺术精神〉的几个观点》,《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年第2期.

?輥?輱?訛吴玉红:《现代人文化与精神的守望——徐复观“乐”的人生范型的内质找寻》,《学术界》2010年第6期.

?輥?輲?訛刘建平:《手心两忘技道合一——评徐复观〈中国艺术精神〉兼与邹元江先生商榷》,《文艺理论研究》2008年第4期.

(责任编辑:谢 淼)

艺术精神论文范文结:

适合不知如何写艺术精神方面的相关专业大学硕士和本科毕业论文以及关于艺术精神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相关职称论文写作参考文献资料下载。

1、艺术科技杂志

2、大学精神论文

3、艺术导论论文

4、领导艺术论文

5、艺术教育杂志

6、艺术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