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农民素质方面论文怎么撰写 和舒城县农科所:培训方式提升农民素质方面学士学位论文范文

关于免费农民素质论文范文在这里免费下载与阅读,为您的农民素质相关论文写作提供资料。

舒城县农科所:培训方式提升农民素质

潘凯 梁秀云

舒城县农科所隶属于舒城县农业委员会,属社会公益型科研事业单位,是全省唯一县级农科所被安徽省农委认定为省级现代农业技术培训单位.该所现拥有县城城关双丰试验基地和桃溪红光试验基地两处,近几年以来,该所及基地先后荣获安徽省优秀“专家大院”、“安徽省先进集体”、安徽省蔬菜集约化育苗中心、农业部蔬菜标准园、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国家农业科技创新与集成示范基地和国家科普示范基地等荣誉称号,并于2016年获得国家“一二三产业融合基地”的铭牌.

农民是推进新农村建设的主体.为美丽乡村建设和脱贫攻坚奠定稳固的人才基础,必须培养和造就一批有文化、懂技术、善经营的新型职业农民,给农业产业发展带来新理念、新思路.舒城县农科所积极开展各类农业技术培训,8年来共培训基本学员16000余人,其中:阳光工程培训1200人、农业专业技术培训8200人、农民创业培训2000人、农技人员服务能力提升3600人、职业农民1000人.通过培训,1000多人实现了有序转移就业、2000余人成为种养加能手、1580余人成为农村实用人才,1200余人实现了自主创业,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文明之风引领园区新发展

以文明促发展,以和谐树形象,县农科所始终把文明和谐创建工作列入重要日程,摆在突出位置,与业务工作一起纳入工作目标,共同部署、落实与检查.一是强化领导创建意识,将精神文明创建工作分解到每位干部和职工身上,并纳入年度目标考核之中.二是开展“文明干部、文明办公、文明家庭”创建活动,全面开展业务知识及技能学习培训.三是严格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积极开展评议活动.几年来,县农科所多届次荣获县级文明单位、县巾帼建功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并有多人及家庭获巾帼建功先进个人、五好家庭、文明家庭荣誉.全所干部职工团结和谐,砥砺奋进,呈现文明创建助推园区健康快速发展良好态势.

以人为本科技兴农谱新篇

农业发展人才是关键.基于这一认识,该所坚持走人才强所、科技兴农之路,重视农业科技人才梯队建设,不断创新人才引进和培养模式,加大对农业科技人员教育的投入力度,努力打造扎根基层、敬业奉献的农业科技人才队伍.

该所牢固树立“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理念.在农业科技人员的业务素质建设上,以学习提高为基点,以科技人员的专业化成长为目标,创新思路,搭建平台,鼓励和引导职工参加各种讲座和技能培训,支持外出进修学习,提高学历,增强能力,跟上农业科技和时展需求,并让“终身学习”的理念落实到每个人的思想和行动中.

同时,农科所还采取“走出去(到高等学府进修深造)、请进来(设立六安市农作物科技专家大院)”相结合的方法,加强与省内外先进科研单位的横向交流和合作,及时了解农业科技发展动态,增长知识面,拓宽科研人员的视野.技术骨干副所长葛自兵两赴以色列、巴西考察学习.在所领导班子的坚强领导下,一支团结、拼搏、务实的科研队伍不断壮大,科技力量不断加强,科技成果不断得到转化.

创新方式培育职业新农民

2016年,该所成立了新型职业农民培训民生工程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创建实训基地.并与县政府、农委签订了目标责任书,进一步明确了责任、分解了任务.牢固树立高水平培训、严要求管理的工作理念,在培训中严格执行注重学前管理,把好学员遴选入口关;深化教学管理,把好质量关;完善工作机制,跟踪指导服务,把好出口关.为进一步加大新型职业农民培训的宣传力度,提高新型农民培训的知晓度、满意度和支持度,该所特邀新闻媒体,就如何做好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宣传工作谋思路、划对策、树典型.截至今年4月,在各类新闻媒体上发布新型农民培训宣传报道30余次.同时,利用广播、电视、报纸及一封信等形式,大力宣传新型职业农民培训民生工程政策.

该所严格执行培训管理制度.如执行“第一堂课制度”.每次开班必请来市、县负责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工作的同志到每个培训班为学员上好第一堂课,着重宣讲新型职业农民培训民生工程政策.执行培训台账管理和办班影像制度.培训机构在办班过程中必须为参训学员建立信息完整的学员登记表、当日签到记录及全过程视频影像资料.执行培训月报告制度.按时报送培训台账资料和月度报表,保证新型职业农民培训资料完整.

创新培训方式.为提高新型职业农民培训质量,县农科所在全省涉农部门、高等院校及社会办学单位中选聘了60多名具有中级以上职称或取得SYB创业培训资质及省级农民创业带头人作为新型农民培训讲师团成员.在培训形式上,一律实行小班化和模块化教学.在培训管理上,根据省制定的新型农民培训档案管理规范,确保各培训机构每个班次、每个环节严格按照省规范化要求落实到位.在培训内容上,力求贴近农村,服务农民开展培训.在培训环节上,由农科所负责培训,乡镇、村负责组织学员,市、县农委着重加强监管.同时,在培训过程中,教学立求创新,如在五显镇举办农机手培训班时,特请县农机销售公司开来大小不同农机10多台次到培训现场,让学员亲自上机实习操作,并邀请维修人员为学员讲解维修知识;组织学员赴双丰、红光、绿溪洲园区开拓眼界,增长见识;并安排学员与专家面对面交流互动.

目前,该所的创新培训已取得一系列成效.如培养了一批学以致用的职业农民.参训农民经过培训,60%的学员掌握了1至2项实用技术,他们大都决定扩大规模.加快实用技术的推广应用.该所把技术含量高、经济效益好、增产增收潜力大的产业作为培训重点,不仅提高了农民对新技术、新成果的接受能力,还促进了新技术、新成果的大面积推广.针对农民的需求,重点讲授推广了小麦知识、大棚蔬菜技术、水稻轻型化栽培技术与水稻病虫害防治技术.这些技术基本上都是当前农民迫切需要的实用技术.推动了“一村一品”的发展.紧紧围绕各村主导产业,围绕“一村一品”发展的需要开展技术培训,一方面传授主导产业关键实用技术,另一方面有意识地引导农民规模化种植、优质化生产、区域化布局,调整产业结构.培训后许多学员都扩大了种植规模,每个村基本上形成了一个主导产业,“一村一品”正在发展壮大.

成效显著农民素质得提高

舒城晓天智全茶业有限公司创始人汪智全参加了今年春天由县农科所主办的新型职业农民培训班.学习期间,他不断找茶学教授、专家问原来制茶中带有的问题,得到理论答案后,他又到培训班的实验场地做起加工实验来,最后将加工出来的茶样再与教授、专家共同品鉴,听取专家们意见,从中学到最新的生产技术.在经过培训班的学习后,汪智全立马将课堂所学到的创新型绿茶加工技术应用到自己茶叶生产的实践中.“我在培训班学习后做的一个大胆的实验,是把在学习中学到的创新型绿茶加工技术与万佛山传统绿茶的加工技术相结合,既多了晒青技术,又保留理条工艺,让茶鲜叶在‘一死一活’之中不断延展生命的韧性,完成茶鲜叶中整体的水份的分布平衡后再杀青、理条、烘干,既保留住绿茶的清香,又得到了绿茶的甘醇.”汪智全利用被大部分茶农“嫌弃”的夏暑茶叶,成功生产出第一批创新绿茶,并率先投入市场,这批绿茶得到了市场及茶专家的认可,在短时间内,已销售一空.

舒城县高峰乡东港村农民夏子堂,高中毕业后,回到了家乡,他满怀信心想利用自己学到的文化知识来改变家乡的贫穷面貌.2012年春,县农科所举办沼气池建设培训班,支持有条件的农民建造沼气池.培训结束后,他敢为人先,是高峰乡第一个申报建设沼气池的人.从2013年7月开始到2014年5月经过近一年的时间,他投资2万元的沼气池在县农科所的帮助下终于建成,经技术测试合格后投入使用.从2013年秋至2014年春,他又自筹资金9000多元先后建起了家庭小型酿酒坊和同时能容纳50头猪的育肥猪舍.现在,每年在沼气酿酒、养猪上就可以创收2万元以上,他正在酝酿实施利用沼气池来发展10亩地的无公害蔬菜和千亩水稻生产基地,降低沼气建设、酿酒、养猪的成本,形成一条沼气一粮食一酒一猪一猪粪一废渣一蔬菜一水稻良性大循环、高效益的产业链,既有较高的经济效益,也有极大的社会效益.他在创业致富的历程中不忘左邻右舍,在2年多的时间里接待各地前来参观学习的200多人,每次不管有多忙,他总是腾出时间来把自己所学到的技术和经验,毫无保留地提供给大家.夏子堂已不仅仅是当地新农村建设中典型的新型农民代表,而且还是难得的进步青年.他在思想上积极要求进步,特别是在去年党的群众路线教育活动期间,他虽然只是一名重点培养的入党积极分子,但他时刻按照党员的标准来要求自己,积极参加组织的各项活动,及时完成组织交给的任务,认真地学习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努力学习科技文化知识,不断地提高业务水平和自身素养.

农民素质论文范文结:

关于农民素质方面的的相关大学硕士和相关本科毕业论文以及相关农民素质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写作参考文献资料下载。

1、环境素质教育论文

2、素质教育论文

3、大学生素质教育论文

4、素质教育杂志

5、素质教育杂志社

6、素质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