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文房四宝论文如何写 与文房四宝之乡们的最好时光方面论文范文例文

该文是关于文房四宝论文范文,为你的论文写作提供相关论文资料参考。

文房四宝之乡们的最好时光

“笔、墨、纸、砚”,作为中国传统的书写工具传承千年,安徽宣城、浙江湖州、广东肇庆、湖南耒阳、甘肃卓尼等这些和文房四宝有关的城市也一直是文人墨客追昔慕雅必履之地.在文房四宝渐行渐远的今天,“文房四宝之乡”们怎样赓续浸润千年的翰墨遗风?

宣城:“中国文房四宝之乡”

文房四宝之名起源于南北朝时期.历史上,“文房四宝”所指之物屡有变化,但无论哪个时期,提到“文房四宝”都绕不开安徽宣城,这里是文房四宝最正宗的原产地,是享誉世界的“中国文房四宝之乡”,其所产的宣纸(泾县)、宣笔(泾县/旌德)、徽墨(绩溪/旌德)、宣砚(旌德)举世闻名,为历代文人墨客所追捧.

宣城是一座拥有两千多年建城史的文化名城,东连天目,南倚黄山,西靠九华,域内襟山带水,风景绝佳.“相看两不厌,唯有敬亭山”中的敬亭山就在安徽宣城.这里从古至今一直是宣纸、宣笔、徽墨、宣砚的原产地和重要集散地.

笔是文房四宝之首,宣笔源于秦代,盛于唐宋,因产于古宣州而得名.唐代诗人白居易曾在《紫毫笔》一诗中写道:“江南石上有老兔,吃竹饮泉生紫毫.宣城之人采为笔,千万毛中拣一毫.”又云:“每岁宣城进笔时,紫毫之价如金贵.”大诗人苏东坡科举应试时用宣州笔,“终试不败”,遂“以为珍玩”.

徽墨,因产于古徽州而得名,其墨“拈来轻、磨来清、嗅来馨、坚如玉、研无声、点如漆”,素有“徽墨既出,余者皆废”的美誉.徽墨有配料、做墨、修墨、晾墨、描金等11道工序,在“中国徽墨之乡”绩溪县,可以参观徽墨厂传统的制墨程序.与绩溪相距不远的歙县,现在行政上属于黄山市,但也是古徽州徽墨的生产地,歙县“民间故宫”潜口民宅则是观赏歙砚、徽墨手工制作的好地方.

宣纸质地柔韧、洁白平滑、色泽耐久、吸水力强,用宣纸所作的书画可以保持千年而不腐,在泾县的宣纸文化园,还可以体验宣纸制作工艺. 宣砚起源于东晋,盛于唐.但是,由于战乱、开采技术限制等,明清之后,宣砚一度失传,直至近年宣砚矿石才被重新发现,“笺麻素绢排数厢,宣州石砚墨色光”的风采才得以重新面世.

宣城还有专门的文房四宝展示中心、文房四宝博览园.两年一届的“文房四宝文化旅游节”是探古寻幽的最佳时期.旅游节期间,当地将举办传统民俗文化表演、群众书法成果展、中国文房四宝集粹展等活动,以及房车展、帐篷节、行为艺术及卡通表演等配套活动,把“文房四宝文化旅游节”变成一场市民游客共同参与的“欢乐嘉年华”.

耒阳:到连绵的竹海,学古法造纸

“普及万邦,莫非伦纸”,蔡伦发明的造纸术,造福了全人类.而在他的家乡湖南耒阳,竹海连绵,正是2000年前蔡伦广泛探寻造纸原料、深入民间传授造纸术的根基,至今仍有数百家古法造纸作坊点缀竹海深处,成为一道承载千年沧桑历史的风景线.

蔡伦竹海位于耒阳市耒水风光带上游,北起耒阳市黄市镇的黄泥岗,南至黄市镇的大河滩,东始大义乡,西接公平镇.这片竹海覆盖200多个大小山头,面积达16万亩,为我国最大的连片竹海,素有“亚洲大竹海”之称.据专家监测,竹海区内每立方米含负离子15000个以上,堪称我国最大的天然氧吧之一.

作为蔡伦传授造纸术的根基之地耒阳,蔡伦竹海仍有200多家传承蔡伦原始造纸法的古作坊群,但传承人多己年过古稀.随着现代技术的日益进步,这种古造纸法同许多传统工艺一样面临可能失传的危机.

耒阳纸博物馆则是全国第一家展示蔡伦造纸文化的专业纸博物馆.整个陈列展览分为六部分:纸祖千秋、纸路辉煌、纸以载文、纸与生活、纸彩纷呈和纸墨传情,展示了纸的起源、造纸术在历代的发展、历代古纸及纸制收藏品、以纸为载体的书画作品、历代有关纸的文献记载及造纸术的传播过程等.博物馆内一共有300多件与纸史有关的历史文物,蔡氏宗长蔡卓明先生捐献的蔡伦白玉雕像一尊和蔡伦古法造纸工艺中最奇特最重要的一道工艺——造纸竹帘是这里的镇馆之宝.

每年11月,耒阳都会举办蔡伦造纸文化旅游节,港台巨星登台献艺,来自柬埔寨和香港地区、湖南、广东、贵州等地的200余名选手在空气清新、风光旖旎的竹林公路上展开激烈角逐,为古老的城市注入了新鲜健康的活力.湖州:这一支笔,从江南水乡走到世界

我国的毛笔起源甚早,有说仓颉“采秋毫之颖芒,加胶漆之绸缪,结三束而五重”,有说“虞舜造笔,以漆书于方简”,也有说制笔始于蒙恬.而“湖笔”闻名于世,当在六七百年以前的元朝.元以前,全国以宣笔为最,苏东坡、柳公权都喜欢用宣州笔;元以后,宣笔逐渐为湖笔所取代.湖笔与徽墨、宣纸、端砚并称为“文房四宝”,是中华民族悠久灿烂文明的重要象征之一.

湖笔的故乡在浙江湖州的善琏镇,相传秦大将蒙恬“用枯木为管,鹿毛为柱,羊毛为被”发明了毛笔.后蒙恬曾居湖州善琏,并在此改良毛笔,采兔羊之毫,“纳颖于管”,制成后人所称之“湖笔”.改制湖笔成功后,蒙恬便将技艺传给善琏百姓,使当地几乎家家出笔工,户户会制笔.因此善琏至今仍有蒙公祠,每年的农历三月十六和九月十六,湖州的百姓仍会把“笔祖”蒙恬从蒙公祠请出,祭神娱神游神,祈求来年手艺见长,生意兴隆.

到了元代,钱舜举(钱选)的画、赵孟頫的字、冯应科的笔被并称为吴兴三绝.随着赵字雄踞海内、朝野交誉,赵孟頫手中那枝日书万字而不败的“妙笔”,令名便不胫而走.有元一代,湖州制笔能工迭出,冯应科、沈日新、温生、杨显均、陆颖等十余人留名史卷,“湖笔”之名就此奠定.

明太祖朱元璋建都南京,成祖朱棣再迁于北京.文化中心的北迁,使力图善价而沽的湖笔能工们驾起一叶扁舟,入京售笔.当时主修《永乐大典》的解缙等人,对湖笔激赏不己,纷纷为之赋诗作文加以咏赞.其后,善琏笔工便逐渐散布于大江南北、京师通衢,源源不断输出各擅绝技的笔工和各色等第的湖笔、笔胚,维系着“毛颖绝技甲天下”的盛名.

一支湖笔何以独秀天下?从其堪比天工的制笔技艺可见一斑.湖笔制作有八大工序,包括择料、水盆、结头、套装、蒲墩、镶嵌、择笔、刻字,水盆则是其中极为重要的一个环节,也是相对辛苦的一个环节,这一工种历来传女不传男.水盆工序主要是将毛料在水中反复梳洗、筛选.女工们的手常年浸泡在水中,无论寒暑.湖笔所使用的羊毛为山羊毛,并且对产地、采集季节、部位均有严格要求.通常每只山羊身上可以产四两左右的毛料,而符合湖笔有锋颖要求的仅一两左右.工人们还要根据长短、锋长进行挑选,正所谓“万千毛中拣一毫”.

湖笔的制笔学徒必须经过“三年徒弟,四年伴做”的过程,才能出师.而出师仅仅是制作湖笔生涯的开始,绝大部分工人守着自己的一道工序,一做就是一辈子.大到坐姿,小至手上的一个细微动作,每一个笔工穷其一生,追求着每个细节的完美.国家级非遗项目“湖笔制作技艺”的代表性传承人邱昌明十六岁拜师学艺,学的就是择笔,这一做就是四十多年.也许正是因为这份孜孜矻矻、心无旁骛的专一,湖笔才能在笔匠日复一日的劳动中愈发精良.卓尼:在山崖中,石头变成艺术品

甘肃省甘南州卓尼县出产的洮河石砚与肇庆端砚、安徽歙砚、山西澄泥砚并称为“四大名砚”.洮砚所用石料主要产于洮河流域卓尼县洮砚乡境内的崖底,此地历史上属洮州管辖,石料又濒临洮河,因此得名.

洮河发源于青藏高原西倾山麓,素有陇原文明摇篮之称,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黄河的三大支脉之一.

在悠久的历史长河中,洮河亘古不息,奔腾向前,在其流经的临潭、卓尼、岷县一带峭壁耸立的崖、水泉崖等地,历经数亿年水下地壳的演变沉积,遂造化出洮河沉积岩这种神奇梦幻、独特精美的制砚石材.

洮砚古有“北方最贵重”之美誉,自唐宋以来,被历朝封为“国宝”“贡品”,显赫于当时的宫廷或权贵之书房中.金朝诗人元好问有诗

曰:“县官岁费六百万,才得此砚来临洮”.宋代大书法家黄庭坚亦盛赞“洮州绿石含风漪,能泽笔锋利如锥”.苏轼

《鲁直所惠洮河石砚铭》中“洗之砺,发金铁.琢而泓,坚密泽,郡洮岷,至中国”的题记,更加赞誉了洮砚的肤理缜润,色泽雅丽.

洮砚石料矿的开采历史有一千多年,上可追溯至宋神宗熙宁元年(公元1068年),王陬上平戎策,议取西夏及河湟洮岷诸边地,招谕羌、戎、氐诸族之民.暨后一百多年中,当地部落虽然时附时叛,洮砚石料和刻制的砚台却利用洮州、岷州、河州设立的茶马交易场所开始向全国流通.

1997年, 《九九归一》巨砚作为甘肃各族人民的庆贺礼品赠予了香港特区政府,使洮砚名声大噪.2006年5月,在卓尼县洮砚乡崖先后发现了13块长约3米、宽约2.5米、厚约0.5米的巨型洮砚石,这是洮砚石开采千百年来少有的砚石珍品,堪称“砚石王”.卓尼县洮砚乡也因此被命名为“中国民间艺术(民间雕刻)之乡”.

肇庆:“呵气研墨”,一块石头的魔术

肇庆端砚以其“致密、坚实、细腻、幼嫩、温润如玉”的石质,独特的天然石品花纹以及巧夺天工的工艺制作,位居“四大名砚”之首,被世人誉为“天下第一砚”.盛产端砚的广东肇庆是一座历史文化名城.

肇庆古称端州,端溪水从南向北汇入湍急的西江羚羊峡,一泻千里,直奔南海.羚羊峡以东的斧柯山,绵延几十里,聚集着最为名贵的端砚石坑洞.因此,斧柯山被古人称为宝山.端溪水用灵毓滋养了斧柯山东脉的岩石,孕育出附着山水灵性的端砚.

“千夫挽绠,百夫运斤,篝火下缒,以击斯珍.”苏东坡的《端石砚铭》道出了采石的艰辛,感叹了端砚的难得.自古以来砚石的开采都是采砚人赤身裸体爬到狭窄的坑道里,按石脉走向,根据砚石的硬度、成分、厚度,向坑洞深层进行手工开采.每次入洞,每个石工身上必须携带三四十把工具,最后再将历尽艰难开凿出来的砚石背出坑外,一路艰险,一路汗水,更无人知.

一块端砚的制成少则七八天,多则数月甚至半年.制作工序复杂,采石之后,还需经过维料(选料)、制璞、雕刻、磨光、配盒等.单是选材的过程就一点也不简单,石工需要有一双火眼金睛,要能够“看穿石”,可以预测到表层看不到的石品花纹,如石眼、鱼脑冻、蕉叶白等,还要根据砚石的天然形状厚度和石质,因石制型,因材施艺,锤凿成卵形、长方形、方形等砚形砚式的砚璞.肇庆博物馆珍藏的一方名为“慈晖”的端砚,上面有大片的鱼脑冻,设计师在旁边雕刻了一位抱着小孩的母亲,白色的鱼脑冻自然而然地成为了母亲的衣服,有一种衣袂飘飘的感觉,出神入画,巧夺天工.

好的端砚以石质坚实、润滑、细腻、娇嫩而驰名于世.用端砚研墨不滞,发墨快,研出之墨汁细滑,书写流畅不损毫,字迹颜色经久不变.好的端砚,无论是酷暑,或是严冬,用手按其砚心,砚心湛蓝墨绿,水气久久不干.古人有“呵气研墨”之说.相传,唐代初年,一次科举会试时京城大雪,应试者们研磨出来的墨汁很快就结成冰无法写字,而一位来自端州的梁举人,竟以自家宝砚“呵气成墨”完成考试.皇帝得知后,即将其列为贡品.于是“隆冬极寒,他砚常冰,而水岩独否”的端砚开始名扬四海,成为文人雅士心仪之物.李贺、刘禹锡、皮日休、柳公权、欧阳修、王安石、文天祥、陆游、屈大均、纪晓岚、翁方纲等都留下了赞美端砚的诗篇,而历史上还有很多玩砚成瘾的名人,为得到一方端砚而不惜用园林豪宅相换的记录.寻路:文房四宝在现代何去何从?

千载以来,文房四宝同他们的城市相生相伴,互为依存,共同缔造了一座城市的历史人文风貌,并始终呈现出城市兴、文房四宝兴,城市衰、文房四宝衰的发展脉络.但是,时至今日,面对专业人才青黄不接、传统工艺濒临失传、文房四宝实用性取消、市场空间不断萎缩、原料日益短缺等一系列问题,文房四宝的生存窘境已经不言而喻.“文房四宝之乡”们如何重新发掘其特色文化价值,并转化成能在今天与社会经济互相扶持赓续的城市发展增长点,正在引起人们新的思考.

2016年底,发布了《关于促进文房四宝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提出加强对文房四宝产业的统筹和规划,促进文房四宝产业传承发展.

文房四宝行业虽小,但行业产业集群特征显著,特色区域较多.有一座山,就有一群刻砚、制墨的人;有一条河,就有一家一户造纸、制笔的.产业集群自然形成,这是文房四宝行业的特点.《指导意见》指出,目前全国文房四宝特色区域共有30个,未来要深入挖掘和利用区域特色资源,培育一批具有地域特色和全国影响力的文房四宝特色区域与产业集群.

在文房四宝产业聚集区,有些地方政府已经出台了相应政策.

20世纪80年代,中国砚都肇庆只有端砚企业5家,从业人数不足千人.2012年,端砚年产值以及超过10亿元,拥有端砚企业及作坊1000多家,从业人员约为一万人.在肇庆,端砚行业被认定为不仅是“加工业”,更是“文化创意服务产业”,按照文化创意行业“营改增”政策,国税部门确定端砚行业的增值税收入来源,销售阶段和设计阶段被区分对待,适用不同的征收办法,使端砚行业的税负大为降低.

绩溪的徽墨产业也在不断创新中发展壮大,其打造品牌不遗余力,至今已逐步形成以“苍珮室”“艺粟斋”等著名商标为核心品牌的态势.2014年,曹素功后裔创办的绩溪良才墨业有限公司开始在临溪镇启动建设我国首个“中国徽墨文化旅游产业园”,共有徽墨制作流程体验、徽墨博物馆、徽墨文化公园等八大功能区,集徽墨生产、研究、保护、传承、体验、旅游于一体,是徽墨文化体验基地、“中国徽墨之乡”地标.

《指导意见》提出,在培育文房四宝产业品牌的同时,还要促进文房四宝产业的社会影响力进一步扩大,与教育、旅游、休闲养生等产业实现深度融合,不断优化人才队伍,培养一批文房四宝艺术大师和技艺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培养一批文房四宝产业高技能人才,带动人才结构进一步优化,队伍素质整体提升.

文房四宝的许多特征,注定了它在国家大力发展文化产业、恢复文化自信的时代潮流中,将迎来又一次繁荣.进入非毛笔书写时代以来,现在是最好的时期.国家政策的陆续制定,相信不久将给这个行业带来新的变化.(资料来源:《人民日报》、《解放日报》、《嘹望东方周刊》、《南方都市报》、《时代报告》、《文化交流》、《公关世界·艺术品典藏》、《行游天下》)

文房四宝论文范文结:

适合文房四宝论文写作的大学硕士及相关本科毕业论文,相关文房四宝开题报告范文和学术职称论文参考文献下载。

相关文房四宝毕业论文范文

相关参考论文写作资料

文房四宝参考文献

热门文房四宝论文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