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欧洲相关学士学位论文范文 与异国天空那片故乡的云欧洲三国采宝记相关学术论文怎么写

本论文可用于欧洲论文范文参考下载,欧洲相关论文写作参考研究。

异国天空那片故乡的云欧洲三国采宝记

文/潘一新

世界温州人博物馆的筹备工作正紧锣密鼓进行中.今年6月下旬,我和温州博物馆王亦武、金柏东两任馆长及市侨联秘书长陈晓军4人组团,奉命赴法国、荷兰、意大利三个欧洲国家开展为期10天的展品征集活动,收获了许多侨胞感人的家史故事和实证藏品……

一、百岁侨胞的中国心

翁正存,大概是年岁最大的一位旅法温州侨胞了,出生于1919年.17岁时只身从温州瑞安仙岩出来,漂洋过海到了法国投靠亲戚.时值世界战,在欧洲纷飞的战火中求生存犹为不易,更何况是没有社会地位的华侨华人.他做过数不清的:苫:力活,有时为躲避身份怕洋人认出是中国人,只能谎称自己是越南人而避嫌(当时越南是法属殖民地).30岁过后才在当地娶了位法籍犹太人,终于成了家.当年在法同有很多犹太女人愿意和中国人结婚,其中包括温州人和青田人,目的是为了躲避二战对犹太人的迫害而下嫁给处于社会最底层的华侨,造就了这段独特的两同婚姻史.翁老就是其中的一位.

当我们在法国华侨华人会会长任俐敏陪同下,专程到位于巴黎乡下的翁老家登门拜访时,一进门就看到墙上悬挂一幅照片,翁老先生说,这是二战期间旅法华侨与法同人通婚的合影照片,当年这百对夫妇目前还在世的只剩下他这位老人了!

环顾老人家里摆设,有墙上挂着他在法国的几代人的家庭照片,他的后代都出生在法国并已深深融入了当地社会,祖辈那遥远的中国的家都成了他们淡淡的口述印象.房屋尽头的一张案几上摆放着一尊中国妇女形象的雕塑,老人说,那是他母亲的形象,是他让在法国学艺术的一位中国留学生30年前为他妈妈特地塑造的铜像,可让他在异围他乡能时时陪伴她,感恩母爱的伟大,也寄托一份不舍的乡恋.

老人的法国老伴已先他而去,子孙辈都在法国不同城市生活工作,有个女儿每周定时会来看望并照顿他.交流中,他知道我们这次的来意,立马翻箱倒柜寻找他的家藏.我们看到了他早年出国持有的旧护照、学习法文用过的字典、一个购置于上世纪70年代的收音机、新中国成立后历次回国参加活动的照片等等.他还特意拿出一本年轻时期在法国为学中文所买的识字课本,书名叫《澄衷蒙学堂字课图说》.同往的温州博物馆原馆长金柏东鉴定说这本书已有近百年历史了.翁先生一面翻着书一面向我们诉说着他所经历的如烟往事,因他出国时曰不识丁,为不忘老祖宗和祖国文化,他就利用业余时间开始艰难地学习认识汉字,总算能看懂一些粗浅的中文.

作为“法国华侨工商互助会”的创始人之一,几十年的异国生涯,使他成为侨界活动的热心人,曾担任过该会的监事长的他,见证了这个成立丁1947年的法国最早华侨社团的兴衰更迭.新中国成立后,这个侨团虽两度更名,现名为法国华人华侨会,但一直初心不改,就是为让侨胞在异国他乡抱团取暖,回馈家国与社会.

住在巴黎乡下的翁老可能是久违乡音,当见到家乡客人的登门造访,兴奋之情溢于言表.临别时,翁老特意将这本保存几十年的《澄衷蒙学堂字课图说》交给我们,作为他那代华侨辛酸历史的证物捐献给正在筹建中的世界温州人博物馆,以表达他对这个世界温州人情感地标与精神家园的期待.

二、一个瓷碗和三个妈妈

在旅法侨领蔡足换和蔡金木先生的陪同下,我们赴欧“采宝团”一行四人登门拜访法籍华人张达义先生.他祖籍瓯海丽岙,今年已70岁开外,长着一副典型的中外混血儿的面孔,因为他的妈妈leocadis是波兰籍法国人.他父亲1935年从家乡丽岙山沟远渡重洋来到法国谋生,并娶了他这位善良温柔的法国妈妈.不幸的是,在他出生不到两岁时,生母因劳累而病逝,仅仅留下那张他还在襁褓中的母子合照.

欧洲刚结束二战时,雨废待兴,困苦无助中的父亲含着悲痛托请了一位法国人作他的养母.他到10来岁后,他父亲就把他送回老家丽岙寄养在另一位养母家里,自己孤身再回到法国生活.当时因国内的政治气候原因,张达义这一回来便无法再回到法国父亲身边.他父亲在法国思乡心切,丁1970年带着深深的眷恋回国与这个幼年失母的儿子团聚,并在老家丽岙安度晚年直到1978年去世.临终前他嘱咐儿子一定婴找机会再回法国看看,虽然亲生妈妈不在了,但那里还有养父、养母和外婆等等亲人.

直到1978年,借改革开放的春风,他终于盼到了使馆签证,在处理父亲后事后,于1979年回到阔别25年之久的出生地法国巴黎,并见到了养父母.当时他的法国养父已是90高龄多病的老人,医生曾告诉他的时间不多了,但他说见不到我中国的儿子回来他是不会瞑目的,坚强的信念让这位已病人膏盲的养父终于等到和养子团聚的一火,了却了一桩胜似亲生骨肉团圆的夙愿,不到半年后他就安详离世了.他的法国养母一直到1985年去世,临终前把一个从小喂养他用过的瓷碗和汤匙交给了这个中国养子作永别的纪念.我们在与张先生交流时,他深情地从家中玻璃柜里,小心翼翼地取出了一个产自早期中国景德镇的描金龙凤瓷碗和一把汤匙给我们鉴赏,他说这就是法国养母当年喂养他长大的那副餐具,他已保存了几十年,这是他一辈子如同生命一样珍贵的永恒纪念.

上世纪80年代初,重回出牛地法国的张达义立誓要干出一番事业,以不负他的父老乡亲特别是陪护自己人生命运的三个妈妈.于是他以温州人的拼搏精神艰苦创业,办厂经商,主动融入法国社会,同时联合乡贤一起创办法华工商联合会,担任过第二、三届会长,积极组织侨团参与祖国与家乡各项事业活动.由于他的特殊出身背景,更成为增进巾法两同民间交流的友好使者,做了许多好事留下了很好的口碑.他身在法国但时时想念着中国的那位年事已高的养母,经常托人寄钱寄物问寒问暖以谢养育之恩,直到亲自为她送终尽孝.

临别时,我们提出能否征集张先生这个有故事的瓷碗、汤匙和那本1978年签署的带有时代印记的出同护照,他说需要考虑一下再答复.他对这些有生命温度的物品所产生的那种不舍情感是可以理解的.

想不到当日深夜我就在宾馆收到张先生的回信,他说经和家人商量,同意将这些东西交给世界温州人博物馆作展品陈列,连同他上世纪80年代创业初期使用的一台脚动打钉机械一同捐出.

达情达义的张达义先生,我们真诚期待在家乡的世界温州人博物馆能延续您的故事.

三、1本会员证和442封家书

意大利米兰是温州入主要侨居城市之一.我们四人小组风尘仆仆来到米兰,主要是寻找蒙在历史尘埃中的温州人往事.到达的当天下午,我们随即参加了山米兰华侨华人工商会举行的一场展品征集座谈会.会长李秀桐和各位侨领事先已作了充分的准备,他们邀请到巾同驻米兰总领馆副总领事汪惠娟、意中协会秘书长玛利亚罗莎·阿左丽娜女士、前米兰市政府议会副议长马尔迪诺等,还有在米兰的新老侨领以及来自都灵、科莫的侨胞代表共30余人集聚一堂.

在热烈的发言气氛中,吴建环、徐建平等侨领现场捐出了侨胞早期使用过的一些生产生活用品:有熨斗、照桐机、压榨机及文史资料等.而后,座谈会上有一幕场景十分聚焦:华裔Angelo wu(中文名吴兴华)拿出自己编写的两本书做起了介绍:一本是华文识字书籍《汉书》,还有一本名为《温州人在米兰100年》.后一本书里面有一张图片格外引入注目,是他父亲1945年9月参加米兰工商联合会时的一本“会员证”,图象清晰,制作精美.几位“采宝”专家,一看到这张照片就感到特别兴趣.于是,询问这本会员证是否至今还保存着?得到了他肯定的答复.之后,又问他是否愿意把这本“会员证”捐献给世界温州人博物馆永久保存?他表示先回家征求家人意见,但借展没问题.吴兴华作为第二代华人,妈妈是意大利人,在异国他乡受教育的他不会说中文,他曾多次来过温州,寻访父亲生活过的地方.

这本“会员证”上显示:吴立山,1906年3月16日出生,祖籍浙汀温州青田(当时青田归温州管辖),入会时间:民同三十四年九月一日(即公元1945年9月1日).封而上印制着中华民国字样和国徽,下面是“米兰华侨工商联合会”,主席:胡志贤(签名).

一本小小“会员证”,意想不到会引起了大家的如此关注.因为,米兰华侨华人工商会的创会时间记载是1946年,有了这个“铁证”可把它的历史推前一年.据史料记载,上世纪40年代,米兰生活着好几百华人,1945年8月以温州文成玉壶人胡志贤为代表的一批华人率先在米兰成立了“米兰华侨工商联合会”,创会的宗旨是: “联谊、服务”.据我们了解,不管米兰华侨华人工商会是1945年或者1946年成立,在世界温州人海外创会的历史排名中,根据日前的查证,它是欧洲最早成立的温州侨团.由此可见,米兰华侨华人工商会开创了温州人在欧洲建立侨团的先河,坐上欧洲创会侨团第一把交椅是名至所归.

座谈会进入了尾声,这时,李会长领着一位中年人给我们认识,他是意大利著名侨领胡立松的儿子胡小秋,因他父亲有腿疾行动不便,特地委托他从百里之外的都灵赶米参加座谈会.此时,亦武馆长十分激动地说起了关十胡立松先牛的一段感人的事情:原来,世界温州人博物馆征集展品消息公布后,胡立松先生通过家人联系博物馆,要将他保存了几十年的400多封父亲给他的家书捐献出来.原来,旅居意大利的老侨领胡允迪为解乡思乡愁,从上世纪50年代到80年代近30年中,给在国内生活的儿子胡立松前前后后写了442封家信,胡立松如同珍惜生命一样一直保存至今.可以说,它不仅仅是普通的家书,更是折射了一个时代的变化和命运的变迁,在那个年代只有他最能体会到“幽破山河在,家书抵万金”诗句的意蕴,感受到今天祖国的强盛对海外侨胞的重要.胡先牛的这份捐赠义举,是一份不可多得的无价之宝,它不仅可以诉说力史、见证历史,同时也是海外侨胞浓烈家国情怀的真实写照.

四、温州姑娘吴静和她的艺术收藏

认识吴静是在巴黎的一场座谈会上.6月22日下午,我们“采宝团”一行,参加了由法国华侨华人会召集的侨界征集世界温州人博物馆展品座谈会,地点就在该会会所里.作为赴欧的第一场会议,任俐敏会长和其他侨领事先作了充分的安排准备.先前就开始动员侨界积极支持展品的征集活动,处处显现主人的重视和热情.

当天,有针对性地邀请在巴黎的部分老侨领和文化学者、媒体记者等一屋满座.会上在我们介绍此行目的后,大家轮番发言.

轮到一位穿着朴实得体、气质高雅的女士发言了,她就是吴静.她首先介绍自己的身份,旅法华人,祖辈来自温州文成,从上世纪30年代就落脚法国土地,到她这一代已是第四代海外温州人,现在整个家族有几十人.

她目前从事艺术收藏业,因而就接着谈起了她对中西文化的理解,建立博物馆对家乡文化和影响力提升的意义,并就如何办好博物馆提出了自己的思考建议.通过任会长对她的介绍我们才了解到,眼前这位不到40岁的温州姑娘背后有很不简单的一而:她在法国的事业起步是从钟表修理专业开始,慢慢接触到更高尚的西方雕刻艺术,就丌始收藏以汉白玉雕塑为主的艺术作品,其中不乏有像罗丹等世界艺术大师的作品.她还是罗浮宫艺术馆、奥赛博物馆、罗丹博物馆等世界顶级博物馆的座上嘉宾和合作伙伴,已完全融入法幽艺术界的主流社会.

我在与她暂短的交流中,才知道这位默默无闻的乡贤小妹已在为祖国的文化交流举力奉献.她十去年受邀在杭州的市民中心建起了公益性的欧洲艺术馆,该馆以欧洲艺术为主线,重点推介法国雕塑艺术作品,同时兼及欧洲室内陈设艺术品和绘画作品,展览场地达到3000平方米,全部由杭州市政府无偿提供.这足以见证杭州市为打造国际文化高地的决心和吴静所拥有的这些艺术品的足够分量.作为博物馆的常设展览,她带来了多为大师级的75件作品落户展馆,除雕塑绘画之外,其中有两个之最:世界上最大的珐琅盒子和世界上最高的青铜花瓶,这也是她的收藏.

吴静女士被法国收藏界誉为“中国传奇女性”,有“汉白玉女王”之称,因她收藏有200多件欧洲雕塑作品,是目前18-19世纪欧洲雕像作品最重要的私人收藏家之一.她的微信上有这么一段话:“很多人问我为什么要做这个欧洲艺术馆?其实原因很简单,我觉得中国需要一个类似美国大都会、大英博物馆、法国卢浮宫和奥赛博物馆,不止有自己民族的瑰宝,更有他国的精华,不仅让自己中国人来学习,更是让西方人来中国看看我们祖先的智慧……这,就是我所谓留给我们子子孙孙的真正财富!”

她匆匆告别,要赶飞机到比利时参加一场重要的艺术活动.看着她远去的背影,顿时给了我对侨胞的一种强烈的新的认识;这些早年漂泊海外的华侨的后代,特别是第三四代,他们身上早已没有先辈们的那种寄人篱下的痕迹,对这个世界的感受以及对多元文化的接受已远远超越他们的前辈,而且不断与时代同步,他们以华人新的智慧和姿态审视世界,立足潮头,成为当今中国及中国文化走进世界、融人世界的重要力量.

吴静答应我们,世界温州人博物馆一定有她的一份力量.

五、欧洲三个温州侨团的前世今生

在欧洲“寻宝”的短短几天,我们马不停蹄,日夜兼程.其中,探究在欧洲最早成立的三个温州侨团的前世今牛,也是我们此行的重点.

法国华侨华人会、旅荷华侨总会、意大利米兰华侨华人工商会都是成立于新中国前夜的海外华侨华人社团,它们是温州人在欧洲发展历史图标中被凝固的一抹浓重色彩,弥久而不退.

刚到巴黎,我们首先拜访的是法国华侨华人总会.这个在法国最早成立的华侨社团的办公地,位于风景绮丽的巴黎市中心的赛纳河畔,南靠巴黎市府人厦,四临举世闻名的蓬皮杜文化艺术中心.闹中有静,娴雅素朴.

那天,我们在这里开了首场座谈会.经过悬挂在大厅正上方“侨胞之家”锦幛进入到会议室,正面墙壁的一块铜制招牌格外引入瞩目,上面题刻着廖承志题写的苍劲浑厚的行书大字“旅法华侨俱乐部”,顿刻让人感到这个侨团的不一般的地位与分量.

我们了解到,法国华侨华人会前身是成立于1949年的旅法华侨工商互助会,1964年中法建交后改称“旅法华侨俱乐部”申请注册,并于1972年获准,是法国当年唯一合法的华人社团.到1998年更名“法国华侨华人会”,新会名是原国务院侨办主任郭东坡题写的.

我们知道,在法国已有近30个温州侨团,如法华工商会、温州商会、中华服装商会、法中友好互助会等,它们和华侨华人会一样都发挥了各自作用,成为法国社会参与的一道风景.

6月24日,我们飞抵荷兰当天就到乌特勒支,参加了由旅荷华侨总会牵头,联合多个社团在此举行的“荷兰侨界征集世界温州人博物馆展品座谈会”,张永首会长事先做了宣传发动,让我们收集了一大批弥足珍贵的史料和实物展品,充分体现了郁金香国度的温州侨胞对家乡的款款深情.

旅荷华侨总会,它的前身为“瓯海同乡会”,于1947年11月27日在荷兰阿姆斯特丹成立,发起人为一批旅荷温州籍华侨,创会之初的目的是“集体进货、团结互助”.

1949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同成立,“瓯海同乡会”立即向北京拍发电报,祝贺新中国的诞生.1952年国庆节,“瓯海同乡会”发起了有300多位华侨参加的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三周年大会,在中荷尚未建交的时期,第一次在荷兰升起了五星红旗.从此,每年十月一日“瓯海同乡会”都成立国庆筹备委员会,组织国庆活动.足见温州侨胞与新中国是一段割不断的血肉脐带,在今天的人们看来也是了不起的壮举.

1953年“瓯海同乡会”改名为“瓯海华侨会”,1972年“瓯海华侨会”正式更名为“旅荷华侨总会”.该会成为在欧洲历史最悠久,影响力最广的华侨华人社团之一.另外,提及荷兰侨界,还有一个颇有影响的侨社——荷兰文成同乡会,因在荷温州华侨主要以文成人为主,有较长的定居史,目前有一千多位会员,已成为荷兰侨界的骨干中坚力量.

赴欧第三站是意大利,旨先访问的是米兰华侨华人工商会,它是意大利乃至欧洲历史最悠久的温州华人社团.1945年9月1日由文成乡贤胡志贤牵头成立“米兰华侨工商联合会”,该会在73年的历史演进中,先后曾改名为意大利北部华侨华人工商会、华人业缘社团,直到1986年改组为米兰华侨华人工商会,并于1990年6月正式向米兰市政府登记注册.

探本溯源,追昔抚今.欧洲三个最早成立的温州侨团,先前的印痕已渐渐淡化在历史的云烟中,但是,当年在苦难动荡时期呱呱落地的三个侨团生命体,却毫无疑问永远留在中国的华侨史上而彪炳千秋.今天,在新时代,温州的侨胞在海外已相继成立了300多个侨团组织,它们活跃在五洲四海,除发挥自身团结和发展的服务功能外,更担负起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汇集智慧力量的神圣使命.

六、藏在勋章背后的温州人故事

欧洲“寻宝”之行让我们收获多多:老华侨过去的生产用具和生活用品、侨团社会活动的历史文献、尘封的家书和旧护照等等,都将丰富世界温州人博物馆的展陈.在走访中我们发现许多侨领身边精心保存的那些勋章奖牌,熠熠牛辉,十分宝贵.因为,它印证和折射了侨胞通过自身努力拼搏,积极融进当地主流社会并得到认可所体现的一种自豪和成就.

我们在荷兰驱车4小时到北部的一个小城市拜访老侨领梅旭华先生,他是荷兰侨界首枚“皇家爵士勋章”获得者.

梅旭华先生1933年出生在平阳鳌江,刚满周岁时,父亲梅仲微便只身离家到同外谋牛.梅旭华1958年毕业于吉林大学历史系,毕业后留校执教,1963年,他告别公职携妻来到荷兰,与三十年未曾见面的父亲团聚.从1966年开办“皇城酒楼”起步到开办“上海城大酒楼”,逐步发展为当地最大的中餐馆,成为荷兰中餐业中的佼佼者.上世纪90年代,他又成立了“梅氏公司”,跨行业拓展事业取得了成功.

在荷兰侨界,梅旭华有着谦恭坦荡、乐十奉献的口碑.他先后当选为第六届旅荷华侨总会会长和全荷华人社团联合会主席,山于对荷兰华人社会的重大贡献,1990年4月荷兰女工授予他“皇家爵士”勋章,弗里斯兰省省长代表荷兰贝娅特丽克丝女王陛下,亲自把勋章挂在梅旭华先牛的身上,同年5月,他被国务院侨办评为“海外华裔十杰”之一.

在漫长的岁月,荷兰的温州侨胞积极融入当地社会,在不同领域做出了出色的业绩,作为荷兰国家的至高荣誉,胡永革、胡永央、胡季普等温州侨领也先后获得了“皇家爵士勋章”殊荣,成为温州侨界在荷兰的一道亮丽风景.

在荷兰我们见到了胡志光先生,一位很受尊重的荷兰著名老侨领.在异同他乡近60年的他,也是有近1000多名义成乡贤组成的荷兰文成同乡会的灵魂人物.作为侨领他是联系祖同和家乡最紧密的纽带,可说把一生大半精力都投入了侨务事业而无怨无悔.他的妹夫,现任旅荷总会执行会长的胡克勤先生评价姐夫是像“荷兰牛”一样只吃草就产奶,他为做侨务公益事业而放弃了很多赚钱机会,止是这种精神让大家山衷佩服.在2003年召开的首届世界温州人大会开幕式上,他是唯一代表海外侨界发言的特邀嘉宾,足见家乡给予他的殊荣与分量.也因他对同家和侨界的贡献,1997年香港回归祖国的庆典大事,由安子介、霍英东两位组委会十席亲自签署委任状,委任胡志光先生为香港各界庆祝回归委员会顾问.这张具有历史意义的委任状也成了我们意外的收获.

在法同巴黎,热心的叶星球先生捐出了近百件自己保存的文史资料和实物资料,成为目前侨界捐献展品最多的乡音.其中,最为醒日的是他荣获的法同“同民之星勋章”和“巴黎市荣誉市民”等几枚奖章和证书.

叶星球1953年生于温州乐清磐石,1980年旅居巴黎,现任法国欧华历史学会会长.自1990年起,他相继出版了《法同华人三百年》《法同一战华工纪实》《法国华人华侨社会发展简史》和《一叶诗集》《巴黎萍踪》《诗情画缘》《叶星球墨戏》《叶星球美术文集》等.1999年叶星球获得了“巴黎市荣誉市民”称号;2013年4月,又获得法国“国民之星”勋章.法国“同民之星”是山法同政府批准的一个荣誉制度,旨存表彰不同领域作出贡献的杰出人士.2017年叶星球还获得巴黎市第六区荣誉市民证书.

之所以获得这些荣誉,是因为他深入研究了一战期问在法国劳作的15万中国劳工历史,其《法国华人寻踪》《法国一战老华工纪实》《法同华人三百年》等著作在法同产生了重要影响.由于他对中法文化交流的努力和贡献,使他成为法国社会的一位受人尊重的中国人.此外,我们事后了解到旅法老侨领黄品松先生也获得过“巴黎荣誉市民”勋章.

叶璐,也是一位从温州走出去的华人女高音歌唱家.2017年在罗马被授予“意大利歌剧音乐终身成就奖”这一崇高的荣誉.

在意大利罗马,我们在与欧洲温州华人华侨联合会名誉主席梁世忠先生交谈中,得知他是意大利餐饮业协会“特别荣誉奖”获得者.

上世纪80年代初期从温州鹿城走出去的他,从亲自接手创办于1962年的罗马第一家华人餐厅“天津饭店”开始,通过几十年的打拼,事业取得成功,得到了各方的公认与肯定.2011年10月30日,意大利餐饮业协会授予他特别荣誉奖,使他成为唯一获得个人特别荣誉奖的华人.

最后,要提一下林美银先生,罗马天鹰仓储物流有限公司董事长.我们要离开罗马乘机回国的那天下午,经过他的公司小坐,只见他宽敞的办公室墙面和桌面挂满堆满了各种奖状奖杯.说明他曾经的荣誉和辉煌.

全程陪同的陈和平先牛向我们介绍林美银的另一件很有影响的公益项目,他曾自掏1000多万欧元,为罗马Prenestina仓库区修建了一条长达3公里、宽20米的公路.这一举措不仅让罗马市政府对华人刮目相看,同时也使华侨华人在意大利当地人心中的形象得到进一步提升.

顺手撷取的这几位温州人的荣誉,也许只是天下温州人荣誉池的几朵水花,因为在这个群体中,有更多可圈可点的荣誉未被发现或隐于平常.他们的故事应该是温州人为止在崛起的中国融进世界的一个民间公共外交的很好范本.

七、为中华文化的薪火相传

欧洲三国“寻宝”中我们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接待我们的诸多温州侨团都有自己的一所中文学校,让我们深切感受到海外侨胞对中华文化传播的重视和倾力.

应佛罗伦萨中文学校潘世立校长的邀请,为更好地征集华文教育史料,从米兰到罗马的行程中,我们途经佛罗伦萨中文学校作暂短的实地考察.这所学校创办于2001年9月,在中意两国政府部门支持下,经过近17年的发展,已成为拥有两个校区500多名学生、17位老师的正规半日制七年的海外中文学校,走出了一条向“标准化、正规化、专业化”的特色发展之路,在当地具有一定规模和影响力.

佛罗伦萨中文学校竭力把学校办成华裔青少年健康成长的摇篮,素质发展的舞台,学习华文的乐园,中意友好的桥梁.他们还协助内地学校与意大利学校建立姊妹关系.因此,该校在2011年被同侨办授予“华文教育示范学校”的称号,潘世立校长被国侨办授予“热心海外华文教育杰出入上奖”荣誉,他还连续四年受邀参加全国教育大会并作典型发言.目前该校已被意大利教育部纳入了多元文化教育体系.

华文教育是中华民族在海外的“留根工程”和中华文化在海外的“希望工程”,它也是华侨华人社会最重要的“民生工程”.我们了解到,在欧洲以温州侨团侨胞兴办的中文学校有50多所,涌现了许多知名学校和校长,如叶玉兰和西班牙马德里的巾文学校、胡云飞和荷兰乌特列支中文学校、陈小微和意大利米兰华侨中文学校、蒋忠华和罗马中华语言学校;吴静云和普拉托华人华侨联谊会中文学校、法国华侨华人会中文学校等,温州侨胞兴办的中文学校已构成中华文化海外传播的一大景象,体现了温州人为中华文化向海外传播的民间自觉和道义力量.

行程中,我们也不忘对温州大学意大利分校的走访.那天,温大派驻意大利分校的陈勇教授陪同我们并对该校作了概要介绍.

温州大学为响应文化强国和“一带一路”倡议,将“境外办学”工程作为同际化战略重要举措,于2016年在意大利佛罗伦萨大学揭牌创建温州大学意大利分校(普拉托校区),与意大利锡耶纳大学签约创办温州大学意大利分校(阿雷佐校区),它是国内高校境外办学的落地化创新尝试和对“中华文化走出去”的努力实践.

这次,我们还收集到许多华侨社团创办的海外报刊杂志原版,特别引入注目.据了解,温州侨团创办的海外华文媒体有30多家,成为中华文化走出去的又一道亮丽风景.

八、陈定国和他的铁哥热维埃

这个故事的主角是陈定国先生,法国南方华人总商会永久名誉会长、法同马赛国际商贸城董事长.他家中珍藏着一本书:总书记签名的法文版《谈治国理政》著作.说起这本书的缘山有一个背后的精彩故事:

作为温州的知名侨领,陈定同到法同马赛已打拼了近二十年.在当地有个好朋友加生意伙伴叫热维埃·焦坎蒂,是现任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IMF)总裁拉加德女士的丈夫,他们经常串门来往.

陈先生有感于祖国的日益强大为华侨带来的地位提升,山衷感谢习总书记为中国的发展进步所作出的贡献,尤其是他的《谈治国理政》一书,成为海内外人士的热捧.出于对这本著作的喜爱和对领袖的爱戴,他有个想法:如能够得到一本习总书记签名的著作该多好.于是,他把自己的想法告诉了他的朋友热维埃,并购买了一本法文版《谈治国理政》书籍,托请他的夫人IMF总裁拉加德女士有机会遇到时能签个名作纪念.热维埃为这位中国朋友的真情所打动,答应了陈定国的请求,就让他夫人拉加德找机会完成这件事.

2015年11月举世瞩目的G20会议在土耳其召开,在各国政要会面场合,拉加德女上手提一个放书的蓝色拎袋,利用与习土席见而握手问候机会提出了为这本书签名的请求.欣然答应并立马用钢笔在书的扉页上签上了“”三个苍劲有力的字.后来,这本书通过热维埃先生转送到陈定国手中,成为他最宝贵的珍藏.

这次,他知道我们来欧洲“采宝”而不能途经马赛,就打电话给我要捐出这本习总书记的签名著作,赠送给世界温州人博物馆作永久陈列,以表达广大海外侨胞对的爱戴和感谢他对侨胞的关怀.

我在电话中感谢陈定同先生,并约好回国后再联系,没想到,他先我们几天提前回国参加女儿的毕业典礼,并借机回到温州.第二天,他就拿着这本《谈治国理政》著作,还有其他准备好的藏品冒着雨亲自到温州博物馆,由统战部副部长黄益友接受了这份跨越同界的特别捐赠.

九、在这里,续写着温州人的精神

都知道意大利的佛岁伦萨和普拉托是温州人在海外从事纺织服装和皮革皮具的生产创业基地,我们“寻宝团”在去罗马的紧凑行程中,计划路经这两个城市各逗留个把小时,目的是实地了解温州人在这里创业和发展情况,同时,寻找温州人当年漂洋过海到这异国他乡生活创业所留下的痕迹.

接待我们的佛罗伦萨华侨华人联合总会名誉会长周致敏先生,他先前就准备了一台旧的制革机要送给博物馆.知道时间紧凑,他和陈敏勤一路抓紧介绍这个文艺复兴圣地的历史和温州人在此发展情况.

公元12至13世纪期间的佛罗伦萨是欧洲中世纪最富有、最强盛的城市之一.其中皮革加工业经过了几个世纪的传承与创新,逐渐脱颖而出成为传统手工业中的领头羊,佛罗伦萨传统皮制品工艺及品质享誉海内外,让这个城市稳固世界高端皮制品中心的地位.

在上个世纪20年代,浙田人、文成人及瑞安人开始移居意大利,经济和人文发达的佛罗伦萨成为当时意大利中部地区华人主要集中居住地.它是意大利最著名的皮革生产基地,随着华人不断聚集,为求发展,不少华人干脆直接来此地从事皮具生产,还有则将这里的皮革产品贩运到其他地方销售.

当时,佛罗伦萨华人数量及于工业生产规模都不大,一直到上个世纪80年代,因本土年轻一代不愿意从事传统行业,使一大批改革开放之后涌入的温州华侨,刚好填补了这个空白.又经过30年的发展,佛罗伦萨已经成为欧洲乃至世界皮具中心,并且形成了一个以佛罗伦萨为中心,向欧洲及全世界推进的华人特色的皮具产供销一条龙商业模式.

佛罗伦萨皮具产业的国际化和在此的广大温籍华人华侨近30年的奋斗拼搏是分不开的.我们希望能参观一家皮具工厂并找找过去的生产机器,周会长马上联系了一家温州人开的工厂.当我们走进工厂车间,方知道这是一个加工世界顶级名牌皮具的工厂,只见一片忙碌景象,几条生产流水线在正常高效运转,架上挂满了各式各样的名包,有PR.ADA、GUCCI、CHANEL等等琳琅满目,目不暇接.在一般人眼里这些风靡世界的奢侈品都是可望不可及,谁知道这些光鲜品牌产品的背后竟是出自温州人勤劳之手呢?

现场主管叫黄岩钏是瑞安桂峰人,他介绍,这家工厂有2万多平方米而积,主要是受品牌商委托接单,加工顶级品牌皮具,运往世界各大城市商场,产品供不应求.

这时,周先牛把他收集的那台制革老机械图片给我们看,反映的是,卜世纪80年代初期温州人创业初期较原始的手工操作机器.他说,把这台旧机器捐给博物馆,可增加对过去的认识,以了解温州人走出去的那段坎坷波折的创业历史.

离佛罗伦萨20千米的地方就是普拉托,是归属佛罗伦萨的一个小城,也是温州人在意大利最集聚的城市.这个闻名遐迩的纺织品之都,集聚了很多世界级服装品牌.普拉托华侨华人联谊会和华商会的新老会长张力、徐秋林,王增理、周荣景等一起与我们作了短暂的交流.

他们知道我们的来意,提供了温州人甲期做纺织服装的不同年代和不同款式的6台缝纫机,准备捐献;张力先生还将把温州市和普拉托省结成友好城市的有关原始文件资料悉数捐出;此外,王增理先生还有他一位俄罗斯朋友保存的几幅著名画家的油画作品也一并交送给博物馆珍藏.

当我们在为这些足够重量和分量的展品如何运回国内发愁时,堪称侨界“物流大工”的工增理先牛一口承诺都由他负责把这些宝贝运回温州.

短短两个小时,这两个城市散发出的温州人的拼搏精神让人感佩,这种精神和故乡的气息一起脉动,已成为天下温州人的情怀展现与性格特征,不管在哪里,它都是温州人永远保持活力和动力的源泉.

十、他们,是博物馆永远的主人

赴欧寻宝回国刚好一个月,大家心里一直回顾着与侨胞接触交流的那些同子,为他们的热忱和付出而感佩.其中,他们捐赠的一些来不及晒出来的“宝贝”,让我同样感到珍贵和珍惜.

蔡足焕是法华工商会的老会长,一直陪着我们在寻宝,在考察巴黎旧货市场时,金柏东寻找到一些可做馆藏的老器物:一百年前的铜质旧邮箱、早期华工做鞋用的木夹工具、上世纪30年代的烫衣熨斗等等,都让他抢着埋单赠送,以表达他的一番心意.

法国中法友好互助会名誉会长蔡金木先生,不仅陪同我们的征集工作,自己也准备了要捐献的藏品,那是百年前法同政府向中国清朝发行的债券原件,从中可洞察百年前的国运世运.

意大利年轻侨领张松伟,在我们即将离开罗马的那天,很早在酒店大堂等候,因他要将意大利达内帝公司于1963年生产的标注古罗马文字地球仪,以欧洲巾同一带一路国际商会名义捐赠给世界温州人博物馆.

法同侨领王加清先生委托友人,交给我们两件特殊藏品:一封法国总理写给他的签名信和两件印有STOP字样的游行文化衫.

王先生在电话里告诉我们,因在欧洲华人常常受到不法侵害和暴力抢劫,社会治安问题引起侨界的恐慌与不安,为此,王加清与法同侨社抱团聚力,挺身而出,通过游行、签署万人联名信、与政府谈判等方式表达诉求,要求政府采取措施维持社会治安.引起法同政府的重视,总理亲自写信给工加清先生表明要进一步重视社会治安的态度,这表明了海外侨界为维护自身利益所体现的觉醒!

这里还有林光武先牛、吴时敏先牛送来的奥运赞助奖杯、百年华工史料等等……

在荷兰,旅荷华侨总会已故老会长叶世顺先生的夫人程洪妹,特地赶来捐出他先生保存多年的早期侨团原始资料.

旅荷画家谢泉画是温州瓯塑名家谢新宝的孙女,上世纪90年代移居荷兰后,将东方文化元素融入了西方艺术创作,成为荷兰艺术界颇有名气的华裔面家.这次她除每天提供信息给我们外,还精心遴选了一件铜制万年历相赠.

还有老华侨郑春莲的后代找出自己前辈1956年加入瓯海同乡会的会员证.

欧洲温州华侨华人联合会名誉会长梁世忠,除捐出了罗马最早中餐馆(1962年)营业执照,还邀请我们去他家“淘宝”.多年的收藏爱好,使他有满屋的占董艺术品,让我们大开眼界.他要将保存几十年的一对亚洲象大转赠给博物馆;看着这对长达2米多的大,它虽然价值连城,但我们只能望物兴口义,因为是国际禁运物品,无法将十人这番好意带回家乡,但心里还是感谢这位满怀乡情的乡音了!

我们临别回国的最后一天,还在罗马华侨华人联合会的胡海峰和陈和平先生陪同下,找到了拜访名单中的潘仲骞先牛.

作为一位80多岁的老侨领,他的人生故事与这个时代一样跌宕起伏,感人肺腑.老先生在岁马事业有成且还在一线打理,他思路清晰,很有条理,向我们转告他对家乡更好发展和重视侨胞工作的愿望.同时,他也以时不我待的心情期盼世界温州人博物馆的早日建成,能让他和他们的故事在这里延续.

欧洲三国“寻宝”,仪仪是涉足温州人侨居全球百来个国家的一隅,面对世界温州人这个群体,有多少生动的故事有待挖掘,有多少深刻的主题尚待发现,义有多少深沉的历史应被展现?

我们期待,即将开启的世界温州人博物馆将会为天下温州人构筑一个心灵的栖地、情感的地标和精神的家园.对这个群体而言,无论在天涯海角,五洲四海,他们心中永远飘荡着那片故乡的云.世界温州人博物馆将记录的不仅是他们的历史,还有今天,更有未来.

他们,是这里永远的主人.

欧洲论文范文结:

关于本文可作为欧洲方面的大学硕士与本科毕业论文欧洲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论文写作参考文献下载。

1、欧洲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