逐梦人李邦强有关毕业论文模板范文 与逐梦人李邦强:龙泉大明官窑青瓷复兴者相关论文怎么撰写

本论文可用于逐梦人李邦强论文范文参考下载,逐梦人李邦强相关论文写作参考研究。

逐梦人李邦强:龙泉大明官窑青瓷复兴者

2016年9月初,第十一次G20峰会在浙江杭州成功举办.作为国际盛事,本次G20的举办标准相当之高.主办方对接待与会嘉宾过程中的每个细节均务求尽善尽美,即便是作陈列赏看之用的艺术品也不例外.本文即从各国元首下榻处之一的西子宾馆的元首贵宾厅中的三件龙泉窑瓷器谈起.

这三件瓷器产自龙泉古窑瓷厂,分别为哥窑节节高瓶(图1)、哥窑莲花对碗(图2)及哥窑灯笼壶(图3).三件作品均选用龙泉特级紫金土配制为坯体,施以极品龙泉哥窑釉,从选料、配方、成型、上釉到最终烧制成品,前后近百道工序,制作工艺可谓复杂,加之瓷厂对这些作品的要求极高,成品率又低,因此最后出来的作品水准很高.此外,三件作品皆有其特殊寓意.如哥窑节节高瓶,寓意为岁岁平安、步步高升、高风亮节,而哥窑莲花对碗之莲花则象征清廉、活力、包容等.这三件作品工序严苛、构思精巧,从形到意,均可称为精品.能够制作出如此优秀的瓷器作品,当归功于其作者——龙泉明代官窑青瓷研究所所长、浙江省工艺美术大师李邦强(图4).

面容朴实温和,发型与着装简单清爽,李邦强本人具有大师的扎实感及敦厚沉稳的气质.出身在制瓷世家,李邦强自小便对瓷器耳濡目染,许多瓷器形制优美、意蕴深沉,这深深吸引了他.高中毕业后,李邦强进入陶瓷技术学校学习,毕业后先后在龙泉瓷厂、龙泉艺术瓷厂、青瓷研究所从事一线技术工作,多年的制瓷经历为李邦强今日的制瓷造诣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在这个过程中,李邦强也逐渐有了自己的事业.1996年与岳父陈(石玄)根创办古窑瓷厂,2000年创办古窑瓷研究所,2003年,李邦强设计并制作名为“关怀瓷”的五件龙泉窑青瓷作品,被选为对外文化交流用瓷.除此之外,李邦强设计的其他作品也多次在全国范围的陶瓷艺术品评比中获金、银奖项,其本人被评为世界非遗“龙泉青瓷烧制技艺”传承人,被授予“浙江省工艺美术大师”称号等.但若要说李邦强的“瓷路”上最浓墨重彩的一笔,当属发现、研究与复兴一度失传的龙泉大明官窑瓷.

“宝藏”之发现

龙泉,以一剑一瓷闻名天下.龙泉宝剑,锋锐无匹;龙泉瓷器,青翠欲滴.然而,在龙泉引以为傲的青瓷上,长期以来,人们一直有所争论.龙泉青瓷到底属“官窑”还是“民窑”?各自证据又何在?

从史料上看,明代宫廷的确曾在龙泉烧造瓷器,但专家一直找不到实物证据证明龙泉窑属于官窑系统,龙泉明代青瓷的地位便一直得不到完全的承认,而其制瓷工艺也已湮没在漫漫历史长河中,难以为人所知,这门技艺如今不得而传.

在2006年,这一问题有了突破性的进展.2006年9月,经国家文物局批准,浙江省考古研究所、北京大学中国考古学研究中心、龙泉市博物馆等联合对大窑龙泉窑遗址中的岙底片枫洞岩窑址进行了主动性发掘.此次发掘收获颇丰,尤其是出土了一些器型庞大而规整、纹样细节精细而釉色润泽的瓷器,其工艺水平在以往的龙泉窑瓷器中都属少见.经过对比研究,这批瓷器上的五爪龙纹与出土于江西景德镇明官窑遗址的瓷器上的龙纹非常相似,而景德镇是著名的明官窑瓷器产地.这说明,这批瓷器足以作为实物证据证明明代宫廷确实曾在龙泉烧制官窑瓷器.

这一重大发现马上引起了李邦强的注意.

一直以来,李邦强对古陶瓷情有独钟.年轻时代,李邦强在大致了解了龙泉青瓷悠久的历史后,便对龙泉的古陶瓷生产产生了十足的兴趣.龙泉悠久的制瓷历史为龙泉瓷器积累了厚重的底蕴,但可惜的是随着历史的推进,许多制瓷工艺在传承上出现断裂,时至今日,这些瓷器传统烧制技艺多已失传,龙泉明代青瓷的制瓷工艺就是一个例子.李邦强很早就立下自己的志向:有朝一日条件允许,一定要恢复龙泉青瓷的传统烧制技艺.大窑遗址出土的龙泉窑瓷器让李邦强看到了梦想成真的契机,同时李邦强也意识到,若能复刻龙泉明代青瓷的制瓷工艺,将有十分广阔的市场前景.

龙泉窑大窑遗址的发掘结果证明,明代是龙泉窑发展的又一个历史高峰,也是我国古代青瓷生产中的又一个闪光点.若能让明龙泉窑的烧制工艺重现,既可满足李邦强恢复龙泉青瓷传统烧制技艺的夙愿,又是龙泉窑发展史上的美事一桩.李邦强曾表示,当年之所以将厂取名“古窑”,始于他对古代陶瓷的钟情,一直以来的心愿就是要恢复龙泉青瓷好的传统烧制技艺.

事实上,李邦强在龙泉古瓷的道路上早已有所建树,龙泉古窑瓷厂也是龙泉青瓷行业中最早研究生产龙泉历代名瓷的企业.此次大窑遗址的发掘让李邦强看到了在自己梦想道路上更进一步的可能,意志愈发坚定.只是,虽然龙泉的青瓷生产一直有仿古的传统,但在明代瓷器这一块还是空白,技术资料早已失传,胎釉成分也无从得知,即便有这次发掘作为契机,技术恢复工作也一度无从下手.面对挑战,李邦强未曾动摇,继续自己的逐梦道路.

很快,希望与机会一同来到了.

机遇与逐梦

正如李邦强本人所说:“龙泉青瓷发展了1700余年,宋朝时期龙泉青瓷就以其精湛的工艺独步于世界.从业三十余年,至2000年始,我矢志于恢复失传600余年的明代龙泉官窑青瓷烧制技艺,当成功来临,曾经的千辛万苦都已经微不足道.传承发展创新,为研制恢复出更精美的明代官窑青瓷,我将永不懈怠.”

坚定的信念与不断的探索终将迎来收获的机遇.2008年,龙泉市大力开展市校合作,李邦强所在的古窑瓷厂与浙江大学达成合作,成立了“龙泉青瓷明代官窑工艺技术的恢复研究与开发”项目小组,以李邦强为组长,副组长则由浙江大学材料化工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周少华担任.周少华有着陶瓷企业工作的丰富技术经验,在现代陶瓷材料与高新科学技术研究方面都有较高的理论水平,以周少华为主的名校技术力量为恢复失传已久的明代龙泉官窑青瓷烧制工艺的工作打了一剂强心针,又有政府各部门的重视支持作后备力量,剩下的便是利用技术资源不断探索恢复这项技艺的方法.

有先进技术力量作为推动力,出土古瓷残片这枚“钥匙”终于得以打开明代龙泉官窑烧制技艺的神秘大门.周少华等浙大师生利用技术手段对出土古瓷残片的胎釉成分进行全面测试分析,终于一步步重构了龙泉明代官窑青瓷坯体、釉面的成分配方体系.

破译配方之后便是漫长的瓷土寻找与配方测试工作.根据浙江大学方面的研究结果,李邦强带领技术人员野外工作,一处处对泥土采样检测,以期找到符合要求的瓷土矿.“不同的瓷土矿,瓷土的成分都不一样,只能一处处去找.找到不同瓷土,进行一次次调配,才能最终配出明代官窑青瓷配方.”李邦强说.已配好的配方或以快递的方式递送至浙江大学检验,或由李邦强亲身上阵送到杭州,李邦强更多地选择后者,因为亲自当“快递员”能够更快知道结果.于是,龙泉到杭州,杭州到龙泉,满怀希望,来回往复.期间,李邦强还拜访了数位民间陶瓷专家、手艺人,查阅大量历史资料,甚至从海外汲取力量,托一些国外朋友寄送相关书籍回国以供研究.

最终,在寻了三十多处瓷土矿、测试三百余个配方后,2009年12月,小组终于确定了明代官窑的翠青釉配方,并于次年6月确认了豆青釉色配方.

配方的确认大大振奋了项目组的成员.根据配方,在经过百余次实验性的瓷片烧制后,成功近在眼前.李邦强等小组成员研制出了北京故宫博物院藏明代龙泉官窑青瓷5件、台北故宫博物院藏明代龙泉官窑青瓷10件、龙泉青瓷博物馆藏明代龙泉官窑青瓷(修复)15件、土耳其托普卡帕皇宫博物馆藏明代龙泉官窑青瓷8件及明代龙泉官窑青瓷工艺技术新成果作品5件,终于使失传600多年的龙泉明代官窑青瓷传统制作技艺于当代重现,可谓硕果累累.获得大成功的“明代龙泉官窑青瓷工艺技术”项目也获称浙江省科技厅2008年重大科技项目,该项技术也于2012年获国家知识产权局发明专利,2016年获丽水市科学技术进步三等奖.

2010年11月,龙泉市人民公园文化馆隆重展出了“龙泉明代官窑青瓷工艺技术恢复展”,展上制作精细、釉色莹润的仿明代官窑青瓷不仅收获了参观者的无数惊叹,也得到了许多古陶瓷专家的认可和肯定.这些作品的出现被誉为“国宝再现”,足见其成功.清华大学教授、陶瓷专家张守智在参观展览后说:“龙泉明代官窑青瓷烧制技艺恢复达到了一定的高度,如盘、梅瓶等都很逼真,其中豆青釉与明代官窑中的一种釉色很接近.目前大多数人关注的都是龙泉宋代青瓷,对明代青瓷关注的比较少,此次烧制成功对龙泉青瓷发展具有一定意义.”同时,建议在继承明代官窑青瓷烧制技艺的基础上,还可以结合现代人的审美观,进行创新.对此,李邦强表示他会继续努力,研制出更加精美的明代官窑青瓷.

成果累累 展望未来

回顾李邦强的“奋斗史”,伴随着一以贯之的制瓷热情的是大大小小的各种成就,除使明龙泉窑官窑青瓷烧制技艺重现这一桩瓷器发展史上的美事外,李邦强的作品也在各大博物馆及重要场合“遍地开花”——哥窑的三件作品被选为G20杭州峰会在西子宾馆国宴元首贵宾厅陈列用瓷,作品青瓷瓶《花开富贵》被中国工艺美术馆收藏,作品《粉青三线罐》被中国民族博物馆收藏,作品《哥窑鱼瓶》被英国珍宝博物馆收藏.除此之外,李邦强的作品也在全国范围的瓷器作品评比中斩获颇丰,如作品《千峰争秀》获中国工艺美术协会陶瓷作品评比金奖,作品《冰裂纹折边洗》获中国轻工业联合会第四届“大地奖”陶瓷评比金奖等.

在烧制出形神皆备的瓷器作品的同时,李邦强也不固守自身,积极汲取外界经验.2009年,李邦强参加中国青瓷专家代表团,赴韩国进行龙泉青瓷文化交流、展览;2013年,参加龙泉青瓷政府代表团,赴法国卢浮宫进行青瓷文化交流、展览.

循着李邦强的“瓷路”,能够发现,所谓“大师风范”并不是指表面看到的闲庭信步、轻描淡写,而是多年多方面的努力缓缓浇铸成的气度.李邦强的“大师风范”固然由其无数成就作为扎实支撑,令人们动容,但真正为人所佩服的是他一以贯之的制瓷初心以及为梦想的踏实付出,恢复龙泉明代官窑青瓷传统制作技艺成功的前前后后可以清楚地呈现这两点.遇难不惧,遇苦不避,功成不骄,对制瓷的热情始终如一,这份本心,实属难得.

此外,李邦强看待制瓷的透彻眼光也是指导他取得今日成就并开拓广阔未来的一大原因.虽钟情于古瓷之美,李邦强并不一味求古,而是尊古而求新.参古瓷、得古意,以技术作支撑深入了解古瓷的文化艺术内蕴,以此指导自己的“瓷路”,如此方能在当今时代确立“自身”,而这个自身是兼古之内蕴与今之风格于一身的,是能够代表自我也能得到时代承认的,这也是李邦强今后的奋斗目标.

我们有理由相信,李邦强将在今后的奋斗中继续逐梦,铺就属于自己的“瓷路”!

刻花带盖梅瓶

高44、口径6、足径11厘米

珍珠形钮,三层台阶式帽形盖.瓶口直立、短颈圆肩,肩部刻垂如意云头纹五组,瓶身两面有碧桃、翠竹,近底部刻缠枝灵芝四株.器型造型端庄大气,制作工艺十分精致.原件现藏北京故宫博物院

刻花带盖执壶

高33、口径7.6、足径9.4厘米

执壶,玉壶春式瓶身,口外撇;唇口圆,细颈,梨形腹.器身与流身均以带状刻花为饰,颈为蕉叶纹,转枝花叶纹,腹部全作缠枝花卉纹,花叶屈绕.盖作笠式、宝球顶.原件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

刻花贴印三鱼纹葵口洗

高9、口径32.5、足径32厘米

六瓣葵口、圆唇、直腹.内壁刻划海涛纹,内底刻铜钱纹,贴印三鱼饰、无釉.外壁饰二道凸弦纹,素面.原件现藏北京故宫博物院

刻花折枝芙蓉纹菱口折沿盘

高8.5、口径48、足径30厘米

微斜折沿,折沿与腹壁均作十六出菱花瓣状,口沿内面刻连枝卷草纹,内外壁各刻十六组折枝菊花纹,内底弦纹双圈内刻折枝芙蓉花纹.此盘体现明代龙泉官窑器的特色,为龙泉官窑器中上乘之作.原件现藏龙泉青瓷博物馆

高25、口径16、足径7.5厘米

觚式瓶,大撇口,小鼓腹,长胫外撇,素面.全器釉色光泽,成为花瓶,重要花器类型.原件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

刻花玉壶春瓶

高33.5、口径8.8、足径11.2厘米

口外撇、口沿卷、束颈、溜肩、垂腹.通体以刻划花装饰,径中间以上、中、下三道阴刻纹之线,上中相夹回纹,中下夹卷草.腹部以四要缠枝牡丹为主,圈足饰回纹.造型大气而灵秀,端庄而生动,表现出淳淳纯美的艺术风格.原件现藏北京故宫博物院

永乐带盖梅瓶

高39、口径5.8、足径12厘米

盖为宝珠纽、曲顶、折壁、素面.梅瓶侈口、凸唇、溜肩、上腹圆鼓、下腹曲敛、圈足微外撇、素面、釉层厚、釉面光洁.原件现藏龙泉青瓷博物馆

逐梦人李邦强论文范文结:

关于本文可作为逐梦人李邦强方面的大学硕士与本科毕业论文逐梦人李邦强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论文写作参考文献下载。

1、强军梦论文

2、李约瑟难题论文

3、创业邦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