颜色方面有关毕业论文的格式范文 和写不尽的好颜色方面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

关于免费颜色论文范文在这里免费下载与阅读,为您的颜色相关论文写作提供资料。

写不尽的好颜色

色彩能令人目眩神迷,想必大家都有体会.一种极好的颜色,即便不能达到令人刻骨铭心的效果,也至少会令它所附着的事物显得更为可爱.因此,我们若以文字再造一个世界,无论写景、状物,还是记事、言情,都应该像设计师或电影导演那样,精心于色彩的运用.哪怕对颜色不十分敏感,酌量在文章中加入一些,也总能收获积极的效果.

刘鹗:善用比喻,让实景美到不真实

《老残游记》中写黑妞白妞说书那一段,被选入了中学语文教材.刘鹗善用比喻,他形容黑妞说书“如新莺出谷,乳燕归巢”,而对白妞说书的摹写就更显现出他非凡的笔力.下面的这一段是写千佛山的景色,里头也有妙喻.

到了铁公祠前,朝南一望,只见对面千佛山上,梵字僧楼,与那苍松翠柏,高下相间,红的火红,白的雪白,青的靛青,绿的碧绿,更有那一株半株的丹枫夹在里面,仿佛宋人赵千里的一幅大画,做了一架数十里长的屏风.正在叹赏不绝,忽听一声渔唱,低头看去,谁知那明湖业已澄净得同镜子一般.那千佛山的倒影映在湖里,显得明明白白,那楼台树木,格外光彩,觉得比上头的一个千佛山还要好看,还要清楚.这湖的南岸,上去便是街市,却有一层芦苇,密密遮住.现在正是开花的时候,一片白花映着带水气的斜阳,好似一条粉红绒毯,做了上下两个山的垫子,实在奇绝.

我头一次读到这段文字时就觉得目眩神迷.刘鹗以两个奇崛恢弘的比喻让瑰丽的色彩充塞读者眼球.人被罩入其中,有一种陶醉的感觉.王国维说:“有造境,有写境,此理想与写实二派之所由分.然二者颇难分别.因大诗人所造之境,必合乎自然,所写之境,亦必邻于理想故也.”刘鹗那一段是在描写济南千佛山的实景,可是,它美到不真实.

鲁迅:在简单的底子上涂绘鲜明的色彩

鲁迅是个善于运用颜色的大家,他特别懂得在简单的底子上涂绘鲜明的色彩.从《雪》的这段文字中,便可以领略其风采.

雪野中有血红的宝珠山茶,白中隐青的单瓣梅花,深黄的磬口的腊梅花:雪下面还有冷绿的杂草.

仔细研究一下会发现,在色彩之外,鲁迅对景和物的“形”并没有着墨太多,不过只有“单瓣”“磬口”两个词而已.此段文字能给人以难以磨灭的印象,设色之妙占据了七八成.他在这一段中使用的全都是饱和度相当高的色彩.雪的纯白晶莹与花的鲜艳夺目互相映衬,带来强烈的视觉冲击.相同的手法在小说《在酒楼上》中也有使用.

几株老梅竟斗雪开着满树的繁花,仿佛毫不以深冬为意:倒塌的亭子边还有一株山茶树,从暗绿的密叶里显出十几朵红花来,赫赫的在雪中明得如火,愤怒而且傲慢,如蔑视游人的甘心于远行.

鲁迅虽然曾经说过“对于自然美,自恨并无敏感,所以即便恭逢良辰美景,也不甚感动”,但他写景状物仍称得上大家水准,这其中的奥妙,就在于他善于用色.他对色彩也许有天生的敏锐,但后天的自我培养也不可忽略.萧红在回忆鲁迅的文章中就提到过,鲁迅在日本留学时,曾经读过不少美学方面的书籍.

以“一株是枣树,还有一株也是枣树”而闻名的《秋夜》一文,亦有一段可以赏玩.

那罩是昨晚新换的罩,雪白的纸,折出波浪纹的叠痕.一角还画出一枝猩红色的栀子……那老在白纸罩上的小青虫,头大尾小,向日葵子似的,只有半粒小麦那么大,遍身的颜色苍翠得可爱,可怜.

有人曾评论说:“这样的设色和构图,像一幅标准的齐白石小品画.”雪白、猩红与翠绿,一派明艳,不是对自身笔力高度自信的人,不敢如此大胆地使用色彩.

张爱玲:善于发动联想,创意无穷

与鲁迅的清冷凄艳不同,张爱玲笔下一片流光溢彩,有读者喜闻乐见的富贵气象.且看著名的《金锁记》片段.

那扁扁的下弦月,低一点,低一点,大一点,像赤金的脸盆,沉了下去……那曹七巧且不坐下,一只手撑着门,一只手撑了腰,窄窄的袖口里垂下一条雪青洋绉手帕,身上穿着银红衫子,葱白线镶滚,雪青闪蓝如意小脚裤子……

这里头,赤金、银红和闪蓝——又是金,又是银,又如蓝宝石般闪耀,此等色泽,谁人不爱? <金锁记》里还有一句:“敝旧的太阳弥漫在空气里像金的灰尘,微微呛人的金灰,揉进眼睛里去,昏昏的……”连灰尘都是金的,张爱玲果然在造境方面不遗余力.

张爱玲写颜色还有一招绝活,即不知从哪里搜罗来各种名词作为色彩的前缀.这当然是承袭《红楼梦》的笔法,不过也有她自己的创造在里头.比如《金锁记》里就有雪青、蟹壳青、竹根青、佛青、藏青等各种青色.我搜索了一下中国传统色彩名录,发现并没有什么竹根青和佛青,大概是张爱玲的发明.

现代人也还在延续着这种发明,比如“太空灰”或者“科技灰”,不过,失去了无数古典文本层层晕染的美感,这些词总是让人觉得怪怪的.

张爱玲是个感官异常敏锐的人,这一点绝大多数人不得不承认.我们虽学不了她先天的敏感.但是,在技法层面,我们还是有很多可以向她学习的.比如,我们在心中想到某种色彩,却只能写出干巴巴的灰、绿、红、蓝等,完全不知如何向细处描摹时,可以发动联想,找日常事物中相似的颜色.

对颜色的详细观察与联想,以川端康成《花未眠》中的一段文字最令人感到惊艳.

去年岁暮,我在京都观察晚霞,就觉得它同长次郎使用的红色一模一样.我以前曾看见过长次郎制造的称之为夕暮的名茶碗.这只茶碗的带红釉子,的确是日本黄昏的天色,它渗透到我的心中.我是在京都仰望真正的天空才想起茶碗来的.观赏这只茶碗的时候,我不由得浮现出场本繁二郎的画来.那是一幅小画.画的是在荒原寂寞村庄的黄昏天空上,泛起破碎而蓬乱的十字型云彩.这的确是日本黄昏的天色,它渗入我的心.场本繁二郎画的霞彩,同长次郎制造的茶碗的颜色,都是日本色彩.在日暮时分的京都,我也想起了这幅画.于是,繁二郎的画、长次郎的茶碗和真正黄昏的天空,三者在我心中相互呼应,显得更美了.

是的,文字能够描摹出事物美好的状态.很多时候,我们可以发现,真实生活因为有文字的呼应显得更美.这大约就是许多人存有对文笔的执念,抱有对艺术的向往的原因.

中国的作家们运用色彩大多讲求含蓄蕴藉,要清雅本真,这大概是与儒家的教诲一脉相承的,所谓乐而不淫、哀而不伤、凡事适度.刘鹗、鲁迅、张爱玲,他们描写颜色时虽用的手法不同,但总的说来,笔下的色彩都比较浓烈.文中提到的这几位,都是个性比较鲜明的作家,所以笔下的色彩与主流的审美大不相同,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每个人心里都有一本书

人生故事的关键,在于人如何整合事件,如何把混杂的东西逐一分开,再重新编织到一起,形成意义.

有句古老的谚语说“每个人心里都有一本书”.我们唯一的故事材料是自己的想象,以及生活本身.无论是虚构,还是非虚构,无论是现实主义,还是魔幻风格,叙述故事都是我们理解自己所处世界的方式.

故事讲述是一个习得的过程.幼小的孩童一般只能讲出一个个孤立的事件,一个人只有到了快成年时,在构建人生故事上才逐渐熟能生巧.

人们在已经发生的事情中找寻线索,用它们拼出可能出现的未来.一些研究显示,人们在回忆过去和设想未来时,大脑被激活的是相同的区域.患有严重失忆症的人也失去了设想未来的能力,同样,一个人对未来的设想,也会影响他对过去的看法.

也许,小说之所以有铺垫和伏笔等手法,就是因为人有这种倾向.

人生故事像是用粉笔来书写的,不断被擦除,修改,重述.你既是故事的叙述者,又是主人公.(菲必)

颜色论文范文结:

适合不知如何写颜色方面的相关专业大学硕士和本科毕业论文以及关于颜色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相关职称论文写作参考文献资料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