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作品本科论文开题报告范文 与俞正军作品专栏方面论文范例

这篇作品论文范文为免费优秀学术论文范文,可用于相关写作参考。

俞正军作品专栏

作者简介:俞正军,艺名亚峰,号“驴痴”,甘肃瓜州人,甘肃省瓜州县文化馆馆长( 美术馆馆长).现为北方画院副院长、甘肃省美术家协会会员,瓜州县美术家协会副主席,擅长画毛驴、墨竹、西部山水等,发表作品一百余幅.出版有《2012——俞正军国画》、台历《俞正军画选》,在《永康日报》《酒泉日报》《劳动时报》等报刊先后发表多部文学作品.

我爱画毛驴(外一篇)

许多人都喜欢动物画,尤其画马、画驼、画虎的画家很多,而我却偏偏喜欢画毛驴.提起画毛驴,自然就会想到画家黄胄先生.记得我上卫校时,曾购买了一本荣宝斋出版的《黄胄动物画选》,如获至宝,从此开始了我画毛驴的历程.

对我画毛驴影响最大的莫过于我的恩师——祁峰先生.那是一九八六年的国庆节,我正在县中上初三,有幸参观了应邀前来我县举办个人画展的祁峰先生的国画作品.展厅有七十多幅装裱一新的国画作品,有毛驴、骆驼、骏马、葡萄及牵牛花等.我被他的笔墨精神和作品构图所深深打动了,一有时间,就趴在画案前观察他现场作画,观察他是怎么用墨和用笔的.参观画展的绘画爱好者络绎不绝,画展取得了很大的成功.画展办完后,我即产生了拜师的想法.同年秋天,父亲带我去了酒泉.真是有缘,在酒泉汽车站见到了前去送他母亲到乡下的祁峰先生,他被我学习绘画的精神所感动,随即收我为徒.

后来我上了卫校.在大学里,我一边研习医学,一边利用节假日前去酒泉向祁峰先生学习绘画知识.他的画艺和人品给了我很大的影响,使我坚定了走自学艺术道路的信心.每次回家时,他都鼓励我坚持画画,并送我画册、纸张和笔墨,使我至今都难以忘怀.他说,画毛驴一个要临摹,再一个要写生,另外要多体会,只有坚持不懈才能取得好成绩.

我家地处河西走廊西端,在农村处处都可以见到毛驴,有些农民家还养着二三十头毛驴,这给我画毛驴创造了写生的条件.每当周末,我便进驴圈、串地头,各式各样的毛驴都进了我的速写本,有灰的、白的、黑的……这些毛驴活泼、机灵、好动,吃草的、挠痒的、打滚的……看了非常有趣,给我的创作提供了第一手资料.画毛驴的时间久了,我才感觉到毛驴和人一样是有灵性的.其中有一头小毛驴,每次我一去,它就站在我身边嗅我的手.就这样,一画就是好多年,乡下的老汉都知道我是做什么的了.有好多时候,晚上做梦都是在画毛驴,不知道毛驴是我,还是我是毛驴.

毛驴虽没有骏马、骆驼、黄牛的力气大,但对人们生活做出的贡献也不少.它从不挑剔吃的草料,驮运骑拉的作用很大,也极其温顺.然而,从柳宗元的《黔之驴》一问世,毛驴的命运就没有好过,骂名不断.我为它鸣不平,家中可以挂马、挂牛、挂骆驼,毛驴却难以走上高雅的殿堂,何也?

画好毛驴很不容易,据说黄胄先生画毛驴时一个月可以用去一刀宣纸,他曾说,“一门精”可以把艺术水平提上去,许多大艺术家都有这样的经验,齐白石画虾,徐悲鸿画马,梅兰芳一生最有代表性的也是几出戏,我画毛驴也是这么想的.

二〇〇六年,我和一位朋友在家乡举办了书画联展.其中,我的作品《百驴图》受到了县委书记和书画朋友们的一致好评,更加坚定了我画毛驴的决心,相信今后我会画得更好.

驴痴画驴

单位领导戏称我的办公室像“驴圈”,是因为办公室里挂满了毛驴图;同事们说我是“驴痴”,是因为我痴迷画驴,几乎每天晚上都最后一个回家;画友们说我像头驴,是因为我认准的事情就要坚持下去,有些驴脾气.

记得小时候,我最喜欢去两公里远的姨妈家,有两件事成为了我童年最美好的回忆.一是在姨妈家摘杏子.到了杏子成熟的时候,黄灿灿的杏子挂满了枝头,姨妈便会拿着竹竿或打或摇杏树,杏子哗啦啦地掉满了事先铺好的布单上,甜甜的杏子吃个够,回家的时候还能给母亲带一书包呢.二是骑姨妈家的毛驴.我时常牵着毛驴到地埂边放牧和玩耍,有时也和弟弟骑着它去生产队井边饮水.夕阳下的铃声、笑声、哒哒的蹄声至今仍印在我的脑海中.后来,我骑着姨妈家的毛驴第一次走进了祁连山,看到山里面的世界,见到奇形怪状的山岭、溪水里的小狗鱼,童年的我觉得外面的世界是那么的陌生和好奇.

我十二岁时,母亲常借大伯家的毛驴去碾米.天蒙蒙亮就进入生产队的碾房,蒙着眼睛的毛驴一圈一圈地围着碾子转,偶尔还偷吃几口米,用不了一上午就可以碾一袋子小米.中午喝着自家碾的小米熬成的粥,甭提多香了.秋天,麦子收割时,母亲便赶着毛驴在生产队打麦子.烈日下,生产队的麦场上站满了忙忙碌碌的人,有的牵着毛驴,还有的牵着马,套着磙子,排成行在打小麦,场面很是壮观.而年少的我在麦场上和小伙伴一起玩耍,日落都不想回家.

后来,在我小学五年级的时候,由于家里劳动力少,生产队也分给我三亩割麦子的任务.暑假里再也没有时间玩耍,天一亮就跟着母亲去割麦子,麦子割完还要牵着毛驴和二叔去犁地.因此,我从小时候就明白了生活中的酸甜苦辣和艰辛,也知道了毛驴对我们西北农民的贡献有多大.

说起画驴,我最想表现它吃苦耐劳的品格.之所以爱画毛驴,一是它易于如画,不使用半点颜色,只用水墨就可以画出浓淡深浅不同的毛驴;二是受到画驴名家祁峰老师的影响,再加上偶然买到了一本《黄胄动物画选》,我如获至宝,有空就翻看揣摩,并进行临摹练习,但总是画不好,祁峰老师指点我要多写生.后来,由祁峰老师推荐,我从乡下医院调入了县文化馆,有了更多的创作时间,我就利用周末去周边的农村写生,画毛驴的动态.通过近十年的不懈努力,我逐渐地把毛驴画活了、生动了,朋友都说我画的毛驴有生活气息,殊不知这些年我画废的毛驴画就好几柜子了.

因为我没有机会上美术院校,所以只能购买各类画驴名家的书籍进行自学.为购买书籍,我还曾饿过肚子.我先后购买了黄胄、马南坡、祁峰、李宝峰、刘兴泉等画驴名家的书籍,并写信求教于他们,和书画名家祁峰老师的通信多达六十多封.祁峰老师悉心指导我绘画,尤其对我画驴的帮助很大.

每当文化馆有出差的机会,我去得最多的还是各地的美术馆、画院、画廊.有一次去兰州,听说省博物馆正在举办张大千画展,我硬是退了第二天要回家的,如愿以偿地看到了画展;还有一次去重庆旅游时,别人都跑去逛商场,而我却挤时间去了三峡博物馆,参观了吴昌硕书画展.生活中我离不开绘画,这份痴迷将一直伴随着我.

猫威:“唬”声一出鼠胆破

那一年,鼠害横行,老宅不得安宁,原来的那些白猫黑猫,通通是关公面前的小神——配相.这些猫平日打几个滚,撒一下娇是可以的,但享福惯了,猫性渐无,终究压不住鼠邪.村中更有其猫,居然被耗子咬伤了猫腿,真正丢猫脸丢大发了,估计在猫界是没法混了!

为此,母亲常念叨:“要是有一只管用的、厉害的猫就好了!”

一天,继父从外地做木工回来,手捧一个纸盒,一改往日像人欠他钱似的铁青的脸,满脸温柔与和蔼,而那纸盒中不断传出“喵呜喵呜”的声音.

“我从做工人家里挑了只小猫,挺凶的.”继父说.

打开纸盒一看, 哟, 是一只漂亮的猫,背上有像猎豹一样的斑纹,果然气势不凡.我刚想伸手去捉它,却听一声沉闷的“唬……”,吓我一跳!

“嗯,咯哒猫是斡,要得!”母亲一见,也笑了,告诉我,这是一只虎斑猫.

从春到夏,虎斑猫也由“小调皮”长成了“猫小伙”,开始履行猫责了.一到傍晚,它就跳上房顶,沿着屋脊来回巡逻.

有一夜,天气闷热,像要下雷阵雨的势头,全家人都在院坝上纳凉.忽然,我看到虎斑猫嘴里衔着啥东西,正向我们走来.

我莫名地激动起来,一边“”地叫它,一边定眼望去,只见它双目炯炯,迈着雄健的虎步,威风凛凛地踩着瓦椤而下,从它口中传出“吱吱”的老鼠叫声.它慢吞吞地踱到我脚边,随后一口吐出两只小鼠来.小鼠获得暂时的“解放”,趁机想溜.虎斑猫猛地一扑,左右开弓,一掌按一个,戏弄起它的“俘虏”来.

“口咬双鼠,见所未见,闻所未闻,真是好猫!绝顶好猫!”我不禁赞叹.

俗话说:“好猫管十家.”其实,何止十家?住有二十多户人家的老宅邻里,鼠邪渐渐地被虎斑猫压下去了.人们在墙角、灶边、廊檐下等处见到猫的影子,鼠的残骸.

整个夏天,虎斑猫忙忙碌碌,大显猫风.邻居们碰到我都夸:“元哪,你家那猫真灵光,是老鼠的大克星!”

转眼到了秋季,老鼠销声匿迹.虎斑猫无鼠可吃,这就好比一个人生活好了,天天上餐鱼,下餐肉的,冷不防一下子天天只能吃白菜、萝卜,嘴巴里能不淡出鸟来?估计虎斑猫也是如此.没有办法,它只好自食其力,想方设法开动猫脑打牙祭,居然爬到高高的樟树上捉麻雀以解馋.我想,这野味肯定比老鼠肉好吃,因为它吃上瘾了,且吃得野性大发,后来竟把邻居放军叔、灯明姨家的童子鸡当作佳肴.

虎斑猫在我们的训斥下,不但不痛改前非,反而依然故我,馋性不变,到池塘边捉青蛙吃,又到草丛里抓蚂蚱吃,想必终究味道不咋地——它继而又咬伤了邻居黄义斋家的生蛋鸡.黄义斋发毛了,便下了狠手,用火钳打断了猫腿,还捅破了猫肚,虎斑猫受伤后,一跛一跛地,艰难地爬回了家,一路上留下斑斑血迹.我见状,大惊,忙把它捧到草窝里.它用圆而亮的眼睛痛楚地望着我,然后用它粉红的舌头一遍又一遍地舔着伤口.

我冒着被继父和母亲责骂的危险,将家中的猪油挖出一坨拌饭喂它.可是,虎斑猫已经伤得太重,它整日蜷伏在草窝里,不吃不动,忍受着痛苦的煎熬.

一天傍晚,我正在桌上削冬瓜,忽听草窝里发出惊心动魄的一声“唬……”,随即一只尺把长的大鼠“啪嗒”从梁上跌下,吓死在泥地上.我震惊不已,猫威如虎威般厉害,堪称一绝!

虎斑猫是尽职的.也许,它用尽了自己的全力以证猫责,不一会儿也奄奄一息,终于断气了.我怀着伤感,把它的发毛梳理好,恢复它往日的雄风,然后含泪直奔家乡新河边上的杨柳树,将它挂上——老家风俗说,如此,猫可以来世投胎做人——我真诚地祈盼我的虎斑猫下世投胎为官,做猫尚如此雄霸,做官也必是铁面判官,断人间一切冤案,杀人间一切硕鼠贪官!

冬天来临,潜伏着的大鼠和新繁殖的小鼠纷纷卷土重来,又搅得老宅不得安宁.不久传来有只恶鼠竟咬伤了黄义斋白胖孙子的耳朵,令他大为心疼和烦恼.老宅的人们又渐渐怀念起我家的这只虎斑猫.

“其实吧,黄义斋的那只鸡被它咬了就咬了,也没有什么的!”

“不就一只鸡嘛,多半是一只瘟鸡!”“那猫前世肯定是老虎投胎,好生猛哟!”

“唉,你看现在又成啥样了,要是那只猫还在,多好啊……”

巧遇画家王有政,痛失力作迎春图

每个人的一生中都会遇到一些难忘的人和事情,而我遇到著名画家王有政就感到有些意外了.那是一九九五年十二月二十四日的早晨,办公室热气腾腾,我正在画室练字,单位会计说有人找我,我出去一看,一位大约在五十岁左右的长者,头戴灰色的礼帽,身穿棕色的皮夹克大衣,一看就知道他是一个学者,旁边站着一位二十多岁的女士.我很奇怪,因为我们从没有见过面.我把他们两人迎入画室,一阵寒暄之后,才知道这位长者就是著名画家王有政先生,他的作品《悄悄话》曾获第五届全国美展二等奖,在小学语文课本看图说话上就有,是我非常喜欢的画家之一.通过了解我才得知,他的一位亲戚在张掖市不幸去世,他是来奔丧的,而旁边这位是他的女儿王芸.王芸之前留学日本学习美术史,这次想到安西榆林窟研究壁画,希望找个当地的向导,并租车过去,因为到那里有七十多公里,交通很是不便.我了解后,先陪他们一同到安西招待所住下,又联系了第二天去榆林窟的出租车.第二天天麻麻亮,我就和王有政先生及他的女儿王芸一同去了榆林库.王有政先生对安西很感兴趣,拍了安西白杨树、踏实故城,中午的时候我们终于来到了榆林窟.王有政老师在讲解员的陪同下,参观了二十多个洞窟,对唐代、魏晋壁画和泥塑赞叹不已,他鼓励我好好研究和临摹,我们还在榆林窟大殿前合影留念.第二天,他们从敦煌坐飞机去了西安.一九九六年一月八日,我收到了王有政老师的来信,信中说他于二十六日已经平安回到西安,对在安西得到了我各方面的关照表示感谢,还给我寄来了我们的合影照片和个人折页,这使我心里十分感动.

后来,父亲因病去世,为了不让母亲难受,我们一家人去了北京旅游,一路又来到了西安.炎炎夏日来到西安多少感到有些陌生,这时我想到了王有政老师,何不去拜访一下他.我便打了车,一路来到龙首村陕西国画院门前,正在想怎么才能找到他的时候,正好看到王有政老师从外边回来.我赶快迎了上去握住了他的手,王老师说您是哪位?我赶忙作了自我介绍.王有政老师笑着说,咱们还是有缘分,我刚从日本回来就碰上了你,你早来一天我们还见不到面呢,说完又笑了起来,我的心情也轻松了不少.他带我来到画院边上的饭馆,请我吃了陕西的特色小吃,还一起喝了啤酒,十分开心.

吃完饭,王有政老师带我去了他二楼的画室.画室里挂满了各种人物画,十分精美,让人赞叹.我仔细观赏并询问了人物画的技法和构图,他都详细地给我做了解答.王老师见我这么喜欢他的画,送给我一本他的个人画集,另外还赠送了他的四尺斗方国画作品《迎春图》.只见画中一个小男孩,头戴棉帽,手拿蚊香,天上下着小雪,地上放着炮仗,整个画面水墨淋漓,似迎接春天的到来.王老师的画在当时已经价值不菲,这次能得到他的作品,我的心情甭提有多开心了,妻子也说我收获大.我专门把画放在箱底,有空就拿出来欣赏一番.

后来我分了新房,从平房搬到了楼房,由于是一楼,光线不好,便又搬了一次家,想不到却怎么也找不到那幅《迎春图》了.丢了这幅画成了我的一块心病,多少年过去了,我再也未能联系到王有政老师,但他的平易近人和与他相处的点点滴滴成了我人生中最美好的记忆,希望有缘能再见到他,聆听他的教诲.

我和浙江永康籍画家吕伟杰先生的友谊我家地处甘肃河西走廊西端,因盛产西瓜而被誉为瓜州.瓜州境内有榆林窟、锁阳城、东千佛洞等文化遗存,汉代草圣张芝就出生在瓜州.我县因每年举办的张芝文化艺术节而受到省内外文人墨客的关注,这块热土的文化氛围也越来越浓.在这南来北往的画家中,留给我印象最深的画家莫过于十二年前见过的浙江永康籍画家吕伟杰先生了.

二〇〇五年初夏的一个早晨,我正在画室创作一幅国画作品《月牙泉》,从门外走进一位青年画家,他的目光神采奕奕,留着短胡须,身材中等,身穿素衣,肩背旅行包,一看就是一位远道跋涉而来的学者.在和他聊天中,得知他名叫吕伟杰,长我四岁,不远万里来到河西走廊采风写生.他先后去了额济纳旗、酒泉、嘉峪关等地,克服种种困难,收集拍摄了一千多张素材照片,边走边创作了一百余幅绘画作品,我为他的这种精神和勇气所感动.在我的求教下,他给我指出了国画《月牙泉》在构图及用墨上的不足.我被他独到的见地所感染,遂铺好宣纸请他示范作画.他在四尺斗方的宣纸上,泼墨挥毫完成了《雄风图》.只见一只老鹰站在苍劲的松树上,嘴微张、眼睛眺望着远方,欲展翅高飞.画面中老鹰造型准确,笔墨有虚有实,似有刺破苍穹之力.另外一幅《旭日图》画的是南方景色,近处有苍松楼台亭阁,远处有青山薄雾朝阳,虚实相生,两帧作品我都十分喜爱.画完后,他将这两幅作品送给了我,我们在愉快的聊天中不知不觉地度过了一个美好的早晨,似有早就相识之感.

中午,我在家中招待吕伟杰先生.妻子按照家乡的习俗,炸了油饼,做了稀饭和几个小菜.稍作休息后,下午我们结伴到县城不远处的安西古城采风写生.吕先生还打算去南岔镇六工城写生,但因交通不便而泡汤.后来我们一起参观了安西西路军最后一战纪念塔.

第二天,我们一早打车去了七十四公里外的榆林窟.一路上吕伟杰老师说,西北给他留下最深的印象是宽广和雄浑,尤其是西北那刺人的阳光,让人睁不开眼睛.路过锁阳城镇时,我们下车参观了苦峪城,并在城内外拍了很多照片.吕伟杰先生说,这些古城都可以和雄鹰配合到一起,增加画面氛围.中午时分,我们到了榆林窟.说来也巧,那天竟在榆林窟的一个山头上看到了老鹰,兴许那是在迎接吕伟杰先生的到来.我们在讲解员的指引和讲解下,依次参观了十余个洞窟.吕先生看得十分仔细,并不时了解洞窟雕塑的年代,壁画飞天、菩萨用笔的线条及着色,赞叹先贤的艺术功力.参观完洞窟后,吕先生还兴致勃勃地在榆林窟外现场进行水墨写生,竟仅用一支笔、一个小水桶沾宿墨,完成了晨曦中的榆林窟,似有薄雾笼罩,若隐若现,画得十分生动.他边画边给我讲解构图和立意,使我受益匪浅.

回到县城时已是下午,晚饭后,我便邀请瓜州的几名书画爱好者在我馆画室观看吕伟杰先生现场创作.吕先生相继完成了国画《大吉图》《风华图》《墨荷图》,并将这些作品和他出版的个人画册都赠送给了我,体现出了吕先生对我的厚爱和我们之间浓浓的友谊,这些作品我一直保存至今.

一晃十二年过去了,每当我看到这些作品时,都会想起当年和吕先生相遇的点点滴滴,让我难以忘记.后来由于没有,我也只能断断续续地从网络中了解到他的一些情况,得知他越画越好,取得了很大的成功,我真为他感到高兴,希望有朝一日能再次与他相聚.

近年来,我也一直没有停下探索绘画的脚步,以画毛驴为主,作品也相继在各类报刊上发表,部分作品也参加了全国、省、市、县书画展览,被有关媒体誉为“驴痴”.一九九一年,我拜西北画驴名家祁峰先生为师,成为了“紫驼轩”的入室弟子,我的绘画技法也不断娴熟,有了长足的进步,作品荣获“中国著名画家三峡美术作品展”金奖、庆祝“建军75 周年全国书画大展”优秀奖、“锦绣中华——保护国土资源全国书画大展”优秀奖、“中日邦交正常化三十周年中日书画展”铜奖等,先后还出版了《俞正军画选》《中国当代美术家风范——俞正军》等画册.

今年“五·一”节期间,有缘又和吕伟杰先生取得了联系,这样又可以求教于他了.今后我将继续努力,进一步提高自己的绘画技艺,不断攀登艺术高峰.

追忆我的父亲

父亲离开我们已经十多年了,每当清明节祭祀扫墓时,我都会想起他老人家和我们一起度过的难忘岁月,多少次梦见他又回来了,又和我们在一起了.

父亲出生于一个农村家庭,因排行第七,被乡亲和朋友们亲切地称呼为“七叔”.父亲先后在南岔乡、瓜州乡、环城乡供销社工作,干过营业员、收购员、供销社主任.八十年代还是集体所有制,供销社还是好工作,像缝纫机、洗衣机、自行车等都得凭票购买,许多人都找我父亲走后门才能买上.母亲在家务农,一边种地,一边还要照顾我们兄妹三人,家里虽不算富有,但还是过得不错.

父亲是个勤劳的人,每年到了麦子黄的时候,他都要请半个多月假,来到家中带领我们四个大小不同的兵一起割麦子.家中有七亩多的麦子地,父亲下足了功夫,买化肥、购种子、浇水……由于管理得好,我们家的麦子长势喜人,每年都有个好收成.他还利用休假时间带我们去割草,以备冬天给羊吃.农村的生活是艰苦的,当时还没有自来水,冬天也没有河水吃,我和父亲就到渠沟里砸冰消水,以解决吃水难的问题,这样的情况一直到通上自来水后才解决.

父亲一有时间就骑着自行车从十公里外的瓜州乡供销社回到家中,春夏秋冬,寒来暑往.夏天,父亲都会用自行车给家里带来大西瓜、苹果,先后还给家里添置了洗衣机、电视,找木匠给家里做了大衣柜、双人沙发,引得邻居投来了羡慕的眼光.夕阳下,在小院中我们都会依偎在父亲身边,感受那浓浓的父爱.

父亲对我们的学习也很关心,他常说要练好一手毛笔字,字是人的脸面.他最忌讳人写字潦潦草草不认真.他还常为我们购买铅笔盒、算术本等文具;为了我们上学方便,他买了新的自行车;冬天下雪怕冷,还给我买了翻毛皮鞋;得知我喜欢画画,在美术上有天赋,父亲还给我订阅了《广西美术》等刊物,使我早早就受到了艺术的熏陶.开学了,父亲也会为我们准备好学费,让我们按时上学.后来,姐姐去了乡供销社上班,父亲每天晚上教姐姐打算盘,直到学会为止.

父亲人缘很好,每次他从乡供销社回来,总会有邻居来找他聊天.在我的记忆里,父亲为人随和,乐于帮助乡亲们.别人让他帮忙购买的缝纫机、洗衣机,他总是想办法帮忙买到.每年春节,他都会购买许多年画、对联赠送给亲朋好友,给别人送去节日的喜庆和浓浓的年味.

一九八六年,我们全家从农村户口转为了城镇户口,从乡里搬到了城里.我们在城里修了个十三米长的小院,院里开垦了两片小地,父亲种植了枣树、葡萄树,还有各种花卉.一到夏天,院里绿油油的一片,浓荫遮盖了两个窗户,十分凉爽.父亲对葡萄藤管理得很用心,经常施肥浇水.我家的葡萄长得格外好,枝条一直能长到房顶上.秋收的时候,马奶子葡萄一串接一串地还吃不完,能摘好几脸盆,常常还会送给朋友一些.到了冬天,父亲便带领我们一家及时把葡萄藤埋了,来年春天再挖出来.

冬天到了,父亲及时买上一车上好的煤块存放在煤房子中,我们一家总是在温暖中度过.由于父亲事事安排得合理及时,再加上他的勤劳,家里的生活过得有滋有味.

后来,我先去上了四○四技校,弟弟上了玉门石油技校,家里的重担全部落到了父亲一个人身上.我们的学费、生活费全靠父亲八十多元的工资支撑.他每月给我寄去三十元的生活费,常常叮嘱我不要乱花钱,要用到学习上.那时,父亲为了节省开支,把抽了十多年的烟戒了,也很少喝酒.每次回学校的时候,父母都会给我带上辣子酱、烧壳子,总害怕我上学饿着了.上学的第一学期,父母为我做了新被褥,没想到却在暑假被小偷偷走了,我十分伤心,但父亲却没有怨我.为了让我吃得好,父亲买了煤油炉子让我自己做饭吃.在父亲的关心和支持下,我的三年学业终于完成了,迈出了人生的第一步.

毕业后,我被分配到乡下一个医院,每月只能回到家中两三天,因此十分想家.但卫生行业并不是我钟爱的事业,遂有转行的念头.于是,我把这个想法告诉了父亲.然而父亲十分反对,说卫生行业有前途,到文化馆工作没有保障.在我反复地劝说下,父亲终于答应了我的想法,并拿出他自己都舍不得抽的压箱底的好烟让我去办正事用.在父亲的支持下,我终于从卫生行业改行到了文化馆,做自己喜欢的事业.

父亲有三个爱好.一个是收藏,小时候我常看到父亲的办公桌玻璃板下面放满了各式各样的邮票.他还有一个邮册,里面有花卉的、动物的、人物的各种邮票,最早的还有六十年代的邮票.这些邮票有些已经遗失,有些至今还保存着.除邮票外,父亲还收藏了粮票、布票等.父亲的这个爱好影响了我们一家人,也给我们带来了不小的生活乐趣.

除了收藏邮票外,父亲的另一个爱好就是下象棋.退休后,父亲闲暇的时间多了,附近的象棋爱好者常常聚集在我家,从早晨一直玩到中午,有时也会一直玩到晚上很迟.

父亲玩象棋不悔棋,与人不争吵,玩的时候总会让别人先落棋,处处显示出一个长者风范.

父亲的另外一个爱好就是听秦腔了,家里的录音机除了父亲有时会收听国家大事外,通常都在播放秦腔.他常听的秦腔有《铡美案》《三滴血》《窦娥冤》等,我们买的流行歌曲、萨克斯独奏他听得很少.除了听秦腔的磁带外,他有时还会去文化馆观看秦腔演出.

父亲的人生是曲折的,他先前在张掖市学习,后又在红口子煤矿干过活,许多人都走了,但父亲坚持了下来.后来父亲被分配到供销社,他曾说,当年县医药公司、瓜州乡人民政府都想要他去工作,但他还是留在了供销社,因为他热爱那个行业.在临退休的几年里,父亲遇到了他人生中最痛苦的事情——他到锁阳城镇为公家收购大瓜籽,回来的路上四轮子不幸翻车,竟把父亲的胳膊摔骨折了.最可恨的是县医院请的酒泉专家医生做手术时骨头没有接好,父亲忍着剧痛,身上的衣服都湿透了.最让人难以接受的是,手术后,父亲的胳膊成了直的,连吃饭都成了问题,但他用惊人的毅力,学会了用另一只手写字吃饭.这次事件过后,父亲伤透了心,医院的后续治疗费用没有人管,只能提前退休在家养病,父亲的身体已经大不如以前了.为了后续的医药费用,父亲让我给县上的领导写信,希望有关领导能管管这件事情,但最终石沉大海,没有回音,父亲只能叹息……

现在,我们的生活越来越好了,也愈加想念父亲.父亲为我们这个家付出了很多,我们做子女的还没来得及孝敬他,他便离开了我们.如果父亲还活着该多好啊!如今我们已是中年,体会过去才会感到父爱的伟大和无私.父亲,我们永远想念您!

肃北的冬天

冬季的肃北草原,时间就像结了冰凌,太阳是烤不化的.阳光洒下来,就像有人呵出了一口气,不过是沟沟岔岔里、蒙古包顶、积雪封住了圈门的羊圈里,飘起的丝丝缕缕的淡淡的白雾而已.

大雪覆盖了山川和草场,成千上万的羊因为冻饿而死在牧人的眼前.这是一场严酷的灾难,一场如同剥夺生命的绞杀.每一位牧民,不仅眼里有泪,心里也在流血.奔布才仁的家,就在位于三叉河的深沟里.

这里是大峡谷的一个拐弯处,时断时续的水流,从大雪山深处涌出来,在这里悄无声息地调头向西.眼下,如果没有厚厚的雪,河床该是一片明净的冰带子.

岸边数间土屋,一座曲里拐弯的干打垒羊圈.土屋不宽敞,甚至有些破败,可这里有烧得熊熊的炉火.有了炉火,奔布才仁就有了温暖的家.

暴风雪来临的时候,奔布才仁不在家,他在另一个沟谷里放牧.

这里距离三叉河直线距离不到三十公里,隔着几座高山,山谷间有羊群走惯了的便道.这里是奔布才仁家的冬季草场,他和八百多只羯羊、当年羔子,已经在这里游荡了三个多月了.

断断续续的雪,一直落了一个多礼拜,似乎还没有停歇的样子.最厉害的那一天,狂风卷着鹅毛大雪直扑临时的羊场,奔布才仁没敢睡觉,一直就和羊群待在圈里,艰难地守护了一夜.天亮的时候,积雪与羊圈的围墙平齐,只有雪盖上一个个成双排列的大小窟窿,冒着丝丝缕缕的雾气,证明雪盖下的羊还活着.

大雪遮蔽了所有的牧草和道路,草场整个变了模样.奔布才仁活了五十岁,从来没有见过这么大的雪,但他并没有慌乱.他估计了一下:大雪封住了去路,无法与外界联系;大雪盖住了草,羊群无法出场,只能吃雪,但肯定坚持不了三天;就算把给母羊预备的草料搭进去,也只能维持五天.他盼望在这五天里会有转机.

日子一天天过去,羊一天天乏弱下去,已经开始死亡.到了第十天的清晨,看着天上翻滚的黑云,奔布才仁再也忍耐不住了,心里产生了一个念头:我要回家,只有人活着,八百多只羊才有希望.奔布才仁喂饱了牧羊犬,在早上七点,天刚麻麻亮的时候,赶起所有能够走路的羊“上路”了.雪原上其实没有路,他只能顺着山势,尽力辨别曾经惯走的牧道,竭尽全力驱赶着饥寒交加的羊群往前走.平地的雪没过了膝盖,有时候一脚下去,雪就深及腰部.他要随时从雪坑里把陷进去的羊拉出来,帮助它们往前走.即使这样,他仍然要每隔不远就丢下一只爬不起来的羯羊.

有好几次,奔布才仁不小心踏进雪坑,雪没到脖子,他想,自己也许就这样完了,或许就是现在,或许在几分钟以后.好在大风造成积雪上面的硬盖,他没有没顶.他的心里不停地念叨着:我要回家!

下午两点,奔布才仁终于转出山谷,跨过了红柳峡河谷,牧羊犬欢快地奔向家门,他却精疲力竭,一屁股跌倒在了雪地里.在他的身后,丢下了二百一十二只正在僵硬的羊.在正常年份,这至少也值十多万元.这时候,他还不知道,家里已经损失了近一百只羊羔.而且,剩余的四十多只羊羔、一百多只母羊可能也保不住,因为预备的草料已经全部用完了,这一米多深的雪,还不知道什么时候能够完全消融.

在这场五十年未遇的雪灾中,仅奔布才仁所在的村子,五十户牧民中就损失了三千多只羊,经济损失超过二百多万元.所幸的是,全村牧人都安然无恙.

哈什哈尔村北山的牧民图布新,已经八十三岁了.在暴风雪席卷肃北大部的危机时刻,心急如焚的老人病倒了,发高烧,呼吸困难,渐渐地不能下地.由于大雪封山,道路不通,无奈之下,他的家人抱着试试看的心态,在三月九日一大早向乡政府打电话求助,希望乡上想办法派人治病,或把老人拉到乡上住院.人命关天,乡政府值班领导立即组织救援,派出包括干警和医生在内的五人救援组,外加了一个采访的我.早上十点出发,赶往五十公里以外、海拔近三千五百米的哈什哈尔北山.

五十年未遇的暴风雪堵塞道路,救援组用铁锹铲雪开路,警车艰难前行,终于在下午一点左右,接近了图布新老人的定居点,但还有近两千米只能步行.救援组肩扛手提,带着医疗器械、药品和牛奶、方便面等救灾物资,踏着深及大腿的积雪,又用了一个小时,终于走进雪窝里的蒙古包.见到救援组,图布新老人流泪了,哽咽着说不出话来.医生迅速量血压,测脉搏,认真诊断,确定老人是因为天气骤变而引起严重感冒,诱发风湿性关节炎.医生为老人注射消炎药,留下了足够的药品;救援组拿出慰问品,安慰老人不要因为雪灾而心焦,安心养病,并表示“党和政府一定想办法打通道路,送你下山”.直到老人的病情有了好转,救援组才动身下山.

三月十一日下午,家住石包城乡鹰嘴山村的蒙古族牧民图雅说:二十八号就开始下雪,羊出不去圈,现在仅羊羔子就死了一百多只,加上大羊二百多只了,埋在雪里面的看不见,也说不清楚.场子里的羊,好多也快冻僵了.她告诉我,乡政府正在铲雪开路,牧道一旦打通,她的羊群就有希望了.

作品论文范文结:

关于对不知道怎么写作品论文范文课题研究的大学硕士、相关本科毕业论文作品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文献综述及职称论文的作为参考文献资料下载。

1、文学作品投稿

2、文学作品赏析论文

3、摄影作品投稿

4、作品投稿

5、文学作品投稿网站

6、挑战杯学术论文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