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守儿童有关硕士学位论文范文 跟城市留守儿童:被忽视的群体方面硕士学位论文范文

这是一篇与留守儿童论文范文相关的免费优秀学术论文范文资料,为你的论文写作提供参考。

城市留守儿童:被忽视的群体

说起留守儿童,人们首先想到的前缀词是“农村”.但如今,在城市里也出现了这样一群“留守儿童”:他们虽与父母生活在一起,但大多数时间是与保姆、电子产品或者爷爷奶奶为伴;他们从小学开始在全寄宿学校里就读,一星期只见父母一次;他们的生活并不贫困甚至还很优渥,但最渴望的还是父母能常常陪在身边……

如今,除父母到城市务工而留守在农村的孩子外,繁华的城市生活中也有一群孤独的留守儿童.他们的父母或因公出国,或去外地进修学习,或被派往异地开拓市场,还有的因父母离异而留守……

“城市留守儿童”尽管从概念上看颇为新鲜,却成为一种尴尬的现实.没有经济压力或许是事实,但对于孩子而言,成长不仅仅是满足物质需求,他们更需要父母的长期陪伴.

广东省佛山市南海中心小学学生小瀚(化名)在上三年级后,让老师和父母操了不少心.“我记得他上一年级时还不怎么会吃饭,功课也不太跟得上.上三年级时,上课经常搞小动作、课后不愿做作业.要么就无精打采,要么就突然发脾气,和同学玩不来.”说起小瀚,南海中心小学老师张红英一度很头疼.

在观察了小瀚一段时间后,张红英发现,小瀚种种表现的症结或许是家庭原因.原来,小瀚父母是某公司老板,平常工作繁忙,小瀚从小就由年迈的爷爷负责接送和照顾.每天早上,小瀚的父母还在熟睡,小瀚就和爷爷吃了早餐来到学校,下午放学时爷爷再将他接回家.因为父母常在公司吃饭,晚饭就是爷孙俩和保姆一起吃.到每天晚上9点多,父母可能刚到家,与他聊上几句后,小瀚就到了睡觉的时间.

这样算下来,虽然和父母住在一起,但小瀚每天和父母相处的时间却少之又少.小瀚说,到了周末,父母也经常要加班.“父母那么近,却又离那么远.我希望爸妈能送我上学,晚上和我一起吃饭.”有一天,张红英把小瀚叫到办公室谈话时,小男孩才终于说出了自己的心声.张红英随即将小瀚的情况告诉了他的父母,这让他们恍然大悟,此前总是早出晚归的夫妻二人,现在每天晚上最迟7点就到家,和儿子一起吃晚饭.

同样是城市留守儿童,许源却只能在周末见到父母.他的父母都在外地做生意.为了让许源能接受更好的教育,他们在省会贵阳购房后,将孩子交给学校周边的一家托管机构,学习生活全由生活老师代管.

许源就读的贵阳市第一实验小学位于金阳世纪城社区内.当初,新区的开发吸引了大批外地购房者,他们一心想让孩子接受好的教育,又抛不下外地的事业,“因此实验一小出现了贵阳市较早的一批‘新型城市留守儿童’.这些孩子周末才能回家与父母团聚.”贵阳市第一实验小学办公室负责人粟林介绍道.

著名社会学家费孝通认为,中国的家庭结构是一个三角形,父亲、母亲和孩子分别是三个角,它是最稳固也是最脆弱的结构.一旦家庭结构出现破裂,家庭功能就会缺失.而在眼下的城市里,像小瀚和许源一样的留守儿童越来越多.那么,是什么原因“制造”了这些留守儿童?

夫妻双双外出工作.父母在事业稳定之前,一般不会把孩子带出去,这类留守儿童见父母的机会很少,是最缺乏父母关爱的孩子.

一些夫妻到另外的城市或国外深造,而不得不暂别孩子,将其留在原来的城市生活读书.这样的孩子一般会在父母休假时全家团聚.

有些孩子的家长在国家机关任职,因为工作需要得挂职下乡去基层单位工作,少则半年,多则两三年,孩子则留在了原来所在的城市.另有一部分家长大多数时间出差在外,孩子成为事实上的城市留守儿童,与前两种孩子相比,这些孩子和父母见面的机会相对多一些.

还有一部分是处于留守边缘的孩子,父母的工作单位和孩子在一个城市,但他们忙于工作,根本无暇顾及孩子,孩子的生活长期交给同城的祖辈照顾.比严格意义上的城市留守儿童幸福的是,一旦孩子有什么事情,父母可以很快赶过来处理.

除了上述几种情况外,乐道力行家庭教育机构创始人、首席导师范津补充说,父母在外地,为了让孩子接受更好的教育,在城市购房,把孩子户口迁入城市,这些孩子往往被寄养在亲戚家或独自生活.在日常的咨询案例中,他也遇到过不少类似的案例.

某小学三年级语文老师黄小雷说,她的班里有两位留守男生,从小没有与父母共同生活,行为心理表现与其他同学有较大差异,一位性格固执,甚至有自虐倾向,常用头撞物;另一位性格内向,少与老师同学交流.

河南心理网心理咨询师周建勋说,城市留守儿童在某种意义上说比农村留守儿童所面临的情况更加残酷.主要表现是:因为城市里存在很多诱惑,比如网吧、游戏厅等,孩子很容易进入;农村人多淳朴,而城市存在很大利益之争,孩子一旦被引诱将十分危险;孩子长期不与父母在一起,可能会造成恐惧感,这种恐惧感最明显的体现就是觉得自己不安全,要么孩子就变得胆小怕事,要么会使孩子有激烈的抵抗攻击行为.

周建勋认为,为了工作,有个别家长干脆给孩子选择寄宿学校,殊不知孩子在进学校前就有一些不好的习惯,进校后又长期缺少关爱,可能会对孩子产生负面影响.“本来,孩子踏入社会的过程是家—学校—社会,现在却变成了直接从学校走向社会,这肯定会出问题.”

周建勋强调,孩子缺少沟通对象后,缺少一种对“自我”的确认,孩子不知自己做得是否正确,缺少鼓励也缺少批评,这会诱发孩子的自负或自卑心理.孩子的成长伴随着变数,特别是在城市,孩子视野比较广阔,遇到的问题也很多,认识错误的地方需要家长予以及时纠正.对于留守儿童来说,如果不及时纠正这些错误,等孩子犯错时才补救,无疑给孩子心理留下一块伤疤,可能会影响孩子以后的生活.

从事中小学心理教育的专家们对周建勋的分析表示认同:很多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比其他儿童更隐蔽也更严重.留守儿童由于生活境遇、成长环境的磨炼,往往比同年龄段的孩子更独立也更要强.他们的自卑情绪和自负指数都很高,一般都觉得自己比其他孩子看得更远、思考得更多,但由于成长过程中缺乏爱的教育,在思维模式上很容易走极端.

陪伴是最长情的告白.对于孩子来说,父母陪伴的时间越少,得到的关爱就越少.一个精神世界缺乏光亮和温暖的“城市留守儿童”,如何去赢得他的人生?消减“城市留守儿童”的艰辛和悲情,固然需要健全公共服务、发展社区托幼,更需要家长们实现价值排序的更新,努力实现拼搏奋斗和照顾孩子的有机衔接.

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教育局教育发展研究中心主任禹飚认为,孩子成长过程中,许多环境要素会对他们产生影响,包括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区教育、同伴影响等.如在幼儿园、小学低龄段时,父母的影响大一点;到小学高龄段、初中,老师的影响可能大一点;孩子年龄再大一点,对他影响大的可能是同伴,因此家长要把握机会.“孩子的成长只有一次,父母关爱的缺失容易引发孩子的心理问题.所以家长不能错过孩子的成长时光.”

禹飚说,从情感上看,母亲是温暖的来源,父亲是安全感的来源.“如果夫妻分工的话,父亲可以和孩子说说理想,谈谈人生,陪伴孩子阅读,陪伴孩子参与户外锻炼;母亲则给孩子细心、耐心和爱心等品质的引导.”

对于陪伴,范津认为,有时留守的现状无法避免,但作为家长应尽量降低留守对孩子的负面影响.比如尽量减少应酬多陪陪孩子.陪伴不在于时间长短,而在于高质量的陪伴,要让孩子觉得被爱、被欣赏.

作为父母,即使外出也可以打电话与孩子沟通联系,既要给予孩子生活上的关爱、学习上的支持,也要注重心理情感上的沟通.比如,给孩子讲外面的事,鼓励孩子上进,鼓励孩子多参加一些活动,多与同龄人一起玩,学习交流的技巧和与别人的相处之道.(本刊综合)※

留守儿童论文范文结:

关于对不知道怎么写留守儿童论文范文课题研究的大学硕士、相关本科毕业论文留守儿童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文献综述及职称论文的作为参考文献资料下载。

1、留守儿童论文

2、儿童刊物订阅

3、儿童杂志订阅

4、儿童时代杂志

5、儿童报刊杂志订阅

6、儿童画报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