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行车类有关自考毕业论文范文 跟评新现实主义电影《偷自行车的人》类本科论文范文

本论文为您写自行车毕业论文范文和职称论文提供相关论文参考文献,可免费下载。

评新现实主义电影《偷自行车的人》

谈及意大利新现实主义电影,总要想到1948年德·西卡执导的影片《偷自行车的人》.作为世界电影史中一部经典的作品,《偷自行车的人》以其细腻的笔触、感人的情节、独特的创作理念和表现风格,对电影艺术的发展影响深远.影片一经问世便产生巨大反响,获得了第22届奥斯卡金像奖的最佳外语片奖.该片导演德·西卡早年从事表演事业,20世纪二三十年代是很受大众欢迎的电影明星.他不仅是一个出色的演员,更是一个优秀的导演.1942 年,他执导了意大利新现实主义电影的先驱之作《孩子们注视着我们》,随后拍摄了影片《擦鞋童》(1946)、《偷自行车的人》(1948)和《温别尔托·D》(1952),这几部新现实主义杰作都是德·西卡与编剧柴伐梯尼合作的.德·西卡遵循新现实主义提倡的纪实美学原则,其作品风格真挚、朴实、自然,揭露了战后意大利存在的社会问题,表现出对意大利底层民众深厚的人文关怀.

20世纪40年代中期,意大利新现实主义电影运动兴起.新现实主义提倡写实主义传统,提出了“还我普通人”和“把摄影机扛到大街上”的口号.为了达到高度纪实性,影片反映的都是普通人的实际生活状况,并采用实景拍摄,由非职业演员来演出.在这次电影革新运动中,涌现出很多优秀的新现实主义影片.《偷自行车的人》就是一部最典型和最突出的代表作品,也是德·西卡最享有盛誉的作品.影片通过主人公寻找自行车,展示了二战后意大利社会的真实面貌.影片讲述了主人东·里奇好不容易得到一份张贴海报的工作,但是需要一辆自行车.他和妻子当掉家里的床单赎回了自行车,但第一天上班自行车就被一个小伙子偷走,为了保住来之不易的工作,他带着儿子布鲁诺穿梭在罗马的大街小巷急切地寻找,但毫无着落.最后无望的里奇迫不得已去偷别人的自行车,结果被发现.这部低成本制作、非职业演员出演的影片获得很大成功.影片的题材、叙事结构和拍摄手法等方面,都有其独特之处,值得借鉴.

一、 现实主义的题材

《偷自行车的人》的故事是导演德·西卡和编剧柴伐梯尼根据报纸上一则普通的新闻报道改编而成.这部电影就像一幅活生生的画卷,通过里奇父子艰难寻找自行车的过程,把二战后意大利人民真实的生活画面呈现给观众.影片的主题表现了战争给人们带来的种种苦难与不幸,反映了普通老百姓贫苦、辛酸的生活.经过多年战争的摧残,二战之后的意大利满目疮痍、百废待兴.墨索里尼实行的法西斯专制给意大利人民在物质上和精神上都带来极大的伤害.意大利出现了很多社会问题,如贫困、失业、动乱不安、经济萎缩等.新现实主义电影就在这个独特的历史时期产生.新现实主义反对完全脱离社会现实题材的影片,而是以纪实美学为原则拍摄了很多能够反映普通大众现实生活的影片.《偷自行车的人》就是通过一个小人物的悲惨遭遇,折射出整个社会贫苦的现状,让观众看到了战后意大利的社会风貌,引人深思.[1]

《偷自行车的人》作为一部现实主义题材的电影,片中有很多展现社会底层人民贫苦生存状况的段落.如影片开始时,一群衣衫褴褛的人聚集在招聘公司的门口,他们都迫切地希望能得到一份工作,然而职位有限,他们抱有不满情绪.里奇为赎回自行车,和妻子去当铺典当床单.典当物品的人很多,当铺里堆积如山的货架十分震撼.里奇工作的第一天,同事指点里奇如何张贴海报,在他们身后有两个卖艺乞讨的小男孩,里奇的同事踢开了拉手风琴的男孩,另一个小男孩向一个西装革履的人乞讨,但是那人无动于衷.影片中多次出现人潮涌动的人群挤公交车的场景.里奇丢失了自行车,排着很长的队伍挤公交车,被远远地甩在后面.里奇为了犒劳饥饿的儿子,请儿子去一家餐馆吃饭,餐厅里的富人们享受着精致的美食.与他们相比,里奇只能点两份面包和一瓶酒.带着里奇来到偷车小伙子的家里搜找自行车,但是小伙子的家境一贫如洗……贫苦现状的表象背后,实则揭露了意大利严重的社会问题.贫困、失业、儿童流离失所、现实社会的贫富差距等充斥着整个意大利.

影片也表现出了对宗教的反思.面对生活中的种种不幸,人们对未来感到迷茫甚至绝望,只能将希望寄托于虚无的幻想.影片中,无数穷苦的人企求摆脱苦难而在教堂里祈祷,还有很多人为了喝碗免费的菜汤去听弥撒.影片刚开始时,由于里奇得到了工作,里奇的妻子去找占卜师并为之付费.里奇对于妻子的行为很不解.但是后来寻车无果,绝望的里奇也去找那个占卜师“请教”自行车的去向,却没问出什么结果.求人不如求己,里奇只能带着儿子再去寻找自行车.对于里奇来说,自行车是一家人生活的希望.如果失去自行车,他会再次失业,一家人就会面临严峻的生存问题.所以,里奇不顾一切地寻找.但结局是观众不愿意看到的一幕.里奇毫无所获,无奈之下偷别人的自行车被抓住羞辱.里奇的遭遇反映了深刻的社会悲剧.

二、 简洁巧妙的叙事结构

新现实主义电影打破了传统电影剧作结构的框架,故事结构不刻意编排和设计,而是按照事件发展的自然顺序组织.《偷自行车的人》用一种简单、直观的结构形式纪录了主人公寻找自行车的过程.叙事结构十分巧妙,看似松散,实则却很严谨.影片没有虚构的、离奇曲折的故事,而是以父子俩寻找自行车为主线,把生活中一个个偶然的小事件和小插曲串联在一起,形成一个完整的故事结构.《偷自行车的人》采用线性的叙事结构,把主人公里奇赎车、丢车、找车、偷车的过程清晰地呈现出来.从里奇得到工作当掉床单赎回自行车,到第一天上班自行车被偷走,里奇带着儿子急切地寻找自行车,最后由于自行车没能够找回,万般无奈偷别人的自行车被抓住,整个过程按照生活的实际流程展开叙述,故事结构简洁巧妙.里奇父子寻车的过程并非顺利,几次寻车无果,事件陷于僵局、无法进展,而偷车小伙的偶然出现又推动了剧情发展.里奇的情绪变化也从焦急到愤怒,从希望到失望.影片中每个事件都再现得真实、自然.[2][3]

在里奇父子寻车的过程中,父子关系也是推动剧情发展的一个要素.影片把里奇与布鲁诺的父子之情淋漓尽致地展现出来,他们的情感从和谐到紧张再到和谐.在布鲁诺的心目中,父亲的形象是崇高的.影片刚开始父亲赎回自行车,布鲁诺很细心地为他擦车.里奇怀着愉悦的心情带着儿子去上班.自行车丢失后,里奇与儿子去寻找,但是在自行车集市无功而返,父亲的情绪开始低落.当里奇终于在教堂找到那个与偷车小伙打过交道的老人,寻找到一丝线索的时候,老人却趁里奇不注意时逃脱了.里奇的情绪变得焦急、愤怒.布鲁诺天真地问父亲为何不让老人喝汤,生气的里奇打了儿子一耳光.布鲁诺哭泣着从父亲身边走开,父子关系开始变得紧张.里奇让儿子在桥边等他,独自寻找老人,刚走不远便听到有人呼喊有个小男孩落水,惊慌的里奇迅速跑到河边,发现被救上来落水的男孩不是布鲁诺,心才放下.里奇意识到与寻找自行车相比,儿子才是更重要的.为了犒劳饥饿的儿子,里奇带儿子去餐馆吃饭.父子关系回到了最初的和谐.尽管里奇寻找自行车的过程困难重重,但是亲情始终是支撑他的精神支柱.

影片的段落是里奇由寻车人向偷车人的转变.由于寻车无果,绝望、焦急、无奈的里奇转而去偷别人的自行车,但被车主和行人抓住并遭到辱骂、斥责.布鲁诺目睹此景,拼命地钻进人群抓住父亲的衣服哭喊着“爸爸”,失主见到这个可怜的小男孩动了恻隐之心,放走了里奇.里奇在儿子面前失去了做父亲的尊严,这种羞愧感让他更加痛苦.《偷自行车的人》采用了开放式的结局.影片没有给主人公的命运指点出路,而是留给观众更充分的想象空间.影片结尾,里奇无法掩饰内心的痛苦,留下伤心的泪水.他拉着儿子的手走向前方,消失在茫茫人海中.这样的结局让观众的内心无法平静,观众们期待里奇能够找到那辆自行车,但是没有.电影虽结束了,但生活还要继续.对于里奇一家人未来的命运如何,观众只能自己思索.影片简洁巧妙的剧作结构,使观众鲜明直接地感受到整个故事的发展脉络和人物的情感变化,引发观众对社会问题的深深思考.[4]

三、 写实主义的拍摄手法

《偷自行车的人》采用实景拍摄.影片没有在摄影棚搭建场景,而是把镜头对准罗马脏乱的街道、集市、贫民窟、教堂、局、妓院等真实的场所.意大利新现实主义主张“把摄影机扛到大街上”,影片要借用真人真事,少做艺术加工.德·西卡遵循新现实主义的创作原则,跟随人物活动在现实环境中拍摄,采用自然光照明,创造出一种真实的生活氛围.主人公寻找自行车的画面,带出了这个社会的众生相,让观众感受到社会底层民众的痛苦和不幸.影片运用长镜头创造了更为电影化的真实空间.长镜头能够合理地表达事件的客观性和空间的完整性.《偷自行车的人》中,里奇得到工作,为赎回自行车到当铺典当被单,店员拿着被单爬上堆积如山的货架,越爬越高,摄影机跟随他仰拍的长镜头淋漓尽致地表现出被生活所迫的并不止里奇一家.里奇上班第一天,有两个小男孩在他和同事身后乞讨.长镜头纪录了小男孩乞讨的经过.一个小男孩被同事踢开;另一个小男孩跟一个从旁边经过的富人乞讨也遭到拒绝.这个镜头表明了战后意大利有很多流离失所的儿童,让观众心生怜悯.里奇和儿子寻找被偷的自行车,镜头跟随父子俩纪录了人流涌动的旧车市场、街道、小巷、贫民窟等反映意大利社会现状的场景.影片结尾里奇偷别人的自行车被发现,车主和行人追逐里奇的场面,一个跟拍的长镜头把里奇偷车、逃跑、被抓的动作完整地拍摄下来,整个过程一气呵成,具有很强的真实感.[5]

《偷自行车的人》由非职业演员担任主要角色.里奇的扮演者朗培尔拖·马奇奥拉尼本身就是一位失业工人,他出彩的本色表演,生动地刻画出一个饱受失业之苦、被生活所迫的社会底层人物形象.布鲁诺的扮演者恩佐·斯泰奥拉是导演从看热闹的人群中偶然相中的,这个长了一双会说话的大眼睛的小男孩,成功地塑造出乖巧懂事的儿子形象.里奇妻子的扮演者莉安拉·卡莱尔是一位新闻记者,她完美地诠释了一个饱受贫困之苦的家庭主妇形象.新现实主义追求真实自然的表演风格,反对演员“扮演”角色和明星效应.对演员的选择非常注重外在形象、气质和个人经历与剧中角色相吻合.这些非职业演员根据自身生活的深刻体会进行生活化的表演,把人物刻画得入木三分,真实自然.非职业演员的表演增强了新现实主义影片的纪实性.

自行车论文范文结:

适合不知如何写自行车方面的相关专业大学硕士和本科毕业论文以及关于自行车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相关职称论文写作参考文献资料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