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专业硕士论文范文 跟旅游管理专业本科人才供需错位问题与无缝链接培养模式类硕士论文范文

这篇管理专业论文范文为免费优秀学术论文范文,可用于相关写作参考。

旅游管理专业本科人才供需错位问题与无缝链接培养模式

舒小林 高应蓓

旅游管理本科毕业生“有业不就”、“非本行业就业”、“学非所用”一直是困扰旅游教育界和旅游实务界的一大难题.本文采用问卷调查研究方法,研究发现:当前旅游管理本科人才培养在待遇期望、培养目标、能力素质等方面与市场需求存在错位现象,造成错位的原因主要有社会就业观念重名利轻事业,旅游用人单位重情商轻智商,学校对学生的培养重智商轻情商,学生方面理想与现实落差大,培养方案的执行重理论轻能力,提出加强市场需求调查与培养方案的完善,三大能力(素养)与课程架构,教学方式改革与学生职业规划,三大保障体系建设与监管执行等“无缝连接”培养模式.

引言

在我国旅游业迅猛发展和旅游高等教育快速发展的同时,旅游管理本科生对旅游业的认可度却不断走低,旅游管理本科毕业生在行业内就业的人数一般在10%-20%之间.旅游管理本科毕业生“有业不就”、“非本行业就业”、“学非所用”一直是困扰旅游教育界和旅游实务界的一大难题.

旅游管理本科生教育就业一直成为学者研究的热点的.在教育方面,保继刚( 2008)认为中国旅游本科教育萎缩问题产生的原因是旅游行业对人才的需求特点与高等教育体制所设定的人才培养模式二者间存在矛盾.刘晶( 2009)提出要根据市场需求超前性、差异化、特色化、规格化制定旅游本科人才培养策略.在培养方面,曾国军( 2008)从培养目标、教学与实习和提升教师素质三方面分析重点大学如何培养旅游管理专业的本科生.王昆欣( 2008)提出了“零距离办学、可持续发展”的人才培养模式.张启等( 2011)提出,旅游院校应该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作为培养目标.在就业方面,梅虎,詹泽慧( 2009)认为,教学与实习、培养模式、待遇与前景、企业声誉及对口性、受重视程度、专业能力是促进旅游管理本科生本行业就业倾向的因素;行业性质、家庭及工作地、非专业能力、性别差异、个人价值取向是抑制旅游管理本科生本行业就业倾向的因素.

综上所述,已有的研究多基于论述性分析,缺乏对市场、教师和学生深入调查研究.因此,本文采用问卷星及问卷调查方法对学校与市场错位现象和建立无缝连接的培养模式进行分析,具有较为重要的意义.具体调查对象包括:1.本科生:有效填写问卷300份;2旅游部门:贵州省国际旅行社、黄果树旅游集团、中天凯悦酒店、贵州天怡豪生大酒店等15个旅游用人单位的领导或人事部门,有效填写问卷45份;3.教师:贵阳市区旅游本科旅游管理教师50名,有效填写问卷50份.

一、旅游人才供需错位分析

在旅游企业需求方面,旅游行业人才流失严重.如表1所示,人才流失一般占63.6%,不严重和几乎没有各占18.2%.当然这个调查结果是企业不愿做真实的回答,如表2所示,在人才开发方面遇到最大的问题时,人才流失问题严重又占到40%. 在大学生供给方面,旅游本科生“非本行业就业”现象非常严重,通过调查发现,有51.9%的同学选择喜欢在旅游行业工作,48.1%的同学选择不喜欢,但选择喜欢在旅游行业工作的同学又有一部分已经在非旅游行业工作.

上述供需失衡现象主要是用人单位与学校教师、学生之间存在待遇期望、培养目标、能力素质认识等方面对接错位问题.

(一)工资待遇错位

用人单位和学生在关于吸引人才或者找工作的关键因素的看法基本一致,分别是工资待遇、发展机会、工作环境和社会保障四个重要的因素,尤其工资待遇列居首位,如表3所示.

但学生与用人单位之间出现待遇期望错位,学生100%的期望3000元以上/月,其中有60%的期望4000元以上/月.而45%用人单位平均工资只有1700-2500元/月,3000元/月以下占80%,如表5所示.

关于旅游管理专业教育可能存在的问题,18.5%的教师也认为最主要的问题就是培养目标定位不准确的,这也应证了定位错位的问题,如表8所示.

综上所述,在没有考虑到学校因素的情况下,当前旅游管理本科生培养目标与市场需求存在错位现象,考虑到学校因素,错位现象就更严重了.

(三)能力素质错位

当前高校制定培养方案的逻辑思路一般是:确定培养目标,目标分解能力,能力架构课程.按照该逻辑,就有可能在培养目标、能力素质要求、课程设置等环节与旅游用人单位存在认识错位,课程的设置、内容和考核评价方式能否达到所需能力也会出现问题.

首先,能力素质认识错位.长期以来,本科高校一直提出培养至少是复合型人才,有些学校甚至提出理论研究型人才.在旅游用人单位,重点突出吃苦耐劳能力和合作沟通能力,占比达22%,学习能力和语言文字表达能力占比为14.6%,组织能力占12.2%.毕业生则认为策划实践能力最重要,占到18.7%,组织协调能力和合作沟通能力占16%,吃苦耐劳能力占10.7%.教师突出合作沟通能力和专业理论水平,分别占比达16.8%和14.5%,组织能力、吃苦耐劳能力和策划实践能力分别占13.3%和12.1%,如表9所示.这说明学校调理论水平和用人单位强调素养之间出现错位.

从学生在实际岗位中表现突出问题也可以看出,用人单位、教师和毕业生有相同的观点,学生实践能力弱和所学的旅游专业知识与实际的工作需要脱节,分别占到25%、25.8%、28.3%和20.8%、24.2%、30.2%,然后是旅游业务流程不熟悉和缺乏行业特点的专业背景知识占16.7%、18.2%、17%,同时学校教师依然强调学生理论知识薄弱,如表10所示.

关于旅游管理专业毕业生的基本看法,用人单位认为职业定位不清晰,能力知识宽而不精,能力知识宽而不精占40%,仅有书本知识,不能解决实际问题占30%,这与教师、学生看法完全一致,如表11所示,这也说明毕业生的实践能力存在问题. 通过对旅游管理本科专业毕业生对实习时间长度的调查发现,60%的学生和50%的教师认为3-6个月(含3个月)较为恰当,25%的认为6~9个月(含6个月)较为恰当,如表12所示.这也佐证了用人单位在实践能力的要求和学生这方面缺失存在错位.

其次,课程设置错位.在课程设置方面,旅游学概论和旅游市场营销在用人单位中的肯定,都占到12.2%,旅游法规与职业道德和旅行社经营管理占10.2%,然后就是英语、旅游经济学和饭店经营与管理都占到8.2%,这与教师的看法基本一致,只是教师更加突出旅游交际礼仪,而对旅游法规与职业道德看的轻一些,如表13所示.

二、供需错位问题原因分析

(一)社会就业观念重名利轻事业

当前,受到重地位,重名利,轻事业,缺少艰苦奋斗的精神和强烈的责任感等社会就业观念的影响,认为读了大学考上公务员、到事业单位就业才能算真正的就业,体现自己的人生价值,才能实现自己的理想和抱负.这种观念直接影响到家长、教师和学生等各个群体,包括老师也与家长一样,都希望自己的学生考上公务员、到事业单位就业,感到骄傲和自豪.

如表14所示,造成旅游行业就业困难或不愿到旅游行业就业用人单位原因时,22%的学生认为旅游行业待遇差,工作辛苦、前景不好和没有技术含量都占19.5%.还有社会地位低,受到歧视也不容忽视,占了14.6%,而教师则认为,社会地位低,受到歧视占了38.9%,待遇差占22.2%.

(二)旅游用人单位重情商轻智商

由于旅游服务技术含量低,旅游用人单位在招聘员工时比较看重应聘者的吃苦耐劳、外貌、性情和“灵气”,要求员工具有较强的协作精神和团队意识,在对务中强调等级、命令与服从.因此,相对智商来说,旅游用人单位更重视员工的情商.如对于人才流失原因,主要有工作压力大、不满意现有的薪水和不适应人际关系环境,分别占到受调查单位的27.3%、22.7%和22.7%,如表15所示.

(三)学校对学生的培养重智商轻情商

旅游管理专业同样承袭着传统本科教育着力培养精英人才目标,强调学科理论的完整性和系统性,片面追求学习成绩,在情商培养、心态调整、沟通方法及人际关系技巧仍然训练不多,缺乏应对复杂局面的思想准备和技能.我们在调查造成旅游行业就业困难或不愿到旅游行业就业学校方面原因时,较好的佐证了以上论述.教师和学生认为最主要的原因是培养模式不适应社会需求,分别占45.5%和31%,缺乏系统的就业指导培训学生占20.7%,如表16所示,这说明学校重智商轻情商的培养模式有待改进.

(四)学生的期望与现实落差大

一是旅游行业工作累、待遇低、学非所用、晋升慢,个人价值难以实现,目标与现实间的巨大落差.如对造成旅游行业就业困难或不愿到旅游行业就业在自身原因调查,希望到行政、事业单位就业是最主要原因,占32.4%,其他占了17.6%,没有工作经验和缺乏吃苦耐劳精神都占14.7%;没兴趣的占11.8%,如表17所示.

二是选择旅游管理专业的原因最多是“被调剂到的”,占了47.6%.这样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培养就输在起跑线上,直接导致一部分学生大一、大二没有安心学习,就想转专业,如表18所示.

(五)培养方案的执行重理论轻能力

1.师资力量相对薄弱.旅游教师“半路出家”的多,普遍缺少“双师型”教师,缺少从事旅游实际工作的经验,极大地影响了教学效果.而从行业中聘请教师,虽有丰富的从业经验和专业技能,但也存在教学方法不科学等问题.

2.课程设置及考核不合理.在课程设置中,课程体系缺乏科学性,课程之间的联系性差,系统性差,教学内容重复严重,如旅游学概论、旅游资源学和旅游规划等课程都有旅游资源内容,过分注重基础课程,如高等数学开设四个学期等,忽视了旅游服务实践和管理实践,结果导致学生学习能力较强,而实践能力较差.

三、旅游专业本科人才“无缝链接”培养模式

本专业综合改革培养模式改革围绕社会需求的“人文(身心)素养、岗位适应能力和创新能力”三大能力,分解相应的课程体系,统筹兼顾“智商、情商和能力”,实施“理论教学、实习实践、生活指导”教学方式改革,完善和改革“教学科研团队、学习实践(验)基地、教学管理制度”三大保障,实现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与市场需求无缝连接目标,如图1所示.

(一)市场需求调查与培养方案的完善

广泛的社会调查是实现旅游专业本科人才“无缝链接”培养模式目标的事先打算和安排.有了培养方案,旅游专业本科人才“无缝链接”培养模式就有了明确的目标和具体的步骤,就可以增强师生的主动性.同时,可以发挥约束和督促作用.完善培养方案的行动步骤主要有:l.对贵州省旅游、民族文化、生态、贫困等基本工作背景的调查研究;2.对社会所需要的学生知识能力结构进行调查,了解旅游教学中迫切需要的教学项目和内容,以便制定适应于市场需求的教学计划和培训计划,为市场提供合格的人才;3.培养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缩短学生适应社会的时间.

(二)三大能力(素养)与课程架构

彻底改变以“知识”为基础来确定课程目标的传统,真正以“能力”为基础来确定课程目标.

1.打破以重复、刚性的操作技能为主要内容的对职业“工作能力”的传统狭隘理解,将工作能力的内涵扩充为:人文(身心)素养、岗位胜任能力和创新能力等三大能力.在能力培育过程中,注重职业情境中的实践智慧的培养,开发学生在复杂的工作环境中作出判断并采取行动的综合职业能力.围绕三大能力,架构课程以及相应的知识、技能和态度,设计相应的实践活动,实现能力与课程体系的“无缝连接”.

2.创建有专业特色的课程体系.一是完善现有理论教学体系;二是强化实践教学环节,构建社会调查、认知实习、课程实习、专业实习和毕业实习五级实践体系.三是强化贵州喀斯特地貌、少数民族文化的多样性、生态和生物资源等传播和创新特色.四是突出管理、金融和财务等财经类特色和优势.五是积极开拓国际视野.

3.建设情感生活指导体系.一是从教学、开展活动、实践、服务社会等方面加强专业情感教育,如形成专业标识,到黄果树旅游集团开展认知实习,大力吸引著名旅游企业和与旅游业紧密相关的企业来校招聘等.二是注重非智力因素培养,如班主任、班主任助理和“指导老师”在培养学生情商和逆商方面积极开展活动,课堂着力培养学生的奉献精神、吃苦精神、沟通意识、诚信意识、服从意识、协作意识和创新精神等.

(三)教学方式改革与学生职业规划

1.教学方式改革.一是在教学中重视案例分析法、项目教学法、实践考察法等体现本课程专业特点的教学方法,调动学生积极思维,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二是在课程教学理念上强调培养学生的实践与应用能力,重视学生的自主学习.三是在教学内容处理上,坚持课堂精讲,提出问题促进思考,课后留下问题推进自学,提高教学效率.四是在课后作业练习上,注重开展课程小论文写作和拓展学习.五是在考核方法上,继续推行考勤、作业、面试、制作作品等“教学全程考核法”.六是把课程教学与指导大学课外实践活动、科技活动结合起来,引导学生研究性学习和对知识的自主建构,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2.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一是理顺就业指导工作的体制,加强市场调研和就业工作的研究,掌握该工作的特点、规律及发展趋势,提出建设性的意见,最终促使学校培养的人才能充分就业.二是加强对大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设计,指导学生在择业前认真审视自己所具备的条件(如学校的声望、专业的特点、自己的性格及能力等),为实现自己的目标要做好相应的准备.三是将就业指导渗透到教学中去,强化学生自学成才的意识,也让学生了解所学领域的发展前景,从而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四是请优秀企事业管理人员做报告,开设模拟招聘活动,利用网络资源的,组建网上论坛等加强就业指导课程建设,避免和纠正在择业中的短期行为.

(四)三大保障体系建设与监管执行

一是通过国内外学术交流、学习访问、顶岗锻炼、科学研究和服务社会等加强科研教学团队建设;二是加强与各级旅游局、旅游景区、酒店饭店等实践基地深度合作,通过企业命名设立奖学金、班、顶岗实习等形式实现学生与就业单位无缝连接;三是引导学生充分利用互联网进行旅游创业、创新;四是建立了完善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监控点的设置科学合理,教学质量监控体系运行有序.

(作者单位:贵州财经大学工商学院)

管理专业论文范文结:

关于本文可作为管理专业方面的大学硕士与本科毕业论文管理专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论文写作参考文献下载。

1、工程管理专业导论论文

2、旅游管理专业毕业论文选题

3、工商管理专业论文

4、人力资源管理专业论文题目

5、行政管理专业论文题目

6、物流管理专业毕业论文选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