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传播论文例文 与基于微信平台的航空科学传播以大飞机微信公众号为例相关毕业论文模板范文

关于免费科学传播论文范文在这里免费下载与阅读,为您的科学传播相关论文写作提供资料。

基于微信平台的航空科学传播以大飞机微信公众号为例

何 椿

上海《大飞机》杂志社有限公司,上海 200126

摘 要 国产大飞机C919 的成功首飞吸引了受众对我国飞机制造产业的关注,微信公众平台的发展也让航空科普信息更利于传播.文章通过对“大飞机”微信公众号的科普文章进行分析,总结出航空科普传播的特点.

关键词 科学传播;内容分析;航空科普

中图分类号 G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6-0360(2017)16-0027-02

作者简介:何 椿,研究方向为新媒体传播.

1 研究背景

当今社会,微信已经成为公众获取信息的重要渠道.2017 年5 月5 日下午,C919 大型客机在浦东机场成功首飞,掀起了社会公众对飞机制造的热议.围绕这一话题延展出的航空科普传播也愈发值得关注.作为高端制造业的代表,与飞机相关的科学知识因其专业性较高,与公众具有一定的距离.如何拉近飞机与公众的距离,让更多的人了解飞机相关的知识,传播航空文明?本文以“大飞机”微信公众号为例,通过对其内容进行具体分析,总结出一定的经验与规律,从而推动微信公众号的航空科学内容实现更好的传播效果.

2 大飞机微信公众号科普传播

科学传播研究在20 年中有3 个重要转变:一是从“科学知识”转向“传播策略”.从20 世纪90年始,研究热点越来越集中在如何利用媒介手段,增强传播效果.二是从“信任科学”到“促进创新”的演进,力图消除公众对科学的疑虑,进而根据公众需求,有效而合理地利用科学技术提升生活质量、促进社会进步.其中,要求公众有通畅的渠道表达自己的愿望,针对这一变化,新媒体的互动性提供很好的保障.三是从“缺失模型”(DeficitMode)到“语境模型”(Contextual Mode)的演进.所谓“缺失模型”是指科学传播者假定公众缺乏某些应具备的科学素养,进而为他们提供这些知识.但这只是一个单向的线性灌输、填充模型,忽视了反馈,忽略了对科学方法、科学思想和科学精神的传播.鉴于科学传播与社会的密切关系,研究者们将转变思路,充分考虑社会语境,把科学传播的对象视为具有不同文化背景的多样化的受众,把新媒体传播纳入模型,形成一种根据不同语境向公众传播科学信息的多主题、多渠道、双向互动的模型,即“语境模型”[1].

2015 年9 月,中国科协发布《第九次中国公民科学素质调查》结果显示,53.4% 的被调查对象利用互联网及移动互联网获取科技信息,仅次于电视(93.4%)位居第二.利用新媒体传播比较有代表性的是科学松鼠会以及果壳网.他们以网络为基础,不仅结合时事提供详尽的科学解释,还通过线下活动与观众进行互动,更大范围地普及科学知识,为公众科普贡献一份力量.新媒体传播具有信息呈现形式多样化、传播主体多层次、传播方式散弹化和受众更加主动化的特点[2].微信公众平台作为当前主要的新媒体,同样具备这些特点.

“大飞机”微信公众号的运营主体是国产大飞机C919 的制造商,该公众号发布的航空科学知识本身具有一定的权威性.国产大飞机同时也具备话题热点,从一定角度吸引受众关注.该微信公众号围绕航空科学知识传播,发布频率较高,内容丰富,具有一定的研究价值.

本研究以“大飞机”微信公众号2017 年1 月1 日至2017 年7 月31 日中的56 篇科普性质文章为研究对象① ,统计出文章的阅读量与点赞数,并从显著性、趣味性、接近性三个角度对内容进行分析,在此列举出阅读量在2 000 以上的文章,见表1.

2.1 显著性:贴合航空热点

通过对“ 大飞机” 微信公众号2017 年1 月1 日至2017 年7 月31 日中的56 篇科普文章的阅读量和点赞数进行统计发现,阅读量最大可达到5 429,最低只有217.点赞数最大可达到101,最少是1.见表2.可见,这7 个月中,“大飞机”微信公众号中的航空科普文章获得的关注度与互动情况还是有很大差别的.

进一步对应分析发现,获得阅读量最高的文章是2017 年4 月5 日的《科普!新飞机的地面滑行》,其阅读量为5 429,点赞数也最高为101.这篇文章虽然普及的是飞机地面滑行的知识,但十分契合当时的热点,即C919 大型客机的地面滑行试验,自然而然吸引了公众的关注.获得阅读量最低的文章是2017 年2 月9 日的《带全世界人类飞天的“老司机”》一文,其阅读量为217,点赞数为4.这篇文章讲述的是“莱特兄弟”的故事,虽然表现形式十分多样,包括图、文、视频,但不可否认,这个故事是一个老故事,可以说是航空领域最基本的知识,因此难以获得高阅读量.

值得一提的是,从2017 年3 月15 日起,“大飞机”微信公众号改变了传播策略,由此前的每日4 条推送变为每日单条推送,只有在遇到重大事件时才会增加条数.而这一数量的改变带来了阅读量质的飞跃.从以往的大多数为几百的阅读量增加到固定在几千的阅读量.而偶尔放在第二条的科普信息,其阅读量会明显下降.可见,在微信传播中,因公众每日获得信息量十分巨大,每日聚焦一个主题更容易获得受众的青睐.

2.2 趣味性:吸引人的疑问句标题

将“大飞机”微信公众号这7 个月以来的56篇文章进行分析会发现,疑问句的使用频率很高.在阅读量为3 000 以上的7 篇文章中,有4 篇采用了提问的形式来拟定标题,如《在“毛胚”飞机里坐头等舱是怎样一种的体验》《既然飞机上禁止吸烟,那洗手间的烟灰缸是干嘛的?》等.这种提问的形式既能吸引眼球,还可以勾起求知欲,而如果恰巧公众有同样的疑问,这样一篇科普文章无疑也解答了受众心中的疑问,自然更加有利于提高阅读量,提升传播效果.

2.3 接近性:从日常生活角度切入

根据56 篇科普文章的主题,可以大致分为专业科普与技术前沿.其中专业科普有45 篇,技术前沿类仅有11 篇.一般来说,飞机的技术革新并不能很快应用到航线飞行的客机上,所以关于技术前沿的文章大多是设想或是研究成果,其专业性较高,容易给公众造成一种距离感.而在11 篇技术前沿类文章中,仅有两篇阅读量超过2 000,分别是《牙齿还能用来造飞机?》和《未来民机制造四大关键词》.可见,对于前沿技术的科普传播,还需要更多总结性、贴近性的文章.

笔者还发现,在56 篇航空科普文章中,很大一部分内容采用将飞机与汽车类比的形式进行科普传播.例如《为什么喷气式客机烧煤油?》《飞机是怎么倒车的呢?》《客机的“交规”有限速吗》等.汽车作为一种与社会公众日常生活更加贴近的一种交通工作,让公众更加易于理解和想象.以此为切入点吸引受众产生联想共鸣,也更加有利于受众接受飞机相关知识,从而真正实现信息的传播.

3 结束语

科学传播的目的一方面在于科学知识的传递;另一方面还关乎公民科普素养的提升.在微信的海量信息中,航空科普需要在突出专业性的基础上,围绕着显著性、趣味性、接近性这3 个方面进行传播,让航空科普传播更加接地气.

科学传播论文范文结:

关于本文可作为相关专业科学传播论文写作研究的大学硕士与本科毕业论文科学传播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参考文献资料。

1、给排水科学和工程论文

2、科学期刊

3、海洋科学期刊

4、科学教学论文

5、科学杂志社

6、计算机科学和技术专业导论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