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对外传播类大学毕业论文范文 和一带一路对外传播重在青年的民意相通方面学年毕业论文范文

本论文可用于对外传播论文范文参考下载,对外传播相关论文写作参考研究。

一带一路对外传播重在青年的民意相通

2015年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外交部和商务部联合发布《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以下简称《愿景与行动》),文件明确提出民心相通是“一带一路”建设的社会根基,要广泛开展文化交流、学术往来、人才交流合作、媒体合作、青年和妇女交往、志愿者服务等,为深化双多边合作奠定坚实的民意基础.作为国家对外交往中最活跃、最积极的因素,青年在“一带一路”建设中扮演重要角色.“一带一路”民心相通建设中要注重青年的作用,促进“一带一路”沿线青年培育共同的朋友圈,加强互动与互粉,使其成为国家互赞而非互黑的主要动力,促进“一带一路”沿线民众心相近、民相亲.

一、“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青年概况

“一带一路”沿线共六十多个国家,分属于东南亚、南亚、西亚北非、中东欧以及中亚和蒙古.这些国家大多数仍是发展中国家,人口结构属于“成年型”,尚未步入老龄化社会,青年是社会的主力.此外,青年一代成长于信息时代,思维更加开阔,更具包容性.但是,由于青年人口增多以及全球化浪潮带来的诸多问题,青年群体也有可能成为不稳定的因素.因此,“一带一路”沿线民心相通建设需重点关注青年群体.

第一,“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青年人口膨胀,是民心相通建设的重要对象.当代青年,一般指于1980年至1995年出生的人群,被美国人称为“Y一代”或者“千禧一代”.但是各国对于青年的定义不尽相同,且年龄划分有所差异.联合国将青年定义为15-24岁之间的年轻人,但随着高等教育的普及,学生在校时间的延长,青年的年龄阶段也需根据社会经济状况的变化而有所调整.因此,笔者在这里将青年的年龄段拉长为15-29岁.根据联合国数据库数据计算所得,2015年“一带一路”沿线东南亚、南亚、西亚北非、中东欧以及中亚和蒙古五个地区的青年人口分别为1.6亿、4.7亿、1.3亿、0.6亿和0.2亿,共计8.4亿.青年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例分别为25.34%、27.33%、26.84%、19.12%和27.84%①.尽管这一比例到2025年和2050年有所下降,但除了中东欧之外仍都保持在20%以上.而且,“一带一路”建设是一个长期工程,并非一代两代人所能完成的,是需要持续争取的对象.

第二,青年思维开阔,是民心相通建设的关键突破口.青年人处于信息爆炸的时代,社交网络、新媒体等为青年提供了获取信息的多种渠道及观察问题的多维视角.相较于少年,青年更具鉴别能力;相较于老年,青年更倾向于兼容并包,更加理性和客观.皮尤调查中心2015年的一份报告显示,相较于老一辈,青年群体对于中国更有好感度.其中“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中的菲律宾、印度尼西亚、泰国、印度、乌克兰和波兰的青年对中国的好感度分别为57%、67%、77%、34%、65%和48%,分别比老年人高出10%、11%、10%、12%、10%和13%②.目前,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民心相通建设虽初见成效,但是当地政府及民众受到传统地缘思维的束缚,对中国的战略意图仍多有疑虑.因此,青年有可能成为民心相通建设的突破口.

第三,青年群体有可能成为不稳定的安全因素,是民心相通建设需重点克服的障碍.研究表明,青年人口的增多尤其是青年膨胀容易引发武装冲突、恐怖主义以及骚乱等政治暴力③.目前并没有证据表明穆斯林比其他宗教更具有暴力倾向,但是从人口角度来看,与其他国家相比,上世纪90年代穆斯林国家仍然保持了相对较高的生育率,从而导致其当前的青年膨胀问题也相对严峻.“一带一路”沿线穆斯林国家多达29个,2015年这些国家的青年人口总计3.15亿,占到总人口的27%,而到2025年青年总人口将增长到3.31亿④.但与此同时,“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总抚养比一直居高不下.2015年东南亚、南亚、西亚和中亚的总抚养比分别为48.1%、53.7%、54.3%和51.5%⑤,这意味着青年抚养少儿和赡养老年人的压力巨大.青年人口增多,就业压力加大,生活成本提高,加之与城市化、化等多种因素发生化学反应,如果无法妥善处理,青年问题有可能成为“一带一路”民心相通建设中的重大安全隐患.

二、“一带一路”对外传播中对青年群体的忽视

“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之后,在国际上取得了巨大反响,受到各方的广泛关注.但是国际舆论对这一倡议褒贬不一,也引发了沿线国家的诸多疑虑.尽管从到地方、从学者到媒体对这一倡议反复阐释,还是有不少负面评价甚至抹黑的情况存在.对于爆炸式信息的关键受众和传播者——青年,中国在“一带一路”倡议的语言表达、传播方式以及规划布局方面并没有针对这一群体进行准确的定位和相关策略的实施.

第一,倡议的语言表达“喜闻不乐见”.青年,作为一个特殊的亚群体,有着特有的价值观念和认知模式,形成了专属于青年的亚文化,他们提倡快速、时尚和流行.作为文化的一部分,语言既可以反映文化的特性,也可以成为影响文化的工具.青年人的语言多缩略、语码混合,吸收先进和外来词语,或是创造新词.“一带一路”倡议虽然在语言上已经尽量避免使用像“桥头堡”“排头兵”等有军事色彩的词汇,而且多用“共建”“共商”以及“开放包容”等软性用语,但是在对外传播过程中,这些词语对于青年而言仍然不够接地气,不够简单生活化.虽然青年对新鲜事物持开放理念,但简单、生动、缩略式的表达更易为青年接受.

第二,倡议的传播方式“标新无立异”.青年文化具有流动性和易变性,青年追逐新颖和时尚.“一带一路”倡议在对外传播中超越了传统的宣传方式,领导人公开讲话、纸媒以及新媒体等多种渠道齐头并进.但一些国内流行的信息传播方式,如微信、微博等,一方面有地域限制,流传度有限;另一方面新鲜感和热度不够,无法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瞬间成为热议话题.虽有一定的新意,但是不够独特,对青年的吸引力不够.事实上,尽管“一带一路”倡议的内宣和外宣进行得如火如荼,但是很多青年对于“一带一路”的了解还停留在概念解读的层面上,有的甚至对“一带一路”一无所知.

第三,倡议的规划布局“因地乏制宜”.现在越来越多的青年对政治参与的热情降低,观点更为多元,兴趣更加广泛.相对于传统安全,他们更加关注环保、卫生、信息安全以及金融安全等非传统安全问题.例如,许多东南亚国家青年的率逐年降低,但是参与社区建设、环保以及扶贫等越发积极.虽然中国的“一带一路”倡议在绘制战略蓝图时,提出加强与周边国家在医药、环保、创业培训等领域的合作,但是在对外传播过程中,往往会过度强调“一带一路”的经济价值和政治价值.针对青年特别关注的议题,我们的对外传播部门并没有进行有针对性的分区和设计.

三、加强“一带一路”沿线青年交流的政策建议

鉴于青年群体的诸多特点,中国在进行“一带一路”对外传播时有可能也有必要将青年作为突破口.通过打造“青年版”“一带一路”倡议、创新“青年版”传播模式、构建“青年版”交流框架,培育我们共同的朋友圈,促进“一带一路”沿线青年的互动与互粉,使其成为国家互赞而非互黑的主要动力.

第一,打造“青年版”“一带一路”倡议,让青年喜闻又乐见.2015年3月28日《愿景与行动》发布,该文件对“一带一路”的内涵和内容都进行了详尽的阐释.关于“一带一路”倡议的外宣和内宣基本上都是基于该倡议文本进行解读和分析.针对倡议对外传播的关键受众之一,有必要在遵循《愿景与行动》主体意思的基础上以青年爱听且听得懂的语言打造一份“青年版”的“一带一路”倡议.一方面,倡议的语言表述要“年轻化”.语言设计上可多采用青年喜闻乐见的“流行语”或用语方式,风格轻松,语言幽默.例如,一些网络流行语如“小目标”“洪荒之力”“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重要的事情说三遍”的使用就可以让倡议显得既诙谐又亲切.另一方面,倡议的内容安排要“主题化”.既然是“青年版”的倡议,那就要突出青年关心的议题,如就业、环保等.如上文所述,“一带一路”沿线青年人口膨胀,失业、工作贫困、环境污染以及卫生等问题将严重威胁青年的生存状况和生活质量.此外,目前处于青年膨胀期的国家20年或25年后会迎来青年人口萎缩,总抚养比的提升更将加大青年的负担.因此,倡议中的内容要主题鲜明,多提跟青年切身相关的议题更容易引起他们的关注和共鸣.

第二,创新“青年版”传播模式,不仅标新还要立异.当前“一带一路”对外传播形式多样,但是并没有对其受众进行准确定位,也没有根据不同类型的受众制定具体的传播方案.“一带一路”沿线有8.4亿青年,他们接收信息效率高,传播信息速度快,且在人口结构中处于承上启下的位置,可上传下达.制定针对青年的新颖的传播模式,势在必行.首先,可打造有创意的文化产品.产品是文化和理念的载体,可渗透到民众生活的方方面面.例如,根据青年的普遍喜好,可以制作一些以丝绸之路为主题的动漫、游戏、电视剧和电影等.此外,一些娱乐节目也可以起到加强青年交流的作用.如湖南卫视的《歌手》邀请了来自哈萨克斯坦的迪玛希,歌好人美,被亲切地称为“进口小哥哥”.迪玛希在中国的爆红引起了哈萨克斯坦对《歌手》的高度关注,这档娱乐节目也成为哈国民众了解中国的一扇窗口.而迪玛希演唱的《Daididau》是哈萨克斯坦的著名民谣,也让中国民众对哈萨克斯坦有了新的认识.其次,利用社交媒体推出“神级”制作.最近火爆网络的“Seve舞步”和洗脑神曲“PPAP”晋升为新一代的“神舞”和“神曲”,YouTube上出现了多个版本,风靡全球.几年前流行的快闪活动也曾是街谈巷议的行为艺术.虽然“一带一路”倡议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宏伟战略,但其实质是跟民众生活息息相关的重要实践.创作与丝绸之路相关的“神级”作品,通过社交媒体广为传播,弘扬丝路精神,事半而功倍.再次,开发新型的传播方式.最近几年非常火热的网络直播,受众以青年为主.利用等方式进行网上现场直播,充分发挥了互联网直观、快速的特点,表现形式生动、内容多样、交互性强、地域不受限制,且其受众可划分,推广效果佳.中国地大物博,美食、美景、美文,美轮美奂;丝路文化博大精深,茶叶、瓷器、丝绸,每一项都蕴含着一种文化.可以充分发挥直播平台的作用,进行美食直播、茶艺直播、陶瓷制作工艺直播等,以更加直观的方式向“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展现中国文化,在线与青年进行互动.

第三,构建“青年版”交流框架,因人制宜,培育朋友圈.“一带一路”横跨三大洲两大洋,国家和人口众多,文化和宗教多样,民心相通建设面临多重困难和挑战.来自不同文明的青年在宗教信仰、思维方式、文化理念等方面有所差异,但作为同一年龄群体,又有着诸多共性.因此,应构建多边交流机制,为青年提供交流互动的平台.首先,中国与各国可推动建立多边青年领袖峰会机制,促进“一带一路”沿线青年政治精英的交流.在青年领袖峰会的大框架下以青年政治家论坛的形式分地区设立分论坛,推动“一带一路”沿线青年政治家的交流与互动.同时,可建立一个青年学者圆桌会议作为其配套活动,集合各国的青年学者定期举行专题论坛,加强政策上的沟通.其次,中国可与沿线国家借助“一带一路”发展战略为青年企业家提供互动的载体.各国可在“一带一路”战略框架内开展青年企业家交流活动,加强企业精英的交流与沟通.例如可参考刚刚结束的中美青年创客大赛,举办以“一带一路”战略中的具体项目为主题的,由“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青年企业家以及创新团队均可参加的创新大赛,既能增加交流机会,又可为战略实施献计献策.再次,中国和沿线国家可加快实施形式多样的青年学生交流项目,发扬传承青年交流经验.当前,Y一代已经成为社会主力,95后出生的Z一代也即将成年步入社会,2010年后出生的“α一代”则将成为完全的“技术一代”.中国与沿线各国之间Y-Y交流的成果和经验需要通过Y一Z以及Z一α之间的传承推动Z-Z和α-α之间的青年交流.通过建立多国校际联盟为青年学生提供一个国际交流的平台以及代际传承的纽带,拉长“一带一路”国家青年交流的长度,拓展人文交流的宽度.

总之,青年将成为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加强人文交流、促进民心相通建设的突破口.各国应紧抓未来25年的发展契机,推动“一带一路”沿线朋友圈的发展与壮大,促进国家之间的互粉与互赞.

(2015年度广西大学中国-东盟研究院委托重大项目课题“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如何惠及民众研究”,为“中国-东盟区域发展协同创新中心科研专项和教育部长江学者和创新团队发展计划联合资助”,合同编号:CWZD201501)

对外传播论文范文结:

关于对外传播方面的的相关大学硕士和相关本科毕业论文以及相关对外传播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写作参考文献资料下载。

1、科技传播期刊

2、新闻传播杂志

3、新闻传播期刊

4、新闻传播杂志社

5、新闻和传播杂志

6、传播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