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构主义方面有关硕士学位毕业论文范文 和环境传播和国家环保形象:建构主义视角的解读有关论文范本

这是一篇与建构主义论文范文相关的免费优秀学术论文范文资料,为你的论文写作提供参考。

环境传播和国家环保形象:建构主义视角的解读

当今世界,形象和声誉已成为国家战略资本的重要组成部分,因为国际社会往往依赖一国的国家形象来预测他们的未来行为.随着全球环境危机日益严峻,环境问题已经成为世界舆论战的重要战场,成为国际社会争夺话语权力和利益博弈的“政治牌”和“外交牌”.①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的代表,在经济增长取得举世瞩目成就的同时也面临着严峻的环境问题,成为国际社会的重点关注对象.在这一背景下,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抛出“中国环境威胁论”,在国际舆论场塑造“环境污染严重”“要发展不要环境”和“不负责任”的负面中国形象.同时,全球环境危机所引发的国际社会对环境问题的强烈关注也加速了“中国环境威胁论”的传播.“中国环境威胁论”使中国国家形象蒙上阴影,给中国在参与全球环境治理、争取国际社会尊重和理解等方面都造成了极大压力.如何面对这种被政治话语放大了的环境忧思,是我们对外战略中难以回避的重大问题.当前的现实困境是,生态环境的改善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那么在生态环境彻底好转之前有无可能减轻环境问题对中国形象的破坏性影响?在国际舆论场中,中国环境传播的突破口和着力点在哪里?学者理应对这种现实困境和理论需求做出回应.

一、国家环保形象的定义

随着环境问题成为国际社会博弈的重要领域和对外战略中的重要议题,本文提出“国家环保形象”这一概念,并尝试以建构主义的方法论来解释和定义它,一是为了突显环境问题日益重要的地位,从而形成更完整的国家形象概念;二是为了在建构主义视域下探寻环境传播与国家形象的关系,以期为国际环境传播找到突破口.

随着环境问题的全球化,一些学者开始关注中国环境问题在国际舆论场上的呈现.但目前为止还没有学者对“环境形象”这一概念进行界定,也没有对其内涵展开阐述,而且在这些论文中,“环境形象”与“环保形象”的提法经常互换使用.由于“环境”一词的含义比较宽泛,既可指生态环境,也可指经济、政治环境等,为免歧义,本文采用“环保形象”这一提法,并尝试以建构主义国家形象观来定义它.

建构主义认为国家形象具有建构性,是通过主体间互动而建构形成的,因而不同的国际体系结构会建构同一国家的不同国家形象,这就给国家提供了建构形象的可能性与可行性.因此,本文将“国家环保形象”定义为:在国际体系中一国与他国或国家集团的交往互动中,使得他国或国家集团及其公众形成的关于该国的自然生态环境、政府环保能力、民众环保意识、环保文化和环保习惯等的整体认知和共享观念.

二、国家环保形象的维度

具体来看,国家环保形象可以分为:自然生态形象、政府环保形象、国民环保形象等三个重要维度.

1.自然生态形象.自然生态形象是指一个国家的自然生态和生活环境在国际舆论中呈现的状态.过去几十年来,中国经济发展取得长足进步的同时,生态环境也付出巨大代价.公众最为关注的大气、水、土壤污染状况尤其堪忧.许多环境问题不仅涉及一国、一地区的安全,而且危及周边甚至全球的安全.西方主流媒体以及日本、韩国等国媒体加大了对我国环境议题的报道力度,向全球呈现了一张环境污染的中国侧面像.②我国还处在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中,较长时期内都会持续地存在生态环境保护的压力,这给我国环境治理和自然生态形象改善带来了严峻挑战.

2.政府环保形象.政府形象是国家形象的第一来源,甚至有时国际公众眼中的国家形象直接就是政府形象.政府环保形象是一国和地方政府的环境政策、措施、能力及环境外交活动在国际社会中产生的影响和获得的基本评价,包括国际公众对一国政府在环境问题上的立场、环保政策、应对环境事件的能力、环境外交行动等多方面因素的认知总和.

3.国民环保形象.包括国际社会对一国国民秉持的生态文化、环保意识和环保习惯等的认知和评价.生态文化是一种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生存方式和社会形态,是人类文化发展的新阶段.构建生态文化的根本是良好的环保习惯,而培养环保习惯的核心是塑造国民的生态环保意识,这三者之间是相辅相成的关系.

三、启示与建议

本文以建构主义方法论来定义“环保形象”这一概念,强调环保形象的多向性、动态性和建构性,强调国家形象是国际行为体之间互动的产物,是本国与他国之间的信息博弈的结果.也就是说,物质力量虽然重要,但是只有通过主体间交往形成的共享观念和身份认同关系才能产生意义.这种建构主义的环保形象概念强调交往互动、观念、文化等的建构意义,为应对“中国环境威胁论”提供了新的思路.

从本文对“国家环保形象”的定义可以看到,在“环保形象”的几个维度中,由于我国的环境问题是现实存在的,自然生态形象的改善之路是漫长的;但是,在尊重自然规律、制定正确的环境战略逐步改善自然生态的同时,我们在国际环境传播和修复国家环保形象方面并不是无所作为,无从下手.国际环境传播的重点和突破口是政府环保形象和国民环保形象,在这两个维度上,媒体、外交、文化交流等都有很大的发挥空间.

1.加强对媒体建构国家环保形象的研究

在大众媒体广泛介入的国际传播时代,国家间的交往互动和国家形象的建构更多的是在大众媒介的参与下、以大众媒介为中介来完成的.系统地探讨中国和西方主流媒体对中国环保形象的建构,考察“自我”形象与“他者”形象之间的相互关系,可以为我国的环境传播、环境外交与国家环保形象改善提供理论支撑与借鉴意义.

本文通过对“知网”1990年以来的文献进行“环境传播”“国家形象”“媒体”三大类的多个相关/相近关键词的跨库组合检索,并对检索到的论文进行再分析后,发现关于环保形象的媒体建构的论文只有31篇,而且都是出现在2005年以后.其中主要观点有:郭小平(2010)对《纽约时报》涉华气候变化报道的历时性研究指出,西方媒体“刻板印象”式的媒体建构,塑造了只要发展不要环境的中国环保形象③;邓建国(2010)提出美国媒体报道中国环境问题时有夸大污染程度、将复杂的环境议题简单化等现象;④陈俊、王蕾(2013)通过批评性话语分析,认为《纽约时报》等西方媒体对中国环境的报道明显体现了媒体的意识形态和权力的关系.⑤

总体上看,当前有关媒体对环保形象建构的论文比较分散,零星的论文往往浅尝辄止,停留于数据的简单统计分析和现象描述,鲜有系统而深入的理论归纳和升华;涉华媒介研究选取的样本类别较窄,且探究因果关系的实证研究很少;缺乏对中西方媒体建构环保形象的比较研究.另外,随着新媒体浪潮的发展,国际环境传播主战场已经向新媒体平台转移,但是当前的环保形象研究极少涉及新媒体语境.因此,我们亟需调整理论范式和研究方法,对环保形象建构展开系统化的深入研究,跨越地缘政治和语言的界限去长期追踪相关问题,理论视野也需要进一步拓展.

2.转换国际环境传播的话语和演绎途径

当前国际社会存在着对我国环境政策和现状的一些误读,除去意识形态上的分歧和国家利益矛盾等因素外,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在于我国的环境传播视角多是从“我”出发,政治化倾向明显,没能融入全球话语体系.当前环境传播存在的其他问题如报道片面凸显的立场,公众和 NGO缺位;政策宣传多,生动鲜活事例少;信源多元化不足;报道格局和视野狭窄等⑥也都与此相关.因此,重要的是转换国际环境传播的话语体系,更新环境传播的报道重点和演绎途径.环境传播话语的转换涉及到意识形态、权力话语、文化规制、语言哲学等宏阔的范畴.在这个转变中,我们尤其需要重视全球环境主义和全球环境正义等新话语.

随着全球化不断增加的资源和商品国际贸易、生产和环境成本转移,对于第三世界的景观、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施加了额外的压力,甚至让欠发达国家成为发达国家环境废弃物的倾销地.⑦同时,在环境问题上,本国和跨国公众的关注点在集合并且交互影响,曾经的局部问题现在可能导致全球风险.在这样的背景下,出现了全球环境主义话语、消费主义与生态危机、环境营销与社会动员、跨国公司洗绿行为、国际环保非政府组织对抗运动等新课题,特别是全球环境正义的话题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关注.对环境正义议题的媒体建构不仅关注饱经环境灾害的第三世界人民,警示发达国家的环境责任,追踪并声讨跨国企业的生态破坏行动,同时也探讨着主流环境运动和环境正义运动合作的可能性.⑧这些正是我国环境传播修复与改善国家形象、阐明“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发出自己声音的重点领域.未来我们的国际环境传播焦点应放在全球经济地位不平衡背景下我们怎样才能准确地定义环境问题、如何建构和传播公共环境参与运动、如何推动国际环境主义和可持续性概念的良性推进、如何思考在日益突显的跨国公共领域中的环境争论和协商谈判等一系列更广泛的议题上.

3.国家环保建设实践与环境外交结合

所谓环境外交是指国际关系行为体(主要指国家)运用谈判、交涉等外交方式处理和调整环境领域国际关系的一切活动,是形成国际共有知识的重要领域.建构主义认为国家形象的塑造作为一种集体观念建构的结果,是以共有知识即行为体在一个特定社会环境有的和相互关联的知识和理解为纽带.因此,我国的环保主义的国家建设实践必须与环境外交相结合,才有可能改善国际社会对我国环保形象特别是政府环保形象的认知与评价.

面对“中国环境威胁论”,我们亟需开展积极的环境外交,将环境外交明确置于中国外交中的战略地位,以便更有效地整合国家外交和环境相关部门的资源,从而增加国际社会对于中国环境努力的共有知识.比如,由被动回应转化为积极合作,以主动的姿态参与环境问题的合作、协商;努力推动国际社会关于环境保护指标达成共识;共同承担环境治理的责任,展现中国积极参与全球治理、引领绿色发展、带动产业转型的愿望与行动等.

4.环保文化认同与公共外交融合

传统文化形成了一个民族的文化生命与文化特质,也是国际交流与对话的思想源泉.中国传统文化中有许多尊重自然、尊重生命、强调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生态环保思想.比如儒家的“仁”,道家的“无为”“顺天”,佛家的“慈悲”等.⑨这些思想为我们构建中国特色的环保文化、提升国民环保形象、参与国际环保对话奠定了深厚的文化基础.

当前我国的传统文化特别是环保思想的世界表达还很不理想,只是停留在表面,或者很生硬或者局限于的渠道.随着非政府组织和社交媒体的发展,由政府主导、面向社会公众,强调双向对话的公共外交应当在环保形象传播中承担起越来越重大的角色.面对日益严峻的全球生态危机,从文化入手,进一步挖掘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环保思想及环保智慧的当代价值,以公共外交的方式渗透给全球公众,既能提升社会组织和民众的环保意识和主动性,提升国民环保形象,又能以中国传统环保文化的柔韧与力量,向全球公众传达这样的信息:中国历史中,环境保护与自然和谐是主流,环境破坏只是经济发展的短期阵痛,中国将以悠久的环保文化来涵养与提升国民的环保素养,为全球可持续发展做出重要的贡献.

综上所述,从建构主义的视角来看,国家环保形象的形成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首先,国家环保形象不仅仅来自国家生态现实和国内主体的设定,它是处于国际体系中的国家与其他国际行为体互相建构的结果,是通过与他国长期而持续的交往互动形成的国际社会的共有知识;其次,国家环保形象的传播与塑造不是孤立的、静态的、固定的,而是与政府(国家)、国民、媒体、对象国之间存在着相互交错和交织的关系,这些因素相互影响,成为影响国家环保形象建构的重要变量.可以预见,随着全球环境危机的加剧,接下来中国将要面临更复杂的“中国环境威胁论”的舆论压力.在此国际大背景下,我们如何厘清环境传播与国家形象的关系,如何赢得国际社会的理解和尊重,实现“负责任的大国”的国家形象目标,为我国的环境保护和现代化建设争取有利条件,这是中国国际传播与全球外交面临的新任务与新挑战.因此,环境传播与国家环保形象这一新课题需要被进一步深入地探讨、阐释与积累,引入更多的可能性.

(此文系作者主持的国家社科基金课题“新媒体语境下的环境传播与国家形象研究”研究成果之一,项目编号:15BXW076)

建构主义论文范文结:

大学硕士与本科建构主义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相关优秀学术职称论文参考文献资料下载,关于免费教你怎么写建构主义方面论文范文。

1、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论文

2、马克思主义投稿

3、马克思主义论文

4、马克思主义杂志

5、马克思主义哲学论文

6、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