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保护类专科毕业论文范文 跟软法视野下广西少数民族生态保护习俗概述有关论文范文素材

关于免费生态保护论文范文在这里免费下载与阅读,为您的生态保护相关论文写作提供资料。

软法视野下广西少数民族生态保护习俗概述

习俗,主要是指在一定时间或区域所形成的习惯或风俗.习俗最大的特点就是“群起而学,靡然成风”,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习俗来源于生活,对民众的生活有一定的影响和约束.这些习俗中既有科学合理的习俗,也有不科学、不合理的习俗.在广西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存在大量科学而有效的生态保护习俗,是少数民族人民为了生存发展通过生产和生活活动总结传承下来的风俗习惯,对少数民族聚居地区的生态保护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少数民族生态保护习俗具有软法的功能和作用.作为生态保护软法体系之一的生态保护习俗,因其制定及内容上更富有生活性和灵活性,依靠民众对规则的认同和尊重,自愿约束自己的行为,在软法体系中不仅量大且实施效果比较好的一种形式.

一、广西少数民族生态保护习俗研究意义

(一)推动环境法治体系的完善

针对少数民族生态保护习俗特殊领域的研究,在国内学界研究得比较少,也无法从国外成果中获得有效借鉴.因此,文章以广西民族自治区域展开专项研究,可谓是一次全新的探索.通过全面考察,整合区内各少数民族在生态保护中所形成的各种习俗,发挥少数民族生态保护习俗的效用,优化资源配置.同时丰富了国内环境法领域中关于软法应用的理论内容,设计出一窭内外兼顾、软硬兼施的环境软法和硬法的合作机制,适应当前区内环境治理的新要求,实现公共管理模式的转变,推动环境法治体系的完善.为环境法学注入新的生命和力量,也为将来开展类似的地域性研究提供参考和依据.

(二)有效地推进广西生态保护,实现国家安定和民族团结

广西地势情况复杂,地质条件特殊,物种繁多,仅靠遵守我国为数不多的几部环境硬法,无法实现全面、细致、到位的环境保护;同时,广西属于民族自治区域,是少数民族聚居地,在立法和执法方面有其特殊性,呈现出自治特点和地域特色,这就更大地凸显了硬法的不足.由于广西各少数民族具有不同的语言、文化、习俗,想要做好环境保护工作,并维护民族团结、地区稳定,需要积极地沟通协商,更多地使用引导和激励的手段,走向开放、动态和多元的治理,使传统管制模式向自我协商的管理模式转变,让公众广泛参与进来.因此,对广西少数民族生态保护习俗展开研究,发挥少数民族生态保护习俗在环境法领域、少数民族自治区域所具有的巨大优势,培育少数民族良好的生态保护习俗,有效保护广西生态环境,促进环境法治目标的全面实现,在推动西部大开发的同时实现可持续发展.对少数民族生态保护习俗研究,有效地推进厂西生态保护,实现经济与环境和谐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保证民族团结和国家安定.

二、国内关于少数民族生态保护习俗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

(一)国内关于少数民族生态保护习俗研究现状

关于少数民族生态保护习俗的研究,虽然还是个比较勃的题目,但国内外已形成了一定的研究成果.例如在理论上,张桥贵认为,少数民族通过宗教祭祀的封神山、神树习俗,保障当地的生态平衡.何星亮认为,我国少数民族在传统生产方式、传统制度和宗教信仰等方面养成内容丰富的生态保护习俗,将林木分为禁伐区和可伐区,耕种与休闲轮流交替,尊重动物的生命,保护动物界的生态平衡,控制人口密度和性别,保证环境资源的平衡和可持续发展.袁翔珠认为,在长期的生产、生活中,中国西南亚热带岩溶地区的少数民族逐渐形成了一些有益于自然环境的保护森林资源习惯、保护土地资源习惯、保护水资源习惯、保护野生动植物资源习惯和控制人口习惯,并由此孕育出了一整套保护生态良好的习俗.韦新祺等从保护生态作用角度对广西少数民族生态保护习俗分析,广西少数民族通过‘护山节’、‘拜树节’等习俗,形成崇敬自然、尊重自然、爱护自然的这种朴素的环境意识,保持本地区生态平衡和发展发挥积极的作用.这堂理论和实践上的成果都为我们进一步探究和应用软法视野下的广西少数民族生态保护习俗研究打下了基础.然而这些远远不够,要发展和完善广西少数民族生态软法体系仍然长路漫漫.

(二)国内关于少数民族生态保护习俗研究发展趋势

作为社会关系的调节器之一的法,对轻重、难易程度不同的社会关系选择强弱有别的规范进行调整,有效地利用国家强制的法治资源,维护法律之治的正当性.建设法治国家,特别是现代法治,既要依靠国家法律的强制性预防和惩治违法行为,也要倚重软法之治,寻求更多协商、可以运用更少强制、能够实现更高自由.事实上,伴随着公共治理的崛起,法正在从传统的单一的硬法结构朝着软硬并重、刚柔相济的混合法模式转变,软法与硬法正在发展成为现代法的两种基本表现形式.目前从软法角度对生态保护习俗的研究在国内外都有一些学术成果,但相当笼统和分散,尤其是国内,软法作为一个舶来品新事物,研究才刚刚起步,远远未形成一个完整的理论体系.特别是针对少数民族生态保护习俗这一特殊领域的研究,在国内学界的研究成果零散、不成体系,也无法从国外成果中获得有效借鉴.在此背景下,针对广西少数民族生态保护习俗与软法应用的专项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三、广西少数民族生态保护习俗的表现形式

广西有11个世居少数民族,在生产和生活中他们形成许多习惯,并通过一定方式表现出来,成为人人了解和遵守的习俗.这些少数民族生态保护习俗主要通过如下方式表现出来的:

(一)生产中形成的生态保护习俗

广西少数民族主要聚居于山区,且多为喀斯特地形,大多为贫困地区,生存环境较为恶劣,独特的生存空间和自然地理特性促使广西少数民族在生产过程中形成了与自然和谐相处,互利共生的生态保护习俗.如本次调研发现,龙胜各族自治县、融水苗族自治县的少数民族有在水稻稻田放养鸭子和鱼的习惯.这两个县地理上属于山多地少的地区,为了最大利用自然资源,这里的少数民族人民在生产过程中总结出一套资源循环利用的生态种养殖方法,在稻田放养鸭子和鱼,鸭子和鱼以稻田里的禾花、昆虫、浮游生物、底栖动物等为食物,为水稻除虫害.同时鸭子和鱼排出的粪便又成为水稻所需的养料,水稻、鸭子、鱼皆可获得丰收,以有限的自然资源为人类提供丰富的食物.

(二)生活中形成的生态保护习俗

广西少数民族的生活习俗中有许多禁忌或祭祀活动体现着本民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风俗习惯.这些习俗通常带有浓厚的宗教色彩,而这种敬畏自然的理念及行为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和恢复发挥着重要作用.的生态保护习俗有多种类型,包括祭拜天地、植物、动物、山水等.少数民族人民以天地、植物、动物、山水为图腾,通过祭拜天地、植物、动物、山水的活动,减少或杜绝丁村民滥砍林木、滥捕有益动物和乱采沙石的现象,客观上起到保护自然环境的作用.如隆林的“护山节…‘拜树节”.

四、广西少数民族生态保护习俗传承与法律保护

通过对广西少数民族聚居地的生态保护习俗进行研究,了解广西少数民族生态保护习俗的发展历程及其对当地生态保护的积极作用.因此,为有效保护和传承广西少数民族生态保护习俗,应加强广西少数民族生态保护习俗传承能力和法律保护.

(一)加强少数民族生态保护习俗的传承

少数民族生态保护习俗是少数民族人民在生产、生活中为生存发展而总结出的生态保护习俗,契合了环境保护理念和行动,对当地生态环境的持续发展发挥重要的作用.本次对广西区内少数民族的生态保护习俗评价、环保意识、环保信息获取渠道和环保行为等信息进行了调查.调查结果显示:首先,调查对象对当地少数民族生态保护习俗评价普遍较高,但有些年轻人往往把少数民族习俗当成封建迷信而予以抛弃,导致一些少数民族生态保护习俗逐渐流失.其次,当地居民的环保行为实施频率并不高,需要政府及相关部门加强对公众环境保护意识的培育.再次政府部门对一些比较好的少数民族生态保护习俗缺乏宣传引导(如讲座、宣讲等).因此,各级政府或社会相关机构对少教民族生态保护习俗应该大力宣传,尊重少数民族的生态保护习俗,从政府层面给予少数民族生态保护习俗的肯定和支持.同时在保护少数民族习俗中融人生态保护内容,设立专项资金,或者多渠道筹资,鼓励企业和社会团体加入到少数民族生态保护习俗的保护工作中来,使少数民族生态保护习俗得以传承和发扬光大,成为政府部门生态保护措施的重要补充,促进当地经济与环境保护协调发展.

(二)加大对少数民族生态习俗的法律保护力度

少数民族生态保护习俗是少数民族人民在生产和生活中形成的,有着较好的群众基础,制定程序和实施方式灵活多样,能及时弥补硬法创制方式严格和内容单一的缺陷.这些生态保护习俗在一定程度上对调控生态环境起到很好的积极促进作用,成为生态保护法律体系的重要补充.本次研究发现:有较大比例的广西少数民族还保留着传统的生态保护习俗,如祭拜天地、山水、动物、植物等.他们对生态保护的重视实属难能可贵.但其对生态保护能力有限,缺乏地方性法规或政策的保护,极大地阻碍了少数民族生态保护习俗的传承和发展.因此,立法机关在制定有关本地生态环境保护的地方性法规和政策时,可借鉴当地少数民族保护生态的传统习俗,为相关法规、条例等法律性文件的制走提供参照依据,从法规政策上肯定少数民族生态保护习俗的正当性,促进当地生态环境保护和改善.同时政府还应当建立生态保护奖励和补偿机制,不仅要对少数民族生态保护习俗给予制度上保障,还应对所在地居民给予经济和物质的支持,以便更有效地调动少数民族人民参与生态保护的积极性,维护和提高生态保护的成效.

广西少数民族聚居地区生态环境十分脆弱,且人口的不断增加和自然资源过度开发,导致其自然资源的枯竭或生态环境恶化,严重危及当地生态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倡导少数民族生态保护习俗,加强对少数民族群众环境保护意识的培育,尊重少数民族生态保护习俗,提供法规政策的支持,建立良好的奖励补偿机制,这才是在保证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的前提下船陕发展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建设,提高少数民族地区人民的生活水平的良策.

参考文献

[1]潘伟,杨蓉卉,吴艳.软法视野下广西少数民族生态乡规民约研究[I].广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8(04):105.

[2]张桥贵.少数民族自然崇拜与生态保护U].生态经济,2000(07).

[3]何星亮.我国少数民族生态保护传统内容丰富田.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8 (10).

[4]袁翔珠.石缝中的生态法文明:申国西南亚热带岩溶地区少数民族生态保护习惯研究[M].北京:中国法制出版社,2010.

[5]韦新祺,李图仁.略论广西少数民族传统风俗对社会发展的影响田.广西师院学报,2001(03):105-108.

[6]张唯一.云南少数民族风俗习惯中的环境保护卟法制与社会,2011(02):200.

[7]末知.云南少数民族传统文化与生态环境的保护[DB/OL] http://www.chinaenvlronment.com/news/ghjh/index.aspx?t等于News_l&m等于,0,1,82,2018 -9 -16,中国环保网.

[8]邓红毅.浅谈对我国少数民族风俗习惯的法律保护[J].金田,2012(09):175

[9]周克勤.民族风俗习惯对生态环境保护的法理思考——以贵州省从江县岜沙苗.原生态民族文化学刊,2014(06):66-70.

[10]孙忠霖.西部生态环境保护建设中的民族区域自治权利研究卟前沿,2002(12):95-99.

基金项目:文章为广西高校科学研究项目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ky2015yb372.

作者简介:李连博(19 64-),女,广西博白人,广西学院教授,研究方向:法学;潘越(1993-),男,广西桂平人,毕业于Kristianstad University,研究方向:环境科学.

生态保护论文范文结:

关于生态保护方面的的相关大学硕士和相关本科毕业论文以及相关生态保护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写作参考文献资料下载。

1、保护生态环境论文

2、生态环境保护论文

3、生态环境的保护论文

4、关于环境保护的论文

5、生态经济论文

6、生态环境保护论文3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