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心理学研究类毕业论文题目范文 与从犯罪心理学看儿童早期心理抚养方面毕业论文格式模板范文

本论文是一篇免费优秀的关于心理学研究论文范文资料,可用于相关论文写作参考。

从犯罪心理学看儿童早期心理抚养

现在越来越多的家庭开始关注儿童的早期抚养问题.中国有句老话叫做“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联合国儿童基金会指出:全球儿童早期发展日益受到关注,大约5%的中低收入国家出台了多部门的幼儿发展政策.

儿童早期抚养方式影响大脑功能

父母或看护者的早期养护和良好互动,可以快速启动大脑发育,赋予其终身学习的“金钥匙”.孩子在一周岁之前得到的养育或关爱会对大脑功能产生终生的影响,甚至会影响后代.幼儿行为也是成年人行为的预测因子.所以,我们要更多地了解早期护理、社会化和纪律对行为的影响.

儿童在三岁之前尤其关键,因为这是一个大脑快速发展和学习的时期.早期发育的新证据,特别是来自神经科学和表观遗传学的证据表明,儿童在生命初期对环境影响非常敏感.与照顾者建立安全的依恋关系可以帮助孩子在逆境面前培养复原力.人类大脑在后和2?3岁之间的发展速度比生命中的任何时候都要快.在幼儿时期,儿童的大脑每秒建立700?1000个神经连接.这是最容易对干预措施作出反应的时候,既是一个巨大的机遇期,也是一个脆弱的时期.母亲较低的受教育程度、儿童遭受的身体、极端的贫困增加了儿童遭受其他严重困难的可能性,如家庭压力、被和忽视、食品不安全、营养不良、暴力等,而在资源有限的社区,暴力往往更为严重.他们成年后,约有大约四分之一的人平均收入较低,缺乏认知资本,更严重的是心理缺陷,尤其是人格缺陷导致他们对社会的危害.

对社会危害最大的犯罪是未成年人违法、严重暴力犯罪、职务犯罪.比如之前上海小学案件,这种灾难对任何一个家庭都是灭顶的,所以严重暴力犯罪对社会的危害非常大.职务犯罪不见,但是对国家的经济造成的危害非常大,破坏了国家很多的经济运行规则.这三类犯罪看似差别很大,实际有很多问题都跟早年有关,包括职务犯罪.

我们一直在关注一个问题,怎么减少犯罪数量.20世纪80年展了严厉打击各种犯罪的活动,结果发现严打背景下犯罪率并没有下降.第一次严打是吊销城市户口,把罪犯送到边缘地区,不得返回城市.在那种处置方式下,犯罪率仍然是2?3倍地上升.这是为什么呢?最后发现:少数人制造了多数案件.不到10%的人可能会犯90%的案件.这包括两类,一类是突发的,一类是重复犯罪.犯罪人数虽少,但是危害严重,尤其是重复犯罪,危害很大.我们还发现,犯罪年龄越早,重犯率越高.调查显示:10?19岁是发生初次违法行为的高发年龄段,其中7?10岁的少年重犯罪率为38.5%,11?14岁少年重犯罪率为24.7%, 15?18岁少年重犯率为11.3%.可以看出,随着年龄的增长,它的重犯率是相对降低的.英国一项调查表明:14岁是旷学的高峰期,15岁是违法和吸食的高峰期,16岁是吸毒的高峰期;犯罪的高峰年龄是男性16岁、女性21岁;10?17岁的占已查明罪犯的25%,14?15岁的占14%.专家估计,青少年的每一次犯罪成本平均超过2500英镑.违法心理的关键期12.2岁, 是出现不良行为的平均起点;13?14岁是出现不良行为的高频期;16.2岁是进入少年刑事司法的年龄.所以很多人认为,预防犯罪更要抓青春期.校园暴力的发生实际都是在这个年龄点.12岁之后恰恰是青春期,也就是性发育期.研究发现,问题显现在青春期,而实际心理形成是在此之前.

早期亲自抚养关乎孩子的未来

我们可以把犯罪的心理背景大致分为三类.一类是生而不养,尤其是贫困地区.比如西南一些地方,父母外出打工,孩子丢在老家.比如近几年贵州发生过的几起四五个孩子自杀的事件,都属留守儿童.第二类是养而不教.父母出去发展事业,结果钱挣到了,却耽误了对孩子的教养.第三类是教而不当,宠溺.

生而不养、养而不教,主要集中在留守儿童和隔代抚养这两类人群上.研究发现,很多犯罪的人,一类是属于人格问题,一类是属于心结问题.在人格问题当中,少数人决定多数案件.这又可以分出三类:一类是反社会人格,一类是犯罪人格,第三类是缺陷人格.

反社会人格是属于医学的一个领域,可能跟人的额叶有关,额叶主要负责情感.反社会人格的核心特征叫做“喂不熟”,高级动物都有情感,而且情感跟“ 养”有关,只要你“ 养”就有情感.比如狗,你只要养它它就不咬你,但是会咬别人.如果“养”都养不出情感,这就是反社会人格的核心特征,你无法用情感去牵制它.

第二类是犯罪人格,其最重要的特点是它的生活基本是犯罪化的过程.比如从小没有父母,自我生存.孩子在早年自我生存时多艰难,所以只能不择手段,流浪、偷窃,跟人打架.这个过程中被抓(少年教养),但是放出来以后还会接着继续犯罪.当有了十年以上的犯罪历史后,就会形成犯罪人格.

早期我们认为人基本的满足就是吃饱喝足,上不上学另当别论;问题是到了20岁以后,他们有了性需求,却没有条件娶妻,去组建家庭.于是为了性满足,他们只要看到孤身的女人在偏僻的场所就会找机会实施.这种犯罪和盗抢不一样,本身没有什么背景,最简单的处理方法就是把人杀死,所以盗抢奸杀全结合在了一起.这就是犯罪人格.这种人不到10%,但危害极大.

第三类是缺陷人格,来自正常的家庭,但是抚养方式不当.显现背景是青春期,但是真正对其影响的是早年.犯罪人格是由于情感抚养不到位,而缺陷人格是由于情感抚养到位了,但性格出现了问题.所以我提出了“ 情感抚养”的概念.人的犯罪是由于早年的缺失,其中最重要的缺失是情感的缺失.这就涉及心理学一个著名的实验——“感觉剥夺”.1954年,加拿大学者D.O.Hebb,W.H.Bexton进行了一个心理实验.他们让被试者进入一个专设的与外界完全隔离的房间,躺在一张舒适的床上,蒙上双眼,堵上双耳,戴上手套,除吃喝外,可睡觉或胡思乱想,结果所有的被试者都不能待上一周,给再高的报酬也不能忍受.这一实验说明,人活着并非是为了吃饱喝足,他们还需要外部的感觉、知觉、活动、接触和在此基础上发生的所有心理活动.在生命的初期,在半岁或者一岁之内就是这个状态.

最好的抚养是情感抚养

心理抚养可以概括为四个阶段.在心理发展的路径当中,0?3岁首先是情感抚养.我们发现人作为自然界中最高级的动物,在生命的初期恰恰是最笨的.低等动物在出生的时候完全可以自立,自我解决生存问题.蟑螂生下来就满屋跑,狼、猫、小狗生下来就会靠嗅觉自己移动去寻找奶头.而人类生下来完全是无能无助的,需要人照顾.此时外界的“呼吁”非常重要,这个“呼吁”就是抚养.抚养决定人性,人出生后所有需求都是自然属性,而这个属性满足一定是通过哭喊呼唤另外一个人,由这个人来解除你的痛苦,所以“ 这个人”是你快乐的来源.一岁之内都在这样的呼喊过程中,抚养也就决定了很多心理起点.

比如把小孩放在胳膊肘中,孩子的脖子是软的,要托着它.只要你放在胳膊肘上,抚养人就会把自己的气息传递给孩子,动物对外界的辨别力靠的是嗅觉,孩子从4个月就有辨别能力,闭着眼睛就知道来者是不是自己熟悉的那个人,如果这个人时刻在他呼喊时出现,这个孩子的身心都是放松的、信任的.所以说“怀孩子十个月,不如养他十个月”.听邻居的孩子哭一天,就知道妈妈上班了或者抚养人换了.

人的神经系统包括周围和中枢,周围系统除了躯体之外更重要的是内脏的自主神经系统,而自主神经系统恰恰是弗洛伊德对意识的解析,早期的记忆对成人的影响是很大的.孩子饿了渴了、胀气了、尿湿了,他都会哭喊,此时大人过来解除他的痛苦,身心放松,他会记住这个过程.如果孩子哭喊许久无人过问,孩子长大后脾气就会很坏.因为当他痛苦过度后,他可能会睡着,但醒来后神经系统是有记忆的.这种记忆就是早年的记忆.成年后只要看到一个事儿、听到一句话让他心里不舒服,他就会立刻火冒三丈,就会爆发.

在抚养过程当中还有情感.比如月嫂或者幼儿园的阿姨给孩子换尿布一定是机械化的,拿一个尿布过来,换完就走了.可是妈妈和奶奶因为有情感的因素,换尿布时会说“ 宝宝,你怎么啦”“宝宝你怎么拉这么多啊”.这个过程宝宝是能听到的,这样的孩子跟幼儿园的孩子是不同的,家庭抚养的孩子会更喜欢人过来.孩子哭喊时,来的人多少也是不一样的,有的家庭就妈妈一个人,妈妈跟他说会儿话.有的家庭孩子一哭喊,爸爸妈妈、爷爷奶奶都过来了.孩子床边只要有两个以上的人,大人之间就有丰富的对话,孩子听得多了也会受到影响,并在孩子大些时候显现出来.如家里来了人,他会大大方方地跟人交流.相反如果孩子羞涩胆小,不敢与人交流,这就说明他身边的抚养人只有一个.所以孩子的言语发育跟早年的抚养方式密切相关.3?6岁性格培养得好,可以减少缺陷人格.

研究青少年犯罪发现,很多犯罪青少年都是学习有困难的,逃学是他们犯罪的起点.12岁就逃学,问他为什么,他们说坐在那儿听不懂,不想坐了,就想玩.此时需要先给他们讲一些法律知识,问他们喜欢干什么.如果喜欢车可以去学修车,如果喜欢吃可以去学做饭,给他生存的技能.智力能力是大部分孩子的问题,当孩子出现学习障碍时,这类孩子如何评估、发展他特殊的价值,非常重要.

可见,心理抚养是贯穿人的成长一生的过程.心理抚养不仅仅是指家庭、亲人的抚养,也包括在教育过程中老师的“ 抚养”.“ 抚”,主要是在孩子不能动的情况下、孩子自理能力非常弱的情况下去“ 抚”,3?6岁是性格的培养,6岁之后是教育.所以6岁之前是养育,6岁之后是教育.养的过程一个是“ 抚”,一个是“ 养”.父母亲自抚养,孩子会记住父母的声音、气味、相貌,也才有教育他的心理资格.很多父母在孩子青春期时对孩子失去控制,就是因为早年没有亲自抚养.末代皇帝溥仪四岁登基,后来他做事很多人拿他没办法,只有奶妈能制止他.很多父母非常优秀,但是没有亲自抚养孩子,对孩子就失去了心理控制力.养孩子非常辛苦,但你付出了,才有教育他的资本;如果你没有付出,孩子青春期的时候就会很叛逆,而父母也完全没办法.人是自然界最高级的动物,孙悟空没法儿控制,就被套上了一个紧箍咒,这个紧箍咒对人来说就是情感,让人跟人之间在情感上发生牵制和控制.情感是养出来的,虽然人有情感力,但是父母不亲自对孩子进行养育的话这个控制力就不在你手上.所以不管父母有多忙,有多大的雄心壮志,都要对孩子亲自抚养.

心理学研究论文范文结:

关于本文可作为心理学研究方面的大学硕士与本科毕业论文心理学研究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论文写作参考文献下载。

1、管理心理学论文3000字

2、犯罪心理学论文3000字

3、设计心理学论文

4、设计心理学论文3000字

5、大学心理学论文

6、社会心理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