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查分析相关专升本毕业论文范文 和一带一路峰会期间阿拉伯网站舆情调查分析以三家主流阿拉伯网站为例类论文参考文献范文

这是一篇与调查分析论文范文相关的免费优秀学术论文范文资料,为你的论文写作提供参考。

一带一路峰会期间阿拉伯网站舆情调查分析以三家主流阿拉伯网站为例

从丝绸之路开始的中阿友好交往绵延两千多年,中国与阿拉伯国家无论是历史上还是现在都保持着这种固有的美好友谊.阿拉伯国家是共建“一带一路”的重要伙伴,埃及、叙利亚、约旦、黎巴嫩、巴勒斯坦、沙特阿拉伯、也门、阿曼、阿联酋、卡塔尔、科威特、巴林等国家都在“一带一路”沿线上.始于2011年的“阿拉伯之春”不仅对涉及的阿拉伯国家造成了深深的伤害,而且严重影响了阿拉伯国家经济社会的发展脚步.“一带一路”倡议则为这一地区恢复基础设施建设和社会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媒体作为反映国家和民众态度的“风向标”,对于了解沿线国家态度、需求、观点、建议非常重要.通过了解和掌握对方的媒体舆论走向,有助于设计更有针对性、更有效的对外传播手段,从而改善信息不对等的状况,加强中阿之间的信息交流,塑造良好的“一带一路”舆论氛围和中国国家形象.

一、调查结果综述

本文着重对4月14日至5月20日,北京主办“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前后一个月的时间三家主流阿拉伯网站(卡塔尔半岛电视台网站、埃及《祖国报》网站、阿联酋《海湾报》网站)相关报道舆情进行调查分析,以期了解阿拉伯媒体在峰会关键节点期间对于“一带一路”的态度及观点.

在调查统计中,本文将报道分类为四个视角:支持与肯定视角、理性评价与分析视角、观望与保留态度视角、质疑与否定视角.共检索到相关报道90篇,支持与肯定视角30篇(33%)、理性评价与分析视角46篇(51%)、观望与保留态度视角4篇(5%)、质疑与否定视角10篇(11%).报道内容主要涉及:论坛的常规新闻类报道、相关人物访谈、专家解读、“一带一路”与本国涉及的合作项目等.

二、卡塔尔半岛电视台网站报道情况

卡塔尔半岛电视台网站在调查期间共关注到相关报道20篇,其中援引境外媒体的消息,特别是路透社消息较多,视角总体上为客观、理性,但是西方式的怀疑和质疑的文章报道明显多于其他两个网站,而学者专栏文章则多为支持或理性评价分析视角.在20篇“一带一路”相关报道中,支持与肯定视角5篇(25%)、理性评价与分析视角8篇(40%)、观望与保留态度视角2篇(10%)、质疑与否定视角5篇(25%).

在支持与肯定视角的报道中,主要是积极肯定了中国提出“一带一路”将惠及阿拉伯国家,以及对中国改革开放实现自身发展及走出去参与国际竞争发展模式的认同.例如《中国与阿拉伯事务》中指出:“提出的‘一带一路’可能成为我们的黄金机会,将真正推动阿拉伯国家与中国建立一个更为强大的合作联盟,而且中国的巨额投资将成为这种合作的优势.”《中国的开放与经验》中指出:“中国通过上个世纪七十年代的改革开放,完成了自身的崛起,而中国崛起对于世界非常重要.改革开放是中国历史上的里程碑,让中国真正融入了世界的运行轨迹,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以及国际上具有影响力的政治力量.而中国现在要把这种‘中国模式’推广.”

在理性分析评价视角的报道中,多数为对于新闻事件的客观陈述,报道中国对于“一带一路”的规划愿景,以及近期与沿线相关国家签署的项目合作协议等.在《新丝路:希望和挑战》一文中,报道指出“一带一路”不仅仅是一个经贸合作机制,也是一种文化和文明交流机制,中国的做法相对“温和而安全”.文章还提出希望看到中国之后进一步有所作为,发挥主动和担当,为推动合作发展做出一些贡献.文章同时指出,当前和平依然是影响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随着中国军事领域国际影响力的上升,地区冲突和紧张将对中国提出这一发展计划造成很大影响.《阿拉伯人对“新丝绸之路”的立场》一文将“一带一路”形容为中国“国家外交政策的主要驱动力”,并反映出了阿拉伯各界对“一带一路”并不是西方一样的怀疑论论调,但是也提出可能峰会的效果要低于预期.《“一带一路”新背景下的中阿关系》一文则从阿拉伯人的立场表达了对“一带一路”的关注,以及对于阿拉伯世界在某些领域未能给予明确的响应和回复的失望.文章还提到中国在联合国安理会上对一些国际问题动用否决权,提出对于叙利亚政权的态度也不能被视为“无偏差策略”,在类似叙利亚、巴勒斯坦等敏感问题上,中国的态度很受阿拉伯人民关注.

在持观望态度以及质疑、否定类的报道中,受到西方舆论倾向的影响则较为明显:在转引自《卫报》的一篇文章《中国提出新丝绸之路》中,报道将“一带一路”形容为“新殖民冒险”,只会让地区“负债累累”;文章还指出中国此举具有“英雄主义”倾向,暗示甚至质疑中国已经将其作为“赚钱”的策略,企图用最少的资源取得最高的经济效益,并提高其地缘政治影响力.在《中国倡导全球化再平衡》报道中,提及多个欧洲国家包括德国、爱沙尼亚、法国、希腊、葡萄牙和英国等拒绝参与由中国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中的贸易合作,理由是担心中国市场环境的透明度等问题.《欧洲拒绝中国“一带一路”计划》报道指出,西方外交官也对本次峰会和“一带一路”项目持保留意见,认为这是中国试图提高全球影响力的举措,并表达了对计划的透明度、允许外国公司在项目中的参与程度的关注.报道还称中国拒绝对该峰会的批评,将“一带一路”描述为“对所有人开放,合作共赢,致力于提升幸福感的世纪方案”.在《中国提出“丝绸之路”,以应对发展不平衡》报道中,将“一带一路”形容为“雄心勃勃”的计划,并暗示了俄罗斯与中国在“一带一路”上的共同利益和分歧.《批判看待中国的“一带一路”倡议》一文则指出,中国的政治本身带有一定封闭性和保守性,国内法律也并不健全,而对于“一带一路”的规划说明并不确切,增加了这一计划的不确定性.文章认为,这一计划旨在主动应对国内和国际经济疲软下行的现状,同时树立崛起的中国国际化形象,解决与周边国家正经历的紧张和冲突关系.文章对于中国“口号式”宣传提出了质疑,对这一举措能否取得成功持批判态度.

同时,相关报道中也包含转引国内报道以及国内专家对“一带一路”的解读和看法.

三、埃及《祖国报》网站报道情况

埃及《祖国报》网站报道密集频繁,对“一带一路”表现出热情与关注,态度客观偏肯定,密切重视“一带一路”与埃及的关系.调查统计期间相关报道达49篇之多,其中支持与肯定视角18篇(37%)、理性评价与分析视角27篇(55%)、观望与保留态度视角1篇(2%)、质疑与否定视角3篇(6%).

《祖国报》网站详细报道了高峰论坛前后埃及相关部门关注、参与、出席论坛的细节和看法,对埃及驻华大使、中国驻埃及大使,以及埃及财政部长、贸易和工业部长、投资与国际合作部长等重点人物参会前、参会中都做了相关报道,同时配发了多篇专家解读、评论类专题文章报道.

在支持与肯定视角的报道中,《埃及驻华大使祝贺北京“一带一路”高峰论坛圆满成功》一文,称赞“一带一路”是“由中国政府倡导的以一种独特而和谐方式组织的道路”“增加了中埃关系的深度”,指出“一带一路”所提供的机会,不仅创造了一个多边平台,而且主动建立了一个多层次的机制,有助于消除贸易壁垒,实现设施连接和金融一体化,并促进人民之间的文化交流.《贸易和工业部长将应邀出席北京“一带一路”高峰论坛》报道中提到,埃及认为“一带一路”倡议极具重要性,中国是关系其国家发展最关键的国家之一.《沙夏·纳什尔:埃及“一带一路”论坛中的主要联系人》一文中指出,埃及参与“一带一路”国际论坛,反映了埃中之间长远务实的合作,中国坚定地致力于扩大和加强与论坛所有在场的相关国家的合作,实现共同利益.

在理性分析评价视角的报道中,除了多数报道埃及参会相关情况,还关注了埃及、也门、沙特、土耳其等国家与中国在“一带一路”上的合作项目与意向:如《中国确认愿意协助也门经济建设》《沙特石油公司与中国企业签订合作协议》《中国“一带一路”提供约180万个工作岗位》等.《中国驻埃及大使与总统举行会谈》一文提到,中埃合作主要是在铁路和电力工程两个领域,中国还将参与苏伊士运河项目,中埃合作对于埃及很重要.

在持观望态度以及质疑、否定类的报道中,《廉价融资带来债务令中国的丝绸之路愿景背后的风险日益增加》一文指出,中国通过大型贷款计划以前所未有的成本打造现代丝绸之路,虽然将有助于建立港口,公路和铁路网络等基础设施,但它也可能面临留下一些银行债务的风险.资金问题一向是中国此项计划“显著的挑战”.文章表示了对于提供贷款的两家主要银行机构,以及参与者面临的风险和项目可行性的怀疑.

四、阿联酋《海湾报》网站报道情况

阿联酋《海湾报》网站的报道正面和理性评价居多,很多文章专门加了“编者按”,体现出对“一带一路”论坛的重视.报道主要为新闻类报道,关注中国“一带一路”倡议对阿拉伯世界的影响以及具体和阿联酋的项目合作以及未来规划.调查统计期间相关报道21篇,其中支持与肯定视角7篇(33%)、理性评价与分析视角11篇(52%)、观望与保留态度视角1篇(5%)、质疑与否定视角2篇(10%).

在支持与肯定视角的报道中,《中国带给其他国家的》一文指出,“一带一路”作为一个东方国家提出的倡议,与西方国家惯用的“殖民”方式完全不同……预示着开启一个风格不同的生活新时代.《“一带一路”,中国的伟大规划》中,肯定了中国的国际影响力,以及通过和平发展的方式取得互惠互利、合作共赢的模式.《阿联酋支持“一带一路”促进发展》表示,在“一带一路”框架下中国和阿联酋在能源、基础设施和运输领域的合作,将有助于巩固双边关系、促进各领域的稳定发展和共同利益.在理性评价与分析视角的报道中,主要集中在报道“一带一路”峰会相关新闻以及丝路基金相关贷款情况,阿联酋对于“一带一路”的看法,以及当前哪些领域有合作潜力.《属于中国的发展方式》一文指出中国提出的“一带一路”是基于发展的目标,亚投行资助的目的主要是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项目,这也符合阿联酋自身发展的共同愿景.在持观望态度以及质疑、否定类的报道中,《非洲瞄准中国核能力合作》一文隐晦地批评了“一带一路”建设中某些领域的潜在“合作”令人担心.《为了新丝路不再单向》一文质疑:如果(“一带一路”)这些举措仅仅是政治宣传,而不是服务于双方之间的经济关系,并且是考虑他们的利益,那么风险仍然很高.

五、对“一带一路”国际传播的启示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许多依然处在发展中国家行列的阿拉伯国家迫切希望学习和借鉴“中国经验”.而阿拉伯各媒体对于中国的关注也日趋增多.尤其是2013年中国提出“一带一路”倡议后,得到了阿拉伯世界的积极响应,相关新闻不时出现在当地的媒体报道中.

中国的发展成就,尤其是经济成就,以及中国在阿拉伯地区事务中的态度,是当前阿拉伯国家普遍的关注点.而中国在这一地区的国家形象,也多是以良好的经济形象为主,在政治影响力和文化传播力方面略显薄弱.而在“一带一路”的国际传播中,信息不对等、内容不平衡的现象依然普遍存在.因此,结合调查结果,有如下建议:

抓住重大活动契机,主动开展议题设置.经过30多年的改革开放,中国的国际角色、地位和作用已经发生了巨大变化.随着中国国际地位的显著提升,中国的主场外交日益频繁,主办类似“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这样的活动逐年增多,参与和响应的国家越来越多,也受到各国媒体的格外关注.因此,掌握对象国阿拉伯国家对此的舆论态度尤为重要.在报道中也能有的放矢,切中“要害”.在当前纷繁复杂的国际传播格局中,我们要进一步加强议题设置,把握好话题的设计,了解对象国的诉求和报道关注点,用自己的话语主动定位自我形象.

推动“本土化”策略,注重合作传播.对外传播机构“本土化”的具体做法是将广播电视栏目、报刊的编辑策划和发行部门向对象国前移,设立工作站、记者站或分社,让新闻产品制作人员的思维更贴近受众,让刊物或节目发布的时间与当地时间对接.“本土化”的做法主要可以解决过去国际传播活动在针对性和时效性上的困扰.而目前,媒体新时代的合作传播模式,则为重大报道提供了更多的拓展空间.中国与对象国媒体通过签署合作协议,定向、定时、有针对性地提供相应稿件来源,弥补当地采访人员有限、语言障碍、资料获取不全面、后续报道跟不上、缺乏针对性等系列问题,达到双赢的传播效果.

拓展传播渠道,加大面向阿拉伯国家新媒体传播力度.阿拉伯国家是新媒体发展较为迅速的地区,这一点早在“阿拉伯之春”伊始就已经突显.根据阿联酋一份统计报告显示,约39%的阿拉伯世界人口使用社交媒体,年轻人占据了社交媒体使用人数的三分之二.阿拉伯世界58%的社交媒体使用者通过社交媒体平台发表对政府政策和一些国际事件的评论.目前,脸书和推特有相当一部分比例的用户是阿拉伯语使用者.社交媒体已经成为新的新闻信源平台,尤其对于青年人来说,移动阅读是获取信息的重要方式.鉴此,在传统媒体影响力日趋下降的时代,加大面向阿拉伯国家新媒体传播力度,有利于开拓新的传播渠道,提升传播效果.

调查分析论文范文结:

关于调查分析方面的的相关大学硕士和相关本科毕业论文以及相关调查分析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写作参考文献资料下载。

1、社会调查论文

2、调查报告论文

3、调查论文

4、调查论文格式

5、市场调查论文

6、论文调查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