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监管相关论文范文素材 跟卤制品安全监管问题相关自考毕业论文范文

这是一篇与安全监管论文范文相关的免费优秀学术论文范文资料,为你的论文写作提供参考。

卤制品安全监管问题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也在不断提高,对于生活质量的要求也逐渐提高.卤制品作为食品行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因其独特的口味深受广大人民群众的喜爱,其销量也是逐年攀升.根据相关统计,我国的卤制品销售额在2011 年仅有457.9 亿元,而到2017 年销售额则增加了一倍多,达到919.1 亿元,可见其增长速度之快.专家预测,2018 年的销售额将达到1 155.5 亿元.随着卤制品市场需求量越来越大,消费群体越来越广,一旦出现质量安全问题,就可能导致大面积食品安全事故的出现,进而造成非常严重的后果.卤制品安全问题如果不能引起学界和实践工作者的重视,势必危及人民餐桌安全,甚至会成为影响社会稳定的因素.近几年,卤制品细菌超标、作坊式违规生产等事件,暴露出我国在卤制品安全监管上还存在着漏洞.如何在现有法律法规框架内设计卤制品安全监管模式,逐步完善卤制品从生产到流入市场的各个环节的安全监管,从而为消费者提供安全合格的产品,是学界及整个社会广泛关注的问题.因而,必须要对卤制品进行系统全面的有效监管,确保其质量符合国家相关标准规范,为人们的身体健康提供可靠保障.

1 卤制品安全监管概述

对卤制品安全监管进行探讨前,需要对卤制品安全在概念上做一个界定.食品安全监管主要是指根据国家法律法规,由有关职能部门对食品生产领域和流通领域进行监督,确保食品健康地流入消费手中[1].结合食品安全监管的定义,笔者认为,卤制品安全监管主要是指在现有的食品安全监管体系中,国家职能部门专门对卤制品这一领域的各个环节进行监管,与一般食品安全监管相比,卤制品安全监管在监管程序上更为严格.一般食品安全监管的监管重心主要放在市场准入、对食品生产企业的日常监管上.卤制品有许多是在小作坊进行生产,生产集成化和规模化程度不高,实际生产中存在着很多“店大于厂”和“前店后厂”的小作坊生产模式.以湖南省的“卤菜之都”武冈市为例,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015 年,武冈市已经拥有200 多家卤制品制造企业,但是具有一定规模的企业较少,年产值能够到达千万元以上的企业数量不足10 家,拥有生产许可证的企业不到30 家,其中大多数都是规模较小的家庭式作坊.在卤制品的加工生产过程中,相较于规模企业而言,这些小作坊普遍存在食品安全意识淡薄的问题.以食品添加剂亚硝酸盐的使用为例,这些作坊经常会将过量的亚硝酸盐和苯甲酸之类的食品添加剂使用到卤制品的生产当中来增进成品的色泽和风味,虽然其能在一定程度上抑制肉毒梭菌的生长,但是亚硝酸盐在一定条件下会转换成有毒的亚硝胺,食用含有亚硝胺的卤制品会导致人体出现不同程度的中毒现象.虽然国家对亚硝酸盐的使用具有十分严格的规定,但是这些小作坊由于缺少必要的有效监管,其食品安全难以得到有效保障.因此,卤制品安全监管不仅要加强对具有一定规模企业的监管,更要加强对生产小作坊的监管.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们对于食品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逐渐由吃得“饱”向吃得“好”转变.食品安全愈发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为了确保人们能够吃上安全放心的食品,国家职能部门加强对卤制品的安全监管势在必行.①卤制品作为食品的一种,广受人们的喜爱,其自身的不高,消费群体较多,一旦出现问题所涉及的人数就非常多,就可能会造成非常大的社会影响,并且消费者遭受损害时往往处于弱势地位,很难保障自身权益.同时,单独依靠消费者来对卤制品市场进行监管是不可取的,这是因为消费者自身并不具备强制性权力,无法对不合格的卤制品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而且也不具备相应的检测技术,也就无法对卤制品的质量进行系统全面的检验.②资本的逐利性使得卤制品生产者在生产卤制品时往往重视成本投入的高低,生产者为了获取更多的利润而忽视卤制品的生产安全,在这样复杂的市场环境中,仅仅依靠卤制品行业自身的自律行为很难确保卤制品安全.总而言之,国家职能部门加强对卤制品的安全监管,既符合当前的市场规律和市场环境,也符合消费者的利益诉求.

2 卤制品安全监管存在的问题

2.1 监管机制没有常态化

监管部门对卤制品做了大量的监管工作,主要是根据国家相关的标准规范,对卤制品中的沙门氏菌、志贺氏菌、大肠杆菌以及金葡萄球菌等致病菌的含量和日落黄等食品添加剂的使用进行科学合理的检测.对于检测结果,监管部门也定期在门户网站上发布了卤制品的质量检测公告,将检查结果向社会进行公示,并对检查不合格的企业和作坊进行相应的处罚.虽然监管部门做了大量的工作,但仍然有部分卤制品安全问题并不是在监管部门执法时发现的,而是在出现食品安全事故并经媒体进行后才引起监管部门的注意.这是由于媒体有专门的宣传工具和深入千家万户的推送网络,能够对更大范围的卤制品生产加工企业和作坊进行有效的监控,从而能及时将违反国家相关标准规范要求的行为予以公示,这也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卤制品监管工作水平的不断提高,对于确保卤制品的安全具有一定的实际意义.

但是,这种救火式的事后监督所突显的是食品安全监管的缺失,对于卤制品的质量只能起到治标不治本的作用,无法对卤制品的质量起到长期的监控作用.①由于卤制品生产企业数量众多,而监管人员的数量又非常有限,这就导致很多监管部门往往对某个卤制品生产企业进行排查后便长期不到这些企业进行突击检查,这就会使部分卤制品生产企业有机可乘,部分卤制品生产企业在高利润的诱惑下,往往会降低卤制品的生产加工质量,抱着侥幸心理进行卤制品生产,这就会导致所生产的卤制品质量无法得到有效保障.②监管部门(尤其是基层监管部门)的部分执法人员专业素质较低,缺乏必要的卤制品质量检测知识,这就导致其在进行检验检疫时不能及时发现卤制品中存在的质量问题,这就给卤制品质量安全的有效检验埋下了安全隐患.

2.2 卤制品小作坊监管难度大

由于卤制品的生产加工门槛较低,不需要非常专业的加工人员和专用设备,在实际生产中只要有较为简单的工具和场所就能进行相应的生产,造成卤制品作坊式的生产模式较为普遍.①对于小作坊而言,其加工工艺的来源主要有两个:一是家族手艺,即通过传承得来的,往往是在家族之间进行流传;二是由生产人员自身通过学习研发而得来的.这两种生产模式对生产工艺的要求往往不高,整个制作过程较为简单,投入成本低,产出效率较高.但是,这两种生产工艺都属于“经验式”的生产方式,对整个加工生产过程并没有进行明确的规定,缺乏相应的生产标准,这就导致其加工质量不尽相同,而且部分小作坊的加工环境非常恶劣,卫生条件不合格,给卤制品的安全生产埋下了较大的隐患.②为了躲避检查,这些小作坊的位置往往非常隐蔽,大多数存在于农村或者城乡结合部,监察人员难以发现,也就无法对其进行有效的监管,进而形成了监管真空,无法对小作坊进行科学合理的管理.正是基于这样的原因,小作坊成为卤制品安全监管中的难点.

2.3 公众对卤制品安全缺乏科学认识

我国经济条件、教育条件以及各项基础设施条件的地区差异性明显,尤其是在欠发达地区,很多公众受到文化背景的影响,对卤制品安全没有一个正确和科学的认识[2].①部分公众受到消费观念和消费水平的影响,在购买卤产品时过分注重因素,一味地去买售价较低的卤制品,而忽视了安全因素,这就造成该种类型的消费者很容易购买到不合格的卤制品.同时,由于缺乏相应的食品安全意识和辨认知识,很多消费者不会观察卤制品包装上是否含有有害添加剂,无法辨认卤制品是否符合国家食品安全的强制性标准,这就导致消费者无法从包装及外观上对卤制品的质量进行准确判断.②部分公众缺乏相应的法律意识和维权意识,在买到不合格卤制品时不能运用法律手段进行维权,往往是不了了之,对违法的卤制品生产者听之任之,这就在一定程度上导致生产者更加肆无忌惮地生产不合格的卤制品来牟利.加之卤制品的往往不高,在没有造成食品安全事故时,很多消费者不愿意为了不高的卤制品去法院起诉或者找国家有关部门投诉.正是基于这样的原因,违规生产卤制品的现象屡禁不止,潜在地助长了小作坊的侥幸心理.

3 完善卤制品安全监管的建议

3.1 健全监管机制

①推动监管机制的常态化和制度化,形成常态监督为主、定期突查为辅的卤制品监督机制,走出运动式监督的误区.有关部门可以根据当地卤制品生产企业的实际状况、资质和诚信状况,在本地区对卤制品生产企业进行科学合理的风险档次划分,针对不同风险的企业采取不同的监管措施.对于风险较高的卤制品生产企业,监管部门要采取常态监管的模式,对其进行经常性的食品安全检查,进而对卤制品的生产质量进行可靠控制;而对于风险较低的卤制品生产企业,监管部门可以减少检查的次数,只需要定期对其进行相应的食品安全检查.食品安全监管部门通过采取有针对性的监管措施,能够对监管可调配资源进行统筹规划、合理安排,在确保监管质量的前提下,能够有效提高监管工作的效率,从而确保卤制品安全生产.②对于卤制品生产加工企业而言,落实卤制品安全问责机制,确定问责内容和范围是执法队伍执法效率的必要保障.在落实问责机制时,要改变过去“过错式”问责机制,对于“庸政和懒政”行为也要予以问责,理清岗位权责.③要加强对卤制品生产小作坊的监管,坚决打击无证经营和违法生产的小作坊.国家职能部门可以通过奖励制鼓励社会公众主动对卤制品生产小作坊进行,充分发挥社会公众的力量,使社会公众自发对小作坊进行监管,形成“条块结合,基层为主”的监管机制,实现监管范围的最大化[3].

3.2 加强卤制品的安全教育

社会公众维权意识的提升以及对卤制品安全防范意识的提升,有利于形成对卤制品的社会监督机制,改善公众安全意识和法律意识不强的困境[4].①由国家相应职能部门对社会公众进行食品安全宣传教育,编写相应的安全教育手册和法律知识手册在社会上进行免费发放,职能部门开通社会公众号及在政府门户网站上定期推送相关的文章,使社会公众对卤制品安全及其安全监管有一个大致了解,进而促进公众食品安全意识不断提高.②充分发挥消费者保护协会以及相关行业协会的作用,引导这些社会团体自发地对卤制品安全进行监督,构建政府主导、社会团体协助和公众广泛参与的卤制品监督体系,提升行业协会和消费者保护协会在公众中的地位,进而能够发动更多的社会力量对卤制品生产企业进行全面监督,使社会监督更具有效果.③媒体的作用也不可轻视.通过对不合格卤制品生产企业进行,能够使民众避免购买到这些生产厂家不合格的卤制品产品;同时,媒体要对相关的法律专家或者食品安全行业专家进行采访,运用媒体向社会公众普及卤制品安全知识和法律知识,拓宽卤制品安全教育的维度和广度,进而促进民众食品安全意识不断提高.

3.3 提高市场准入门槛

为了确保卤制品生产企业的整体质量,就要从提高市场准入门槛入手,对生产许可证、强制检验以及准入标志3 部分进行科学合理的控制,不能让从事食品生产成为一种简单快捷的就业途径,而应该引导小作坊的传统工艺传承和鼓励生产企业树立品牌意识[5].对于生产许可证的审批而言,监管部门要对卤制品生产企业的生产环境、生产设备、加工工艺过程、原材料、执行标准、人员资质、储运条件、检测能力以及质量管理制度等进行系统全面的严格审查,还要对卤制品产品进行科学合理的抽查,只有通过资质审查和产品检验合格的企业才能颁发生产许可证.

对于卤制品的强制检验而言,为了提高检测工作效率,避免不必要的重复性检测工作,监管部门要根据生产企业类型的差异采取有针对性的强制检验措施.①对于具备相应检测能力的卤制品生产企业,卤制品的出厂检验工作可由企业自己进行;同时,生产企业要定期将样品送至指定的检验机构进行定期检验,进而确保卤制品的生产质量符合要求.②对于不具备卤制品检测能力的生产企业,则需要根据就近原则,由卤制品生产企业将检测样品送至委托的法定检测机构,只有经过检验合格的卤制品才能出厂销售[6].

对于卤制品的准入标志而言,带包装的卤制品的生产企业要在最小卤制品销售单元的包装上标注由国家统一制定的食品质量安全生产许可证编号,并加印或者加贴食品质量安全市场准入标志,并且以“质量安全”的英文名称Quality Safety 的缩写“QS”表示.通过粘贴准入标志,进而能够让消费者对于所购买的卤制品产品质量进行判断,只有标注准入标志的产品才是符合国家相关标准的合格产品[7].

3.4 扩大集中生产

为了对众多的卤制品生产企业进行集中有效的监管,降低监管人员的劳动强度,当地政府要根据区域内产业优势和食品消费的特点,政府主导划分产业工业园集中规模标准化生产,对卤制品生产企业进行集中式管理.通过将卤制品生产企业进行有效集中,进而形成统一的规划区.①便于监管部门对卤制品的生产加工质量进行统一的监管,进而为卤制品的生产质量提供可靠保障.②还能整合人力、物流、管理等资源,为卤制品生产企业之间进行充分沟通提供了便利的条件,进而能够互相借鉴对方先进的生产工艺和管理模式,促进卤制品生产加工水平不断提高,为卤制品的安全生产提供可靠保障,在一定程度上降低监管部门的监管难度[8].

4 结语

卤制品安全的纷繁复杂性,决定了卤制品安全监管体系是一项系统性工程.这项工程不仅需要从理论上加以探讨,更需要在实践中发现其存在的不足,这样才能构建出高效、健康的监管机制.相较于其他食品安全而言,卤制品安全更容易被媒体以及社会公众所忽视,是食品安全监管中需要重点监管的对象.同时,近几年关于卤制品安全事故的报道,更是敲响了卤制品安全监管的警钟.但是,笔者相信,随着监管制度和法律愈加完备,卤制品监管模式不断创新,卤制品安全事故必然能够得到有效抑制.

安全监管论文范文结:

关于对不知道怎么写安全监管论文范文课题研究的大学硕士、相关本科毕业论文安全监管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文献综述及职称论文的作为参考文献资料下载。

1、安全工程论文

2、安全生产论文

3、安全教育论文800字

4、化工安全和环保论文

5、食品安全论文2000字

6、安全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