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成长类论文范例 与传承师徒文化引领教师成长以江苏省淮安市实验小学师徒制为实践样本有关论文范例

这是一篇与教师成长论文范文相关的免费优秀学术论文范文资料,为你的论文写作提供参考。

传承师徒文化引领教师成长以江苏省淮安市实验小学师徒制为实践样本

国学大师钱穆曾经说过:“国有国脉,学有学脉.”那么“校也应该有校脉”,一所学校的校脉必定是经过几代人的努力而传承发展下来的,是根植于学校灵魂深处的基因,它就像一只无形的手时刻推动着学校的改革和教师的发展.江苏省淮安市实验小学正是在回溯百年“校脉”的基础上,传承革新“传帮带”的师徒文化,发挥其对教师“第一次成长”的引领作用,从而为学校的发展和教师队伍素质的提升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一、师徒帮带:百年名校的优秀基因

著名爱国主义教育家李更生先生曾在我校创办初期两任校长.同志曾高度褒扬李更生先生“培植人才而救国”,“是可贵的事,是革命爱国的行动”,“毁家办学,高风亮节”.李更生先生不仅是著名的爱国人士,而且是“勇于革新的、实干的、爱国的教育家”.他尤其重视教师队伍的建设,主张“学校千万事,教师最重要,但得数十人,学校可重造”,倡导“教师是金,金中之金”的学校发展观,并率先垂范,引领教师研究教学,提高教学才干.在师资不足,培训能力缺乏的情况下,推行以老带新、互教互学、教学相长等研训措施,从而保证了很多新人很快进入角色,并能迅速成长为教学的行家里手.这就是被称为学校“师徒制”的教师培养方法.今天的淮安实小秉承李更生校长的教育思想,尤其是在教师队伍建设上,结合时代特点和学校实际,挖掘传承百年老校“师徒帮带”的优秀基因,不断延续和创新“师徒帮带”的内涵和形式,让每一位新教师都拥有自己的师傅,每一位师傅都能手把手地对徒弟进行指导.在师傅身上,青年教师不仅学到了教学的本领,更学到了做人的品质和对教育事业赤诚的热爱.这种影响代代相传,帮助教师快速向前发展,引导着教师形成正确的价值追求,培养了教师终身的教育理想,促进了一批又一批青年教师快速成长.

二、师徒制度:现代学校教师发展的“加速器”

在师带徒的实践中,淮安市实验小学不断探索,建立规范,完善制度,逐渐形成了本校独有的“四大工程”教师培养模式.根据研究,教师的发展一般分为三个阶段:第一次成长期、成熟期和第二次成长期.在这三个成长阶段中,“第一次成长”尤为重要,它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教师的终身发展.而我们基于“师徒制”的学校教师培养“四大工程”,正是适应了教师第一次成长的需要,就像一个知识和技能发展“加速器”,让每一位教师都能够在其中得到锻炼,收获成长,迈出第一次成长中至关重要的一步.

1.青苗工程———教师发展初诊断.

青苗工程具体是指岗前培训.多年来,我校都坚持这样一个传统做法,在暑假的时候,对新招聘的教师进行岗前培训.一般从8 月初开始,学校就会给每一位新教师配备一名老教师作为“师傅”,师傅们会从师德师风、研究教材、教学设计、课件制作、课堂评价等各个方面对新教师进行培训,并根据课堂教学的实际情况帮助新教师找准今后的发展方向.例如,有的教师比较活泼、语言比较儿童化,学校就会将他安排在低年级;有的教师写作功底比较好,做事严谨认真,学校一般会把他放到中年级;有的教师性格比较豪放、思维比较活跃,学校就会把他放在高年级.教师的特点不同,发展方向也大相径庭.而把握教师的第一次成长对于新教师来说又尤为重要.学校通过这样的形式对每一位新教师进行初诊断,目的在于帮助新教师尽快明确适合他们发展的方向,收获第一次成长的喜悦.

2.青蓝工程———教师发展初探微.

学校的青蓝工程是指对走上工作岗位3年以内的教师的培养.这样的教师由学校指定专业发展师傅,建立“成长型师徒”关系.通常,在这样的关系中,师傅都是手把手地对新教师进行教学指导,徒弟更是每节课都要去听师傅的课,然后再结合自己的思考进行教学.往往师傅的教学方式对新教师的成长甚至是终身发展影响是非常大的,正所谓“有什么样的师傅就有什么样的徒弟”.因此学校在给新教师配备师傅的时候,是经过慎重考虑并精挑细选的,根据新教师的性格、特长等各方面因素为他们配备合适的师傅,为他们今后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同时,在指导的过程中,师傅除了悉心地帮扶,还要能够发现新教师存在的薄弱处并帮助他们一起解决难题.因为从发展学的角度来说,专业发展的寿命取决于最薄弱的环节,任何一个人,解决最薄弱环节存在的问题,实际上就是提升了整个生命体的质量.青蓝工程就是为了更好地帮助新教师在专业成长尤其是第一次成长中扫除障碍,把握成长的机会,为今后的发展铺平道路.

3.师表工程———教师发展初成长.

我校的师表工程是指对工作3 年到10 年的青年教师,学校通过任务指定和教师自愿相结合,建立“成才型师徒”关系.学校非常注重青年教师发展,并为他们的成长专门设计了一套“教师素养提升工程”方案.方案从各个方面为青年教师的发展提供一切可能的服务.例如,通过阅读帮助教师提升理论素养,通过“微讲堂”帮助教师锻炼表达能力,通过“素养大赛”帮助教师锤炼基本功,通过课题研究帮助教师提高科研能力,通过赛课帮助教师提高教学水平,通过系列专业评比帮助教师实现专业发展.在这个工程中,青年教师通过自愿选择,可以同时拥有多个师傅,同时在各个方面向不同的师傅请教,取百家之长,助自身成长.师傅也会通过不同的方式去指导和帮助青年教师,这个时期师傅的指导和影响对于青年教师来说往往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教师素养提升工程”给教师的发展提供多样的机会和广阔的平台,很多教师都借此机会实现了他们教师生涯的第一次成长.

4.名师工程———教师发展初长成.

学校的名师工程是指对工作10 年以上并已经初步成长的教师,学校将他们纳入“名师”培养目标中来.很多教师通过青苗工程、青蓝工程、师表工程的培养已经脱颖而出,这时候他们需要的是更多的向上发展机会,学校的名师工程就是给这批教师搭建了脱颖而出的平台.名师工程中所有的师傅都是学校的名师、特级教师,通过“特级教师工作室”活动对这些初步成长起来的教师进行重点培养,打造一批特级教师后备人选,为学校储备优秀教师人才.目前学校已经有5 个特级教师工作室,学科涉及各个方面,是学校名师成长的重要平台,能够进入特级教师工作室的成员,大都在各个方面表现出色,能够很好地把握机会鞭策自己成长.这时候只要有高人适时进行点拨和指导,他们就会很快地长成起来,逐渐成为新一代的名师.

三、师徒文化:新时期学校教师教育的实践超越

当前和今后一段时间,我国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将进入以实现中国梦为主要任务的新时期,与之相适应的是以课程改革为突破口的基础教育的改革发展也将进入一个重要的历史阶段,这对学校教育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也对教师的素质提升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反思我校的教师培养实践,单一的师徒制培养教师的模式已经不能适应新时期对教师素质提升的需要,超越“师徒关系”,发展师徒文化,以至于建设学习型学校,就成了学校教师教育的必然诉求.

超越“师徒关系”,不是不要师傅和徒弟,而是在师徒关系的基础上建立一种更高层次的互学互助互动关系,建立一种更广范围的群团参与、群体进步的团队型学习关系,建立一种涵盖职业情操修养、理论修习、技能修炼、智慧提升等内容要素的学习型学校关系,具体表现为:师非师、徒非徒、师亦徒、徒亦师的动态师徒关系.师傅不一定永远是师傅,徒弟也不一定永远是徒弟,师傅也可以成为徒弟,徒弟也可以成为师傅,真正达成相互学习、共同成长的态势.

基于这样的思考,我们在全校建立了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教师学习研修性团队组织,集小组为大组,集小团队为大团队,进而形成“人人都是学习者”的学习型学校.在此前提下,本着抓重点带全面的原则,着重抓好以下几个学习型团队的建设.一是以特级教师领衔的学科名师团队.学校给每个特级教师都建立了工作室,吸收学科骨干参与工作室的活动,让学科骨干与特级教师共同成长.二是以教育教学科研课题为纽带的科研创新团队.学校积极引导和鼓励教师结合学校发展和教学实际,寻找问题,形成课题,组建课题研究组织,开展理论和实践的研究探索.三是以论坛、沙龙、赛课等为主要形式的群众性学术研修活动.学校根据教育教学改革发展的新趋势、新问题、新理念,定期组织专题研讨,专项观摩,在活动中坚持学术,平等对话,鼓励大家解放思想,勇于发表个人的见解与主张,在课堂上勇于改革创新,形成个人风格.四是全员参与的普惠性培训提高活动.每年暑假学校都要组织全体教师进行集中培训学习,邀请有关专家学者、师德模范、先进人物来学校做专题报告,做专业引领,让每一位教师都能从中获得思想道德的熏染,先进理念的洗礼,专业技能的养育,实践智慧的润泽.通过这样的措施,全面提升和丰富师徒制的文化内涵和实践样式,促进师徒制从单一的教学业务的传帮带,跃升为对教师全面素质的引领,从单个的师徒单位,向整体的学习型学校转型.

在今天的淮安实小,超越传统师徒关系的学习文化越来越浓,一批又一批意气风发的青年教师从走上讲台的第一天起,边教书边学习边研究,工作在学校,成长在学校,很快就脱颖而出.每一位新教师走进实小,都会感受到一种无形的力量时时刻刻推动着自己向前走;会被一种强大的文化氛围所吸引,带着自己朝着适合的方向不停地往前行走.这就是淮安实小的“师徒文化”在实践中的超越,它已经成为百年学校在新的历史时期形成的一种看不见、摸不着的软实力,就像一只无形的手规范和引导着学校和教师的走向,影响和浸润着每一位教师的内心世界和外在行为,推动和帮助着青年教师把握和实现其职业生涯的第一次成长,并助力其长期的发展.

教师成长论文范文结:

关于本文可作为相关专业教师成长论文写作研究的大学硕士与本科毕业论文教师成长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参考文献资料。

1、高校教师职业道德论文

2、教师论文网

3、教师杂志

4、教师论文发表刊物

5、幼儿教师评职称论文

6、成长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