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心理类有关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 与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生态化模式的构建和相关参考文献格式范文

关于免费中小学心理论文范文在这里免费下载与阅读,为您的中小学心理相关论文写作提供资料。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生态化模式的构建和

[摘 要]从生态系统的视角来研究青少年儿童的心理发展已经成为一种趋势,心理健康教育也必须从青少年儿童所生存的生态系统环境入手,开展工作.把“家庭、学校、社区、社会”当成一个整体系统,综合多方资源,发挥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整体功能,营造良好的学生心理生态环境,构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生态化模式,有效促进学生心理发展.

[关键词]心理健康教育 生态系统 模式 中小学

[中图分类号]G63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 2018)04-022-02

当前,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开展得生机勃勃,对学生心理健康的促进发挥着巨大的作用.如何使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不断创新,更大地发挥它的功能,更好地为师生服务是我们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关注的重点.生态学视角为我们提供了新的思路.

一、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生态化模式的提出

20世纪70年代,美国学者布朗芬·布伦纳(U Bronfen-bren-ner)提出了人的心理发展的生态系统模型,他认为,个体的成长受到跟其直接或者间接联系的生态环境的制约.心理健康教育的生态理论最早于1999年由美国心理学家帕垂克,莫茨(PatriciaS.Motes)等人提出.

从生态系统的视角来研究青少年儿童的心理发展已经成为一种趋势.该理论认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要综合考虑影响学生心理健康的多重因素,除了学生的特征,还要考虑家庭、学校、社会、社区等因素的

2005年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上,林崇德教授明确提出心理学的研究必须考虑生态系统问题.心理健康教育也必须从青少年儿童所生存的生态系统环境人手,开展工作.构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生态化模式,是以布朗芬,布伦纳的生态学模型,把“家庭、学校、社区、社会”当成一个整体系统,追求心理健康教育内外部之间的相互依存和相互作用,充分整合内外部的各种教育资源,发挥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整体功能.

二、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生态化模式的构建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生态化模式即为在健全的制度保障下,拓宽心理健康教育内容,调动多方资源,使用科学方式,促进师生共同的可持续发展.

1.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生态化模式的目标

心理健康教育的生态化模式要求把学生的心理发展放在“家庭、学校、社区、社会”的系统中考察,要提高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培养其健康的心态.具体的目标包括四个方面. (1)开发心智潜能.促进学生注意力、观察力、想象力、记忆力、思维力和创造力的发展,有求知欲、保持好奇心,有探索精神. (2)促进心理健康.世界卫生组织提出,健康不仅仅是没有疾病或者病弱,它还包括人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上的完全良好的状态.心理健康教育不仅仅是防止各种异常及相应的行为发生,更是要促进学生积极人格的养成.学生正确地认识自我,客观评价自我;形成坚强的意志,不怕挫折;有稳定的情绪,能够自我调节情绪;形成良好的品格,积极的心态.

(3)融洽人际关系.乐于与人交往,能够与人和谐交往.建立相互理解、信任、关心的人际关系,在交往中求得进步,获得幸福感.

(4)促进高效学习.在了解认识自己的基础上,确立学习目标;认识学习的价值,形成良好的学习动机;掌握学习方法;合理竞争,科学应试,减轻紧张、焦虑程度.

以上目标,跟教育部颁发的《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2012年修订)》中提到的心理健康教育的总目标是“提高全体学生的心理素质,培养他们积极乐观、健康向上的心理品质,充分开发他们的心理潜能,促进学生身心和谐可持续发展,为他们健康成长和幸福生活奠定基础”是对应吻合的.

2.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生态化模式的组织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不仅仅是各个学校心理教师的事情.各个学校更应该从整体出发,组织一支稳定的心理健康教育队伍,搞好心理健康教育.

学校成立心理健康教育领导小组,形成校长室——教务处——备课组管理系统,建立多级工作网络体系,以心理健康教师为主体,建立专兼结合、全员参与的工作机制;学校安排了专职心理健康教育老师,并组织教师进行培训,建立能促使教师成长的评价机制,在教学过程中有针对性地做好心理健康教育.

3.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生态化模式的原则

建构“家庭、学校、社区、社会”的生态化心理健康教育模式,遵循“四结合”原则:一是心理健康教育专职教师与学校全员参与心育相结合,二是专门的心理健康活动课与学科教学、德育活动、校园文化等显性、隐性课程相结合,三是发展性心理辅导、团体心理辅导与个别辅导相结合,四是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社区教育相结合,全面深入地推进心理健康教育.

三、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生态化模式的实践

1.开设心理健康课,促进学生心理积极发展

促进中学生心理的健康发展,专门开设的心理健康活动课是主阵地.

在心理活动课中,以活动的形式将学生自身的体验与感悟渗透到教学过程的始终,让学生在活动中通过师生互动和情感交流去体验、去感受心理知识所表述的各种心理现象,去运用各种心理调适的方法.同时,在课程的评价上,注重对教学目标的评价,注重对过程的评价,注重对教师营造的教育教学的心理环境是否与学生的心理生态环境相协调进行评价.

2.建立心理辅导室,提供个体发展专业指导

青少年正处于身体发展迅速而自我控制和推理判断能力又相对滞后的特别时期,他们一方面要求独立,想摆脱家庭系统的束缚,但同时又渴求理解、友谊,特别是师长们的尊重.内心时常充满矛盾与冲动.

针对学生在个体成长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各个学校建立心理辅导室,设立心理信箱,由专业心理老师为同学们提供帮助.心理老师遵循“尊重、理解、支持“的原则热情接待来访学生,认真倾听学生心声,使学生得到有效的心理支持,释放心理压力,重新建立积极的观念,获得有效的应对方法,帮助同学们学会自我调试,提高学习效率,处理好人际关系,增强对坏境和自我的适应能力.

3.营造校园心育氛围,打造良好的文化生态

为学生营造优质心理环境,实施“一月一心理沙龙”,“一学期一系列心理讲座”,“一学年一心理健康活动月”的校园心理环境建设,这些活动培养了学生良好的个性、健康的心理品质,使他们自信心得到了提高和发展.并通过各种心理竞赛活动,培养了学生积极进取、学会合作、奋勇拼搏的精神,在潜移默化中培养了学生的良好心理素质.

此外,打造良好的文化生态也包括隐性课程,例如校园内写有心理教育的各类标语牌、心理健康栏和黑板报以及有关心理健康教育的各种校内刊物等.这是一种隐性的心理健康教育,对学生的心理成长有着潜移默化的作用,有时一句话,一幅图,就会对学生的心灵产生一种特殊的感召或共鸣.

学校要组织心理教师和经验丰富的班主任对这种文化的内容进行精选,并进行科学合理的布局,使其在学校管理中全方位多角度的发挥它的独特作用.

4.做好学科教学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时时在场

在学科教学中,我们构建了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学科教学模式,对教师的学科课堂教学提出了明确的要求.比如,课前教师良好形象与积极向上状态的呈现就是一种积极心理喑示、教学过程中给予学生充分的心理支持与鼓励,挖掘学科知识教学中相关心理学资源并充分应用等,教师按照这些要求在各自的课堂教学中积极探索,主动关注学生的心理成长,营造了良好的课堂教学心理环境.

5.密切合作家长,亲师交流机制有效运作

虽然家长学校、家长委员会、“家校通”等各种跟家长交流的平台、组织形式已经相当成熟.但是,要形成密切的亲师合作关系,不仅要建立沟通机制,关键在于机制的有效运作.无论哪种沟通方式,我们都要做到,既沟通学生学习情况,也要交流身心状况与品行发展;不是学校对家长的单向沟通,更是亲师之间的互动,使得教师和家长形成一个良好的人际关系群,家长感受到老师对孩子的关爱,老师感受到来自家长的支持,能给青少年的成长提供具有积极情感氛围的系统环境,促进青少年的积极发展.

6.整合社区资源,心理健康教育资源生态化

在心理健康教育的生态化模式下,我们充分利用社会心育资源,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家庭、学校可充分发挥当地优势,整合社区资源,联合开展多元化的集体活动;同时,社区也可开设心理信箱、心理、社工服务等,多渠道开展心理服务,从而构建和谐的的社会环境,让中小学生心理在社会这个宏观系统中健康发展.

综上,我们在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生态化模式的探索过程中,以学生的心理发展为本,整合各方资源,规范各种管理行为,创设适应学生心理成长的外部环境,营造适合学生心理发展的氛围,给学生一个安全、温暖、支持、理解的心理生态环境,可以有效地促进青少年的发展.这就是我们所探索的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生态化模式.

[1]桑标等,家庭生态系统对青少年心理健康发展影响机制《J).心 理发展与教育.2005,(1).

[2]秦晓利.生态心理学——心理学新进展丛书[M].上海:上海教 育出版社.2006.

[3](美)Did R Shaffer.发展心理学:儿童与青少年[M].邹泓,译. 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5.

[4]易芳,郭本禹.心理学研究的生态学取向[J].江西社会科学, 2003(ll).‘u理健康教育.

中小学心理论文范文结:

关于本文可作为相关专业中小学心理论文写作研究的大学硕士与本科毕业论文中小学心理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参考文献资料。

1、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杂志

2、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杂志社

3、中小学音乐教育期刊

4、关于大学生心理健康的论文

5、心理杂志

6、大学心理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