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有关本科论文开题报告范文 跟当代员精神家园建设论纲类本科论文开题报告范文

关于免费当代论文范文在这里免费下载与阅读,为您的当代相关论文写作提供资料。

当代员精神家园建设论纲

宫 丽

摘 要:建设当代员的精神家园是新时期党应对现实危险与考验的关键一环,是中国建党、管党、治党的重要经验总结,是员从精神文化层面摆脱生存性焦虑、提升人生境界的内在需求.当代员的精神家园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思想根基,以马克思主义理想信仰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为价值核心,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基本遵循,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为思想动力.当代员精神家园的建设应积极回应现实问题,通过学习与实践的有机结合夯实理想信念和宗旨意识,通过宣传与教育的有机结合塑造美好人格和积极心态,通过思想建党与制度治党的有机结合建立长效机制.

关键词:中国;员;精神家园

中图分类号:D2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854X(2016)05-0046-04

* 本文系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中国梦与构建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研究”(项目编号:14CKS006)的阶段性成果.

体员所共有的坚强稳固的精神家园成为当务之急.

员的精神家园是为中国八千多万员共有共建共治的集体文化记忆和价值追求.它根植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沃土而凝聚民族的基本精神与力量,它将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融入中国历史文化之中而不断创新、开拓与发展,它源自中国带领中国人民寻梦、追梦、圆梦的伟大实践而引领思想的旗帜,它使中国员不断审视反思自身问题而始终不渝地提升思想境界和治国理政的能力.当前建设员的精神家园,就是在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时期继续传承、弘扬和践行中国思想建党的优良传统,就是在多元价值和市场经济的严峻考验下为党员干部筑牢理想信仰、找到精神依托和探寻人生意义,就是通过建构精神文化系统来积极回应“治理能力现代化”对员文化自觉意识和主观能动性、创造性的内在要求.

一、当代员精神家园建设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1. 建设员精神家园是中国应对现实危险与考验的关键一环.

从当今国际竞争的实质与特征来看,中国文化软实力的提升需要员建设强大的精神家园.改革开放几十年来中国在科技、经济、军备等硬实力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果,在今后的大国博弈中,中国更需要实施增强以文化的影响力和感召力、价值观、道德准则等为核心内容的国家文化软实力战略.对此,约瑟夫·奈曾指出:“当一个国家的经济、军事等硬实力像中国那样迅速发展时,周边国家往往会出于防范而产生恐惧心理,进而彼此结成联盟作为对抗.但如果这个国家能在发展经济和军事实力的同时提高软实力,展现吸引力,那么它外在表现的威胁性就会减小,引起周边国家结盟的可能性也会降低.”① 在他看来,软实力的竞争对于国际政治的深刻影响、对于民族认同感的塑造具有不容忽视的作用.作为中国先进思想文化的代表,中国应通过建设员的精神家园,在文化价值观领域发挥先锋作用,展现中华文化价值观的吸引力和凝聚力,增强中华民族的软实力.

从中国当前发展所面临的艰巨使命与严峻现实来看,保持执政党的先进性、建设员精神家园已成为当务之急.今天的中国正处于全面深化改革的攻坚期,西方国家300多年向现代化转型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与矛盾在中国30多年的改革开放中集中呈现出来,机遇与挑战并存,物质的丰富与精神的危机同在.面对文化霸权、文明冲突、价值观碰撞、意识形态渗透等现实挑战,面对科学执政、改革开放、市场经济和外部环境的“四大考验”,中国必须加强自身执政能力建设,以发挥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坚强领导核心的作用;必须加强思想文化建设,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与价值支撑.同时,党组织本身的执政能力、战斗力与凝聚力直接影响着执政党在人民群众心中的威信和形象,也影响着人们的政治文化认同,甚至影响到人们幸福感的生成和对中国道路的自信.因此,建设一个为中国全从部分党员干部身上暴露出来的问题来看,需要建设员的精神家园来固本培元和补足精神之钙.精神懈怠、能力不足、脱离群众、消极腐败“四大危险”以及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四风”深刻地暴露出部分党员干部信仰的迷失和精神家园的失落.当这部分党员干部失去了心理的踏实、精神的充实而耻言理想、蔑视道德、拒斥崇高、不要规则的时候,他们的行为不仅影响了自己的生存状态,更将执政党的民心所向和生死存亡引向危机.解决这一问题,只有从内因着手,加强员的精神家园建设,从思想上治病救人,从根本上保持的先进性.

2. 建设员精神家园是中国建党、管党、治党的重要经验总结.

中国从诞生的那一刻起,就坚持将马克思主义理论作为指导思想,将共产主义作为最高奋斗目标,并在革命和建设的实践中确立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从革命党到执政党,党承担的使命变了,但不可动摇的是崇高的理想与信念,是优良的传统与作风.90多年来,中国始终不渝地通过加强党性教育、提升理论素养来建设员的精神家园,将之融入思想建党和制度治党的实践之中,这是党加强自身建设的显著特点和政治优势,这一重要经验和传统应坚定不移地继续弘扬和践行.

在革命时期,党十分重视思想建党的重要性,并以坚定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信仰和确立革命价值观塑造员的精神家园.1935年瓦窑堡会议通过的决议指出:“应该使党变为一个共产主义的熔炉,把许多愿意为主张而奋斗的新党员,锻炼成为有最高阶级觉悟的布尔什维克的战士.党内两条战线的斗争,与共产主义的教育,就是达到这一目的的方法.”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尖锐地指出:“许员,在组织上入了党,思想上并没有完全入党,甚至完全没有入党.这种思想上没有入党的人,头脑里还装着许多剥削阶级的脏东西,根本不知道什么是无产阶级思想,什么是共产主义,什么是党.”②解决党性问题,需要正确地认识和运用马克思主义.我们党通过与各种背离马克思主义的错误思想和路线作坚决的斗争,对各种误读误用马克思主义文本的错误倾向进行深刻的批判,在破与立中坚定了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信仰.

在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的新时期,面对发展中产生的新问题,中国十分重视从思想、作风、制度等方面来建设员的精神家园,解决思想僵化和思想分化问题.指出:“要搞好我们的党风、军风、民风,关键是要搞好党风”③.“过去我们党无论怎样弱小,无论遇到什么困难,一直有强大的战斗力,因为我们有马克思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有了共同的理想,也就有了铁的纪律.”④ 正是因为在改革开放的过程中始终不渝地坚持党的思想作风建设,开展一系列的先进性教育活动,始终弘扬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以马克思主义正确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指导实践,才使得改革开放事业沿着社会主义的道路发展,使党成为改革开放坚强有力的领导核心.

3. 建设员精神家园是员摆脱生存性焦虑、探求人生意义的内在需求.

员是一个特定的群体,同时也蕴含于人这一普遍性的群体之中,是普遍性与特殊性的统一.一方面,作为无数具体的、现实的人的一分子,员也同普通的群众一样,难免会遇到人生固有的生存性焦虑和价值选择的困惑.摆脱这种焦虑和困惑要通过探寻人生真正的意义来实现.孙正聿将人的存在概括为三个层面:生理的、心理的和伦理的存在.他指出,比较富裕的物质生活能够实现对人的生理需要的满足,比较充实的精神生活能够实现对人的心理需要的满足,比较和谐的社会生活能够实现对人的伦理需要的满足.⑤ 这三个层面需要的满足在建构精神家园的过程中实现了协调和统一,这也即是人的生活的理想和理想的生活的统一,是思想与行动的统一.萨特曾言,人生本无意义,但怎样摆脱虚无却是有意义的.冯友兰也说过,人的境界,即在人的行动中.因此,自觉能动地建构精神家园的过程,也是人的理想人格确立的过程,是人生的境界从冯友兰所说的自然境界、功利境界逐渐地走向道德境界和天地境界的过程.

另一方面,员这一群体具有不同于一般群众的特殊性.作为中国工人阶级、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先锋队的一分子,员不同于一般群众的地方就在于党员无论在精神境界还是在具体言行中都应是人民群众的表率和先锋.然而客观地讲,当今部分党员干部中存在的信仰迷茫、道德滑坡、贪腐渎职、脱离群众等问题却暴露出这些员精神家园岌岌可危的状况,生成了庸俗生存与崇高身份的矛盾、分裂与对抗.保持员的先进性内在地要求员通过建设精神家园来不断反思自我、超越自我和完善自我.只有建设精神家园,形成思想和行为的有机统一,才能更好地巩固思想建设的成果和降低制度约束的成本,才能在内外因素的相得益彰中确立有理想、守纪律、讲规矩的新自觉,才能从根本上祛邪扶正,真正开创当代员思想的新境界.

二、当代员精神家园的主要内容

精神家园是人生命的价值追求和终极关怀,它是人的精神支撑、情感寄托和心灵归宿.从构成上看,精神家园是一个包含了人们在生活中形成的文化体验、心理状态、情感方式、认知模式、价值观念等诸多要素在内的复杂的精神文化系统.⑥ 人的精神家园具有多样性和时代性的特点,而员的先进性决定了其精神家园的科学性.它是由科学的理想信念、崇高的价值追求、文明的修养品格以及积极的生活态度等构成的意义世界,是中国在领导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事业的长期实践中逐渐形成的先进文化系统.

1. 价值内核:马克思主义的理想信仰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

中国的先锋性质决定了员精神家园的核心内容是马克思主义的理想信仰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指出,“员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要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坚定信仰者和忠实践行者.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是人的政治灵魂,是人经受住任何考验的精神支柱.”⑦

马克思主义理想信仰的本质是对人自身发展的深切关注与创造性实现,这是马克思主义能够融入并指导员精神家园建设的最根本的原因.从现实出发去理解人、人性和人的发展,是马克思主义阐释人生价值和终极追求的特点.160多年前,马克思主义的创始人马克思和恩格斯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揭露和批判了资本主义劳动异化的现实,并描述了未来社会的发展图景:“代替那存在着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旧社会的,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⑧ 共产主义既是人类社会最高的发展形态,是无产阶级的革命目标,同时也是人自身发展的价值取向.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是对人现实的异化生活状态的扬弃,是对人存在和本质矛盾的超越.马克思主义在坚持科学论证的前提下,真正确立了以人为本的价值取向,体现了历史必然性和现实合理性的统一.从人生境界上看,自由是人在获得基本生存保障的前提下,渴求实现人生价值、提高生活质量和生命质量的行为取向.自由是全面发展的必要前提,而全面的发展又进一步推动着人的自由、自觉的程度,促进人的潜能的开发、人性的丰富、人格的完善和人生意义的充盈.自由和全面的结合构成了人和人类社会发展最高的价值取向,也使得所有价值都为之获得一种确定性的尺度.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是激励无数员团结奋斗的阶段性目标和理念,是对最高理想的接近和必要准备.一个人、一个民族所追求的理想和目标,总会有近期的和远期的,总会有容易实现的和较难实现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包括对中国的信任、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坚定和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憧憬,既是现实的奋斗目标,又是引领思想的精神旗帜.同时,现阶段的共同理想也体现了现实性与超越性的统一,体现了社会理想与个人理想的统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是无数人共同开创的,是人共同奋进、共同向往的使命与追求.对于员来说,建立起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认同是最起码的要求,它是在人民共同利益一致基础上的共同信仰和精神依托.

2. 基本遵循: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每一个民族都有自己的核心价值,它是融合了传统文化与时代精神的价值准则和文化精髓.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员精神家园的建构体现为传统文化精髓与时代精神的融合,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的兼顾,以及人格塑造与实践养成的并重.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承着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基因,积淀着中华民族深层次的人文底蕴和精神追求,而这些传统的价值观念在当今的社会发展中仍然能够展现出其丰富的现实意义.张岱年在《中国文化概论》中指出,中国文化基本精神的主体内容体现在天人合一、以人为本、刚健有为、贵和尚中四个方面.张岂之认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积淀于12个核心的理念上,它们分别是天人之学、道法自然、居安思危、自强不息、诚实守信、厚德载物、以民为本、仁者爱人、尊师重道、和而不同、日新月异、天下大同.季羡林也曾指出:中华民族最优秀的传统是爱国主义.从文化学者们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神的阐释中可以看出,这些核心的价值理念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深刻的关联和内在的一致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表达方式上更为凝练和概括,但与中华文化的基本精神一脉相承,并实现了现代转化,为当代员塑造理想人格和提升人生境界提供了切实的标准.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兼顾了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的统一.社会是由一个个具体的个体构成的,个体因受到成长环境、认知水平等多方面的影响而在价值观念上表现出主观性、差异性和多元化的特点.尽管如此,个体的价值观念深受社会主流价值取向的影响和制约,个体价值的领域和关注的问题也无法独立于社会价值之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国家、社会和公民三个层面阐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正确的价值取向,为当代中国人描绘出一幅“建设什么样的国家和社会、成为什么样的公民”的理想图景,寄托着社会价值认同的最大公约数,也承载着个体的期待与诉求,这为建设员的精神家园提供了基本遵循.

3. 思想动力: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精神家园的驱动性和指引性表现为一种精神动力系统.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具体体现,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为建设员精神家园提供了精神动力的支持,生成了能动的、自觉的推动力量,是形成正确的事业观的基础.其中,中国在领导中国革命过程中形成的红色精神文化蕴含着丰富的革命精神和厚重的历史文化内涵.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抗战精神、西柏坡精神等一系列红色的精神文化生动诠释了革命时期爱国主义的内涵,已经成为中国的精神旗帜.在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时期,面对异常艰巨复杂的改革发展任务,需要弘扬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它是“摸着石头过河”的勇气和“逢山开路,遇水搭桥”的实践精神.无论是在国力强盛的太平盛世,还是在民族危亡的紧要关头,中国精神不仅能够激励无数员甘于奉献、攻坚克难,而且能够引领他们去继续坚守精神的家园.

三、当代员精神家园建设的现实路径

1. 在学习与实践的有机结合中夯实理想信念和宗旨意识.

“人的精神家园是在学习的过程中充实和升华的,学习是精神家园的源泉.”⑨ 指出:“中国人依靠学习走到今天,也必然要依靠学习走向未来”⑩.学习是克服本领恐慌的重要途径,还是形成理论自信和培养文化自觉的前提.马克思主义的经典理论以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的理论成果是党员生活的必修课,而各类文史知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是党员干部益智修身的思想资源.当学习成为党员干部的兴趣和爱好,成为基本的生活需求和健康的生活方式时,人的精神世界就会得到充实,精神境界就能得到提升.同时,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实事求是是党的思想路线也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实践出真知,员只有养成从实践中学习和反思的习惯,才能确保思想的先进性,才能使精神的家园充满活力.在《反对本本主义》中,作出“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调查就是解决问题”等论断,指出不经调查的瞎说是员的耻辱,形象地将调查研究比作十月怀胎,将解决问题比作一朝分娩,认为党员干部只有迈开双脚出去走走才能找到正确解决问题的办法.当前中国社会现实问题更需要党员干部深入实际去思考和解决,这个实际是关乎广大群众民生利益、关乎民心所向、关乎执政党宗旨、关乎民族大业的实际,因此深入实际与执政为民是内在统一的.当领导干部将群众的利益放在心上,将工作转向基层和群众之中,全身心地投入到具体的现实问题中的时候,精神就不会空虚和懈怠,执政水平和治理能力就会在锻炼中提高.

2. 在宣传与教育的有机结合中塑造美好人格和积极心态.

社会转型时期,面对价值多元化与市场经济大潮带来的泥沙俱下,人们既往的价值观念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冲击.受此影响,部分党员开始习惯于以财富的多少而不是人格的高下来评判人生意义,那些曾存于人们心中最美好的价值逐渐变得不屑一顾,谈论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理想甚至传统的价值理念成为一种“奢侈”.文化生态被破坏直接影响的是人们的价值追求,表现为信仰的迷失、价值观的错位和人性的扭曲.对价值观的正确和正面宣传是使党员干部抵御不良风气,坚守理想信念,完善美好人格和培养积极健康的心态必不可少的途径.早就指出,思想政治工作是一切工作的生命线.也强调:“坚持巩固壮大主流思想舆论,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激发全社会团结奋进的强大力量.关键是要提高质量和水平,把握好时、度、效,增强吸引力和感染力,让群众爱听爱看、产生共鸣,充分发挥正面宣传鼓舞人、激励人的作用.在事关大是大非和政治原则问题上,必须增强主动性、掌握主动权、打好主动仗,帮助干部群众划清是非界限、澄清模糊认识.”这为当前通过宣传教育培养党员干部自由自觉的精神追求进而实现全面从严治党的目标提出了要求,也指明了方向.

3. 在思想建党与制度治党的有机结合中建立精神家园建设的长效机制.

探索具体有效的政党治理方法在中国不同的历史时期经历了不同的发展阶段.建党之初以制度治党为主,古田会议后注重思想建党,改革开放时期强调制度治党,在当前的形势下则应该思想建党和制度治党同时发力和同向发力.“思想建党”从思想认识入手,解决的是通过教育的自律实现党性修养的内化于心.“制度治党”从制度建构入手,解决的是通过制度的他律实现权力的有效制约与监督.制度治党与思想建党二者刚柔并济,具有内在的一致性和互补性.只有在二者的共同作用下,才能真正建立起员的精神家园,从而实现管党、治党的目标.员精神家园的建设是从思想上建立对正确价值取向和崇高理想信念的认同从而规范和指导人们的行为选择,因而与思想建党有密不可分的关联,但同时也离不开制度的规范作用.精神家园的真正意义在于在认同基础上形成自觉的行为,因此仅仅依靠思想的教化是不够的.它更需要用制度来维护道义和权威,拓展公平正义的实现方式,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总之,只有稳固的思想和科学的制度形成合力,精神家园才能落地生根,全面从严治党才能有力有效.

注释:

① [美]约瑟夫·奈:《软实力》,马娟娟译,中信出版社2013年版,中文版序言.

② 《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875页.

③ 《文选》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46页.

④ 《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382页.

⑤⑨ 孙正聿:《人的精神家园》,江苏人民出版社2014年版,第2、7页.

⑥ 宫丽:《精神家园论》,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5年版,第48页.

⑦ 文献研究室编:《十八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文献出版社2014年版,第115页.

⑧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294页.

⑩《谈治国理政》,外文出版社2014年版,第407、155页.

作者简介:宫丽,女,1982年生,辽宁葫芦岛人,法学博士,湖北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研究中心中南民族大学研究基地研究员,中南民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湖北武汉,430074.

(责任编辑 刘龙伏)

当代论文范文结:

适合不知如何写当代方面的相关专业大学硕士和本科毕业论文以及关于当代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相关职称论文写作参考文献资料下载。

1、当代大学生恋爱观论文

2、艺术当代杂志

3、当代经济杂志

4、当代世界经济和政治论文

5、当代护士杂志

6、当代青年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