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砖白瓦鸡笼窑类有关毕业论文格式模板范文 与青砖白瓦鸡笼窑方面本科论文怎么写

关于免费青砖白瓦鸡笼窑论文范文在这里免费下载与阅读,为您的青砖白瓦鸡笼窑相关论文写作提供资料。

青砖白瓦鸡笼窑

文 摄 陈舟宝

20 世纪 60 年代, 村里为了方便社员建房, 也为了维持大队最低的正常开支, 要在村口的向八丘建一个砖瓦窑.大队组织了几十个壮劳力到邻近仙居的何印口去背毛竹.我们村到何印口很远, 抄小路沿山脚走, 经湖崷, 越藤岭, 下岭根, 涉始丰溪, 过黄水村, 上山到现在的龙溪水库上游坑底, 有 30 公里路程.我们清晨 3 点出发,5 个小时的快走, 等毛竹可以上肩, 已是中饭时分.大家沿坡而坐, 匆匆忙忙吃了自带的干粮, 背起毛竹, 急急忙忙下山.甩动着的毛竹梢在肩后一蹦一跳, 敲击着身后的岩石, 发出噼噼啪啪的响声.几十人的长队, 像机在时断时续地扫射.下山速度比上山快, 天色未黑, 二十几筒毛竹全部掮到向八丘.那情景虽然过去了半个世纪, 如今想来, 好像发生在昨天.

村里的砖瓦窑立在村口向八丘路边的土坡旁,整个窑除了火口部分留在外面, 四分之三的窑体全藏在黄土坡里.烧窑师傅是个干廋的老头, 村里人都叫他建老司, 他和另外一个做砖师傅在筑窑前两个月就到窑厂做准备工作——做窑砖和第一窑的砖瓦.

做砖是蛮人活儿, 在砖模里撒些炉灰, 用泥割弓砌一块相当的黄泥, 举过头顶使劲往里摔, 再用割弓铲除砖模外的余土, 翻面摔一下, 然后在下面替一块木板, 去了提手, 拆开砖模, 一块泥坯砖就做好了.做完三块移到晒场侧向排列, 一行晒完,第二行间隔叠放, 一行一行交叉进行.这样叠放四层, 晒到泥坯表面发白, 要移到旁边的空行翻晒.每行斜向侧叠, 中间空隙适当加大, 待到原来底砖发白, 上面要盖草帘, 一防天雨, 二防暴晒开裂变形.待到全燥后移进草棚叠放.四六砖是木结构房子打单壁墙的, 条砖和开砖是砌空斗墙的, 栋砖是压栋的, 灶山砖是结灶山砌烟囱用的, 其中开砖和灶山砖一次能成二块.只要看上一会儿, 几乎都能做成.因为技术含量低, 所以排不上师傅行列,只能算个干活人,大家习惯称呼为“老司”.

做瓦的人还得会烧窑, 要有相当技术, 老百姓都尊称他们为师傅.就拿做瓦说事, 一要懂泥性,二要能搓瓦泥, 三要能做瓦桶, 四要会调理泥坯,而能够烧出一窑青砖白瓦,那是烧窑师傅关键中的关键.虽然是简单粗活,也得学上一年半载方能成就,这样的师傅大家习惯称呼为“老司头”.

做瓦的泥是去了上层土泥后下面深隔的纯泥,黏性太大的隔泥收缩性大也不好, 最好的瓦泥纯而不糯, 黏且结实.这样的泥立性好, 收缩性小,踏瓦泥省工, 烧成的瓦片大, 变形小, 瓦匠、主家都喜欢.

好瓦泥是好瓦片的基础.踏瓦泥得一步一步来, 泥不踏透, 干湿度掌握不当, 瓦泥墩就叠不起来.踏瓦泥要分步来, 先碎成小块, 去除大杂质,逐步泼入适量清水赤脚踏, 发现硬物随时捡出, 使泥更纯.也可以用牛踏, 但是没有赤脚踏的质量好.瓦泥踏到既黏糯又有立性时, 就要把泥堆叠起来, 用大割弓切泥捡石后再踏.这样经过几遍搓踏割捡, 泥中空隙减少, 柔韧度增加, 直到瓦泥纯净, 内无空隙, 再叠成弧形瓦泥墩, 开始做瓦.如果遇上立性差的瓦泥,还得掺和一定的细沙.

瓦蒸是一种特殊的木桶, 近百块的桶板用棕绳串成, 可开可合, 外面套一张瓦桶布, 放在一个竹木合制的圆盘转台上, 布上撒些炉灰, 用瓦推在弧形泥墩上推取扇形泥片, 贴在瓦布上合成圆桶,一手转动瓦蒸缝合瓦泥, 一手用泥托推捻上滑,到上下四周瓦泥均匀, 用 8 寸钉卡割去上面多余的提到晒场.晒瓦的场地特别平整, 两个瓦桶的宽度成一行, 上面还铺着细砂, 便于瓦桶收缩时自然滑动.瓦蒸落地后往内卷起提出, 轻轻揭离瓦布,一个瓦桶四张泥坯就脱模出来.瓦坯也与砖坯一样四层一行, 变白翻行, 翻行后第一层大口落地,第二层小口向下, 第三层大口向下, 第四层小口向下, 这样叠放瓦坯燥得均匀, 好天气三天可以敲瓦桶.

敲瓦桶要点技术, 把瓦桶弯在左臂上, 大口向外, 瓦桶里面有四根向内凹的直棱, 使上下两棱相对, 左右两棱水平, 右手掌在大口上端直棱轻轻一搭, 一个瓦桶整整齐齐地断成四张泥坯, 撮住上面两张反面叠上, 再叠成四张.第一、二次覆在长板上, 以后小头向下竖立排叠, 再搬到草棚码放.有技术的一搭四张, 百搭百中, 没有废品; 生手少则一张, 多则全碎.你不得不佩服瓦匠的搭瓦技巧.

筑瓦窑先挖窑基, 挖出的黄泥填入向八丘, 一座用毛竹稻秆混合搭建的砖瓦厂房一市工夫就完成了.这排草房既是厂房也是砖瓦师傅的生活住房, 他们把床铺架在毛竹横梁上, 小小的两眼灶搭在草房的一角.站在新草房的建师傅对我们说“: 泥瓦匠爱草房.瓦厂草棚虽然简陋, 可是冬暖夏凉,比你们住楼房还舒服呢.”说完, 咧着嘴乐呵呵地笑.

窑基挖好了, 大队安排社员协助建师傅垒窑,我们帮着挖泥修窑洞做搬运工.几天以后, 这个小砖窑旋好了.我们帮着把砖瓦运进窑内, 由建师傅一手叠排砖瓦.大家累了一天, 大队的第一窑封门霾窑.经过四天半的紧烧慢烧, 两天两夜的放水和一昼夜的冷窑, 撬开火门, 建师傅半跪在地向内一看,脸上顿露喜色.他口中念念有词“: 一头白到脚.”

大队领导听说第一窑成功了, 就特地赶到平镇买来一个猪头、几斤黄酒请窑头菩萨.只要菩萨保佑, 窑窑青砖白瓦, 自然要次次请菩萨喝酒吃肉.当然最高兴的是建师傅, 所谓请窑头菩萨, 其实就是村里犒赏他们烧窑时的辛苦劳累.菩萨哪里吃荤腥, 砖窑烧好烧歹, 都在烧窑师傅手中攥着.几个月来咸菜淡饭, 吃得他们要吐清水.请窑头菩萨一次, 他们就可以喝酒吃肉, 大饱口福.接下来的几天, 都不用担心尺八镬的锅巴起不了镬.

只可惜大家辛辛苦苦办起来的砖瓦窑, 只烧了一年多时间.因为外销不畅、内销有限、柴价高而亏本倒闭.我家只买了一千块砖, 在建两间木结构楼房时砌了两个方向的腰墙.村里人多地少, 荒了那么多的土地成了负担, 后来因为保护农田要杜绝柴老虎, 废弃了这座土窑, 瓦场重新复耕.用煤烧的轮窑、立窑, 因为没有滴窑头水这个过程,周期时间缩短, 产量产值提高.轮窑、立窑出的都是红砖, 远没有过去小砖窑的青砖光滑硬实, 轮窑也不烧小青瓦.

其实在中国, 砖瓦的烧制已有三千多年历史,根据西周时期考古遗址发现, 那时住房建筑已经开始用瓦盖顶.《诗经·小雅·斯干》这么记载“: 乃生女子, 载寝之地.载衣之裼, 载弄之瓦”证实古人居住房屋已经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阶段.

砖的最早使用是在战国时期, 从考古遗址中发掘出的建筑用砖, 已有条砖、方砖和栏杆砖等多个品种.秦始皇时已用砖筑长城, 可见古人的制砖和烧制技术已经达到很高的水平, 能与今人相见, 就是最好的例证.大规模应用是在魏晋南北朝时期.

西汉中期, 瓦的式样繁多, 而且瓦质密实坚硬,制作工艺有了大步长进, 各种精细的瓦件经刮磨加工闪闪有光, 品种包括板瓦, 筒瓦, 莲花纹、兽面纹瓦当, 扁平菱角形瓦钉等.传说王莽的宗庙有四个大门, 东用青龙瓦当, 西用白虎瓦当, 南用朱雀瓦当, 北用玄武瓦当.汉朝长安地区建筑的瓦当, 刻有“长乐未央”“长生无极”等吉语做纹饰.

“秦砖汉瓦”, 标志着我国的砖瓦烧制技艺已经达到了非常成熟的水平. 随着砖瓦烧制工艺的不断进步, 现代的砖瓦制作除了黄泥, 还用混凝土、煤渣、矿渣、钢渣、玻璃纤维、石棉、陶瓷等材料, 制成的产品不但用于建筑楼房, 还用于各种不同的需要.轻体砖、隔音砖、防火砖、防滑砖、路面砖、步道砖、透水砖、保湿砖、弹性砖、营养砖、透光砖, 还有花花绿绿的陶瓷砖、专门为盲人制作的盲道砖, 让人选择使用.古老的小青瓦也演变为琉璃瓦、彩釉复合瓦、合成树脂瓦、石棉瓦、玻璃钢瓦, 还有防腐瓦等, 可谓层出不穷.但是用于外部的砖瓦都需要经过高温煅烧才经久耐用.现代烧制技艺的根无不深植于这块古老的丰厚沃土之中.

那么, 为什么小砖窑能烧出像建师傅说的那样“一白头到脚”的高质量砖瓦? 为什么有的砖瓦会烧成驼背、倒枕、三条阔、四角见翘的麦饼头,有的会烧成半生不熟红黑相间的“夹生饭”?

我们来听听有多年烧窑经验的范先尚师傅怎么说, 他为我们解密了垒窑和烧窑的奥秘.

范先尚师傅是个多面手, 他生活在谢塘的崇山峻岭之中, 十七八岁跟随大人炼钢铁, 后来为了小高炉去烧炭, 再后来为了生活去烧砖瓦.土地包产到户以后, 他侍弄的庄稼让人羡慕, 管理的果木成为市场抢手货, 近几年学习摄影, 举办过个人影展, 是深山里不可多见的开窍老农.

垒窑

范师傅说, 不说东南西北的砖窑, 就他个人知道的浙江境内老式砖窑就有三种: 天台的小砖窑,因为像个鸡笼, 被烧窑人戏称为鸡笼窑; 临海一带的砖窑像个甲鱼匍匐在地上, 称为鳖壳窑; 余杭、临安一带有棱有角的四方窑.这三种砖窑各有优劣.鸡笼窑成圆锥体, 里面像个尖脚大肚小口的酒甏.如果窑基合适, 建窑省工、省时、省材料.这种窑火候容易控制, 砖瓦质量稳定, 弱点是窑门狭窄, 进窑难, 速度慢; 鳖壳窑低矮, 进窑方便好烧,人称“懒惰窑”, 弱点是窑顶蓄水, 出水不好控制,砖瓦松散不够结实; 下三府的方窑进窑方便, 但是方窑内的火力无法像鸡笼窑那样左右上畅旋转, 火候不容易控制, 砖瓦很难熟到底层, 更不用说“一白到脚”.天台人喜欢烧鸡笼窑, 那是因为窑小, 误工少, 砖瓦质量好, 一家一户都能干,所以没有其他的样式.

一、摆鸡笼窑基

鸡笼窑也有大小之别, 千砖万瓦是小型窑, 双千双万属大窑, 还有三千三万的.一般农村常用的是千砖万瓦的小窑.这样的小窑, 窑基是一个直 9 尺, 横 1 丈的椭圆形.窑缸是下小上大的仰口, 大肚处为 11×12( 尺), 加上窑砖 1×0.6( 尺), 至9 尺高度要达到 13×14( 尺).窑底火口部分为长方形的火塘, 其余部分为高 1.2 尺的码砖平台.

二、构筑窑门

筑窑门要在旋窑缸前完成, 窑门石都是三四人从溪滩扛来的生相端正的卵石或花岗岩条石,里外至少四五层.大小窑门高度不一, 宽度不少于 2.2 尺, 以人可出入为宜.最外层最高最宽, 里层砖门是半月形的拱门, 外几层可以用长石条作横梁关联.

三、铺筑窑缸( 窑洞四周砖壁)

窑门砌成后, 在窑基里画直 9 横 10 的椭圆,窑缸第一排用 1×0.6 ×0.3 ( 尺) 的窑砖按椭圆形竖立, 平面向里, 扇形排列, 后端开口和空隙用黄泥筑实夯平, 与里壁空隙处再灌一层沙子, 使窑基两层与窑门生成一体.窑缸脚留正中和左右方向三个通烟孔, 烟孔一块竖窑砖大, 烟孔外面挖出深0.5 尺, 直径 2.5 尺的出烟洞直通窑顶, 这样安排便于以后出烟灰.第二排砖平铺在竖砖上, 第三排前端仰起铺排, 以后每铺一层都要前端仰起, 使上下两层窑砖连成一个上仰平面, 铺一排用黄泥筑实一层, 仰口砖砌至 9 尺高时, 窑缸内径扩大到 11×12( 尺) 开始收口.收口的窑砖排列与下层相反, 成为后端高, 前端低的下插式.一层一层地往上旋成穹顶.窑缸左右两侧的前端, 每块要悬出 0.2 尺, 后口空隙用黄泥补充筑实.窑前窑后两侧方向悬出部分要逐渐减少, 砌到正面一段不再悬出, 使原来椭圆形的窑体, 逐步收变为圆形.悬出部分檐口与窑基一样大时在烟囱旁结滴水孔.滴水孔是一块预制砖中有一指粗孔眼的窑砖, 依次连接嵌入穹顶达到窑口.出水位置要用重锤测准, 水滴下去正好在窑脚上.穹顶高度到 2.5 尺时,从窑基到顶口总高度达到 11.5 尺, 窑头收口结顶.窑口直径在 3.5—4 尺之间.窑口外面的穹顶全部用黄泥筑夯结实, 要用雨布草帘遮挡, 防止雨天坍塌.

窑顶的三支烟囱出口要比一块砖略小些, 这样方便用砖控制出烟量.三个滴水孔上面是一块中间有孔, 里面像碗形的窑砖, 便于接水和滴水.

这个隐藏在坡地, 只有火门和左右一小部分露在外的砖窑, 是最省时、省力、省材料的砖窑.没有土坡的平地也能建窑, 但是四周得用大块石料筑墙或用松树、毛竹打桩, 分道箍扎成型, 大窑成本高、筑窑时间长.

进窑

进窑就是把泥坯砖、瓦往窑内有序排放.第一层在平台火口, 用泥坯砖侧着紧密排列两层.正中留出直对中囱的进烟口.左右两支烟道与底层砖孔网眼连接.三支烟囱对着上面三个滴水孔.底脚用泥坯砖结三角形水道直对上滴水孔, 使三支窑水不直接与砖瓦接触.底下三层砖都要留出进火空隙.砖与砖之间的空隙根据空间大小全部用网眼方式竖立, 两块之间可以用第二层侧砖横着搭接.第三层平砖铺排, 砖面要平整坐实, 一行一行的砖前后顶实, 左右留空隙, 火口砖要比里面同时增高一排, 才可以排瓦坯.排列的砖瓦都要与窑缸分离, 使火焰能在窑内自由转动.在把砖瓦烧熟的同时也把窑砖逐渐烧熟.三层砖上开始按砖行竖排瓦坯, 中间烟道两侧称为夹心, 烟囱间的扇面部分称为观音堂, 都是排列瓦坯的最佳空间.每列瓦坯左右的间隔空隙是火弄, 瓦坯小头向下, 大头朝上, 前后顶实, 整齐紧密.铺排一层,方向改变一次.只有滴水孔的三根砖柱和下三层是砖坯, 中间全排瓦坯.一层一层排列到最宽处,火口砖抵住穹顶,瓦坯平面覆盖砖坯把穹顶铺满.这样把瓦坯包在中间, 是防止烈火烧制时变形所做的保护.砖坯顶上铺盖稻草, 上面再覆盖一托厚炭灰泥保温.

在构筑窑门前, 火塘里放入几个大树株, 上面再放部分干柴, 总量千斤左右, 作为霾窑的垫底柴.然后在窑门两侧砌三层扁砖, 两侧再用砖搭一个“八”字形的砖桥, 高度 1.5 尺, 这是灰塘出口.“八”字砖桥顶是一块平放的窑砖, 上面再搭一砖高的火门, 其余空间全部用窑砖和灰浆封堵.这就是上火门.开始烧窑上火门要临时封堵, 外面用灰浆刷平, 只留灰塘出灰口.千砖万瓦的鸡笼窑进窑半天, 等到窑口封堵又是半天, 晚上是所谓的霾窑.

烧窑

一、霾窑

全开烟囱, 封住滴水孔.霾窑是慢慢地发火,用干柴引火, 使里面预置粗干柴发火, 慢慢点燃树株, 逐步升温, 柴完自然熄火.原因有二: 一是进窑的泥坯还有水分, 慢火使泥坯逐渐断水增温, 减少变形开裂损失, 为明天烈火加温预热; 二是树株燃烧时间长, 成本低, 也不用中途加柴, 劳累了一天的师傅可以有适当的休息时间, 为第二天养精蓄锐.如果是新窑, 霾窑时间需要一昼夜, 得烧五、六千斤青柴, 一样要把窑体和泥坯里的水汽蒸发完, 但是不能烈火猛烧, 否则达不到霾窑的目的.

二、烈火猛烧

继续全开烟囱, 清出燃烧一夜的火塘炭灰.经过一夜霾窑, 窑体发热, 水汽去尽, 泥坯升温后又降温, 这样的砖比不断火的更硬实.

烧窑人有句俗话:“青柴满灶, 烈火猛烧.”火塘有七丫八杈大树株垫底, 明焰没了, 炭火还红.窑内空气流通, 先用干柴引燃, 再进青柴.接着添柴, 用烈火猛烧.窑里的火头呼呼作响, 从中孔吸入, 在里面砖弄瓦隙直蹿, 这时连炭灰都被吸出烟囱, 窑头乌云翻滚, 窑前师傅像舞狮子一样投柴.大约经过七八个小时, 火口砖呈杨梅红( 暗红).这个时段投柴最多, 也是体力消耗最大的时候.烧窑师傅在火声呼呼的窑门前, 用大铁叉把几十斤的窑柴一捆一捆地往火塘送, 就是寒冬腊月,师傅一样挥汗如雨, 一半的窑柴就在这段时间烧完.从灰塘里再出一次炭灰, 封堵灰塘火门, 贴地留一块砖的方孔作风门, 打开上面临时封堵的火门.开始第三阶段高温慢烧.

三、高温烧

体力强健的师傅可以继续烈火猛烧, 直到砖色大红.因为体力消耗太大, 而且火候也难把握,所以一般烧窑人改用高温慢烧的方法.把烟囱口盖住三分之一, 投柴速度减缓.二三分钟进柴一次,每次只有原来的三分之一量.这样不断火连续烧30 小时左右.此时从火门看去, 砖色由杨梅红变大红, 逐渐变白.看过去里面的砖似在晃动, 如果仔细辨认, 开始发白的砖里还有阴影黑点, 整体不白, 也不透亮, 再作保温烧.

四、保温烧

什么是保温烧, 为什么要保温烧? 范师傅说,主人要省柴, 用户要青砖白瓦, 听听好像不可调和,其实烧窑师傅有满足买卖双方要求的良方.他说,砖窑烧到这个时刻,是师傅显示技术实力的时候.眼睛看到的是下半部分的实况.烧窑和蒸馒头一个道理, 高高的蒸笼, 一片火从下往上烧, 馒头从上往下熟的, 下面看去有黑点, 其实上面的已经全白亮了.如果还是烈火猛烧, 或许是一眨眼时间,或许是一盅烟工夫, 窑内的火口砖就变成了锄头枕、头梳脑, 变形开裂, 中间的瓦片像见翘麦饼头让你面子丢尽.所以这是对师傅眼力和经验的考验, 也是烧窑师傅水平高低的分水岭.为了替主人省柴, 为了让用户买到结实清白、捏在手里当当响的砖瓦,采用保温烧是一箭三雕的最佳方案.关掉三分之二的烟囱, 慢慢向窑内投柴, 这比原来烈火猛烧省了师傅很多力气.因为烟道小, 柴烧得慢, 火焰只在下半部分盘旋, 产生的热量没有原来多, 但是上面砖瓦已经够火候了, 只要保温就行,那样的火头足够下层砖瓦加温成熟.因为火力低,来势缓, 就不会出现开裂变形的情况, 又是一举三得.

保温烧大约需要 12 小时, 等到从上火门看去,窑基网眼火弄的砖从上到下、从里到外一块一块的连砖缝都可以看得清清楚楚, 说明火候已到.除了贴在窑基地上的底脚砖, 其余都熟透了, 可以闷窑.

五、闷窑

闷窑前要往火口投入上百斤柴, 不能让窑温降得太快.闷窑有三封: 一 封火门, 二封风门, 三封烟囱.火门风门用砖坯封堵, 外面用炭灰泥浆刷平, 烟囱闷上石板, 上面再盖窑灰.封堵要严,不透气息.闷窑需要两天两夜, 让窑慢慢降温, 砖瓦的硬度, 成熟度才有保证.

六、滴窑头水冷窑

闷窑后要过三、四小时才可放水.三支烟囱旁放三只豆腐桶.桶底安插一根指粗的竹管作为出水口.出水口安插一根前端勒去松针的枝条,从里向外穿出, 用来控制出水大小.豆腐桶内的水通过竹管流入砖窑水碗.碗底窝圹放入一个稻草糊团, 清水通过草糊再往下渗, 这就是“放窑头水”.开始放小水, 把松枝往外拉, 里面的松针挤入竹管, 放出的水如一根细线.大约放五、六小时,再把松枝往里推, 松针退出竹管, 放出一根筷子粗的水流.大水放到封堵窑门的灰浆悬壳, 敲击能发声, 改放小水一天半.从窑头看去, 已经没有明显热气, 拿掉草糊团, 滴水孔出来的气也不烫手,停水先开窑头再开窑门.打开窑门还需要冷窑一昼夜才可以出窑.

一窑砖质量如何, 出窑前已可预知.好砖瓦有预兆.一看窑头结满蛛网; 二看火门封堵炭火泥浆硬如砖瓦; 三看火塘炭灰又轻又白, 一窑青砖白瓦握在手中.出窑前先扒出火塘炭灰, 最后投入的柴枝焖出炭来,它没有柴头, 通体黑亮, 敲击咚咚作响.焖窑炭比炭窑的质量还好.这是烧窑师傅的外快, 就是主人也要向师傅买的.范先尚师傅说, 主人家别心疼这些硬炭, 只要师傅高兴,一窑下来, 多烧少烧千把斤柴, 你主人完全蒙在鼓里.师傅的长火叉给你鼓捣几下, 窑内透气灵通,柴不闷, 火头旺, 温度高, 主人省了柴, 成窑的青砖白瓦喜得你嘴巴咧到耳朵丫, 高兴感谢都来不及呢.

范师傅归纳说, 砖瓦窑窑基要实, 窑门要直;窑缸像酒雕, 穹顶如覆镬; 烟道底粗口方, 滴水大小由己; 窑基叠砖上面瓦, 底下网眼上瓦弄; 烟火盘旋随意蹿, 从上往下层层熟; 霾窑断水汽, 开烧要烈火; 砖红改小火, 烟道逐步收; 投柴节节少,双眼要盯牢; 双手勤操作, 火头不能灭; 红白亮变色, 两眼细辨别; 生熟凭经验, 成败一瞬间; 平时多积累, 纯熟能出巧.

青砖白瓦鸡笼窑论文范文结:

适合不知如何写青砖白瓦鸡笼窑方面的相关专业大学硕士和本科毕业论文以及关于青砖白瓦鸡笼窑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相关职称论文写作参考文献资料下载。

1、青春风投稿

2、青春风杂志

3、青春风杂志免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