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作文方面毕业论文格式模板范文 和江苏中考作文命题的三种价值取向相关自考开题报告范文

本论文是一篇免费优秀的关于中考作文论文范文资料,可用于相关论文写作参考。

江苏中考作文命题的三种价值取向

江苏省江阴市敔山湾实验学校 沈志坚

2017年,江苏中考作文命题呈现三种价值取向——重视引导表达生活观察、重视引导表达生活感叹、重视引导表达生活思辨.这一命题趋势,值得我们一线教师深入思考.

一、生活观察为表达基础

中考作文的最大使命是“复活”学生的生活观察,“升华”学生的生活观察.中学生写作源于对真实生活的观察.学生们一直生活在真实的生活现场中,对生活他们有或深或浅的观察与感受.如果中考作文题与真实的生活观察相脱节,学生的文字表达就失去了生活的纯真和表达的诚实.能不能激发学生表达生活观察的热情,能不能引导学生诚实地表达生活观察,这是评价中考作文题的重要取向.

如果没有扎实深刻的生活观察,就没有这样鲜明的生活判断.2017年南通市以“这里,也是我的舞台”为题,着眼于学生观察生活所形成的判断,或者是生活回忆和反思的结果.写好“这里,也是我的舞台”,需要学生们拥有独特的生活判断和生活判断的结果,需要学生们有扎实鲜活的生活观察,有深刻独到的生活发现.

2017年宿迁市、常州市的中考作文题分别是“网里网外的世界”“围墙外边”,这两个作文题虽然有一定的“写作屏障”,但主体还是在引导学生表达生活观察.对于宿迁市的题目来说,无论这“网”是“亲情网”还是“关系网”,是“师生网”还是“乡邻网”,是“互联网”还是“生活网”,都要求学生们有自己对“网里网外”的生活观察与体验,这样才能生成“网里网外的世界”的生活判断.宿迁市中考作文引导学生对生活现象进行细细观察与回味,从而写出“网里网外的世界”所展现的特有天地、特有人性、特有情味.而常州市的“围墙外边”,意在引导学生观察“围墙外边”的生活世界.为了写好这个题目,命题老师还提供了初步的解说——比宿迁市的“网里网外”内涵要明确些,这样,学生写作起来自然就容易区分“围墙以内”和“围墙外边”的写作边界了.我们看——

围墙,有形无形,各种各样.开满鲜花的,引来朋友;钢筋水泥的,保护安全;无知的围墙,使人孤陋寡闻;冷脸的围墙,让你形单影只.围墙的里边,有你有我;围墙的外边,故事无限.走出围墙,可以领略世界沧桑的无限情怀.

事实上,“围墙外边”所提供的作文“情境材料”,本身就是生活的观察与判断.学生们从围墙的“有形无形”、从围墙的功能作用上,自然就会联想起自己的生活观察和生活感受.常州市的“情境材料”也把“围墙外边”的意思说得十分明确——“围墙的外边,故事无限”“可以领略世界沧桑的无限情怀”.学生只要把故事放在“围墙外边”来写,写“围墙外边”的“世界沧桑的情怀”,自然容易生成精彩的考场作文.

当然,“围墙外边”和“网里网外”一样,都有虚实的边界,都有有形和无形的意趣.这两个作文命题意在引导学生表达生活观察.学生只要立足日常生活的观察和感受,真实地叙说“围墙外边”和“网里网外”的故事,诚实地表达自己的生活发现和生活判断,作文就能得到阅卷老师的青睐.

二、生活感叹是写作意义

作文命题一定要“对准”学生的生活体验与生活感叹,让学生看到作文题以后便能“滔滔不绝”地把自己的生活感叹“倾泻”出来.中学生写作永远是一种生长性写作、成长性写作.这种写作只有不断地吸纳生活体验、生活感叹,才能生成时代精神、创新意识和表达智慧,才能在日积月累的写作生活中朝气蓬勃地成长.这就要求中考作文一定要把学生引入生活感叹的境界中去.

2017年江苏中考作文题积极用命题引发学生表达生活感叹的热情.镇江市中考作文“偏偏是”,要求将题目补充完整,从“你”“我”“他”“她”“它”五个词中任选一个填在横线上,然后写一篇文章.“偏偏是”,表达的是出乎意料、意想不到、特别意外……而“偏偏是”这个题目本身就是内心的感叹.扬州市的中考作文题“良言如春”.“良言如春”是生活的感受,也是内心的感叹.这种感叹是建立在对生活的观察和经验积累上的,是基于对生活的深入观察和深入体验,才生成的巨大感叹.古人强调“情动而言形,理发而文见”.生活中类似于“偏偏是”“良言如春”的感叹,几乎是学生在日常叙事之后最常用的语体.可以说,镇江市与扬州市的作文题一样,最大限度地“承接”了学生的生活,十分鲜明地指向了对生活的感叹.

2017年淮安市的中考作文题是“向往春常在”.作文“情境材料”来自踏踏实实的生活判断和生活感叹:“大自然中,背阴的地方,往往环境幽暗,氛围冷清;向阳的地方,常常生机勃勃,春意盎然.人生也如此,面向阳光,我们便拥有春天般的生活.”淮安市的命题材料由大自然中的“阳光”过渡到“人生阳光”,命题者试图用自己的生活感叹引发学生的生活感叹.作文题,似乎有一个“潜在”的前提,即当前并不是处在“向阳的地方”.学生在表达“向往春常在”时,不仅要写出“春常在”,还要突出自己在“背阴”时的深切“向往”.“向往春常在”和“春常在”的境界并不相同.从动宾关系上来看,“向往”决定了表达的意图和表达的重点,而“春常在”只是一种情感方向,一种情绪境界.在表达“向往春常在”的渴望时,要注意先提前铺陈,再转折倾诉,以把“向往”的意愿表达清楚.

不同于镇江和淮安对当下生活的感叹,2017年南京市试图引导学生通过联想和想象的方式表达对未来生活的感叹.南京市以“无情岁月有味诗”为题,要求学生发挥想象,写一篇发言稿.而这篇发言稿又有特定的时间和特定的场景“规定”——“2047年6月17日,30年后的今天,同学们相约回初中母校聚会,要求每人发言.”南京市的中考题与北京市的高考题“异曲同工”.北京的情境是2049年共和国百年华诞,“届时假如请你拍摄一幅或几幅照片来显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辉煌成就,你将选择怎样的画面”,命题者要求考生展开想象,以“共和国,我为你拍照”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从表达动机上来说,北京的高考题意在引导学生思考“选择怎样的画面”,而南京市则想要引导学生表达对生活对岁月的感叹.相比较而言,南京市的“无情岁月有味诗”,想象的空间更加宏大,人生的感慨更加深沉.而学生们写好这篇发言稿也不容易,既要能写出“无情岁月”中青春流逝后的两鬓霜华,又要能写出人到中年时的一片诗情.当然,对于“无情岁月有味诗”的写作来说,重点还是“有味诗”的理解和表达.如果不能在“有味诗”上生出感叹、发出感慨,而沉湎于“无情岁月”,作文表达就走向消极的境界了.

三、生活思辨乃表达境界

作文表达中引导学生反复审视生活、不断反思生活,有利于批判性写作品质的培养.在写作过程中,思考深刻了,思想当然亮丽深刻.中考作文实质上考查的是中学生的思维品质和思维视野.2017年,江苏许多地区考查基于生活的思辨性写作,使得中考作文展示了新的追求取向.

无锡市中考作文以“人生必修课”为题,引导学生根据生活经历和切身体验开展作文思考.这个题目,学生首先要思考“人生必修课与学校里的课一样吗”“什么是人生必修课”“为什么是人生必修课”……很显然,作文将学生引入了广阔的生活思考领域.同样,苏州市以“把青春的绿色铺满征途”为题引导学生深思——“‘青春的绿色’到底指什么?”“我应该怎样‘把青春的绿色铺满征途’?”“我可以不可以写别人‘把青春的绿色铺满征途’?”……当“青春的绿色”被理解为敢于梦想、勇于前行、不断攀援时,作文题就是在引导学生去思考怎样做,怎样才能做得好.

真正的好题目应该是引导学生去思辨,让学生在反复思考中形成自己的判断和价值观.《礼记·中庸》强调“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中考作文也应该引导学生进入这样的表达境界.2017年,徐州市的题目——“平淡中也有诗”,思辨性很强.对于初三学生来说,身处“平淡”中却不能平庸,身处“平淡”中要能发现诗意.这就需要学生有一双思辨的慧眼,透过“平淡”去发现生活的真善美.同样,泰州卷的“慢下来,会精彩”也有思辨意味.面对“慢下来,会精彩”的材料,学生定会冷静地思考:慢下来,为什么会精彩?当下,人们都以快为美、以快为荣,而泰州卷却在引导考生思考“慢下来,会精彩”.可以说,徐州卷和泰州卷都引导学生切合生活去开展思辨性的审美.这对于培养批判性思维品质来说是有益的尝试.

中学生就是在不断的生活思辨、反复的生活审美、积极的自我审视中“长大”的.盐城市中考作文题“给予”,是直接在思辨性问题中呈现的.命题老师的“材料”充满思辨性:“明月清风,荒漠戈壁,是自然的给予;成功快意,失落伤怀,是生活的给予;点赞鼓励,吐槽鞭策,是他人的给予……我们在获得中给予中一路走来,我们又将拿什么给予别人?”——是啊,我们又将拿什么给予别人?面对此题,学生们怎能不冷静地思考、深入地思辨?这样的思考不就是“长大”的方式么?连云港卷的“大声说‘不’”,也是以富于思辨性的“情境材料”引导学生开展深度思辨,让学生们在作文中“大声说‘不’”.

当下,现代传播技术迅猛发展,世界思想文化多极化,世界范围内的思想交流交融交锋更加频繁,学生们的确要对一些人、一些事大声说“不”.像这样有意通过富于思辨性、审美性的作文命题开展生活思辨和生活审美,将有利于学生个性化写作的横空出世.

中考作文论文范文结:

关于中考作文方面的的相关大学硕士和相关本科毕业论文以及相关中考作文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写作参考文献资料下载。

1、作文投稿

2、小学生作文杂志

3、作文网投稿

4、作文教学论文

5、投稿作文

6、小学生作文投稿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