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善事业方面论文怎么写 和中国近代佛教慈善事业的逆势飞扬方面论文写作资料范文

本文关于慈善事业论文范文,可以做为相关论文参考文献,与写作提纲思路参考。

中国近代佛教慈善事业的逆势飞扬

张少利

[ 摘 要] 在太虚大师“人间佛教”的号召下,中国近代佛教慈善事业在逆境中求生存,传统积德行善与社会公益相结合,佛教慈善蓬发新的生机,逆势飞扬,谱就乱世慈善赞歌,以其大功大德福利社会和民众,成为中国近代慈善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 关键词] 人间佛教;佛教慈善;近代慈善事业

中图分类号:C91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8653(2016)08-0050-02

大慈善家熊希龄曾经这样说过:“孔教言仁,又曰博施济众;耶教言博爱,又曰爱人如己;佛教言慈悲,又曰普度众生.”[1] 佛法的大义与济世情怀不言而喻.慈悲助人、护生救苦、不求度己先求度人,是代代佛教徒人间修行的不二法门.近代乱世,佛教传承千年慈悲之心,以己之力,悲悯众生、布恩施惠,使其慈善业功大发光芒.

一、近代佛教事业的困顿与太虚“人间佛教”的提出

1840 年以来,清王朝国势日衰,佛教的发展亦是日趋式微.特别是太平天国运动期间,传统的庙宇信仰与太平天国的拜上帝教相冲突,太平军兵锋所至,就捣毁庙宇,驱逐僧尼,焚毁佛像佛经,江南地区的佛教更是遭到了极大破坏.同时,中国佛教还面临着西方基督教大规模扩展所致的生存威胁.国难民艰、宗教危机,中国佛教在近代三千年未有之大变的社会大动荡之下,陷入了空前的危机之中.

为适应急剧变化的时代形势,为佛教寻求生路,以太虚大师等为代表的佛门领袖深谋远虑,积极提倡“人间佛教”,服务现实社会,引导僧俗的眼光从颂经弘法中转向多灾多难的现实社会,倡导以佛教之力践行慈善公益事业.所谓“人间佛教”,有三方面内容,即教理、教产、教制.教理革命主旨在于革除佛教本身的时弊,弘扬佛法利他精神,影响民众,使社会政治风俗得到一定的改良.教产革命的提出与当时盛行的“庙产兴学”有关.为护教守产,佛教应主动济世救人,把庙产用于兴办佛教慈善教育与社会公益事业;佛教徒应该走出寺庙,从事文化、教育、慈善等活动,使民众真切感受佛法之光.在教制革命上,太虚呼吁将传承制改为选贤制,选派佛学院中优秀僧人住持寺庙,使其适应时势,成为合理的现代僧伽制度.慈航大师认为,在内忧外患、佛法凋敝的现实社会,“教育、文化、慈善是佛教的三个救命圈”,在他看来,“只有真正投身于社会慈善事业,才能利济群生,实现佛陀普度众生的悲愿”.[2]“人间佛教”理念的提出,顺应了社会大势,促使佛教僧众面向社会,自觉开展慈善公益,普度众生,进而推动了近代佛教慈善事业的发展.

二、近代佛教慈善事业时代特征明显

在近代民生凋敝的社会环境下,佛教僧众秉承传统的慈悲观念,以“人间佛教”为指引,内修心,外布施,热忱参与多项慈善公益事业,在慈善教育、灾害救济、恤孤济贫、疾病医治等方面做出了很大贡献.和传统佛教慈善相比,近代的佛教慈善事业更有强烈的时代性和现实教育意义,项目多,内容全,其规模和效果远远超过以往.

佛教徒把弘法与慈善相结合,从传统的积德行善转向近代大规模的慈善公益事业,其内容拓展到文化教育、医疗卫生、赈灾济贫等多个领域,并建立常设的慈善机构,赈灾活动规模也尤为空前,跨越了畛域界限.有两点很值得一提,一是大灾之中有佛光.1920 年北方大旱灾、1931 年江淮大水灾等,都能看到佛教信众奔走救恤的身影.战争爆发后,佛教徒又积极奔走在战争一线,实施战地救护与难民救济,或举办法会,护国护生,安抚死者及其家属.他们以佛教特殊的服务方式为多灾多难的国家助力.一是积极兴办慈善教育.据初步统计,20 世纪20 至30 年代,全国各地寺院附设了数十所慈善教育机构,采取教养兼施模式,既救身又救心,而且教授技能,这对孤贫儿童而言,可谓是再生之恩.办学有如此功业,正合圆瑛大师所言:“佛教无为,无所不为.实行大乘,平等慈悲.救渡孤儿,教养兼施.发扬光大,功业在斯.”[3]

三、佛教居士在近代慈善事业的逆势飞扬中发挥着很大作用

在近代佛教慈善事业的复兴发展过程中,佛教居士发挥了很大作用.很多政界、军界、商界名人,在乱世之中,忧虑家国民众,苦苦追寻救国救民之道,有不少人成为家信佛教居士, 积极投身慈善事业,救难济贫,为佛教慈善事业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

19 世纪后期至20 世纪前期,伴随着中国佛教复兴运动的兴起,佛教居士以居士本身或居士团体如居士林、净业社等为核心,积极投身慈善公益事业,开展助学、赈灾、济贫、施医、恤老等多种类型的慈善活动.事实上,自清末以来,致力于佛教慈善活动且业绩赫赫的居士不下数十人,其代表人物有如王一亭、熊希龄、黄涵之、朱庆澜、高鹤年、康寄遥、关絅之、简照南、施省之、吴璧华等.[4] 比如熊希龄,前半生曾官至民国总理,后在宦海沉浮、政坛风雨中,对政治深感绝望,最终皈依佛教.他组建世界红卍字会,创办北京香山慈幼院,积极参与水灾救济,更甚者,他还把全部财产计大洋27.5 万余元,白银6.2 万两,全部捐献出来设立“熊朱义助儿童幸福基金社”,次第在北京、天津、湖南三地,开办12 项慈善教育事业.

一代伟人肯定“他做了一辈子的好事”.他佛缘深厚,中国佛教协会成立时,他和冶开和尚同选为会长.冶开大师是江南四大丛林之一的常州天宁寺方丈,在佛教中声望素着;而熊希龄则是以对佛教护德及社会清望而当选.正是因为有这么多的家信居士不遗余力的践行,才使得中国佛教慈善公益事业在近代时期长久相续不断,且具有相当规模,发挥了宗教劝善行善的独特作用.正如有学者所评论的那样:“居士佛教的慈善活动直接面对现实社会人生,体现大乘佛教济世度人的基本精神.在政治动荡、战乱不息的特定社会环境下居士们在佛陀精神的感召下,以满腔的热诚,自觉担负起菩萨使命,济度无数生灵,真可谓功德无量.”[5] 由此可说,近代居士开展的长期的、大规模的慈悲救济活动,在中国佛教史、中国慈善史上都留下了值得回顾的一页.

纵观历史,近代佛教的慈善事业较之以往各时期,其规模无疑是空前的,范围也极为广阔,他们弘法利生,慈悲无量,推动了佛教的复兴与近代转型.

两千五百年前,智者盘膝于菩提树下终成正觉;两千五百年后,我们既悟佛教慈悲济世之思,更赞佛教惠泽众生之行.近代乱世,中国佛教以其济世情怀,与国家同呼吸,共命运,把度难与弘法相结合,掀起了一场佛教复兴运动,谱写了一曲近代佛教慈善事业的乱世善歌.它犹如一艘慈航,在百年厄难中, 不但通过财布施和身布施帮助众生脱离痛苦,还从思想见解上改造人心,提高人们的精神品质,使其缓解精神之苦.可以说,近代佛教慈善事业是中国近代慈善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上承千年慈善佛光,下启新中国佛教慈善的新篇章.

[ 参考文献]

[1] 周秋光编. 熊希龄集[M]. 长沙: 湖南出版社,1996.1389.

[2] 华方田. 人间佛教实践的先行者——简论慈航法师的三大理念[A]. 释本性主编. 文化 教育 慈善——慈航菩萨圣像回归祖庭系列活动之首届慈航菩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 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2008.119-120.

[3] 明旸主编,照诚校订. 重订圆瑛大师年谱[M]. 北京:中华书局,2005.116-117.

[4] [5] 潘桂明. 中国居士佛教史[M]. 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0. 884-885.885.

(责任编辑:盛天)

慈善事业论文范文结:

关于慈善事业方面的的相关大学硕士和相关本科毕业论文以及相关慈善事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写作参考文献资料下载。

1、公共事业管理毕业论文选题

2、公共事业管理论文选题

3、公共事业管理毕业论文题目

4、公共事业管理毕业论文

5、公共事业管理论文

6、公共事业管理论文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