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理论类论文如何写 跟影视艺术理论和中学语文古典小说教学的相融性类硕士学位毕业论文范文

本论文为您写艺术理论毕业论文范文和职称论文提供相关论文参考文献,可免费下载。

影视艺术理论和中学语文古典小说教学的相融性

[摘 要]古典小说与影视艺术分属于不同的艺术种类,在文艺属性方面应该是异远远大于同的,但古典小说和影视剧在艺术特色上有一定的相通性.其实影视艺术理论在许多方面,如主题、情节、人物、语言、细节、环境等与语文教学有相融性,教师可以自觉地、清晰地把影视艺术理论融入中学语文古典小说教学中.

[关键词]影视艺术理论;古典小说;相融性;作品主题;故事情节;人物塑造;语言特色

[中图分类号]G63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6058(2018)04002502

如今,影视艺术已成为人们生活中最重要的、最基本的信息来源和最主要的娱乐形式.它对人们的思想行为、生活态度、娱乐审美等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它对中学生的教育也产生着巨大的效应.有意识地把影视资源引入中学语文古典小说教学中,不仅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古典小说的,显示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性,而且可以在潜移默化中提高学生审美鉴赏等能力,提升其人文素养,使教学过程获得极大的张力.

那么,究竟该如何利用影视来帮助中学语文古典小说教学呢?不妨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寻找影视与古典小说教学的契合点.

一、作品主题

主题是一切文学艺术作品共有的要素,古典小说具备,影视剧作也不例外.主题对影视剧作具有基础的作用,如果没有这个基础,就谈不上影视创作.虽然现代影视剧作对主题的要求有含蓄性、多义性、深刻性、独特性等特点,但就以古典小说所改编的影视剧而言,它的主题在一定程度上要与原著相吻合.

中国古典小说基本上都是反教条反权威的.例如《红楼梦》反对科举功名,反对父母之命的婚姻,颂扬自由恋爱,是对当时正统思想的叛逆.《水浒传》中的英雄杀人放火,打家劫舍,虽然最后被招安,但整部书写的是杀官造反,反抗朝廷.《西游记》中最精彩的部分是孙悟空大闹天宫,反抗玉皇大帝.《三国演义》写的是历史故事,然而基本主题是“义气”而不是“正统”.《三侠五义》中最精彩的人物是对抗朝廷时期的白玉堂,而不是为官府服务的御猫展昭.这些在以原著为蓝本拍成的影视剧作中基本保留了下来,传统思想中的精华在现代仍然是值得肯定和赞颂的.

在古典小说教学中,可以有选择、有目的地引导学生将小说原著与翻拍而成的影视作品的主题进行比较,在比较的过程中,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和思维能力,增强学生认识上的深刻性,同时在情感价值观上对学生进行培养.

二、故事情节

我们都知道,影视剧大都是以情节的新颖有趣、上下相连、曲折有致、惊险离奇来吸引观众的,那影视艺术与古典小说在情节上有没有相通的地方呢?其实,“文似看山不喜平”,我国古典通俗小说在情节发展中,从来都不是平铺直叙的,总是曲曲折折.

讲究曲折起伏、惊险离奇的情节,这符合中华民族的欣赏习惯和审美心理.《三国演义》中的“温酒斩华雄”一段,虽然不过区区数百字,直接描写关羽的笔墨也不多,却将关羽这一盖世名将写得生龙活虎、声色俱备,表现出了他无比英勇威武的精神风采.罗贯中在这一段中没有用正面描写的方法,而是从人物之间的关系着笔,通过多种艺术手法,从侧面虚写,在情节的发展中完成了对这个英雄形象的塑造.一句“其酒尚温”更使关羽那非凡的英雄形象增添了无比的光彩,那杯壮行酒袅袅的热气尚未散尽,不可一世、有着万夫不当之勇的华雄之首,犹如探囊取物一般轻而易举地就被关羽摘了下来.作者仅用了几十个字,就充分启发了读者想象的翅膀,使关羽那不凡的气象、身手、精神风采就浮现并扎根于读者的脑海之中.而电视剧94版《三国演义》中展现这一段时,也完全使用了这种曲折精妙的情节构思,而且展现得绘声绘色.

如果我们组织学生观看电视连续剧《三国演义》“温酒斩华雄”这一集,观后让学生有头有尾地复述故事,然后动笔写篇记叙文,学生绝不会冥思苦想而无话可写.在学生作文的基础上,再印发小说该章节的原文进行学习.原文仅数百字,以侧面虚写为主,却把鏖战的情景、关羽的神态描绘得有声有色.那么,什么叫虚写,什么叫侧面描写,什么叫环境气氛烘托,在这个从影视到原著的学习过程中,学生能由实到虚,由感性到理性,全都一步一步有滋有味地掌握了,而不仅仅是掌握故事情节上的特色.

三、人物塑造

人物是影视作品的核心,它决定着剧情的发展,主题的展现.我们都有这样的经验,对于有的作品,时隔多年,剧情可能忘却了,但人物形象却能留在心中.如《西游记》中的孙悟空,《封神演义》中的姜子牙,《三国演义》中的曹操、刘备、诸葛亮等人物,都以其独特的审美个性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古典小说和影视剧一样,小说的情节或许在读者心中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被淡忘,但是作家成功塑造的人物却会长久地留在读者心中.

中国古代章回小说一直有刻画人物性格的传统.金圣叹评《三国演义》中的人物,他认为罗贯中塑造的刘备过于忠厚而近于虚伪,诸葛亮过于智慧而近于妖,关羽过于忠勇而近于愚等.这就反映出中国传统文学在塑造人物方面最大的特点便是夸张,这种夸张可以是强化人物性格中的某一特征,也可以是人们在现实生活中渴望具有的某种品格.这种传统的人物塑造方法,又是中国普通读者或观众所喜爱的,在影视作品中也被适当地运用了过来.笔者非常喜欢《三侠五义》中的白玉堂,当然是因为这个人物被作者塑造得个性突出且极具反抗精神,如果没有他极其夸张的一些行为,如“三试颜查散”“万寿山前杀命”“忠烈祠题诗”“戏御猫”等,这个人物也不会有如此的魅力和个性.

四、语言特色

我们在欣赏古典小说的语言特点时,一般注意两个方面:一是人物语言的个性化;二是小说的叙述语言带有作家本人的语言风格.小说在改编成电影电视时,人物的对白虽然更口语化一些,而且受到当时场景和改编者对原著的理解的影响,所展现的内容是经过了演员、导演、美工的再创作,与原作有时有着很大的区别,但是它们在个性特点和语言风格等方面还是有一定的相融性的.比如94版电视剧《三国演义》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演员的对白是半文言式的,非常接近于原著,有许多甚至直接引用了小说中的原句,让观众感受到了深深的文学韵味.所以,如果有的小说从语言上较难理解,可将原著中人物的语言与改编的影视作品中演员的对白进行比较,使小说的内容更加形象,培养学生的鉴别能力.

总之,影视艺术理论,除了在主题、情节、人物、语言等方面与中学语文古典小说教学有相融性外,在结构、环境等其他方面也有相融性.但需要注意的是,古典小说作为语言艺术与影视艺术是不同的,不能以影视欣赏来代替语言艺术的欣赏.当今的学生他们本身就是在形象艺术中长大的,如果过分强调影视的欣赏,那么就会淡化语言艺术的欣赏,就不能达到语言艺术欣赏的目的.在古典小说阅读教学中解读文本是关键,即要以影视作品作为阅读的迁移和深化,不能让学生过分依赖影视的趣味性,而放松了对小说语言的解读.当然,处理好了这一点,我们还是要把影视艺术理论和中学语文古典小说教学的相融性继续探究下去,并且在实践中运用开来,让影视艺术这朵奇异的仙葩,更好地为语文教学服务,让我们的语文课上得更有声有色.

[参考文献]

[1]袁智忠.影视鉴赏[M].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2004.

[2]陆文兵. 利用影视剧进行语文教学[DB/OL]. http://www.jy360.cn/Article/ArticleShow.asp ArticlEiD等于40312006-03-28.

[3]宋家玲.影视文学创作论[M].北京: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1997.

(责任编辑陈剑平)

艺术理论论文范文结:

关于艺术理论方面的的相关大学硕士和相关本科毕业论文以及相关艺术理论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写作参考文献资料下载。

1、大学生军事理论论文

2、艺术导论论文

3、领导艺术论文

4、艺术教育杂志

5、艺术期刊

6、军事理论论文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