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图书馆方面有关大学毕业论文范文 与国学视域下高校图书馆的职能拓展方面在职开题报告范文

这是一篇与高校图书馆论文范文相关的免费优秀学术论文范文资料,为你的论文写作提供参考。

国学视域下高校图书馆的职能拓展

收稿日期:2016-05-26

作者简介:陶晶雯(1985—),广州大学图书馆助理馆员.

本文系广州市教育局科研资助项目“‘广州市学生心理健康’信息资源支撑体系研究”的阶段性成果之一,项目编号:2012B017.

陶晶雯

(广州大学图书馆,广东 广州510006)

关键词:高校图书馆;国学;图书馆职能

摘 要:文章在对“国学”一词进行深入辨析的基础上,发现高校图书馆与国学之间有着必然的联系.为此,高校图书馆理应对青年中方兴未艾的“国学热”做出回应,在提升大学生的文化素养中发挥更多的作用,在整合国学资源中承担更多责任.图书馆本身所具有的综合性和整体性以及它与国学天然的渊源和理念上的趋近理应引起图书馆人及国学研究者的重视.

中图分类号:G25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1588(2016)06-0026-03

1“国学”概念辨析

“国学”一词最早在西周时期就用以指代国家开办的学校(国学者,在国城中王宫左之小学也——《周礼·正义》),其中还有大学(教授礼、乐、射、御)、小学(教授书、数)之分.后来逐渐演化为太学、国子学、国子监,最后成为行政意义上的国家最高级别的学校.从西周到清代,国学都是传播国家主流意识、文化的机构,并在“独尊儒术”后成为释读、学习、研讨以儒家思想体系为主体的经典教育场所.因此,古代的国学和现代意义中的图书馆从诞生之日就有着部分职能上的重叠.

清代中晚期以后,“国学”逐渐朝着现代意义中的国学概念演化.“国学”的出现并不是孤立的,它的对应词是“西学”.西学是19世纪开始涌入的来自西方文明的知识文化体系,“国学是与‘西学’相对应而产生的一个概念”.[1]也就是说,“国学”诞生在强烈的民族危机背景下,伴随着中华民族前所未有的文化反思浪潮.

整个20世纪,中国所有学科都在朝着现代化的转型目标中艰难地前进,在此背景下,“国学”这个概念才被学界重视,赋予新的时代内涵.哲学家张岱年认为:“国学之名,兴起于民国初年……所谓国学即中国学术之意.”[2]随着章太炎等学者的影响力,“国学”一词在国人中得到广泛的认可和传播.

目前,学界普遍认可的国学指“中国传统学术文化”.但相较于划定“国学”清晰的概念边界,人们更应重视“国学”背后易被忽视和混淆的几个问题:①“国学”在不同的时代、不同的语境中,有着不同的意义.②现代意义上的“国学”概念是在西学东渐的大背景下提出的,它并不能等同于“传统文化”这样的大文化概念,而是“学术”和“学问”.“所谓学问,侧重于有关传统文化知识体系的积累与梳理;所谓学术,侧重于有关传统文化研究方法的继承与创新.”[3]③国学是关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学术体系,它存在的根本依然是其鲜明独特性,因而它必然以儒道释为主流的经、史、子、集为核心,包含了哲学、宗教学、伦理学、文学、礼俗学等学科,是综合性的学术系统.

2高校图书馆与国学之间的必然联系

图书馆和“国学”有着根深蒂固的历史渊源.著名历史学家、图书馆学家柳诒征,1927年出任江南图书馆馆长,1929年10月江南图书馆定名为江苏省立国学图书馆,也就是在中国图书馆史上大名鼎鼎的“国学图书馆”.这充分说明在中国现代图书馆的萌芽阶段,图书馆人已经赋予了其建立、普及“国学”的职能.更有部分学者认为:“中国近代图书馆的思想基础是‘国学’‘整理国故’运动推进了近代图书馆的建设.”[4]国学中蕴含的人文精神也是中国图书馆的精神根基.

2.1高校图书馆需要对青年中方兴未艾的“国学热”做出回应

近年来,青年对传统文化的学习热情逐渐高涨,尤其是对高校学子来说,学习“国学”已经成为一种潮流和时尚.现在在大学校园和课堂中可以随处看到身着汉服专注《四书五经》等经典阅读的学生,他们也热衷于参加各种带有传统民俗性质的活动,热衷于学习茶道、书法、古琴等传统艺术.学习国学固然是一件好事,但同时也要看到,受青年心理成长状况和学识所限,这波在青年中兴起的“国学热”中不乏对其一知半解造成的误读,出现了一些过激、排他,甚至是极端民族主义倾向,以至于在他们之中会流行“崖山之后无中国,明朝之后无华夏”这类偏激的说法,或是拒绝与西方文明继续对话,全盘否定一切来自西方的思想文化.再加上伴随“国学热”而来的国学大众化、通俗化的趋势,也给高校国学研究者和教育界专家提出了要求:如何引领大学生在新的时代背景下正确理解和弘扬国学成为必须面对的问题.为此,作为大学生主要学习场所的高校图书馆,理当发挥其教育引导职能,为他们提供更加便捷、更加专业、更加系统的学习国学的渠道,以满足广大学生的求知欲,使其免于因缺乏知识而造成的狭隘偏执.

2.2高校图书馆需要在大学生的文化素养提升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梁启超曾在《清议报》中谈到他对图书馆培养人才的理解:“图书馆使现在学校教育之青年学子得补助其知识之利也.……图书馆有不知不觉使养成人才之利也.”可以说,图书馆对青年学子的文化素养培养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尤其是在当前,在网络流行文化的冲击下,拥有大量经典资源的高校图书馆,更应成为坚守国学的中坚力量.

“国学”质在“使受教育者经此‘内化教育’,无论在心智、品格、志趣或在生活、事业等多元个体相互交融中,实现一种生命意义上的嬗变,升华为综合素质.”[5]这是中国传统学术和学问的恢弘本质决定的.学习国学的根本目的,对大学生而言,求取知识获得立身之长是其次,最重要的是提高文化素养,滋养自身的智性与道德性,以此应对日益纷繁复杂的网络世界和现实社会.

陶晶雯:国学视域下高校图书馆的职能拓展*

2.3高校图书馆需要在整合国学资源中承担更多责任

目前在国学与高校图书馆之间的联系中,已经较多地关注到了现代图书馆由于保藏有大量的文化典籍、电子文献、多媒体教学辅助系统、专题数据库等,构建了完整系统的文献资源保障体系.它“一方面使大量国学经典得以完整系统地保存,为国学文化的传承提供了物质基础;另一方面,使高校图书馆成为哲学、历史学、文学、语言学等有关国学文献资源的聚集地”[6],从而使高校对国学进行的科研工作中起到不可替代的基础性作用.

就国学本身的发展规律而言,国学是中国传统学问向现代化转型过程中诞生的学科,它在建立过程中本身借鉴了大量西方学科的分设理念.但作为一门完整意义上的综合性学科,其本身鲜明的民族特点决定了它不能简单地分割到文、史、哲、法、经等具体而边界清晰的学科中去.在21世纪,当学术界需要解答一系列前所未有的社会问题时,分科治学的方式也受到了质疑.这也是今天大量边缘、交叉性、综合性学术领域出现的原因.国学同样面临着重新整合和建构的学科问题.曾经有学者鲜明提出“设立国学学科,成立国学院……强调经史、文史的会通,打破学科壁垒,真正继承和弘扬古代学术的优良传统.”[7]在国学的这种发展趋势中,图书馆本身所具有的综合性和整体性以及它与国学天然的渊源和理念上的趋近理应引起图书馆人及国学研究者共同的重视.

3对高校图书馆推广国学的一些建议

3.1硬件设施的建设

图书馆作为国学经典典籍的汇集中心,首先在空间和环境的氛围营造上,要凸显出“国学特色”.现代图书馆的空间理论认为图书馆的空间构建本身就是一种学习形式.因此从图书馆的整体设计布局,到室内空间布置和陈设安排,所有的细节所体现出独特的“情调”和“韵味”,本身也是“国学”和“图书馆”结合的可能途径.首先,图书馆可以引入中国古典建筑和空间学的相关理念,更重要的是体现来自“国学”的传统审美.这种特色,不是简单的布置一些传统水墨画、书法、瓷器之类的装饰作品,更多是体现在建筑理念上.其次,要在图书馆的空间和硬件上,给予“国学”一定的倾斜.包括有固定的国学典籍阅读空间,有类似茶室之类的为国学爱好者和研究者专设的活动空间,有举办国学讲座、国学经典著作书评和导 读的相应宣传区域等.目前,很多高校图书馆都设立有专门的古籍阅览室,但古籍并不等同于“国学”典籍,按照中图分类法和国学有关的文献大多是分散存放在不同的书库中,且分类也不会结合本校相关研究方向特点.所以,应在图书馆员中普及相应知识,设计一套能够兼顾研究和阅读需要,符合本校情况的传统文化书籍整理方案,设立专门的国学文献区,使其成为“国学”书籍的收藏、阅读、学习、交流和咨询服务中心.

3.2软件资源的构建

无论是古籍的收集、保护、整理、编纂,还是对现代国学研究成果的分类整理,都需要专业人才的参与,这也凸显了高校图书馆的人才优势.除了收集整理大量的国学和相关研究纸质书籍外,现代图书馆还需要建立自己的特色数据资源库,资源库除了数据化的国学著作和相关研究成果外,还可更加贴近现代大学生的阅读习惯.国学特色数据资源库内容包括:以非物质文化遗产形式出现的传统技艺的相关视频、图片资料等.

曾有学者提出,建立国学的网络导航引擎,“对网上的国学信息资源进行搜集、整理、筛选、重组及分类后,在图书馆主页上建立动态链接、分类目录、资源体系等国学资源导航系统,还可以构建网络国学资源数据库,并为用户提供网络国学信息资源导引和检索服务.”[8]目前,台湾地区一些大学图书馆已经开始着力建设国学网络导航.

此外,高校图书馆还可以探索在馆内设立“国学研究所”等研究机构,国学研究面对的是典籍和历史,且在普及国学教育、传播国学知识、开展国学实践中有着基础性作用.高校图书馆具备场地资源优势,因此,设立国学研究机构以整合分散的国学资源是责无旁贷的.

3.3活动平台的搭建

目前,以图书馆为发起单位的国学推广活动已经为数不少,如很多高校都在开展国学经典诵读活动、国学书目推荐活动以及各类国学讲座.活动向大学生普及国学的相关知识,但活动平台的搭建仍有很大的发展空间.笔者认为可从两方面入手:一是虚拟的国学交流平台的搭建,不仅为大学生之间分享交流,也为相关专业人士和高校教师之间以及学生与教师之间搭建如群、微信公众号、微博、论坛、网盘等相关的交流平台;二是结合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宣传活动,开展内容更为丰富,形式更为活泼的国学推广活动,促使广大学生在对国学产生兴趣的同时,也能使国学相关的知识得以很好地传承.

4结语

作为学校的三大支柱之一,高校图书馆理应引导教育文化形势的发展,然而国学中丰富的文化底蕴已经渗透进高校图书馆和图书馆人的血液中,成为新时期高校图书馆发展的根基.

参考文献:

[1]刘梦溪.谈国学[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8:16.

[2]张岱年.张岱年全集:第6卷[M].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1996:522.

[3]詹杭伦.国学通论讲义[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4-5.

[4]吴徐年.“整理国故”运动对近代图书馆建设的促进[J].图书与情报,2006(4):126.

[5]郭为民.国学视域下的大学图书馆教育职能传承[J].河南图书馆学刊,2013(7):25.

[6]吴惠茹.高校图书馆开展国学教育探析[J].图书馆建设,2008(5):66.

[7]纪宝成.重视国学学科建设,加强传统文化整合教育资源[J].中国高等教育,2011(Z3):18.

[8]林移刚,何天云.高校图书馆国学教育途径初探[J].图书馆学刊,2012(9):55.

(编校:马怀云)

高校图书馆论文范文结:

关于高校图书馆方面的的相关大学硕士和相关本科毕业论文以及相关高校图书馆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写作参考文献资料下载。

1、图书馆论文发表

2、中国高校科技期刊会

3、图书馆学刊

4、图书馆杂志

5、高校教师职业道德论文

6、图书馆建设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