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君子专升本毕业论文范文 和君子文化的生动读本品读欧孟秋梅兰竹菊系列随笔相关专升本毕业论文范文

本文关于君子论文范文,可以做为相关论文参考文献,与写作提纲思路参考。

君子文化的生动读本品读欧孟秋梅兰竹菊系列随笔

戎章榕

“梅兰竹菊”是中华传统文化中的“四君子”,表现的是高尚的情趣、正直的气节、虚心的品质和纯洁的感情.欧孟秋先生历时 17 年先后出版了冠以“梅兰竹菊”书名的系列随笔:《菊潭清响》(2000 年)、《梅窗清影》(2004年)、《兰畹清馨》(2010 年)、《竹轩清韵》(2017 年).在汗牛充栋的当代书市,虽不敢说独树一帜,但至少也是别具一格.不仅以“梅兰竹菊”为名,而且突出一个“清”字:“清的境界应是宁静幽远的”.既表现了作者孜孜以求的美学风尚,也彰显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君子之道.捧读这套美而不艳、雅而不孤的系列随笔,不仅有利于涵养人文情怀,提高美学鉴赏水平,加深对君子文化的理解,进而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体认也有助益.

欧孟秋先生对君子文化怀有深挚的情感,他不仅将书名冠以“梅兰竹菊”,而且将君子文化的内涵转化为一篇篇具体可触的随笔.这些感受和心得是作者读书、思考、观察、审美的抒写,更是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觉的展示.

这种自觉意识并不表明欧先生的先见之明,相反他亦承认“书的命名当初有很大的随意性”.对此,笔者信矣.尽管无甚深意,但有鲜明追求.在《菊潭清响》的扉页上题字:“清秋时节似乎有不尽的读书的好时光.‘甘菊之下潭水清,上有菊花无数生’,读书如掬菊潭之水,清冽无比,令人遐思无涯.”这套书始于读书与思考,终于作文与成书.愈往深写,这种自觉意识愈加强烈.譬如,他评价: “梅花,多好的君子之象,君子之宜.”并以明代刘基的话佐证,“凌霜雪而独秀,受洁白而不染,人而象之,亦可以人矣”;他援引“芝兰生于深谷,不以无人而不芳.君子修道立德,不为困穷而改节”,旨在说明慎独的重要性;他感叹“竹的清虚澹泊是自然境界,而心灵的境界回归自然是极不容易的事”……初始尽管并不在意,但到了第四本《竹轩清韵》,他已经明确表示续齐“四君子”.人淡如菊,心清若潭,这是欧孟秋先生的自画像,也是作者的为文观.“菊潭”出自明代诗人李广的诗, 似乎信手拈来, 实则偏爱有加. 这与 “孟秋”相对应,其意昭然,不然就不会以此作为他自己为数不多的笔名之一.

欧孟秋先生的可贵就在于,这种貌似不在意的自觉意识,书中并未使用“君子文化”这一概念,却“不着一字,尽得风流”,将传统文化的精髓——君子文化作了生动的诠释. 这充分说明君子文化是留在中国人身上的文化DNA (基因),而且还有深厚的群众基础.尽管社会变化日新月异,文化也日渐呈现多样化,但只要是中国人,绝大多数都会将君子风范奉为做人的圭臬.不论居庙堂之高,抑或处江湖之远,纵是目不识丁的山村老农,也乐于被人君子相称,而忌为小人.君子文化在不同阶层人群,包括社会底层老百姓中都有相当的知晓度和认同度,更何况有良知的知识分子!欧先生所作的不过是一个“士”的道德与文化的坚守.

欧孟秋先生一生从事的职业不多,但他最在意的是教书育人.“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一生受到“师道尊严”的影响,长期执教于三尺讲台上,欧先生内心深埋着一颗“君子”种子,对君子文化怀有一种敬畏感,对君子人格滋生一颗仰慕心.

“君子”之说源起于西周,却孕育于孔子.到了春秋末期,孔子对于“君子”作了意义改造,从专指“有位者”赋予“有德者”的新义.孔子创立的儒学,对君子尤其是对君子人格作了明确而详细的规定,由身份称谓转化为道德品行的人格称谓,故此儒学又称君子之学.而孔子又被后人尊为“万世师表”、被誉为高于历代帝王之上的“素王”.故此,欧孟秋先生称对孔子的敬仰是“其人格的典范给国人以精神的感化”.见贤思齐,是教育的要义.“高山仰止,景行行之,虽不能至,然心向往之”.

这种传统教育养育的古典情怀、人文意识,已经深深融入他的血液之中.当他将这种敬畏感和仰慕心转化为一篇篇灵动清隽的文字,是发自内心的真情流露,是不吐不快的灵魂抗争,他是用微弱的一己之力,在呼唤、在弘扬渐行渐远的君子之风,希冀君子文化能够成为改善社会风气的一剂良方.他所作的努力,只不过是比一般人多一点儿清醒、独立和自由罢了.

在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当下,“读书读经典,做人做君子”已然成为一种导向.欧先生这套随笔集,因应了现实的需要.诚如一放兄评价:“他以一种独特的固守姿态,拓开梅兰竹菊的当代价值.”什么价值?将君子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接、互鉴和贯通.

通览欧孟秋先生的“梅兰竹菊”系列随笔,笔者以为有以下几个鲜明的特色:涵泳经典,褒扬君子,追求学养.

涵泳经典.朱熹曾说:“盖圣贤之学,彻头彻尾只是一个敬字.”“是以君子之心常存敬畏”.用读经典提升境界, 以君子确立目标. 欧孟秋先生这套书最大的特色在读书,很大程度上,可视为读书札记.在读书中思考,在读书中生发,在读书中阐述.“振叶以寻根,观澜而溯源”.这种涵泳经典的方式,使他内心强大,超然物外,回归本真.中国传统文化有返本重源的传统.“参天之木,必有其根;怀山之水,必有其源.”中华传统文化同样是有本之木、有源之水. “物有本末, 事有终始, 知所先后, 则近道矣. ” 既源远,必流长.只有追本溯源,才能守正出新;只有格物致知,才能知行合一.这对于我们今天传承弘扬传统文化亦有启迪.

褒扬君子.君子既是一个道德范畴、理论范畴,也是一个实践范畴.欧孟秋先生在书中列举了大量古代圣贤,屈原、司马迁、陶渊明、苏轼、王阳明、严复……在他们身上都是以圣贤为榜样的自我完善,成就了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君子风范.国学大师王国维曾言道:“三代以下诗人,无过屈子、渊明、子美、子瞻者.此四子者,若无文学之天才,其人格亦自足千古.故无高尚伟大之人格,而有高尚伟大之文章者,殆未有之也.”由此可见,古代圣贤之所以能光照千古,不只是作品,更是人格.难能可贵的是,欧孟秋先生在褒奖先贤的同时,也在关注当下.从身边人、身边事中挖掘君子之范,书中提到的陈景汉、黄寿祺、陈虹、郭因、陈日亮等都是君子式的人物.对他们的点滴言行观察获取的审美体验,诉诸文字,与人分享,得到反馈,平添愉悦.通过与古人跨时空对话,与今人亲身的交往中,让我们进一步认识到,对君子的阐释和求索,既存之于历史的典籍里,也凝聚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要做的是将崇德向善的君子人格,转换为既可感可触,又可信可见,还应学应做的现代人格.

追求学养.说是融读书、审美、思考于一体的美学鉴赏文选,实则涉猎甚广.美学是他专业,曾在福建省委党校首开美学鉴赏课,并曾任党校《理论学习月刊》 主编, 提起笔来自然得心应手, 有理论有实践;他擅长古典诗词,担任过两届福建省诗词学会会长.“诗词品读”在书中占有相当分量,加上他对中国诗、书、画的兴趣,终于促成了“墨韵心声”诗书画全省的巡回展.在学养上他将儒家入世哲学“拿得起”与佛家出世哲学“放得下”、道家超世哲学“想得开”熔于一炉.在书中儒学自不待言,佛学奉行的是“文心读书,禅意处世”,并认为“文心与禅意,在高境界的‘天人合一’中有着共通之处”;对道家同样亦有涉及,谈老庄、谈《道法自然》……欧孟秋先生认为,“无论儒、道、释,强调道德修养自是一个人发自内心的追求和需要”.应当说,欧孟秋先生一生致力于学养修为,他的笔下才会纵横开阖,汪洋恣意,较好地将传统文化的智慧光彩闪烁,内外圆通,以期达到真善美的境界.

即便欧孟秋先生念兹在兹的审美,也是植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养成,道德文章风骨与诗情画意韵味的交融所生成的人格美学,对现代君子人格的精神塑造同样不可或缺.

欧孟秋先生以读写为乐,既是情趣,又是境界,甚至退休后依然读书不倦、笔耕不辍,“与古人对话,与今人切磋,”“不仅是对自己诉说,也是对朋友谈心.”这既不为“稻粱谋”,也不为“浮名忙”,那为了什么?他真切地回答,是“借助读书、审美、思考和写作而认识世界、丰富心灵、超越自我”.“虽然图不得名声,挣不多稿酬,总觉得有一种远比这些更可贵的价值捎上心头.”说得好,但不全面.我以为,还有生长的意义.欧孟秋先生 1945 年出生,对年愈古稀者说生长会不会是奢侈或荒诞之谈?

“我永远都没有长大,但我永远都不会停止生长.”这是作家阿瑟·的墓志铭.

是的,作为生命体,值得期待是生长,不可抗拒也是生长.生长固然会伴随衰老或死亡,但精神世界的生生不息却是永恒的.欧孟秋先生面对生命的衰老,却赢得了心灵的丰沛.“这是内在的精神关照,是生命情境的自由抒写.”

2009 年冬小孙女出生,《兰畹清馨》出版是送给她的一份礼物.七年后,《竹轩清韵》出版,最可喜的不是续齐“四君子”,而是小孙女送给他的礼物——在扉页上不再是他个人的题词,而是百岁人瑞大家赵玉林先生书写欧孟秋先生诗作的墨宝;不再沿用全家福的照片, 而是爷孙俩的合影.

有诗友曾评述道,赵玉林先生为《泛舟》一诗挥毫,是慧眼看出爷孙天伦之趣,诗中一联锻字炼意之妙,并加点评:“客海南《泛舟》云:‘天外云如海,人间爷与孙.’精切浑成,工整古雅,严密而又流动,妙语也.”“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欧孟秋先生将人间亲情融于他的自由诗意与君子风雅中,让人深感到亲近和温婉.《竹轩清韵》中还辑入小孙女的三篇作品:2016年度全国童话获奖作品 《四点半》 、 小诗 《山间》 、 儿歌 《鹅》 ,妙趣横生,伶俐可人.

让人动容的是, 孙女欧翯的一行稚气工整的手写字: “我学爷爷那样爱看书,爱作文.”让人动情的是,爷爷回榕后每隔半个月给孙女毛笔正楷写信《致童年欧翯》.爷爷奶奶在厦门开办诗书画展时,父母偕欧翯由深圳来观展,其乐融融、其态萌萌,随后,她的一件画作曾获全国赛事的创意奖.这是家庭氛围的营造,这是文化濡染的熏陶.

欧孟秋先生说起一件往事.一天傍晚,三代人在家中议论李白诗的想象力. 欧翯的爸爸回顾当年小学老师讲解 《望庐山瀑布》时对“生紫烟”的描述,深佩大诗人“疑似银河落九天”的超级想象力.正读小学二年级的欧翯背诵了学过的几首李白的诗,还朗读了爷爷《诗仙赋月》的一篇文章的前几个自然段.李白的诗千首中有一半都写到月亮,真是情有独钟.当大人盛赞李白时,欧翯突然冒出“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借助初唐陈子昻的《登幽州台歌》这一句,表达了空前绝后的赞美.欧孟秋先生不由脱口而出:“爷爷真没白教你!”一家三代人斯时都会意莫名.我们从这则故事尽可以体味到融融亲情,绵绵瓜瓞.

其实,欧孟秋先生不光是将爱倾注在孙女身上,早在儿子的教育已是卓有成效.儿子欧晖曾在高二以《礼物》一文获得中华第二届叶圣陶杯中学生作文大赛高中组的优秀奖.欧孟秋先生就以《礼物的价值观》为题写过一篇随笔.表达了“孩子的作文题是礼物,这是我便是收着了不可移易的礼物了”惬意心情.作为父亲,喜悦不只是儿子获奖,而是从他的字里行间看到的淳朴和走向成熟.由于情真意切,此文日后被收录到山西人民出版社的《大语文读本》.

文化的重要功能是文以化人、文以育人.欧孟秋先生孜孜不倦地辛勤笔耕,是“愿新一代伴随着诗意的自由快乐地成长”.有什么比看到子孙快乐成长更令他欣慰的呢?有什么比家庭的幸福更让人觉得成功的呢?

“一屋不扫, 何以扫天下?” 子孙不教, 何以教化天下?与其指责社会有病,不如从家庭校正;与其呼唤君子之道,不如以身作则,兴君子之风.

文化的终极成果是人格,中华文化的终极成果,是中国人的集体人格. 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最终要聚集、沉淀、融入和升华到一个理想人格即“君子”身上.从这个意义上说,欧先生“梅兰竹菊”系列随笔,作为诠释君子文化的生动读本,它的当代价值还有待于进一步品读.

君子论文范文结:

适合不知如何写君子方面的相关专业大学硕士和本科毕业论文以及关于君子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相关职称论文写作参考文献资料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