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类有关毕业论文格式模板范文 与对比分析改良右半结肠切除术和传统根治术治疗结肠癌的效果相关专升本论文范文

本论文为您写传统毕业论文范文和职称论文提供相关论文参考文献,可免费下载。

对比分析改良右半结肠切除术和传统根治术治疗结肠癌的效果

李海林

河北省张家口市怀安县医院 河北省怀安县 076150

【摘 要】目的:对比分析改良右半结肠切除术和传统根治术治疗结肠癌的临床效果.方法:以 2015 年 11 月到2016 年 11 月期间前来我院就诊的 60 例结肠癌患者为研究对象,通过随机数字表法的形式对 60 例患者平均分组,即实验组与对照组,每组均为 30 例.其中,对照组采用传统根治术治疗方式,实验组采用改良右半结肠切除术治疗方式,对比两组患者手术各项指标与术后并发症发生几率.结果:根据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对比分析证实,实验组手术各项指标均优于对照组,且术后并发症发生几率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存在显著差异性(p<0.05).结论:改良右半结肠切除术治疗结肠癌的效果明显优于传统根治术治疗,能够有效地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几率,优化临床治疗质量,具有较高的临床推广价值.

【关键词】改良右半结肠切除术;传统根治术;结肠癌;临床效果;对比

结肠癌属于消化系统的恶性肿瘤,诱发因素就是纤维素与高脂肪食谱摄入不达标,导致患者时长出现腹胀与消化不良等诸多临床症状,对其生活质量与健康产生了不利的影响[1] .目前阶段,结肠癌发病的几率显著提高,而临床治疗的主要方式就是手术切除,对癌变细胞与淋巴组织进行全面清除.然而,术后的复发率很高.将改良右半结肠切除术应用于临床治疗结肠癌中,能够对患者预后加以改善,并使其生存年限延长[2] .为进一步探讨改良右半结肠切除术和传统根治术治疗结肠癌的临床效果,以下将展开临床治疗对比观察与分析.

1 临床资料和方法

1.1 临床资料

于 2015 年 11 月到 2016 年 11 月期间,我院共收治 60 例结肠癌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的形式将其平均分成实验组 (n等于30)和对照组(n等于30).

实验组:男性 18 例,女性 12 例,最大年龄为 59 岁,最小年龄为 45 岁,平均年龄(53.34&plun;3.21)岁.

对照组:男性 15 例,女性 15 例,最大年龄为 58 岁,最小年龄为 44 岁,平均年龄(53.22&plun;3.25)岁.

纳入依据:①年龄不低于 44 岁;②临床检查结果与病症确诊标准一致;③患者家属签署知情同意书.

排除依据 : ①精神病 ; ②肝肾功能障碍 ;③反对此次研究.

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性别与年龄临床资料发现,组间不存在明显差异,统计学意义不存在(p>0.05),可比性显著.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传统根治术治疗方式,在患者入院接受治疗后要进行常规性的检查,并且采取必要的术前准备措施.要求患者选择仰卧位,采用气管全身插管方式并进行全麻. 综合考虑患者的肿瘤位置与大小,明确手术的切口.在成功切开腹壁以后,要实施常规性探查,并针对肿瘤上下肠管与系膜根部血管实施结扎处理.在此基础上,要切除肿瘤所属的系膜与淋巴结,确保能够端端吻合.

实验组则采用了改良右半结肠切除术治疗方式,术前准备措施与对照组相同.在手术治疗的过程中,将患者腹壁切开以后,需在右侧旁的中间位置做切口,同时结扎处理横结肠与回结肠末端,完成系膜间血管的结扎与切开操作,以保证有半结肠分离并且被切除,对周边的淋巴结进行清扫,进而构建全新的消化道,在完成冲洗以后关腹.

对照组与实验组术后均采用抗感染治疗方式,并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手术各项指标.

1.3 评价指标

比较分析两组患者手术各项指标与术后并发症发生几率.

1.4 统计学分析

此次研究的结肠癌患者所有数据均采用 SPSS21.0 软件处理,两组患者手术各项指标对比通过(均数 &plun; 标准差)形式表示出来,并行 t 检验,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几率对比用率(%)的形式表示,行X 2 检验,将 p<0.05 作为数值判定标准,对存在的统计学意义进行证明.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手术各项指标对比

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手术各项指标结果发现,实验组在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淋巴结清扫数量与肠道功能恢复时间指标方面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备统计学研究意义(P<0.05).

2.2 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几率对比根据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几率对比结果可以证实,实验组术后并发症几率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结肠癌在国内发病几率相对较高,且发病诱因与结肠腺瘤、息肉病、慢性炎症等相关病变存在紧密联系[3] .此外,如果患者的饮食结构不合理,使其纤维素摄入量不达标,致癌物质量增加,就会滞留在结肠,和黏膜长期接触.早期结肠癌的表现就是腹胀、消化不良与不适感,随后出现排便习惯的变化,大便增加且便前会有腹痛感.在此基础上,结肠癌的后期表现就是全身症状明显,特别是贫血、消瘦或者是浮肿等等[4] .如果有慢性全身性炎症的反应亦或是梗阻表现,就已经不属于结肠癌早期.所以说,结肠癌的早期症状很容易被忽视,大部分医生也会出现误诊的情况.在临床治疗结肠癌的过程中,手术治疗的方法最常见,然而很容易出现大创口,对肠道功能恢复产生不利的影响.除此之外,患者需要长期住院,花费大量医疗费用,增加患者的治疗负担,术后感染与复发几率都相对较高.

上世纪八十年代已经有部分学者认为结肠癌手术切除右半肠的时候,应当严格按照十二指肠前间隙,从内到外基本原则完成解剖[5] .其中,改良右半结肠切除术就是以传统手术为基础进行了改善,并且在清扫淋巴的时候采用顺行清扫与逆行清扫的方式.所谓的顺行清扫,就是在实践操作中,手术可以与无瘤技术相互契合,并对结肠癌的转移可能性加以控制.目前阶段,改良右半结肠切除术在临床治疗中的应用愈加普遍,需首先分离血管,并切除所有肿瘤,使得癌细胞扩散与转移受到遏制[6] .除此之外,切断血管根部,还能够规避右侧结肠淋巴结与血管并行问题的发生,使得淋巴结转移的发生几率下降.在进行改良有半结肠切除术的过程中,应对肿瘤部位淋巴引流区域进行切除,并且根据具体的顺序清扫淋巴结.对所需切除肠管进行切除前,需结扎附近血管上下端的部位,以免癌细胞会经由血管而不断扩散[7] .如果患者有结肠梗阻的情况,应针对结肠展开减压处理,进而完成手术游离目标. 需要注意的是, 在进行手术的时候,应对右侧输尿管进行保护,并在完成手术后,使用生理盐水冲洗腹腔.

根据以上研究结果表明,实验组采用改良右半结肠切除术治疗方式,两组患者手术各项指标(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淋巴结清扫数量、肠道功能恢复时间)均优于对照组,临床对比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与此同时,实验组术后并发症(感染、死亡、吻合效果不理想)发生几率比对照组低,两组比较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可见,在临床治疗结肠癌的过程中,将改良右半结肠切除术应用于其中,能够进一步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且临床治疗效果理想,改善了患者的临床症状,使其生存时间得以延长.

综上所述,较之于传统根治术,改良右半结肠切除术在治疗结肠癌中的运用,使得手术的时间与患者住院时间明显减少,且患者的术后恢复速度也相对较快,可以将肠系膜内部淋巴结全部清除,一定程度上减少了感染几率与复发几率,而且吻合效果不理想的几率也有所减少,能够获得理想的预后效果[8] .所以说,结肠癌治疗中引入改良右半结肠切除术具有较大的现实意义,值得推广与应用.

传统论文范文结:

适合传统论文写作的大学硕士及相关本科毕业论文,相关传统开题报告范文和学术职称论文参考文献下载。

1、中国传统饮食文化论文

2、中国传统文化论文3000

3、中国传统文化的论文

4、亚太传统医药杂志社

5、传统文化论文1500字

6、亚太传统医药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