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相关论文如何怎么撰写 跟霏近大海,唯有选择沉默有关参考文献格式范文

本论文可用于选择论文范文参考下载,选择相关论文写作参考研究。

霏近大海,唯有选择沉默

从《密室喧哗》开始,我就一直关注罗亮的诗.罗亮的诗有众多读者,他的诗极具智性,看似无心涂抹,实则包含罗亮式的“诡计”.机锋巧设,常从一点生发开,戏谑矛盾,诡谲千变,如棋局中的妖刀.大量隐语和精致的面具化现实,被他用轻软如幻术的语言呈现出来.文本结构清晰,指向却灵活而模糊,仿佛生活被他用心揉合后安放在短短的字里行间.篇幅虽短,诗空间却因文本张力、情感深度以及语言元素内部的碰撞冲突而显得颇为深广,蕴含海水般涌动的原生力量.其诗以似是而非和可弹性解读的丰富,正在吸引更多的阅读者. 诗人罗亮沉默寡言而又谦和温暖,他写下“但我立下誓言:要一心一意对外面的世界好”,他坚守承诺,对亲友同僚如‘‘绵羊”,心怀爱、宽容和尊敬,而谦卑使他如海水般清浊并流,吐故纳新.对工作和写作却要求苛严,近乎“暴君”,这是我对罗亮格外有好感并十分信任的主要原因.

罗亮不擅长也不屑J-大庭广众之下阐述对诗的理解,这是凝定洞察后才能产生的大智慧.因为何为好诗,向来没有恒久的认知,所有说法都将礁石一般被侵蚀并淹没J一时间的海洋.

年少从商,周游列固.罗亮阅历之丰富,见闻之广博,当下诗人少有能及.而壮游…川正是诗文不可或缺的“养气”,罗亮诗中疏荡奇诡的气息与此有直接关系.他很小心地把诗歌与现实生活分离开,在不同场合安放不同的自我.诗人人性使他寻求敞显,深夜的罗亮带着商战杀伐后的疲惫,走入密室.经商的苦楚唯身陷之中才能深切体会,“我的嘴里我语言的伤口上/含着/锯子”(《迎春花之后》),在罗亮的诗里,有攻计对垒星夜急行,有勋章耻辱,有乡人公瑾足以效法,有歌声嘶哑的榆木可交心,还可偶尔自我放逐. “夜莺要歌唱/我们要寻找”,生命中,总有无可奈何,有些事不可说,而有些事又不必说.他敞显个人生活的同时,又不由自主地给私密生活加上“莲花”般的层层门锁,设计复杂精巧.不少诗作归属私密的自我对话,除了他自己,极少有人能跨入那道密室门槛.特别是当阅读者经历阅历不够丰富,在罗亮的沙滩,几乎很难捡拾到裹藏珍珠的蚌壳,而只能一望碧波万顷,却无从进入.

没有什么荒诞不是现实本身的荒诞.

现代艺术的真正荒诞性在于它们绝非幻相,而是深含生活逻辑.一切不协调只因我们先入为主,而摒弃陈腐的审美观、识见障,才能进入当下,才可能对心理试验、行为艺术、装置艺术、达达主义等现代艺术有更多的体悟.

与此关联,先锋总深刻介入当下,然后以看似超验的方式呈现.当我们深入诗歌,探寻某种语言风格现象的成因时,往往会发现自己对生活和人性复杂程度的了解是多么肤浅.在罗亮的诗歌中,其实并没有多少虚构成分,而只是眼中所见,然后用罗亮式的密语写就.他的诗如鸥鸟,擦着生活的海浪疾飞,无限贴近易被忽略的真实.

先锋以背离传统作为存在的合法依据.事实上,传统审美早已和现代人纷繁离散、普遍艰难挣扎的个体生活相背叛.可站在传统对面,还是需要一往无前的勇气.罗亮的诗经常对传统审美做刻意的锯齿般“咯嗞咯嗞响”的破坏(《迎春花之后》),这也带来很多质疑声,面对质疑,需要诗人具备独立的思想与人格,不屈从众人的阅读趣味.我所见的事实是,在罗亮的诗中,大多数传统审美元素都被罗亮抛弃或经过了罗亮化的清洗.

如命运本身,非确定性是先锋诗歌的又一魅力.罗亮经常借一个语言符号衍生海浪般层叠汹涌的意象,这些意象细加揣摩会让人觉得深藏玄机,暗含罗亮对人性的深刻观照.

如蚌在肉身与细沙的磋磨中诞出明珠,诗歌需要细沙般的异质存在,它甚至界定诗与非诗,先锋与传统.而这细沙,就是诗人的自由意志.我始终认为,自由意志是优秀诗人最重要的标签,是一切杰出写作的起点.罗亮的语言从生活泥沙中挣脱出来,不带传统的狭隘趣味,正是他自由意志的突出标记.

诗与哲学相似,源自生活,偏偏不具备对世俗生活的指导力.并且纯度越高,无用性越强.不过,换个角度,无用何尝不是更有意义的用呢?

罗亮诗歌的纯度,在于沉浸于语言的趣味,不循旧法,不走前人之路.他有节制地处理诗歌中不协调的元素,让它们相伴相随,无从拆解.这类似海边沙粒,每一粒经潮水反复淘洗,剔除粗砺,剩下细软而坚实的部分,它们随机组合,彼此似乎缺少关联,却构成绵延无际的海滩.罗亮的词语元素也是如此,甚至前一小节的阅读印迹很可能会在下一小节阅读时被彻底抹掉,语义重返模糊.他的诗意象繁复,显然不在简单的维度内完成.每处语言的涌浪,表面相似却不相同,每一瞬间呈现的泡沫之花都无可取代,仿佛经年习练的幻术,却带着强劲无休的原生动力.

人生会遭遇很多深刻的问题,最终要落实在逻辑层面加以解决.面对错综复杂彼此缺乏关联的元素,我们需要高效整合的能力,而这只能归于结构语言.正如用相同的建筑材料,贝聿铭的作品和一个平庸建筑师的作品呈现霄壤之别.语言层面传达的微妙触感,只诞生于瞬间那个“我”,外部世界通过诗人之眼来显现却总有不同优先级.而好作品结构语言常常高于单纯的材料元素,圆环、双线、螺旋、鱼鳞、丝绸……我们在成功的作品中往往能发现它们的存在.罗亮诗歌里存在辐条、洋葱、沙滩一类的结构模型,这些结构有环绕的中心,那是诗人的深度理性.更多时候,诗人的深度理性如盐分,早已渗透并送达到诗歌语言大海的每个角落.

人靠近大海,唯有选择沉默.

现代诗和其他现代艺术作品一样,都带有鲜明的多义化特征.阅读现代诗是乘桴于海,无限衍进的波浪会让我们深陷无力感.而这些,与现代人生活的复杂程度、个体经验隐秘化以及欣赏者的阅历、沉潜能力的高低紧密相关.其实诗不能以简单的懂与不懂来衡量,就像你无法完整地进入他人内心一样,因为个人体验永不可替代.很多时候,阅读就是一条条弯弯曲曲伸向内陆的海洋支流,读者的经验会带来解读的多向度可能,无疑丰富了诗歌的内涵.

阅读罗亮是对每位阅读者的考验.罗亮的密语化写作除了重视趣味,结构严密巧妙,本身也带着混沌状态,我们能看见《尤利西斯》式的喷涌,也能看到普鲁斯特风格的漫不经心.他的诗神秘、多义、微妙,甚至不可言说.在精致的结构中,他放置了一些小小的阅读惊喜,这使他的诗更加耐读.

阅读诗歌是接受异质的碰撞,更重要的是,它在我们内心激起什么,引发我们对永恒何种程度的追问,唤醒我们对存在飓风般的思考.诗如海水,注万物于自身,而阅读者何尝不可以这样去做呢?阅读罗亮,我们必须将杯中剩茶倒掉.

从某种意义上说,对现代作品进行深刻理性批判是难以做到的.因为现代性如此复杂,而一切形式语言的意义都在于附着,在于识见与它达成的默契.对作品过度理性分析,往往带来割裂与偏执,带来无数碎末,难现它本就混沌模糊的原貌.阅读者试图还原罗亮内心整体流动的努力,其实也只是对自己内心潮汐涌动的一次次造影,其本身同样繁复杂糅多向多格,就如试图完整地诠释海潮的构成.现有理论都不能成为对罗亮一首短诗深入解读的有力支撑,阅读者很可能一开始就跌入误读的宿命.或许,这才是当代先锋诗人无意中在读者面前呈现的大海吧.

海水退潮.沿海滩的深碧中混杂泥沙的浑浊.

每一刹那,无数海浪都在变幻,演绎着平静与奔涌,生存与死亡,短暂与永恒的共存.能与眼睛相逢的海浪始终只是少数.要遇见自己无限喜欢的浪花,是多么困难!我们可以阅读罗亮,或许他将给我们带来惊喜.

2017年9月西边,当代诗人,诗歌评论家,民间诗歌刊物《抵达》创办人.1990年开始诗歌创作,作品散见于《诗歌月刊》《诗刊》《安徽文学》《星星诗刊》等数十种国内外文学纸刊,著有自选集《来自苹果花》.

选择论文范文结:

适合不知如何写选择方面的相关专业大学硕士和本科毕业论文以及关于选择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相关职称论文写作参考文献资料下载。

1、选择的力量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