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学科相关论文范文资料 跟高中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策略相关论文范本

本论文可用于地理学科论文范文参考下载,地理学科相关论文写作参考研究。

高中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策略

  【摘 要】本文论述高中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策略,教学案例要生活化、融入思维导图、动手画图、自主实验等,培养学生树立人地协调观,提升区域认知能力,具备综合思维能力,提高地理实践能力.

  【关键词】高中地理核心素养区域认知综合思维人地协调观地理实践力

  【中图分类号】G【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8)09B-0088-02

  2014年3月,《教育部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给出了“核心素养”的定义.核心素养是指学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与关键能力.地理素养是指学习者通过学习地理之后,能够用地理视角观察地理事象,并且能够用地理能力解决地理问题的内在涵养.近两年的高考试题无处不体现着地理核心素养,对中学地理教学产生积极影响,因此今后的地理教学应该更重视培养学生的地理核心素养,将核心素养贯穿于课堂中,并帮助学生构建合理的地理学科能力结构,以凸显地理教育在国家人才培养中的基础作用.

  在当前的地理课堂教学中,很多教师仍在固守传统,坚持“讲授知识—学生接受知识”的“填鸭式”的教学模式;部分老师的教学方法和教育手段虽然已经突破传统的“满堂灌”,却又落入另一个“满堂问”的误区;虽然有部分教师接受了学科素养理念的培训,已经认识到学科素养的重要性,但仍不知如何在课堂上落实学科素养的培养.到底如何有效培养学生的地理学科素养?这是地理教师普遍存在的疑问.综合有关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研究,地理学科核心素养主要包括人地协调观、综合思维、区域认知、地理实践力四个方面.本文从以下方面探讨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

  一、教学案例生活化,树立人地协调观

  人地协调观指人类与其赖以生存的地理环境和谐相处的正确价值观.人类社会若想向前发展,就应该尊重自然规律,协调好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的关系.在“自然界的水循环”一课中,学生虽然掌握了水循环的各个环节,却难以理解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因此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利用本校特色,带领学生参观学校海绵城市建设中渗水砖的铺设,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渗水砖增加下渗,减少地表径流,减轻城市内涝,从而在一定程度上起到调蓄水流的作用.海绵城市的建设体现了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基于生活实际培养人地协调的可持续发展观念,增强人地协调观,应用生活化的教学案例,激发了学生的兴趣.

  在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三的区域地理学习中,学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对“我的家乡怎样发展”进行问题研究.学生通过收集资料,了解家乡的基本情况,运用区域地理分析方法分析家乡经济发展的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以及发展的优势与不足,提出对家乡发展的建议与构想,最终形成研究性报告.通过对家乡调查,学生不仅了解了自己周围的地理环境,而且能学以致用,明白人类应该如何处理与环境的关系,激发了学习兴趣.通过对家乡的调查、贴近学生的生活实践,学生可以充分运用已有的课本知识和生活经验进行思考和探索,解决家乡的实际问题,提高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和综合思考问题的能力,引导学生主动认识家乡的生活环境,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有效促进地理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养成,增强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情感,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培养学生人地协调观.

  二、融入思维导图,培养学生综合思维能力

  综合思维是分析和理解地理过程、地理规律、人地关系系统的重要思想方法,它要求人们从整体性的角度,认识和分析地理环境及其与人类活动的关系.思维导图能够变抽象为具体,有利于发展发散性思维,是运用综合思维的重要体现.

  在高中地理必修二区域地理的学习中,尤其应该重视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因此在课堂教学特别是在课堂的总结当中,为了使学生快速地掌握整节课的知识体系,应擅于运用思维导图进行地理教学,逐渐形成严谨的逻辑思维能力.“农业的区位选择”涉及区位因素多且复杂,知识的连贯性强,因此通过让学生自己动手分析并画出农业区位选择的思维导图的过程便是对整节课的内容进行梳理,并且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还能潜移默化地增强.最后,教师展示本节课的思维导图范例,使学生更清晰准确地掌握这节课的知识架构.

  引导学生设计制作“农业的区位因素”的思维导图:在课堂上通过思维导图来强化农业区位因素的知识点,指导学生动手绘制思维导图,从而扩大研究领域和视角,提升学生的地理学科核心素养,增强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

  三、动手画图,提升区域认知能力

  区域性是地理学研究的显著特点.区域认知是学生分析、理解自然地理过程和规律、人地关系地域系统的重要思想和方法.区域认知要求了解区域的特征,体会区域的整体性和差异性,以及区域内部各个要素之间的联系及其相互影响的过程.

  例如,高中地理一轮复习中“世界气候类型的分布”和“世界表层洋流分布”的学习,是整个高中地理的重点和难点,是进行世界区域地理学习的基础.气候的形成与分布和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大气环流、洋流等相关,让学生在下面空白地图亲手画出世界气候类型、风带和表层洋流分布图,写上重要纬度,能使学生更深入地掌握世界气候类型和洋流的分布,理解气候与洋流之间的联系和影响,使得学生的区域定位和认知能力得到提高.

  学生学好地理和恰当运用地理知识的重要手段是掌握地图.在理论学习的基础上通过绘制世界气候类型和表层洋流分布图,学生能够准确地认知气候及洋流的成因、特点、分布,提高学生的区域认知能力.

  四、自主实验,培养学生的地理实践力

  《2016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征求意见稿)》指出,学生学习地理之后,应当具备能力和形成意识去自主运用实验、野外考察及实地调查等方式进行科学探究.地理课堂应该始终保持在教学的前沿,注重提升学生的地理实践能力,进而提升学生的学科素养.

  地理实践教学指的是通过开展与地理课堂教学相关的地理实验类的实践活动来辅助地理教学.地理实验可以直观地展示某些复杂抽象、难以理解的地理现象和知识,将其直观化和具体化.例如高中地理必修一“河流地貌的发育”一节中,通过引导学生在户外做有关河流侵蚀地貌的一系列实验,让学生直观感受河流地貌的形成,明白其形成过程;指导学生做河流侵蚀地貌实验,直观地展示出三种侵蚀地貌和山前冲积扇的堆积过程及形状,变抽象为具体,增强了学生对河流侵蚀地貌和沉积地貌形成的认识,激发了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并培养了学生的地理实践力.

  此外,还可以布置地理实践作业,要求学生亲身调查,完成调查报告,题目如下:

  假期通过行走或阅读,你接触了不少地理现象,请选择一个地理现象(自然或人文),进行介绍.要求:(1)分析其成因、分布、特点、开发、保护、问题、措施,等等;(2)制成PPT,图文并茂,有图有分析;(3)在课堂上展示.

  教师通过布置假期作业,引导学生探究地理现象和地理事物的本质,引导学生挖掘身边的地理现象和关注社会生活,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地理实践能力,切实引导学生做到“学习生活中的地理,学习对终身发展受用的地理”.

  地理知识大多来源于学生的实际生活,地理学习能力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学生的终身发展.高中地理作为学生发展的重要基础学科,应引导学生养成地理核心素养,让学生真正掌握具有实用性的地理知识并把课堂上的地理知识联系生活实际,解决身边的地理问题.因此,地理教师有必要深入研究地理核心素养的培育问题,提升学生的地理学习能力,为其今后的发展铺平道路.

  【参考文献】

  [1]赵明杰.以提升地理核心素养为要求上好地理学科会考复习课——以《区域农业复习(第2课时)》为例[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7(2)

  [2]张家辉.试析地理学科核心素养体系[J].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015(9)

  [3]龙泉.地理学科育人价值及其教学实现策略研究[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18

  [4]徐冰冰.从综合素质评价到核心素养评价[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17

  [5]方正章.高中地理核心素养培养途径研究[J].教育界,2013(9)

  (责编刘影)

地理学科论文范文结:

关于地理学科方面的的相关大学硕士和相关本科毕业论文以及相关地理学科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写作参考文献资料下载。

1、国家旅游地理杂志

2、地理杂志

3、地理论文1000字

4、地理小论文

5、地理教育期刊

6、国家人文地理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