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主管理类有关自考毕业论文范文 跟学生参和高校管理的现实路径类研究生毕业论文范文

本论文是一篇免费优秀的关于民主管理论文范文资料,可用于相关论文写作参考。

学生参和高校管理的现实路径

学生参与高校管理的现实路径研究

文 龙1,陈亚强2,李济堂1

(1.江苏师范大学 法律政治学院,江苏 徐州 221100;2.南京市委组织部 青干处,南京 210000)

摘 要:青年学生以具体路径实际参与高校管理,不仅是学生主体意识觉醒的体现,也是学生“消费者权利”的具体要求,还是促进高校学生工作步入化、现代化的关键举措之一,更是高校管理工作迸发活力的源头所在.明晰青年学生的主体地位,探讨学生参与的现实可行性路径如下:以学生为本;参与方式接地气;遵循由基础到深入的参与步骤.通过构建具体机制激励其参与到高校学生管理事务中来,培养青年学生个人素养、公民意识和社会责任感,是现今高校管理创新的必然趋势.

关键词:高校管理;学生参与;现实路径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6)10-0193-02

在我国高等教育迈向市场化、化的今天,学生享有 “消费者”应有的合法权益,渴望摆脱过去“管理者与被管理者”的传统定位,力求以主体意识和平等地位介入高校的管理活动,从而保障自身在学习和生活上的合理诉求.因此,如何增强学生的实际参与能力,构建何种机制为学生参与管理事务提供契机,是必须严谨思考和深入探讨的问题.

  一、学生参与停留在初级层次

  1.思想上难以摆脱“管理者和被管理者”的桎梏

  早在1999年,联合国在《二十一世纪高等教育:展望行动世界宣言》中已经提出“应将学生视为高等教育改革中主要的参与者”[1]的观点,2005年教育部的相关规定中也明确指出“支持和保障学生依法参与学校管理”,但回顾我国高校百年来的发展历程,由于特殊的政治体制、高校公立和高校行政化等诸多特点,学生参与大多被“管理学生”所替代,只停留在对后勤、教师的评测等低级层面.近年来学者在不断呼吁“高校学生代表会议”的合理性和可行性,高校也在宣扬如何重视学生诉求,但这都无法从根本上改变现有高校学生工作中“学校——学生”作为“管理者和被管理者”二元对立这一事实.

  高校的三个主体分为:行政管理者、教师和学生.高位行政人员例如学校校长,处于权力中心并将工作重点放在了学校和各个学院大方向的建设上,“学生参与”高校管理这一工作只能分散其手中决策权,其无暇也无力顾及.例如“北京大学燕京学堂”事件中,“速食性”“一年制硕士”的燕京学堂与北大知识积淀的风骨格格不入,学生激烈将其设在北大中心公共区域“静园”,但最终燕京学堂在此开课,学生们只能内心、外表平静.基层行政人员例如各个学院团委老师和辅导员,他们作为学生的主要负责人,确保上级布置的学生工作安全、有序地开展,是其工作的重点所在,学生自治组织只是团支部领导下的学生团体.在师生关系中,学生成绩和学分的决定权握在教师手中,又受传统尊师重道的思想影响,学生更是处于弱势地位.从学生自身而言,其还未从高中教育生活中“被呵护者”的角色走出来,权利意识和主人翁意识处于觉醒阶段,只有在自身权益受到侵害时才会采取行动.本来就处于高校权力结构中“点缀品”的学生参与,仍然无法突破被管理的桎梏.

  2.行动上徘徊在“跑腿工”的尴尬位置

  近年来,我国高校虽在不断探索学生参与新方式,例如南开大学实行学代会制度等.但从整体上来看,不同于西方大学中教师助理的自主性和学生自治组织的高度独立性,我国高校学生干部的主要职责仍然囿于协助团委或教师开展学校的教育管理工作.以笔者在某师范大学的经验为例,学校校长办公室助理只负责简单的文件收发传递、网上信息公开文章的排版校对等事务;学院团委学生助理只负责办公室日常值班、文件复印打印和对班干部签到的考勤等工作;学生会干部和干事负责对各个班级的上课考勤工作和协助院领导举办类似“十佳歌手”等小型联欢会.

  缺乏对办公室文化的了解和处理实务的经验,使得大多数学生干部只能做老师的“跑腿工”而不能让老师放心地将核心工作交付于他.如此一来,学生参与根本无法延伸到管理活动的一般性决策上,哪怕是基础的决策伊始阶段.学生自治组织和学生干部将大量精力消耗在管理下级人员和重复的联络性、事务性工作上;对于具体决策制定过程或者事件组织实施中的前期调研、拟订提案、对比择优、决策实施和效果反馈这一流程缺乏基础的了解和实践经验;学生参与缺乏完整的运行机制和“机会”.即便有个别学校在学生参学校管理方面做得不错,又怎能掩盖大多数高校学生参与的虚无呢?

  3.参与结果隐性化,影响学生热情

  现今高校的学生参与大多集中在四个方面:知情权、建议质询权、后勤管理和教师评测.高校的管理人员往往认为,自己怎么讲学生就应该怎么做,殊不知作为母校的学子,实际上学生迫切希望能够为母校的发展建言献策,如果高校管理者在制定某项规定时不切合学生和学校实际,只会引起其情绪的强烈反弹和对立,“学生告学校”正是这种情绪的集中体现.

  后勤管理和教师评测无疑是现今高校学生参与学校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但评测结果的隐性化遭到了学生的质疑.例如教师评测中,评测分数的高下对教师工作不会产生较大影响.其产生了两个不良后果,一是对教师的约束力不强无法督促其在教学工作中有所改善,二是学生参与的热情被折损导致学生在评测活动中草草应对.一方面口头欢迎学生参与学校管理,另一方面思想保守在具体实施上极力排斥,如此一来,原本就处于初级阶段的学生参与更是大打折扣.

  二、学生参与高校管理的优势所在

  1.培养学生主体意识,提高其公民素养

  我国高等教育虽不在义务教育范围之内,但其公办性质和高校大规模通识教育的目标是培养高素质的社会公民,并以个体的知识探索为解决社会实际问题提供效能.因此在学生参与活动中解放思想,摆脱固有的预设立场,摒弃行政管理的刻板印象,为学生提供充足的锻炼机会,才能在建言献策中激发青年学子的工作热情;在监督质询中增强青年学子的道德责任感和主人翁意识;在据理力争中培养其法治精神;在自我管理和自我约束中锻炼青年学子自立自强之精神;在积极参与中提高青年学子的实践操作能力.

  2.话语权的变革将倒逼高校直面矛盾

  传统的高校话语权结构分布是“金字塔式”的顶层设计.在移动互联时代之前,权力的分配决定着知识和消息的获取,因此,阿尔文·托夫勒说过,“知识和信息的分配必然影响权力的分配”[2],这具体体现在话语权的拥有状况上.高校行政部门通过对校内信息的全面整合,在信息不对称的基础之上,占据着高校政策制定领域中话语权的绝对掌控性优势.

  但网络技术的日益精进尤其是自媒体平台的风靡,改变了新闻集合和传播控制的运作方式.广大青年学生成为学校信息创造和信息传播的中坚力量,话语权将从金字塔般的垂直型权力结构,转变为扁平化.高校行政部门对信息的控制能力将被削弱,对关键信息的筛选和封堵将被毫无悬念地击穿,对校内舆论的控制和舆论走向的引导将不如往常般简易有效.当青年学生成为新闻源后,他们将会主动抓住自媒体这一话筒,表达学生群体的利益诉求,并产生相当可观的影响力. 如此情形下,便将高校事务管理中的矛盾摆在了明面上,使高校行政管理者不得不去就学生合理诉求做出调整和让步.

  3.“开阀散压”有利于消除校内戾气

  学生个人对于校内事务或者教师的评价往往基于“是否对自己有利”这一原则,例如高校按时熄灯对于渴望得到充足睡眠的学生来讲是好规定,但往往会遭到少部分喜欢夜里活动的学生的反对;较为严苛和负责的任课教师在渴望得到知识的学生眼里是良师益友,在浑浑噩噩的学生看来则与洪水猛兽无异.一项规定总会无可避免地触及一部分学生的利益,因此对母校的不满如不得到发泄和排解,便将会在暗中积累等待某个导火索事件便会爆发.

  但如果高校在学生事务管理和学生工作中能够敞开参与机会,让学生体会到学校为学生工作付出的良苦用心,让学生真切接触到相关规定的制定过程之不易, 激励学生为学校发展建言献策,以务实、诚恳的态度接纳学生意见,以积极快速的行动为学生提供便利,便能在不断地“开阀散压”中消除校内戾气.

  三、学生参与的现实路径设计

  1.以学生为本是基础

  不可否认当下高校学生有着独特的生活方式,不理解并不代表不合理.高校管理者只是以固有的“长辈式观念”去评判他们,却并未真正融入学生的世界.高校总是强调“一切为了学生”,那么就应该相信这群20岁左右的年轻人,因为他们精神上意气风发、思想超前并能够快速接受新鲜事物;拥有充沛体力能够为高校建设开展细致全面的调查研究;政治上进、工作热情积极饱满.虽有经验不足等缺点,但完全可以在实际参与中慢慢打磨锻炼.例如某大学学习小组为完成对校区附近流动摊贩的调查,以三人小组为单位跑遍学校所在行政区域内的8个主要街道办事处,以实地调查和访谈的方式搜集到了几百份一手调查资料,整理后撰写论文获得导师肯定和相关社科奖项奖励.

  因此,高校管理者需要摆脱预设立场,相信他们对母校的热情和日益增强的能力,尊重和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欣赏学生不同的闪光点;摈弃“学生骑到领导头上”的错误思想,倾听学生对教育的呐喊,以宽容、平等和设身处地的心态了解学生的世界;以学生为本,切实从精神上给予十足的信任、从实践上予以支持,才是学生参与收获实效的基础所在.

  2.接地气的参与方式是必要手段

  现有的高校学生会制度和学生自治组织的运行机制仍需完善,加入学生会意味着进入了决策层,加入学生自治组织代表着能够参与学校政策制定,在学生看来,这两者是进入高校管理的最有效途径.无论是“学生会制度”向“学代会制度”转变还是加强“学生自治组织”的自主性,其目的统一为放权给学生.但当下的“学生会议”俨然已成为“学生干部会议”,广大学子的心声无渠道向上传递.即便是相关学校落实了校长信箱和选聘了校长助理等工作,学生参与也只是停留在初级的监督建议上.质询、评议乃至更高级的表决、决策性参与,仍然无法在浅层的参与方式上“扎根生长”.

  因此,接地气的参与方式才是促进学生参与由初级向中级乃至高级层面转变的必要手段.这就要求高校管理者把握住当代大学生作为“移动互联一代”的特点.例如某师范大学在学生事务关系到学生利益时,通过微信或微博等新兴平台发布即时信息满足学生的知情权,达到了学生参与的初级层面;创建学校微信公众号和微博,或在学校贴吧回应学生的热点问题和近期疑惑、落实学生的质询权和评议权,达到了学生参与的中级层面;在学校的有关决策中例如教学楼和寝室楼的修缮粉刷颜色选择上,向全校每一位学生发布匿名调查问卷,根据学生“民意”制定相应的决策,触摸到了表决权和决策权这一高级层面的边缘.

  3.遵循由基础到深入的参与步骤

  “所有服从国家法律的成年人,都应当被看作有足够的能力,能够参与国家管理的过程.”[3]作为已经成年的大学生们,其实践经验越丰富,便越能在参与高校管理的实践中发挥实效.但作为积淀知识的关键阶段,学生的人生履历和心理成长决定了在面临重要决策时,不可避免地存在着经验的不足和能力上的欠缺.因此,需要对他们进行引导和培养,给予更多的实践机会,而不是以此作为阻碍学生参与高校管理改革的借口.

  在这一过程中要遵循由基础到深入的参与步骤.第一,高校和学生自治组织应营造一种开放的氛围,体现其接纳“百家言论”的胸怀.如此便能在接待新生时卸下新生的心理防备,从入学时就培养其参与意识.第二,通过面试挑选表现优异的新生,为其提供闲暇时的勤工助学岗位和办公助理岗位.只有在实践中,学生才能切实了解到学校或部门的运行机制,才能够锻炼学生处理实务的能力.第三,可以挑选优秀的助理成员和学生干部,赋予其部分权力让其独当一面,例如在他们中通过选聘和培训,成为学生事务大厅工作人员,面对面解决其他学生诉求和学生事件.第四,通过制度设定,保障学生参与的长效机制得以延续.相信各个青年学生在塔内的知识积累过程中,他们的人格和能力也得到了相应的完善,并做好了参与学校管理的准备,随时为母校的建设和进步而努力.

  无论是学生参与还是高校氛围的营造,其本质都是学校办公效率和学生之间的利益协调、利益博弈.面对弱势群体,高校应进一步贴近学生、释放善意,以平等交流的方式降低对话语权的操纵.学生在抒发不满时的表现,本质上反映的是学生对现实校园生活的合理诉求和对公正的渴求.所以,在回应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不断完善高校章程和学生参与制度,尊重学生的知情权、质询权和决议权,以每一次微小进步的量变为促进高校整体向和谐公正的质变争取时间,才是建设现代化高校的根本手段.

参考文献:

[1]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十一世纪的高等教育:展望与行动世界宣言[J].北京:教育参考资料,1993(3):3.

[2][美]阿尔文·托夫勒.权力的转移[M].吴迎春,译.北京:中信出版社,2006.

[3][美]罗伯特·达尔.论[M].李柏芝,林猛,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99:82-84.

民主管理论文范文结:

关于对不知道怎么写民主管理论文范文课题研究的大学硕士、相关本科毕业论文民主管理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文献综述及职称论文的作为参考文献资料下载。

1、物流管理论文题目

2、企业管理论文5000字

3、管理会计案例分析论文

4、财务管理的论文题目

5、大学生时间管理论文

6、医学教育管理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