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阅览室类有关自考开题报告范文 和高校电子阅览室的存和废有关毕业论文提纲范文

本论文是一篇免费优秀的关于电子阅览室论文范文资料,可用于相关论文写作参考。

高校电子阅览室的存和废

摘 要:高校电子阅览室已站在发展的十字路口,面对继续存在还是废除的争论,本文分析了当前存在的主要观点,论述了引起争论的原因,提出了继续存在发展的理由,指出了今后发展应该理性思考的问题.

关键词:电子阅览室;存在和废除;教育公平权

20世纪末,计算机、互联网、多媒体等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对高校图书馆传统的服务手段和服务理念形成了挑战和冲击,由此推动了传统图书馆迈向数字图书馆的巨大转变,在这种大变革的背景下,高校图书馆电子阅览室应运而生.1 994年,清华大学图书馆建立了第一个光盘阅览室(多功能电子阅览室的前身).在这之后,全国各高校陆续在图书馆内增建电子阅览室,它的服务功能也在发展中得到不断的扩展,良好的硬件设施和丰富的软件资源迅速吸引了大批读者,电子阅览室曾经一座难求,室外读者排起长龙,这种情景是当时各高校的普遍现象.读者旺盛的需求促使电子阅览室的大规模建设,在有利可图的情况下,甚至有些非图书馆部门也纷纷腾出场地开设电子阅览室.

至今过去20余年,这样的盛景早已不在,电子阅览室的读者数量也从过去的门庭若市变成现在的门可罗雀.新局面的出现让人们对电子阅览室产生了质疑,对下一步的发展建议也有众多分歧.纵览这些建议,有的十分具有建设性,有的却有失偏颇,对电子阅览室的认识似乎从起初盲目追求大规模建设的误区跳进了要把它从图书馆中废除的另一个误区.

一、针对高校电子阅览室存与废的主要观点

(一)撤

当初电子图书出现之后,很多人预测纸质图书走到了末路,电子图书很快就会取代纸质图书,甚至图书馆也会随之消亡.时至今日,十余年过去了,这种“取代”并没有实现,在目前媒介格局下同数字媒介并存,各自发挥着自己的优势.正如对纸质图书的预测一样,近些年来,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和移动终端设备的普及,高校电子阅览室“无用论”的观点又开始出现.这一观点的核心内容就是校园内无所不在的无线网络和基本上人手一部的智能手机,使读者对电子阅览室的需求下降,电子阅览室应该早日撤销,把节省下来的资金和人力补充到图书馆的其它部门.郧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图书馆的张燕老师发表过一篇《高校图书馆电子阅览室应当退出历史舞台》的论文,文中提到:电子阅览室已成为高等院校的累赘.取消电子阅览室不会影响读者使用图书馆的电子信息资源,那么,反过来上座率低的电子阅览室的存在,是否也不会影响图书馆的工作与读者呢,答案是否定的.一个上座率低、趋于网吧化的电子阅览室俨然已是高等院校的累赘.

(二)缩

面对读者总体需求下降这一不争的事实,持此观点的人在不否定现阶段电子阅览室的作用和地位的前提下,提出了对电子阅览室的规模做出压缩和调整、建设小规模电子阅览室的意见,期望盘活图书馆的闲置资源,实现空间、资金、人力等方面的再次合理分配,从而推动图书馆工作的整体发展.华南师范大学图书馆张华宝老师在《试论我国图书馆电子阅览室发展的几个阶段》一文中提到:大规模的电子阅览室将逐渐消亡.在上网途径与上网需求之间缺口很大的时代,大规模电子阅览室能够拥有很高的利用率,充分体现了其价值.但是,随着网络的普及和通讯技术的发展,所有联网计算机变成了一个没有围墙的巨大的“虚拟电子阅览室”.在这个虚拟的世界里,一样可以实现实体电子阅览室的各项功能.因此,大规模的实体电子阅览室将难以保证上座率和利用率,逐渐失去存在的必要,取而代之的则是小规模、特色化的电子阅览室.

(三)改

这种改也分为两种思路.一种是对电子阅览室进行内部调整,部分保留原来的服务模式,将压缩出来的空间和设备进行改造;另一种思路则是放弃电子阅览室传统的服务,彻底将它改头换面.这两种作法虽然思路不同,但却有着相同的目的,即引入新的服务模式,打造信息共享空间或是学习共享空间,以适应读者新的需求.信息共享空间(Information Commons,IC)是20世纪90年代兴起于北美地区研究型大学的一种新型信息服务模式和服务空间.

2005年,上海图书馆馆长吴建中以一篇《开放存取环境下的信息共享空间》首次把IC引介到国内学界,至此拉开了我国图书馆信息共享空间的研究与建设.学习共享空间( Learning Commons,LC)作为信息共享空间发展的升级版,目前也得到了越来越多的研究与实践.中国矿业大学图书馆范玉红等三位老师的论文《利用IC理念改造高校图书馆电子阅览室》、以及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图书馆的朱永武等四位老师的论文《改变电子阅览室的服务模式,构建高校图书馆学习共享空间》,他们在文章中都持有这样的观点.

二、观点产生的原因与背景

(一)读者对电子阅览室的需求下降已成事实

从资源不足到需求下降,这种改变的幕后推手同样还是当初促使电子阅览室产生的信息技术的发展.如今,移动、联通、电信等各大运营商纷纷抢进校园,瓜分高校这个市场,还有业已存在的校园网络,有线网络铺进办公室、教室、学生的宿舍,无线网络覆盖校园的每一个角落,上的亲民使越来越多的学生也拥有了自己的电脑、智能手机等设备.读者拥有自己的设备后具有几个明显的优势:一是上网的时间和地点可以自己把控,特别是移动设备的使用使学生得到更多的自由,只要有需要即可随时随地获取或发布信息.二是电脑可以根据需求进行硬件配置和安装各类软件,而且软硬件的更新升级及时,个性化的配置更容易满足学生的需要.以上两点的优势是电子阅览室所无法比拟的.至于只有在图书馆才能浏览的电子资源,也通过校园网的普及和IP控制得到解决,读者只要在校园网的范围内,就可以随时查找自己所需的电子资源而没有必要花费时间和精力去图书馆查阅.这一切导致的结果就是学生对电子阅览室的需求下降.

(二)购买、使用、更新、维修的资金投入较大

办学经费一直是事关高校生存与发展的基础性问题,目前我国大学办学经费渠道相对单一,主要还是依靠政府的财政拨款.在经费有限的情况下,高校会优先把经费用于教学科研单位,然后才会考虑图书馆等教学辅助单位的建设与发展.而电子阅览室的正常运行不仅包括场地、基础设施、技术设备和软硬件的购买等前期投入,而且还包括后期设备的更新换代、升级维护以及电费、人工费等各项支出.这笔庞大的支出在电子阅览室的初期不成问题,人满为患所带来的好处就是收入上的高回报,学校采取对读者收费的方式可以很快收回成本并且还有盈余.只是在后期随着读者的需求下降、人数相对锐减、免费成为大趋势的情况下,电子阅览室的经费使用才逐渐成为学校和图书馆的负担.从图书馆的收入大户到现在的入不敷出,这种转换让人始料不及,也是提出废除电子阅览室的重要原因之一.

(三)对电子阅览室的配置没有硬性规定

本科教学评估,是国家教育部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对高等学校教学工作进行的宏观管理与指导,其评估内容涵盖了学校办学的方方面面.图书馆属于教学基本设施的考察范畴,在整个评估指标体系中占有比较重要的位置,直接影响着参评院校整体的本科教学评估工作.在评估图书馆的指标中,针对不同类别高校的生均图书和生均年进书量都做出了数量上的明确规定,但对电子阅览室的建设与配置并没有明确的硬性规定.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发布的第十四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报告中显示,2016年我国成年国民人均图书阅读量为7.86本,其中纸质图书阅读量仅为4.65本,与发达国家相比有较大的差距.高校学生的图书借阅量也不容乐观,特别是手机等移动工具所造成的“碎片化”阅读对纸质读书的阅读产生较大的影响.尽管如此,图书馆每年也必须专款专用购置新书完成指标.而电子阅览室没有固定经费的支持,电脑等设备得不到及时的升级更换,这也是造成读者继续流失的一个重要的原因,这种局面也更加证实了某些电子阅览室没有必要继续存在的观点.

三、电子阅览室继续存在发展的理由

(一)电子阅览室是数字图书馆的重要组成部分

信息技术飞速发展,数字资源与网络资源海量增加,数字图书馆的发展日渐成熟,电子阅览室已经成为高校数字图书馆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丰富的软件资源、完善的硬件设备和功能强大的学习空间,不仅为读者提供着电子文献阅览、资料检索等服务功能,同时也承担着参考咨询、读者培训等多种任务,是当下高校图书馆提供电子化信息服务的不可或缺的平台,也是学生学习的重要场所.它所提供的良好的学习环境和馆员及时到位的咨询服务,是学生宿舍这样的地方所不能比拟的,而且也不是所有的学生都喜欢宿舍这样的学习环境.有的观点认为,既然图书馆里数据库等电子资源的访问与下载并不只局限于电子阅览室才能实现,学生也有自己的电脑和智能手机等上网工具,那么电子阅览室也就没有存在的意义了.这样的观点就如同认为图书馆的书在图书馆外也能看、何必在图书馆里再给读者设置阅读空间一样不值得一驳.而且在高校里,大一的新生很少有电脑,大四的学生在实习期间也不会把自己的电脑留存在学校,在他们回校做毕业论文的时候同样需要电子阅览室所提供的各种服务功能.即便学生有智能手机等随身设备也能上网索取他们想要的电子信息资源,但指望手机代替电脑实现电子文档编辑等功能也是极不现实的.

(二)保留电子阅览室是实现教育公平的重要手段

教育公平指的是接受教育的机会和接受相同教育质量等方面的公平.促进和保障教育公平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也是我国教育改革和发展不懈追求的目标.《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2010-2020年)》把促进公平作为教育发展的战略重点之一.高校在研究电子阅览室是存留还是废除的时候,绝对不能忘记这样一个特殊的群体,那就是学校里的贫困生.学费和生活费用上的压力,让贫困生们获取网络电子资源不得不依赖于图书馆的电子阅览室.从这个角度来讲,高校废除电子阅览室实际上是剥夺了贫困生们公平受教育的权利.

四、电子阅览室后续发展探讨

(一)电子阅览室的功能不应被过度神化

电子阅览室在发展的初期,借助信息技术发展的浪潮,以全新的服务方式为读者提供着前所未有的服务功能,所带来的独特的服务体验被赋予了传奇的色彩而让人津津乐道.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如今电子阅览室已经走下神坛,回归到本来应有的面貌.电子阅览室就如同图书馆其它的馆舍一样,为读者提供了一个学习的物理空间,在这个空间里,设置了电脑等设备方便读者通过网络访问电子资源,从某种意义上讲,电脑像图书馆里的桌椅一样,只是辅助读者学习的工具.电子阅览室既不是学校财政收入的来源,也不是图书馆服务的全部,它的作用不应该被神化,应该理性地看待.

(二)不能盲目追求上座率

很多人喜欢用当初一座难求的盛景来比对现在电子阅览室的状况,得到的结论就是电子阅览室日薄西山.座位大面积的空置、设备大量闲置,这种不正常的现象必须得到改变,但改变之前应该对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有一个比较清晰的认识,网络和电脑、智能手机的普及并不是造成读者流失的唯一原因.电脑设备长时期得不到更新换代,软件不能及时升级,还有室内的公共卫生问题,一直都被读者所诟病.如果只把读者的流失归因于网络、电脑和手机的普及,这显然是不负责任的行为.出现部分的电脑闲置和空座才是一种正常的现象,说明经过多年发展,电子阅览室已基本能满足了读者的需求,读者对它的期望和要求也趋于理性,电子阅览室回归到了一种正常的状态.不能盲目地追求上座率,那种初期“爆满”的高上座率同样是一种非正常现象,机器得到正常的使用与维护、读者能达到合理的流动才应该是电子阅览室所追求的目标.

(三)缩或改,都不能脱离学校的实际情况

时代在变,读者的需求也在变,电子阅览室也就必须做出相应的改变.目前大规模的电子阅览室确实是一种浪费,给学校的财政也带来不小的压力,所以压缩规模、建设小型化的电子阅览室是当前的一条可行之路.但针对电子阅览室的任何改革措施,都必须符合所在学校的实际情况,在经过充分扎实的调研论证的基础上,达到既能满足读者的需求、又使资源得到合理配置使用的目的.譬如电子阅览室到底应该保留多大的规模,就应该依据目前学生对电子阅览室的利用率、在校学生的数量等数据得出电脑与学生的配置比例来确定规模,而不是一个凭空想像的决定.至于将电子阅览室部分或全部改变为信息共享空间或是学习共享空间,这不仅需要巨额资金的支持,而且也需要整合图书馆内部各部门的服务和与学校各院系之间的通力合作,其空间划分和所提供的服务模式也必须与学校的教学模式和学生的需求达到高度的契合,否则会形成新的浪费.从国内实践来看,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上海师范大学等学校都已经完成改造,但这些学校都处在经济发达地区,有着国家和政府的强力支持,这是普通高校所不能比拟的.

五、结束语

一切从实际出发,理性地看待高校电子阅览室的发展问题,既不能抱残守缺、不思进取,也不能盲目跟风、急功近利.在现阶段,只要有读者的需求,电子阅览室就有存在的必要,与其讨论电子阅览室是存在还是废除的问题,不如研究怎样使其实现可持续发展.但无论怎样改革和创新,都始终要把用户的需求作为图书馆工作的中心.

电子阅览室论文范文结:

关于对不知道怎么写电子阅览室论文范文课题研究的大学硕士、相关本科毕业论文电子阅览室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文献综述及职称论文的作为参考文献资料下载。

1、电子信息工程专业论文

2、旅游电子商务论文

3、电子商务专业毕业论文选题

4、转化医学电子杂志

5、电子政务论文

6、电子商务论文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