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王鼎钧在职研究生论文范文 和王鼎钧:崛起的脊梁类在职研究生论文范文

这篇王鼎钧论文范文为免费优秀学术论文范文,可用于相关写作参考。

王鼎钧:崛起的脊梁

兰陵∶圣王高地的精神气象

兰陵,这个名字足以惊艳中国历史.

兰陵由楚大夫屈原命名,兰为圣王之香,陵为高地,有“圣地”寓意.历史上曾有兰陵县、兰陵郡、兰陵镇等,还有传奇的兰陵王高长恭.2014年1月21日,苍山县更名为兰陵县.

作为数千年兰陵郡县治所所在地的兰陵镇,在宏大的历史舞台上,曾演绎了无数传奇故事,并对中国的历史演进产生一定影响.

仓颉在这里造字,荀子曾是此地的首任县令,著名的萧氏家族发源于此(即电视剧《琅琊榜》中萧氏皇族的原型),李白歌咏兰陵美酒,名冠天下.即使到了当代,兰陵还为我们贡献了伟大作家王鼎钧.很少有一个镇,能有如此气魄.

在此刊登两篇文章,一篇是当代兰陵人传承王鼎钧文脉的故事,一篇是王鼎钧所记录的过去的兰陵.

王鼎钧:崛起的脊梁

王鼎钧,1925年生,兰陵县兰陵镇人,一生流亡,阅历不少,文思不俗,勤奋不懈.抗战末期弃学从军,曾在报社任副刊主编,也当过教师.1949年去台湾,1978年后移居美国纽约.

王鼎钧14岁开始写诗,16岁写成《品红豆诗人的诗》,移居美国后,一直在纽约居住.他的创作生涯长达半个世纪,长期出入于散文、小说和戏剧之间,著作近40种,以散文产量最丰、成就最大,被誉为“一代中国人的眼睛”“崛起的脊梁”.上世纪70年代他的“人生三书”在台湾总发行量60万册.

目前,全球范围只举办过两届王鼎钧文学创作学术研讨会,首届于2009年4月3日至4日在海南省海口市召开,“当时我们兰陵县有4位学术界的权威人士代表家乡去海口参加了这次研讨会.”兰陵诗人李洪振说.2011年11月1日至11月5日,第二届王鼎钧文学创作学术研讨会在兰陵县召开,来自海内外150余名学者、作家、评论家出席研讨会.

王氏家族的历史遗存

第二届王鼎钧学术研讨会,虽然鼎公没能亲自参加,但是他仍以书信的形式表达了个人的一些想法.“因为研讨会在父母之邦召开,自己不能参加.自1942年离乡,从未回过,不但近乡情怯,而且近乡辞穷……20年前,我说过,我是一颗种子,飘流到海外落地生根,长成一棵树,结出很多水果,现在把一篮水果送回来.”

对于为什么不能来兰陵参加研讨会,鼎公书信中表示,“我已经多年不能坐飞机,我女儿嫁到夏威夷,我不能参加婚礼.”

在“兰陵王氏宗祠”门前,一对高大的石狮气象肃穆.进去,庭院明净爽洁,左侧是功德碑廊,右侧有“尊先堂”,供着兰陵王氏列位始祖的塑像.还有“文博室”“宗谱室”,庭中有六角“护碑亭”,亭中植“王氏祖茔”碑四个鎏金大字.亭畔另立一碑刻《建护碑亭记》,“兰陵王氏系出琅琊,五百年前一世祖洪川公由孝感河迁此,世泽绵绵,贤达辈出.近二百年间,先后有访、评……五位进士,思衍、思玷、鼎钧三位文坛大家……”

兰陵之鼎公记忆

在兰陵县委党校工作的任传玲,第一次听鼎公演讲是在网上,当时正值鼎公回忆录第三部《关山夺路》出版后在纽约的演讲,“在视频中,初次看到鼎公的形象,听到他的声音,心中不觉微微一震,就像是邻家老人.鼎公的演讲旷达与幽默并存,尤其让我难忘的是他的乡音,不改的乡音.”

鼎公离家多年,对异国生活颇为适应,在《南方都市报》对他的访谈中,他说:“我到过很多地方,每个地方都是异乡,我每到一个地方,都尊重这个地方的风俗习惯.我刚到美国时,到了旧金山,朋友来接我,问我想吃什么,我说想吃麦当劳.”

任传玲说,鼎公经历了一代中国人跨越几个时代的几度漂泊,他走过许多路,到过许多地方,听过多种语言,但他一直乡音未改.鼎公迅速适应环境,却不忘本.

现在在兰陵镇找不到鼎公当年的旧居了,但是,有一个村子却与鼎公的文学生命是息息相关,这个村就是兰陵镇西侧插柳口.鼎公在他的回忆录《昨天的云》中有“插柳学诗”一节,内容讲的是鼎公在十几岁时跟着本族的二爷爷学习近体诗的经历.鼎公二爷爷的父亲,清末兰陵进士王思衍在高大的进士第周围遍植柳树,插柳口因此而得名.正值四月,应该是杨柳吐绿的季节,插柳口自然不缺柳树,结果去了发现并不见柳树,进士第当然也便不存在了.但是,村里的老人却能大概指出进士第的具体位置.

居必择乡、游必就士

“我沉下心好好把鼎公的《昨天的云》读了一遍.越读越觉着鼎公的文章中透着一种无形的魅力,把我紧紧吸引.”兰陵县第一中学教师焦子栋说,他用了五个钟头一口气读完了《昨天的云》这本集子.由于多年养成的习惯,当读到《我读小学的时候》《荆石老师千古》《插柳学诗》等文章时,不由为鼎公所处的时代,发生在故乡——兰陵大地上的那场教育变革所深深感动.于是,焦子栋就开始琢磨用什么来表达这些感受.最终,他用荀老夫子的名言“居必择乡,游必就士”来概括.

作为一名教师,结合自身的工作,焦子栋认为,“居必择乡、游必就士”应以提高家长、教师队伍的素养,自觉遵循被历史证明了的教育教学规律为目标.

《我读小学的时候》一文中记述:教国文的苏老师看到小鼎钧文章写的好,就拿出夏丏尊先生专门为中学生写的《文心》一书让小鼎钧阅读,这给小鼎钧以极大的鼓舞.那个时候鼎公就暗自下定决心做一个夏丏尊那样的人,鼎公能有今天这样的成就显然是与苏老师的因材施教分不开的.

鼎公在《昨天的云》举了一个例子:教地理课的姚蜀江在讲完课后合起书本,问同学们,“你们已经读完本国地理,你们对中国已经有清楚的认识,你们最喜欢哪座山哪条河?你们最喜欢哪一个省哪一个县?抗战胜利以后,你们希望在什么地方居住?”鼎公的回答是,“我仍然愿意居住在我们故乡——山东省临沂县兰陵镇”.

当然,不只是焦子栋读鼎公的文章深受启发,鼎公文学作品给人带来的启发正被越来越多的读者融入到了各自的生活中,这就是鼎公文学的魅力.

王鼎钧论文范文结:

关于本文可作为相关专业王鼎钧论文写作研究的大学硕士与本科毕业论文王鼎钧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参考文献资料。

1、俄狄浦斯王论文

2、读书杂志王念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