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西海岸海风吹方面学士学位论文范文 与海西海岸海风吹方面学士学位论文范文

该文是关于海西海岸海风吹论文范文,为你的论文写作提供相关论文资料参考。

海西海岸海风吹

牛头山火山口,神奇的海上兵马俑

一早从莆田市区出发,自驾车不到3 小时就能抵达龙海市隆教乡,在白塘村东南部的滨海一带,我们见到了散落在海滩上的黑乎乎的熔岩,再往前,就是牛头山古火山口.

牛头山古火山口是目前世界上少数完整的椭圆形海底古火山口,喷发机理完整,层次分明,被地质学家誉为“海上兵马俑”.

尽管来之前做了功课,对火山岛的前世今生有了个大致了解,但当我们真正看到眼前这些自然景观,还是被震撼到.

密密麻麻的六方柱状玄武岩向着海面延展,犹如士兵齐整的队列.石柱粗的直径五六十厘米,细的三四十厘米,整齐划一地呈同一个角度向大海倾斜,气势磅礴.古火山口的地势比较低,相对周围参差不齐的布阵,比较平整.玄武岩的表面也不全是黑色,许多透着暖暖的.相邻的沙滩上,则布满了黑色的滚石,仿佛是从兵马俑阵中逃出的散兵游勇,个个黑头黑脸丢盔弃甲.我不知道,2000万年前,该是怎样惊天动地的造山运动,才造就了今天这样的奇观.

我同样喜欢这里湛蓝深邃的海水和柔软细腻的沙滩.在不远的香山上,除了黑色的火山石,甚至还有形状完整的火山喷气口,有开满小花的相思树,还有马尾松、竹林、龙舌兰,以及许多我叫不上名儿的植物.我最喜欢海边坡地上,那黄得肆无忌惮的小野花,它们四处蔓延顽强生长,与蓝色的海水相得益彰.

泉州蟳埔,有故事的小渔村

蟳埔离泉州市区不过10 公里的路程,却似乎是完全不同的两个世界.

蟳埔的与众不同之处是他们独有的民居蚵壳厝和爱戴花的蟳埔女.

据说当年蟳埔是泉州海上丝绸之路起点的一个重要港口,许多商船载满丝绸、瓷器从这里出发,一直沿着闽南沿海航行到达南洋,然后经印度洋、非洲东海岸到达非洲北海岸.返航的时候,因为担心空船重心不稳导致航行危险,于是船员们就地取材,将散落在海边的蚵壳装在船上压舱,载回来后就堆放在蟳埔海边.

到了元末明初,由于受到倭寇的侵扰,家园数度遭遇劫难,大多房屋被毁,在重建过程中,蟳埔人发现海边的蚵壳质地坚硬,于是把它们捡来拌着海泥,嵌饰在墙的外侧.在闽南语中,“厝”乃房屋之意,因此被称为蚵壳厝,成就了一个独特的建筑奇观.

我们穿行在弯弯曲曲的古老巷道中,两边的蚵壳厝散发着古老的气息,让人仿佛一下子走进一段老故事之中.花岗岩的墙基,红砖砌的方框、窗框,红瓦铺就的屋顶,红白相间、鲜艳古朴的闽南红砖厝风格鲜明,民俗气息浓厚,蚵壳厝外墙上密布的大贝壳在阳光下熠熠生辉,格外耀眼.虽然未见到海,却分明闻到了海的气息.

毕竟离城区不远,如今的蟳埔还是受到城市商业化的影响,沿街林立的商铺就是例证.但蟳埔人仍然保存着自己的传统民俗.下车伊始,一个骑着单车的女子从我身边经过,她头上戴着漂亮的簪花围,上面插着鲜花,淡淡的花香扑鼻而来.环顾四周,发现街头的女人装束大都如此.每个人的头发都绾成圆髻,中间横插着一根色的筷子作发簪,或者再多插一根红筷子.圆髻的最,是漂亮的“簪花围”.

蟳埔女人头戴簪花围这一习俗的起源众说纷纭.一说蟳埔人是古时阿拉伯人的后裔,这种爱戴花的习俗源自宋元时期遗留下来的阿拉伯人的风俗,也有人说自汉代中国就有这种风俗.

尽管她们的头饰看上去十分繁复,但其余部分却十分简单.服饰是典型的“大裙衫、阔脚裤”,许多人习惯踩着一双人字拖,或者干脆打赤脚,渔女的质朴本色显露无遗.

泉港樟脚,石头老房子的记忆

从324 国道泉港区段左拐进入朝阳公路,经过一段又一段的蜿蜒盘旋的山路和几个大小规模差不多的小山村,大约行驶4 公里后,就进入樟脚村.樟脚村的起名挺有意思,据村里老人介绍,村子里有一株年龄为700 多岁的大樟树,树高叶茂,人爬到树上俯瞰,整个村子如在脚下延伸,故而得名.老石头房子集中在右侧山坡上,站在村道上一眼望去,褐红色的石头房子层层叠叠,错落有致,远远看去如同一座古城堡,蔚为壮观.

顺着溪流边的小道往上走,不久就抵达这片石头垒砌而成的房屋群里.这时发现原先墙上的褐红色石头并不是单一的色彩,还有藏青色、灰白色、紫褐色、淡、猩红色等色彩,甚至同一块石头上都有不同的色彩,可见岁月留下的痕迹已然久远.

樟脚村的布局凌乱,谈不上有什么规划,估计当时每家每户砌屋都是依山就势,能盖多少算多少.因此许多人家虽然是同一座房子,有的房间之间还得上几级石阶.而邻里之间的巷道也不规则,大多狭窄,有时走着走着就撞到墙了.房子窗户少而小,这大概是石头房子的共性,可以减少建筑成本,也便于防盗.但在同一座房子里,在前房后房之间都会留有露天巷道或小天井,有利于通风和采光.在石巷里穿行,两边房子大多矮小,一些房屋已经破落,人去楼空.

午后,暖暖的阳光斜射着,使得这片石头房子的色彩更加饱和,置身其中,如同在一幅浓墨重彩的油画中行走.

莆田湄洲岛,在水之湄,在水之洲

依然记得第一次踏上湄洲岛的那些片段,18 年前我高中毕业的那个夏季,6 个同班同学相约去海边露营,其中有个同学的家就在岛上,他年迈的父亲给我们煮了一大脸盆的螃蟹和爬虾,还有新鲜的带鱼煮面,我们狼吞虎咽,满手满口的海鲜味清甜入鼻.晚上我们坐在海滩上,一边漫无边际地聊天,一边听海浪轻拍海岸,远处海面的小船上,有微弱的灯光摇曳着.

那晚,海风特别轻柔,轻柔得可以点上蜡烛,我们整夜待在海边,唱着歌,有女同学在大家的怂恿下跳了几支舞,长裙旋转起来格外美丽,如盛开的花朵.一张张年轻幼稚的脸在柔和的烛光中晃动,无限欢喜.

湄洲岛不大,南北长9.6 公里,东西宽约1.3公里,面积约16 平方公里.因为地形如同眉毛,故称湄洲.东南面就是台湾海峡.

湄洲岛的成名全赖于妈祖的传说,妈祖有“海上和平女神”的尊称,据说在全世界有20 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两亿多人信仰妈祖.尤其在宝岛台湾,妈祖信仰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小小的台湾岛妈祖宫庙居然有1500 多座,信众达1600 多万人.20 世纪90 年代以来,湄洲岛每年接待境内外香客游人多达百万人次,其中台胞近十万人次,是祖国大陆吸引台胞最多、最密集的地方.每年妈祖诞辰和妈祖升天日期间,朝圣旅游活动盛况空前.因此,湄洲岛又被誉为“东方麦加”.

对于纯粹的游客来说,他们更喜欢登到最高处俯瞰整个湄洲岛,然后在妈祖石像前留个影.妈祖石像现在是湄洲岛标志性的建筑,高14.35 米,面目慈祥,面朝台湾.顺着妈祖像的方向往左下山,沿路有一大片奇形怪状的岩石,岩石下方长满翠绿的相思树.不远处的半弧形沙滩上有个小村,往往会有村民在沙滩上晒网.我总习惯面朝大海坐在岩石上,任海风在耳边呼呼作响.远处海面雾气弥漫着,更远处的地平线忽隐忽现,缥缈朦胧,如同置身仙境.

海面上还有几处零散的小岛,或者说只是突出海面的几块礁石,大的有一两个足球场大,小的只可容一人立足,联想到金庸小说的情节,我们就开始给小岛起名,什么通吃岛、桃花岛等.其实不管那些小岛是否真的有名字,它们立在海中,千百年之后,或许还是守着海浪,或许将被海水永远地淹没,又或沧海桑田.出海随浪漂泊荡漾,感觉一切都是如此渺小,千年或许只是一瞬间.

湄洲岛有不少美丽的沙滩,最著名的是黄金沙滩.其实,我还是更加钟意那些无名的沙滩,赤足走在上面,细细软软的,感觉尤为舒心.

霞浦,难忘那片海

在中国,福建的海岸线是最为曲折的,而霞浦的海岸线更是夸张,曲折比例达到1:10,也就是说,直线距离1 公里的海岸线,可以自由散漫蜿蜒成10 公里之余.往往,绕过一个山头,前面豁然开朗的是碧波万里、海天一色的景色,再一个拐弯处,一个美丽的小渔村安详地躺在一片海湾的怀抱里.

其实,霞浦给人惊喜的是它独特的滩涂风光,在四季潮汐和气象万千的天光云影的衬托下,点缀着一个又一个美丽的片段,任何时候,任何季节,都能形成一幅幅美妙的画面:沙江渔村的恬淡生活,俯瞰小皓五彩的海湾,大京古堡的时光流转六百年……

如今,霞浦被誉为“中国最美的滩涂”,越来越多的摄影人蜂拥而至.

(摘自浙江摄影出版社《十年旅途:在最美的秋天出发》 作者:三石头)

海西海岸海风吹论文范文结:

关于海西海岸海风吹方面的论文题目、论文提纲、海西海岸海风吹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参考文献的相关大学硕士和本科毕业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