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蹈史方面毕业论文模板范文 跟舞蹈史视野下的内卷化:从制礼作乐到礼崩乐坏有关函授毕业论文范文

本论文是一篇免费优秀的关于舞蹈史论文范文资料,可用于相关论文写作参考。

舞蹈史视野下的内卷化:从制礼作乐到礼崩乐坏

【摘 要】“礼崩乐坏”作为周礼沦陷的标志性事件反映了统治阶级建立在血缘关系基础上的宗理体系的崩溃.究其原因:外在形式的固化,内在情感的缺失使得这种高度“程式化”的仪礼制度走向一种“终极形态”而没有变化继承,即“内卷化”.

【关键词】制礼作乐;礼崩乐坏;内卷化

中图分类号:J70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1007-0125(2018)27-0129-01

一、周朝的阶级制度

古代君臣之分直到武王克商以后才完全显现,即:天子、诸侯、大夫、士列、庶人、工、商、皂隶.[1]继位的周成王由周公旦摄政辅佐周公建立的一套严明的制度——“制礼作乐”,具有“维护阶级制度,区分等级关系,提示人际礼节”的特点.“西周礼乐试图将整个社会的意为形态引向清晰、节制和中庸.礼乐成了周王朝合法性与合理性的象征.”

二、周朝的“制礼作乐” 与“礼崩乐坏”

“礼”是周初确定的一套典章、制度、规矩、仪节.它的一个基本特征是原始巫术礼仪基础上的晚期氏族体系的规范化和系统化,由周公加以大规模的整理、改造和规范化,以适应早期奴隶制阶级统治.这在当时是一个很重要的变革.“乐”在古代中国是指诗歌、音乐、舞蹈三位一体的艺术.[2]“礼崩”是指周礼的崩溃;“乐坏”是在基于维护周礼的立场上言指的西周雅乐被民间舞扰乱、破坏.[3]

伴随着西周王权的衰落,东周开始了“春秋五霸,战国七雄”时期.在这样的政局条件下周初精心建立起来的“礼乐政治”出现松动.由封建等级国到统一帝国的演变,周室共主动摇,奴隶主逐渐没落.[1]“礼崩乐坏”肇始于周王室王权的逐步削弱,随着各诸侯王势力的崛起,这个礼乐互补的政治制度经过历史的淘洗,以“礼崩乐坏”为终.

三、“内卷化”与“礼崩乐坏”

美国人类学家亚历山大·戈登威泽首先使用内卷化一词.美国人吉尔茨发展并提出“农业内卷化”,用来解释定量面积上劳动力不断增长这一劳动过程.美籍香港人黄宗智将这一概念用于经济发展与社会变迁的研究.“内卷化”这一概念随着黄宗智和杜赞奇研究中国农村问题而逐渐滥觞于学界.

笔者在此大胆做出假设:周代既定的阶级关系所形成的社会关系被礼乐教化所巩固强化,这样“阶级关系”是固定的.随着周天子王权的衰落,这种礼乐政治开始发生变化.从“制礼作乐”形成的第一天起,就注定其“没有发展的传承”.这也构成西周“制礼作乐”发展的“内卷化”.其表现在以下几点.

(一)建立在阶级关系上的“礼乐”内容和形制固化.“制礼作乐“应时而出,祭祀礼仪、庆典仪式礼仪、日常行为规范礼仪等都以层层等级为分界,明确不同的阶级需要接受和践行的礼仪.每项礼仪都必不可少音乐歌舞.这种具有严明阶级等级疏离观念的行为规范时刻约束着人的行为,不可自轻自贱,不可攒越犯上.

宗法政治体系对人伦关系的高度规范和约束人伦关系自然成为其实践的主要基地.于是,自上而下的阶级分化很明了,这从乐悬和舞佾的形制的数量上就可以看出来.从形制上来说,按阶级不同享有不同的礼乐规模.这样的等级关系对人们的活动形成了巨大的约束,抑制了人们自然的情感.随着各诸侯国势力增长,周天子势微,这种依阶级而行的礼仪遭到了挑战.

(二)高度程式化的礼乐制度对“情”的忽视和抑制.周朝大司乐教育贵族子弟学习音乐并非是让他们真去正的表演,而是忽略了人本身,即对“情”的忽视和抑制.这也注定了“礼乐制度”不可能转向更高级的方向发展.

首先,“礼乐制度”作为政治制度只是从“规范”和“约束”的角度为阶级政治服务.久而久之,难免会形成一种僵死的、约定俗成而存在.周天子势微,诸侯大夫越级使用八佾时,当正式场合使用郑卫之音时,这些不合适的现象就像“螺母(礼乐制度)”主动给旋紧的“螺丝(阶级关系)”——周朝礼乐制度——“松绑(礼崩乐坏)”一样,使松动的“螺丝”—松不可收拾.

其次,乐舞固然可以感染人心,然而代代相传的礼乐存在雷同化、形式化、教条化和程式化的特征.于是就有了《礼记·乐记》中魏文侯听古乐昏昏沉沉,听新乐则兴奋.可见”新乐”确实因为源于民间而包含了民众的无差别的真情实感,从而形成了与“礼乐制度“鲜明的对比和冲击.

再次,“礼乐制度”与人民生活脱节严重,注定其只能在宫廷使用.没有作为国家主体的人民的使用和流布,“礼乐制度”是不可能具有真正的生命力的.

最后,西周结束,紧接着的东周在历史上是以所谓的”春秋五霸,战国七雄”奠定地理上的格局的.如此一来,经过战争洗礼,人口数量减少,诸侯国数量减少,部分诸侯势力逐渐强大.基于此,宫廷“礼乐制度”势必出现危机.

四、结语

周天子的“制礼作乐”目的是为阶级统治服务,以规范人们的行为,保持社会的安定有序.但是,“礼乐制度”成为为政治服务的工具是不允许其产生变化的.所以高度的“程式化”是其最明显的特征.这种“程式化”从产生之初就注定成为一种“终极形态”而没有变化传承,也就是“内卷化”.

参考文献:

[1]周谷城.中国通史(上册)[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76.

[2]杨赛.“礼崩乐坏”考论[J].交响,2014,(3):17.

[3]袁禾.中国古代舞蹈史教程[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4,23.

舞蹈史论文范文结:

关于本文可作为相关专业舞蹈史论文写作研究的大学硕士与本科毕业论文舞蹈史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参考文献资料。

1、数学史论文

2、关于舞蹈的论文

3、舞蹈毕业论文题目

4、物理学史论文

5、计算机史论文

6、汽车史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