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相关毕业论文格式范文 和好茶知时节--节令和采茶农事生活类毕业论文格式范文

本论文是一篇免费优秀的关于生活论文范文资料,可用于相关论文写作参考。

好茶知时节--节令和采茶农事生活

小雪前后,虹藏不见,闭塞成冬,—年也近了尾声.

当人们围炉煎茶时,茶山皆已封园,一片沉寂.

封园,是一年中茶叶采制的终止.但是,茶丛间依然可见忙碌的情景.深翻松土,锄去杂草,填入肥料,再修剪去部分枝叶,让茶树更好地休养生息,为来年的春茶做准备.

春去春回,封园开园.是季节的流转,也是生命的轮回.

从嫩芽、“一—旗”(一芽一叶)到渐渐舒展的“开面”,再到粗枝老叶.好茶知时节,一叶茶的生长,清晰地映现出了时序的律动.而当这些充满节奏的变化被人们所掌握、利用时,便衍化出了—个斑斓多彩的茶“世界”.

传统智慧告诉我们,四时有序,应不违农时,亦不负光阴.数千年来,茶农们顺应四时,依时而动,围绕着这片叶子的变化,展开茶园耕作、防治病虫、采茶制茶等农事生活,并在人与茶的和谐交互中,实现了“天人合一”.

茶的四季

“春者,阳气始上,故万物生”.在中国人的传统观念中,一年之计在于春.春回大地,万物复苏,是播种耕作的好时节,而对于只取芽叶的茶树来说,却是迎来收获.

每当桃红柳绿、杏雨湿衣时,—年的茶季就要来了.经过—冬的“养精蓄锐”,新芽次第在茶丛上冒了尖,鲜嫩活泼的样子,很是惹人喜爱.

陆羽说:“凡采茶,在二月、三月、四月之间.”明代的许次纾也说:“清明谷雨,摘茶之候也.清明太早,立夏太迟,谷雨前后,其时适中.”采之得时,饮之得时,人们便在茶的清芬甘甜中感知节气时令的轮换. 有时,采茶的时令往往会因地、因气候而异.许次纾在《茶疏》中谈到,在较寒冷的“芥(jie,两山峰之间的空旷地)中”地带,‘非夏前不采”,“采自正夏,谓之春茶”.该地的春茶比其它地方整整晚了一季!而且,这里的茶季还延续到秋天:“秋七、八月,重摘一番,谓之早春.其品甚佳,不嫌少薄.”他还提到,有些茶农为牟利,梅雨时节也采“梅茶”,其味涩苦,只能勉强算下品,且还影响到秋茶的采摘. 然而,乌龙茶、黑茶被发明以后,采茶季的延长就名正言顺了,这是由制茶工艺对鲜叶原料的要求所决定的.

以安溪乌龙茶为例,江南绿茶区的“春茶”多在清明、谷雨前后,而安溪的“春茶”则要到谷雨至立夏后,其采摘标准亦迥异于绿茶的只采芽叶,它必须是得到一定成熟度的“开面”叶(分为小、中、大).春茶过后,还有夏茶、暑茶、秋茶、冬茶(冬片)共五季.品质上,以春茶为最,秋茶次之,再依次是冬茶、夏茶和暑茶,因而安溪铁观音有“春水秋香”之说.

再有就是安化黑茶.虽也有像天尖、贡尖、生尖这样嫩芽嫩叶制作的高档茶品,但供应边销的千两茶、茯砖茶等紧压茶多由粗老叶制成,故当地有民谚说:“叶子包得盐,梗子撑得船”.其原料之粗老,可见一斑.但是,用于制作紧压茶的原料黑毛茶,采摘时间与标准依等级各有差异.譬如,二级在五月上旬立夏前后,采一芽四五叶;在五月下旬小满前后,采一芽五六叶;四级在六月中下旬,齐口茶为主,带红梗,有褶皱叶.

此外,采茶时间还受海拔、气温、降雨量、茶树品种、茶园管理等多方因素影响. 较之一年只有春季才有新茶的过去,四季皆有新茶的确是爱茶人的口福,但终究少了许多期待.有趣的是,当六大茶类百花齐放、春夏秋三季皆采茶成为许多茶区的常态时,“一年只采一季”却成为难得的“另类”或是被商家包装成概念.是喜,还是忧?

春风啜茗时

“待到春风二三月,石炉敲火试新茶.”一盏新茶,可品尝春天的蓬勃生气,总是令人满心期待.

古往今来,每逢新茶飘香时,总是牵惹着文人雅士们无尽的诗肠,诗、词、文、赋,几乎所有最诗意的语言都倾注给了这枚春日里萌生的灵芽.“不知灵草天然异,一夜风吹一寸长”.茶芽的萌动、生长,都忠实地反映了节令的微妙变化:

“一之日雀舌露.掇而制之以奉乎王庭.二之日鸟喙长,撷而焙之以备乎公卿.三之日旗耸,搴而炕之将求乎利赢.四之日嫩茎茂,团而范之来充乎赋征”.

梅尧臣诗性的描述,在呈现时间变化塑造茶叶形态美的同时,也体现了采摘时间先后对春茶品级高低的深刻影响,故有茶谚云:“前三日早,正三日宝,后三日草”.于是,茶农们都近乎信仰地把节气奉作指导采茶农事活动的圭臬,并深深地沁入了魂脉,尤其是当“茶汛”到来,一夜之间,茶芽疯长,便是茶农最繁忙的时候.他们“抢茶如抢宝”,努力跟时间赛跑.

宋代王观国说“茶之佳品,摘造在社前;其次则火前,谓寒食前也;其下则雨前,谓谷雨前也.”明时,朱元璋罢造团茶、改制散茶后,采制茶芽进贡,有“探春、先春、次春、紫笋”四等.在当代,茶叶育种、栽培技术的不断进步,使人们在春茶季的不同节气里都能喝到时令的新茶.不仅有早春茶(明前茶)、正春茶(谷雨茶),还有“三春茶”(立夏之际采制)、“回春茶”(“三春茶”后一月再采)等.

尽管如此,古今的茶客们还是最钟爱早春茶,而且对它的热捧从未停歇.经过—个冬天的蓄养,茶树体内如氨基酸、维生素、果胶、等内含物成分明显增加.再加上清明前气温普遍较低,茶树生长缓慢,发芽少,病虫害也少,因而鲜叶原料的品质最优.采摘标准则多为全芽、—芽一叶,可制高级绿茶、红茶、普洱生茶等.为了尝鲜,茶客们不惜豪掷重金争购,以名优绿茶、名山头普洱最甚.比如,高级明前狮峰龙井,每斤基本都在万元以上.于是,有些商家,为拔头筹,纷纷争“早”,更有甚者以去年的茶滥竽充数.

事实上,在茶叶生产实践中,要做得一泡好茶,除了遵“天时”,还要得“天时”.换句话说,就是天公要作美.

赵佶说:“茶工作于惊蛰,尤以得天时为急.”据《东溪试茶录》记载,赫赫有名的建州北苑贡茶,其采制以惊蛰为候.若当年气候较暖,惊蛰前十天就发芽了,若较冷,惊蛰后五天才发芽.先发芽的茶,香气滋味都不好,贿过了惊蛰茶质才是最佳.对此,赵佶给出的解释是:天气稍冷,茶树慢慢生长,茶工采茶从容不追,茶自是色味两全.相反,天气闷热,芽叶长势很旺,茶工就来不及采,即使赶采,也来不及付制,品质就差.

另外,采茶逢雨也令茶农发愁不已.陆羽说,“雨天不采”,因为用雨水青制的茶色暗、香薄、味淡.但是,若不采,节令一过,就要眼睁睁地看着茶从“宝”变成“草”.这样的心情,很矛盾,也很煎熬!就乌龙茶而言,它对天气的依赖性很强:好天易出好茶,阴雨天就难出精品.清武夷僧释超全诗云:“凡茶之候视天时,最喜天晴北风吹.苦遭阴雨风南来,色香顿减淡无味.”所以,在采茶当季,茶农的艰辛不只是来自身体的劳作,晴雨冷暖也无不牵动着他们的心.

采茶“前后”

人们常说,—泡好茶,是天时、地利、人和的结果.“天时”是茶树生长的气候条件与采摘的时令,“地利”是茶树生长的地理环境,“人和”则是人围绕茶进行的生产活动.

采摘,作为重要的中间环节,它上承茶园管理,下启茶叶制作,因而鲜叶原料的质量就显得尤为重要,它直接关系到成品茶品质的高低.而将鲜叶向“前”追溯到“源头”就是茶树茶园,向“后”延伸到“尽头”就是成品茶.

按照传统的茶园管理方式,在春茶到来前,茶农们十分重视茶园的深耕.闽、浙一带的茶谚云:“茶园不挖,茶芽不发”.可见,耕锄有着突出的重要性.茶谚叉云:“七挖金,八挖银,九冬十月了人情”.“七、八、九、十”指的是月份(农历),“七挖”“八挖”指伏耕,“九冬十月”指秋耕和冬耕.伏耕效果最好,秋、冬耕效果就欠佳了.

这用现代科学理论解释就是:耕锄,可改善土壤结构,改良土壤性状,提高土壤吸水、吸肥能力,并且起到除草、杀虫、杀菌的作用.而选择在伏天耕锄,除掉的杂草埋入土中腐烂速度快,有利于增加止壤的有机质含量,加厚耕作层.尽管深耕不可避免会伤根,但这时根系生长旺盛,伤口愈合、发根最陕.根据安溪茶农的经验,春茶前中耕(深度10 - 15厘米),在疏松土壤、去除杂草的同时,能促使土壤温度升高,促进茶芽萌发,是提升春茶产量的一项有效技术措施.春茶后,再进行一次浅耕(3-5厘米),有利于保蓄土壤水分,抑制杂草生长.另外,还有以深耕(25 - 30厘米)为主、结合除草、施基肥、修剪的冬耕.

茶园管理是—项综合的农事活动,除耕锄外,还有覆草、客土培园、修剪、施肥、间作、防治病虫害等管理措施.

千百年来,茶农们便是在日复一日的辛勤地劳作中,迎来采茶的时节.值得—提的是,古时,在惊蛰当日,一些茶区有祭祀的风俗.祈求神明庇佑季节顺风顺水,茶叶大丰收.始于唐代的“喊山”便是—种古老的祭俗,其在元展成为的祭祀活动:每年惊蛰,武夷山“御茶园”督茶官吏偕县丞、茶工,前往“喊山台”,备好祭品,焚香燃烛,顶礼膜拜,宣读祭文.然后,主祭率众人高呼:“茶发芽!”喊声响彻云雷,回荡山谷.这种风俗,表达了茶农对天地自然的敬畏,流传至今,则演变为当地政府的旅游“项目”或茶企的商业活动.

采茶结束,茶农们并不能就此松一口气,紧接其后还有更繁累的制茶.如果没有精湛的制茶技术作为保障,那么茶园管理、采茶所付出的辛劳将功亏—篑.在制茶过程中,节令仍然在影响着茶叶的品质.

以安溪铁观音为例,做青是其品质形成最关键技术环节,而做青的重要原则之—就是“看天做青”.“看天做青”叉分为看季节做青和看天气做青.安溪县茶叶协会副会长苏兴茂认为,备季铁观音做青原则可归纳为:“春(茶)消,夏(茶)皱,秋(茶)水要守牢.”他说,“消”即春茶失水要多,梗叶水分呈现不饱满的状态.“皱”即夏、暑茶失水应适度,梗叶表面略有褶皱.秋茶,鲜叶含水量少,做青叉易失水过度,因而要注意茶青水分的保持.

看天气做青则要根据温度和相对湿度的差别,运用各种手段,灵活掌握做胄程度.“比方说,遇到下雨和多雾的天气,就容易出现‘梗消叶未消’现象,香中有青气,这时就要少摇(青)薄摊(凉),散发—部分水分后再厚摊保温促发酵.”他说.

生活论文范文结:

大学硕士与本科生活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相关优秀学术职称论文参考文献资料下载,关于免费教你怎么写生活方面论文范文。

1、如何适应大学生活论文

2、生活中的化学论文

3、心理学和生活论文

4、生活周刊杂志

5、党的生活杂志社

6、生活和数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