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语文类论文范文素材 跟从阅读分享训练中提高语文素养语文核心素养和课堂变革之五方面专科毕业论文范文

本论文主要论述了语文论文范文相关的参考文献,对您的论文写作有参考作用。

从阅读分享训练中提高语文素养语文核心素养和课堂变革之五

摘 要:当下的语文课堂总是老师十分智慧地教,学生非常聪明地答,很难得有语文课程标准中强调的语文课堂要让学生分享自己的阅读对话.而“部编教材”的使用再次强调阅读分享,能分享才是语文核心素养的展示.教师应警醒并行动起来,一起为学生的自主阅读而努力.

关键词:阅读教学;分享阅读;文本解读

作者简介:黄瑞夷,北京师范大学厦门海沧附属学校教师.(福建厦门361000)

中图分类号:G633.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0568(2018)28-0010-03

“部编本”语文教材总主编温儒敏教授在使用新教材的建议中提出,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进行阅读分享.具体提出了三点建议:一是要有意识地创造条件,让各层次的学生都能够有分享机会;二是要能够在分享中发现有价值的讨论话题,引导学生由浅入深,使分享渐入佳境;三是要善于适时和学生分享自己的阅读体验,以自己示范性的分享来带动、激发、提升学生.本文就这三点建议结合教学实践作具体的阐述.

一、要有意识地创造条件,让各层次的学生都能够有分享机会

分享阅读的前提是学生要会阅读,能读出自己的心得,要有分享的意愿,有分享的心得内容.而这不是所有的学生都具备的,让各层次的学生都有分享的机会,这是教学的基本要求,也是很高的要求,是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实践训练,是需要教师创造条件才能逐步实现.那么,教师如何创造条件让各层次的学生都有分享的机会呢?

教会学生获得分享阅读内容的能力,心有“得”,口能说.学生刚开始学习阅读分享,分享的心得很少,一般学生只会分享主要内容、故事情节或某些精彩细节,这时教师要引导他们学会分享字词意像、写作方法,如《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学生能分享这些内容:

第一自然段中,我发现了几个词:高高、星罗棋布、环抱、蛛网,为什么父亲要带我去高高的塔顶呢?其实原因很简单,是因为站在高处,才能看到每一条路,这个词与后面写的星罗棋布、环抱、蛛网这几个词有很大的关系.

第二段,我顺利地找到了答案.“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生活也是这样,假如你发现走这条路不能到达目的地的话,就可以走另一条路试试!”这是父亲的话,是全文的关键.我想,这位父亲肯定是一个好爸爸,不然,怎么会利用自己的空闲时间给儿女讲这样的道理呢?比如我爸,虽然会给我讲些道理,可那些道理都是空洞的,一点儿都不像文中这位父亲,这么的料事如神,而女儿长大后的那两件事正好印证了父亲那句话:“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生活也是这样.”

再到后面,学生的读后感就成篇章了,多的达800多字.然后,引导学生学写文章赏析——文本解读.不要认为学生没有写文本解读的能力,其实学生的潜能极大,只要教师引导得法,学生便能获得写文本解读的本领.只是对学生写的文本解读,不需要求全,只需要求有自己的阅读关注点就可以了.如《新型玻璃钢》学生的解读:

我读懂了各段的意思

这篇文章是说明文,写作方法也很奇特,每一段就是一种新型的玻璃.

第一段写的是“夹丝网防盗玻璃”,第一部分是由一件盗窃案来突出这个玻璃的厉害,并用一个关联词“不是……而是……”突出了玻璃的神奇之处,第二部分是写这种玻璃的结构特点,并用一个排比句突出了用途广泛.第二段写的是“夹丝玻璃”,第一句话的作用是承上启下,并用假设说明法写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受到猛击仍然安然无恙,第二阶段是即使打碎了,可碎片还是会连在一起,这一段的关键词是藕断丝连,因为它突出了夹丝玻璃的坚硬.第三段写了“变色玻璃”的两种功能特征,第一种是从外面看里面看不清楚,从里面看外面却很清楚,第二种是它还会随着阳光的强弱改变颜色的深浅.第四段写了“吸热玻璃”,开头用了一个设问句突出这种玻璃的好处,她在夏天会阻挡强烈的阳光,在冬天会把冷空气阻挡在外面……

当学生能这么写,说明学生已经获得了阅读分享的本领了,只是这个时候他们的差异会很大,层次鲜明.让各层次的学生都有分享机会,就需要教师创造新的机会.

第一,小组分享,记录分享建议.为了让各层次的学生在课堂有限的时间里都能有展示自己阅读结果的机会,同时展示后能有收获,教师可以在课堂上分组,让学生先在自己的小组中分享,同时记录同学的建议,这样就能在同一时间里有多个同学分享阅读.教师参与各组中,随机听,检查时以学生记录的建议为准.这样既能看出学生是否有分享,又能看到同组间的异质结构、看到不同学生的思维力,然后教师再按组抽查分享或是由小组推荐分享.

第二,接力分享,机会轮流.教师应明确不同学生的水平,选不同层次的学生代表分享,用接力的形式,让每个层次的学生在都有一次分享的机会.分享的学生能得到大多数同学和老师的帮助与指导,在一节课中没有机会的,可以自己选择同学交流.

第三,截片段、分观点分享.截片段是指对文章的某一片段进行阅读分享,教师课前先精选片段,然后引导学生阅读.由于内容少,分享时间短,这样学生的机会就多.另外,课堂上还可以分观点分享,即不用太细致地分享自己的阅读成果,只讲自己觉得最得意的理解处,不重复别人的观点,这样课堂机会就会多一些.

二、在分享中发现有价值的讨论话题,引导学生由浅入深,使分享渐入佳境

在分享中发现有价值的话题,这个任务全在教师,学生难有自己的判断.教师需要精心准备才会有敏锐力,除了平时多阅读、多思考外,就是要在备课时多花时间,多掌握一些与教学课文相关的信息,才能依据课标和课文特色,发现有价值的讨论话题,把学生引向深度阅读.如《大自然的秘密》学生的分享:

《大自然的秘密》预习思考

本文主要讲我和同伴在观察海龟进入大海时,看见幼龟们的侦察兵要被吃掉,去救侦察兵,结果使许多在洞里的海龟成了肉食鸟的盘中餐.由这件事,我们领悟到一个自然道理.

本文的中心句是:人是万物之灵.然而,当人自作聪明时,一切都可能走向反面.这句话点明文章主旨,统领全文.

本文主要是借事喻理,借由一件事告诉我们一个道理.本文可分为三大板块:第一板块是1至2自然段,这一板块作者主要简介时间、地点、人物.第二板块是3至12自然段,作者按照事情的发展顺序写出了观察幼龟入海时所发生的事情.第三板块,也就是文章最后一个自然段,告诉了读者,做人做事不能自作聪明,不然你所做的一切的结果,也许会违背你的初衷.

阅读本文时,我对向导有些不满.我认为向导是个博览群书的人,可是当同伴要求他去救海龟,他说:“自然之道,就是这样.”可见他非常了解自然,知道自然是不可违背的.而且他一开始也很冷静,当同伴们都发出焦急的声音时,他却很镇静.但是他最终却没有坚持正确的意见,导致许多海龟成了牺牲品.

大自然还有许多的秘密,还有许多我们没有掌握的知识,我们应该去探索更深、更广的含义.

学生在课堂上分享自己的这一阅读理解时,老师怎么快速地从中发现有价值的讨论话题呢?这就要看老师的阅读理解了.

“这个向导是个博览群书的人,他冷静、镇静却不能坚持到底”,这个话题非常有价值,需要老师及时捕捉到.让学生讨论个所以然,而不是像这个学生所说的“我对向导不满”.因为向导是个生物学家,遇到困难时,小伙伴们当然首先想到的就是他,而向导明知这是自然之道,却挡不住同伴的埋怨,从冷静、镇静到不情愿的改变,不是他不坚持,而是他从来没有这方面的经验,根本料想不到会有这样严重的后果.这就是课文隐藏的一个更为深刻的哲理——理论与实践是有距离的,“纸上得来终是浅,要知世事须躬行”,实地考察意义非凡.这是一个更为深刻的自然之道.文章的这个重点就在课文第一自然段容易被老师也是被教参忽略的一句话:“我们的目的,就是想实地观察一下幼龟是怎样离巢进入大海的.”这个“目的”与“实地观察”的背后很有内容,说明这9个人在理论上是知道幼龟生长规律的;在书本中他们已对这个岛、对绿龟的生活习性是了解的,但没有实践了解,所以来实地考察.第二段描写似乎是观察过了,是他们实地观察得知的吗?不是,观察还没开始,可是却已知道幼龟是怎么离巢入海的,也知道会有很多的危险,更知道这些全都是自然之道.可偏偏就是在他们已知的知识里真的发生了险情,但怎么样的险情却是书本中没有的,实地才遇到、才能观察到的,这又与第三段的内容,这时候大家的急与向导的冷静形成对比,毕竟向导是生物学家.可是,也是一个有丰富书本知识而略缺乏实践经验的向导.这可以从他的行为发生变化上体现出来,尽管他“极不情愿”但还是做了,这与后面的“悲叹”联系,我们就会发现向导根本就没预料到会有这么严重的后果,他态度的不坚定正是他实践经验贫乏的体现.还有,就算向导有他的难处而改变态度,但他的做法却也是极不理智的,换句话说,是极不内行的.为什么他要把侦察龟抱向大海?要避免违背自然之道,完全还有其他方法,如“赶跑嘲鸫”或是“堵龟回巢”,都可以避免他后来不愿意看到的场面,而他选择最坏的方法——“抱龟入海”,只能说明他没有实践知识,而最终只能“悲叹”.而“我们”,课文描写时,开始是“似乎在侦察”到后来的“侦察兵”,一个“似乎”足以说明这是书本上没有的,是新问题.所以,实地考察意义就在这种特殊事件中体现出来,只有通过实地观察,吸取这样的教训,才明白自然之道与反自然之道的后果及意义所在,这点给孩子的启示要比单说教参上的“理”更有意义.

三、适时和学生分享自己的阅读体验,以示范性的分享来带动、激发、提升学生

学生写作时最渴望看老师的作文,学生阅读时也最渴望听老师的阅读,老师的阅读分享最容易激励学生的热情,学生最爱模仿,有的还会以老师为目标,暗中追赶.所以,老师能适时地和学生分享自己的阅读体验.

如教学《大自然的秘密》时,笔者在学生充分分享交流后,展示自己的阅读提纲,跟学生分享了自己的阅读理解:

探寻冲突中的秘密

文章里的冲突有哪些?背后隐藏的秘密是什么?(如表1)

学生听了分享后很激动,也就会努力地学用这一方式去理解相关的课文,阅读效果非常可喜.不要觉得学生不可能有分享能力,教师要相信学生的潜能,用有效而又有阶梯式的教学方法,学生准会给我们一个分享阅读的惊喜.在分享中,语文核心素养的要点——语言理解能力、语言运用能力、思维能力、审美能力、创新能力等能力才会真正得到发展.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小学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2]美威廉·H·克伯屈.教学方法原理——教育漫谈[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1.

[3]王荣生.听王荣生评课[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责任编辑黄晶

语文论文范文结:

关于语文方面的的相关大学硕士和相关本科毕业论文以及相关语文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写作参考文献资料下载。

1、语文论文范文

2、语文教学论文题目大全

3、语文天地杂志

4、小学语文教学论文范文

5、语文天地杂志社

6、中学语文杂志社